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各軍閥的軍費是怎麼來的?

2021-01-16 騰訊網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隨著清王朝的滅亡與辛亥革命的勝利,近代中國進入了「中華民國」時代,但太平了沒幾年後,隨即又陷入了新一輪的軍閥混戰裡。各個派系的軍閥畫地為牢,大大小小的「大帥」們張牙舞爪,大江南北打成了一鍋粥。如此亂象,正如經典話劇《茶館》裡那句臺詞:「你看,今天王大帥打李大帥,明天趙大帥又打王大帥,是誰叫他們打的?」

這麼個打成一鍋粥的年月,「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的軍費開支,當然也是暴漲。單是頂著「中央政府」旗號的北京北洋政府,1916年的軍費開支就達到一點五億元,到1919年更漲到二點一億元。以民國外交家曹汝霖《民初外交回憶錄》裡的估算,段祺瑞掌舵北洋政府期間,北洋政府每月就要虧損八百萬元。「中央政府」尚且如此,各地軍閥自然不用說,只要幹個仗,就是大把錢財往裡砸。

那麼問題來了,放在那個中國積貧積弱,落後挨打到全世界都知道的年代裡,這幫軍閥們又是哪來的錢,「燒得起」這些無休止的混戰?首先值得一說的,就是「正當來路」——軍閥們搞「經濟建設」的成果。

這裡面最典型的,就是奉系軍閥張作霖,這位草根出身的「東北王」,眼光也比同時代多少喜歡「竭澤而漁」的軍閥們高出一籌。外加他的身邊,更有楊宇霆、王永江等「建設型人才」。所以自他執掌東三省後,東北大地的經濟很快有了長足發展:耕地增長到2.7億畝,自建鐵路近1522公裡。工業產值更領先全國——東北境內,中國人創辦的電廠就有23家,奉天一地的企業就有四百多家,包括了紡織、冶煉、榨油、機械等各個行業。特別是擁有三萬人規模,日產子彈四十萬發的東北兵工廠,更有「東方第一」的美名。

公司

奉系軍團那雄厚的軍事實力,就是靠這些「建設成果」打的家底。

不過,放在當時全國範圍內,有張作霖這種眼光的軍閥,那實在是太稀缺。更多軍閥撈錢的方式,卻是簡單粗暴——橫徵暴斂不就完了嘛。就以代表「中央」的北洋政府控制的區域來說:僅1913年到1920年,田賦的徵收數額就增長了一倍,附加稅更增長了五倍。而且每當軍閥間有混戰,當地的農民們除了流離失所,還要承擔大量額外賦稅。比如1930年著名的「中原大戰」裡,當地農民承擔的「地丁稅」就暴漲40倍。而在軍閥混戰不斷的四川省,1932年時,有些縣的田賦稅收,竟已「預徵」到了1978年。

作為軍閥混戰「重災區」的河南省,更是生動寫照:從1916年到1926年,河南境內城頭變幻大王旗,各路「大帥」「精英」來了又去,動輒就要刮一筆。河南的田賦四年裡就暴漲一倍,另外還有幾十種「捐稅」,就連「花生」「棉花」都要收捐,到1926年,河南全省徵收的田賦捐稅竟有一億元之多,等於是河南男女老幼,每個人每年就要負擔三塊銀元。這還不包括「臨時加徵」壓榨走的錢財。老百姓的生活「日得三餐,不得飢餓,便以為人生大幸」。「吃頓飽飯」都成了日常的奢求。

農業如此,那工商業呢?今天好些「海外學者」,還大書特書北洋時代「民族工業的春天」。那這「春天」究竟是啥樣?比如民國初期曾無比繁榮的天津麵粉業,由於不堪軍閥盤剝,到1928年「皆相繼停業」,1916年,上海菸酒聯合會也哀嘆「捐稅之繁苛,實為中外古今所僅見」。當時哪怕從上海運一壇燒酒到北京,一路就會被各種雁過拔毛,繳納的「過路費」竟是燒酒價格的三倍。這樣的時代,哪裡是什麼春天?更在《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裡有句不客氣評語:「民初之十年為黑暗時代。」

