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軍閥割據、戰亂頻繁、牆頭變幻大王旗,有兵便是草頭王的時代,大小軍閥你方唱罷我登場。雖然有一個名義上的「中央政府」,但各地方官員儼然就是當地的「土皇帝」,他們都有自己的地盤和勢力範圍。
如果把民國這幾十年中所有的軍閥統計一下,足有上百個。為何在當時會出現這麼多的軍閥?辛亥革命後,清王朝被推翻,北洋政府向各省都派出了督軍進行軍政治理。
當派往各地的督軍在取得地方軍政大權後,隨著袁世凱的死,北洋軍界群龍無首,繼任者又沒有足夠的實力對他們進行有效的制約。為了各自的利益,這些地方實力派開始擴充地盤,劃分勢力範圍,再發展到互相攻伐。於是,一個軍閥混戰的局面就形成了。這完全就是周朝後戰國的翻版。
但是,這些軍閥雖然取得了短暫的輝煌,他們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一時權傾天下。可這些昔日曾風光無限的將軍們,其中相當一部分最終都難逃窮途末路的結局。有的能活下來的,晚景也是悽悽慘慘。舉幾個大家都熟悉的人物。
奉系軍閥張作霖:
張作霖字雨亭,遼寧省海城人。袁世凱死後,他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控制了東北。第二次直奉戰爭後打敗了直系,控制了北京和華北大片地區,還當上了北洋政府陸海軍大元帥,成了當時全國最有權勢的人物。
可日本人不滿他的「陽奉陰違」對他起了殺心。1928年,張作霖被北伐軍擊敗,在乘專列返回東北途中,日本在皇姑屯附近的南滿鐵路埋下炸彈,張作霖被炸身亡。
北洋軍閥徐樹錚:
徐樹錚是段祺瑞的心腹謀士,人稱「小扇子軍師」,他精心輔佐段祺瑞二十多年,幫助段祺瑞擊敗並除掉了許多政治上的對手。還設計邦段祺瑞殺掉了馮玉祥的舅父。後又聯合張作霖、孫傳芳反對馮玉祥,讓馮玉祥下定了除掉徐樹錚的決心。
1925年,徐樹錚乘火車由北京前往天津,經過河北廊坊時,被馮玉祥的部將張之江所殺。段祺瑞失去了他這個「軍師」後,皖系開始逐漸走向沒落。但徐樹錚的一生曾有過一次壯舉,協助北洋政府收回外蒙,這一點兒還是有功的。雖然外蒙又得而復失,但那是後來的事了。
皖系軍閥張敬堯:
張敬堯,安徽霍邱縣人。他在擔任湖南督軍時,胡作非為,民憤極大,於是,湖南各界聯合展開驅張行動。迫於壓力,張敬堯只得離開湖南。日本佔領東北後,他投靠了日本。1933年,被軍統的鋤奸隊刺殺於北京六國飯店。
直系軍閥吳佩孚:
吳佩孚是著名的賄選總統曹錕的把兄弟,也是曹錕的軍師,因和諸葛亮是同鄉,都是山東人,所以自稱「諸葛亮」。在北洋軍界可以說是一個最能打仗的人。他有「一戰平湘、二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的佳績,有「常勝將軍」的美譽。鼎盛時期,他掌握北洋幾十萬部隊,勢力龐大。
1928年,直系被北伐軍擊敗,從此他隱居北京。隨著日本佔領華北,急需一個傀儡幫助他們維持華北秩序,首先就找到了吳佩孚,請他出山,維持華北局面,遭到吳佩孚的拒絕。後因吃羊肉餃子不慎牙齦出血,在日本醫院治療時被日本醫生注射毒液死亡。但他死都不投靠日本人,還是不失民族氣節的。
奉系軍閥張宗昌:
張宗昌是一個有名的「三不知將軍」,不知道多少兵,不知道多少錢,不知道有多少小老婆。還因其好賭,愛推牌九,牌九在北方又叫吃狗肉,又被稱為「狗肉將軍。」
張宗昌是一個有奶便是娘的角色,換主子如同走馬燈,誰勝了他就跟誰。他先是投靠陳其美,當上了革命軍的騎兵團長,在同張勳作戰失敗後又投降張勳。馮國璋見他一身好本領就讓他當了營長,靠和馮國璋小妾的關係他又當上了旅長。第二次直奉戰爭時被奉系打敗,他又投靠了張作霖,先後任蘇皖魯剿匪司令、直魯聯軍總司令、第二方面軍團長等職務。
北伐戰爭勝利後張宗昌先是逃到大連,隨後又去了日本。日本佔領東北後他又回國,妄圖借日本人的勢力東山再起。可山東王韓復榘哪能容得他從自己的碗裡搶飯吃?於是,就設計把他騙到了濟南。因張宗昌曾殺害過國民革命軍軍長鄭金聲,韓復榘便借鄭金聲的侄子鄭繼成之手除掉了張宗昌。
除了以上幾個,其它還有很多,如五省聯軍孫傳芳、直系的齊燮元、西北的石友三、奉系的郭松齡、楊宇霆等,這些人都未能善終,不是死於日本人之手、就是死於昔日的主子、或是民間的刺殺。還有的死得不明不白,成了歷史懸案,如滇系的唐繼堯、桂系的白崇禧。這裡面不泛大奸大惡之人,真應了那句話:「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