壽衣為亡者而穿,讓他們能以體面優雅的姿態走向生命的終點,最終化為一抔黃土回歸大地。
壽衣也為生者而穿,這是生者最後為數不多能為逝者做的事之一,在繁雜的身後事中抵消生命逝去帶來的痛苦,在盡心盡力中與逝者做最後的道別。
沾染禁忌色彩的壽衣像任何一件普通商品一樣被放進淘寶的櫥窗,加入直播的推銷,成為模特身上一件平平無奇的衣服,
這是對「死亡」的平反,知道了死亡不比其他任何一件事見不得人,要以一顆平常心去接受。
未知死,焉知生?當死亡不再是我們談論的禁區,真正地了解死亡,才能更好地領悟活著的意義。
死亡,一直是人們逃避的話題。
可就在年末的時候,一條熱搜引發了眾人對死亡的討論。
2017年,任賽男大學畢業,收到了一家殯葬店的入職邀請。
一開始,任塞男有些猶豫,不僅工資只有3000元,父母也不支持她做這份工作。
來面試的時候,賽男有過猶豫,剛開始也會恐懼和不適應,「產品我都不太敢看,也不敢試穿。」
而她也直言:「我印象中的壽衣給人感覺都很陰沉,這對一個剛畢業的女生來說,總是有些難接受。」
但男友不排斥反而鼓勵她:「360行,行行出狀元,壽衣行業也有其意義所在。」
在男友的支持下,3個月後,她徹底和自己「握手言和」。她不僅承擔運營工作,還當壽衣模特、主播和設計。
而在完全接受了解這個行業之後,賽男覺得死亡也沒有那麼可怕。
「人在很多重要場合都會穿上一件自己的禮服,我覺得生老病死就是一個人生必經的過程,在做壽衣的時候,就會把它做得像是禮服一樣,人們穿上它,可以漂漂亮亮地和世界告別。」
可當她告訴媽媽自己是壽衣模特後,媽媽還是嚇了一跳,讓她趕緊辭職。賽男覺得,這個行業有自己的價值,於是當即拒絕媽媽,繼續堅持了下來。
「謝謝你,讓我們在悲傷裡有一絲安慰」——這些年,真正改變賽男的,是一些溫情卻又虐心的故事。
正如賽男所說:「每一位逝者都有一個特別的故事」,一對60歲的老夫妻,徹底改變了她的一生。
這對老夫妻有個20多歲的女兒,原本是最花樣的年紀,卻不幸得了癌症。
在女兒病情惡化後,老夫妻決定選一件特別的壽衣送給她。
恰好,他們看中的是任賽男設計的漢服壽衣。
這對老夫妻先是在網上問了一遍,聽說有實體店後,還風塵僕僕地趕了過去。
雖然每天面對很多客戶,但這對老夫妻卻讓賽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真正讓她觸動的,是老夫妻發來的一張照片。
照片裡,是一個面色憔悴的年輕女孩。
她穿著那套漢服壽衣,衝著鏡頭平和地笑著。
那樣好看的笑容,任賽男恐怕一生都不會忘記。
老夫妻是專門來感謝她的。
他們的女兒很喜歡那套漢服壽衣,這讓悲傷的他們,心裡也有了一絲安慰。
就在那一刻,她終於明白了壽衣模特的意義。
在這個社會上,有很多職業天生就帶有一些神秘色彩,容易引起別人的偏見,其中最令人忌諱的就是殯葬行業。
而試穿死人要穿的衣服,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忌憚和恐懼。
甚至有網友說,這樣的工作,即使月入十萬,也會沾染晦氣,寧願不做……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殯葬行業都很遙遠。對殯葬行業的印象,也大多負面。
電影《瘋狂的賽車》中有一個經典片段,黃渤飾演的耿浩去買墓地,徐崢飾演的推銷員說了一系列經典的推銷詞,比如「地下CBD,人生後花園」,「上風上水,一聲典藏」,「在這裡上班久了,恨不得自己都想買一套。」
跟電影中的浮誇推銷不同,現實生活中的殯葬推銷來得更嚴肅、也更壓抑一些。殯葬行業從業者,也會受到多方面的阻力,背負巨大的心理壓力。
作為一名壽衣模特,賽男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同學的異樣目光。
「有一次去參加同學會,我說了自己是壽衣模特後,坐我前面的女生一直不敢回頭看,她和別人說,一想起我做這一行,就沒來由地害怕。」
有一些同學,漸漸地因此失去了聯繫。賽男也擔心朋友們都離她遠去,開始和男友打「預防針」:「千萬別告訴你媽媽我是做什麼的啊。」
沒想到男友說,早都說過了,家裡人一點也不介意,你不偷不搶、自食其力有什麼忌諱的?
對她來說,壽衣不僅僅是商品,而是每一個死者生命末端的一套禮服。由於世事無常,部分顧客會出現一些緊急需求。
比如,人突然去世了,需要緊急加運。任賽男也會不厭其煩地處理,儘可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採訪中,任賽男說:「幫人們在生命最後體面告別,是一種慰藉,請不要把我當瘟神。」這是她的期望,也是每一個殯葬從業者該獲得的尊重。
就像一名網友評價的:「死亡是一生的終點,當然也要得體漂亮。我們一生善良,做事坦蕩!」
換個角度來思考,生老病死這樣的生命輪迴皆是平衡,喜怒哀樂也皆為人生只此一遭的證據。
生是嚴肅的,死是莊嚴的,生死更只是人間平常。而像任賽男從事的,正是這樣一份莊嚴且平常的工作。
正如《入殲師》臺詞所說:
死亡可能是一扇門。
逝去並不是終結,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正如門一樣。
我則是守門人,在這裡送走無數人,
並對他們說,一路好走,來世再見。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國人對死亡的認知逐漸趨於理性,越來越多的醫院和養老院開始了臨終關懷的嘗試,「死亡教育」走進學校。
皮克斯出品的動畫電影《尋夢環遊記》裡,墨西哥傳統的亡靈節被搬上大熒幕,墨西哥人對死亡的坦然態度隨之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
我們每個活著的人,都無法領會死亡到底是什麼,也不會有人可以真正告訴我們,死亡是什麼。
於是,死亡變得愈發神秘、奇幻、詭譎,是通往另外一個世界的大門,但真的有另外一個世界嗎?
沒有人可以給我們答案。
有些曾經有過瀕死體驗的人說,會出現人生跑馬燈,或感受到前方有一束光。也有一些靈性領域工作者,為了接近死亡,會使用一些草藥試著去體會死亡。
體驗者說,他最終還是沒見到「死亡」,只感受到身體的痛苦和折磨,但也正以為此,他從這種死亡的儀式中一次又一次找到生的價值,並且成為一個溫柔的助人工作者。
茫茫宇宙,大千世界,我們每個人只是這世界中的滄海一粟,談論生死,是何其宏大的議題。
孔子曾說:「未知生,焉知死。」然而這句話反過來也是成立的。
當死亡不再是我們談論的禁區,真正地了解死亡,才能更好地領悟活著的意義。
死亡的課題需要我們用一生去領悟,也需要人類用無限綿延著的時間去探索。但無論如何,死並不特殊、不骯髒、不晦氣,它只是生的反面,與生一樣需要尊嚴、勇氣和善待。
謝謝這個95後的姑娘,謝謝她為往生者帶去的華袍,也謝謝所有殯葬業的從業者。感激生命,感激死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