當然,哪怕橫徵暴斂到這地步,對於那些想「辦大事」「打大仗」的軍閥們來說,來錢還是太慢。於是一個上不得臺面的賺錢手段,也堂而皇之地擺上前臺:種鴉片。

雖然「種鴉片」這事兒,晚清年間就十分泛濫。但在晚清最後五年裡,清王朝不但成為「萬國禁菸委員會」的締約國,更以空前手段打擊鴉片。到1911年時,中國的鴉片產量已比1906年下降七成。但等到「晚清」變成「民國」,「軍閥混戰」大幕拉開,「來錢快」的鴉片產業,也被「大帥」們看作提款機,迅速捲土重來。

比如當時貴州的軍閥,就專門撥款買罌粟種子,然後賤賣給農民耕種。軍閥周西城還公然宣傳「無煙不富」。雲南軍閥唐繼堯嚴令治下各縣加種鴉片,種得少的還要罰款。四川的軍閥們,更對「種鴉片」下「硬指標」:平均每84個村子,就要種植10萬畝鴉片,不達標者竟要加收七年田賦。作為「中央」的北洋政府更幹出荒唐事:昔日負責查禁鴉片的「禁菸總所」竟負責賣鴉片,僅在北京當地,每年就賣出一千多萬兩鴉片煙膏……

這一番操作下,中華大地再度鴉片泛濫,廣州、廈門、上海、長沙等「一線城市」,滿眼都是煙館,長沙當地煙館多達7000家,上海僅南匯一地,「癮君子」就多達六萬多人。四川全省更有煙館五萬多家。鴉片的種植區域也是瘋狂擴大,北洋時代,雲南全省年產鴉片五千萬兩,安徽的要道兩邊全是鴉片煙苗,河南東部的鴉片種植量,已經佔到耕地的一半以上……也正因為鴉片擠佔了大量耕地,所以北洋時代屢見不鮮的,就是各省持續不斷的災荒。比如遍地鴉片的四川,就多次爆發災荒,奄奄一息的災民,甚至悲憤吞鴉片自盡。

在那個時代,那些「大帥」們出徵時,常見帶著大批鴉片,除了官兵們拿來抽,關鍵時刻還用來當軍餉發放。甚至缺錢糧時也一路販賣鴉片。甚至為了爭奪鴉片的暴利,各路軍閥也大打出手。比如「粵桂戰爭」「江浙戰爭」「滇桂戰爭」等大戰,說是為了「主義」「公理」,其實都是為了搶鴉片。以當時中華國民拒毒會會長羅運炎的怒斥:所謂軍閥混戰,實在是「爭鴉片稅與包鴉片煙」。

那些民國的「風花雪月傳說」之下,其實就是這樣一個鴉片流毒蔓延,百姓苦難深重的「中華民國」。當現代不少「海外學者」,還在津津樂道民國「大帥」們的「可愛」「優雅」,甚至憧憬去給軍閥「做姨太太時」,不妨,可以先腦補下那個時代,遍地搖曳的罌粟花。

一句「民國軍閥錢從哪裡來」的疑問,看似平平無奇,其實卻好比一把精準的手術刀,切開「民國風情傳說」外表下,一個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時代。看懂了軍閥們的「錢財來路」,或許也就深味了那個時代,勞苦大眾們痛徹心扉的苦難。

但是,也同樣是在這樣一個苦難到絕望的時代裡,依然還有執著的先行者們,苦苦尋找著救國的真理與道路。甚至毅然拋下安逸的生活,從此選擇了拋頭顱灑熱血的一生。正是多少人這樣堅定的選擇,才令中國終於走過了那樣一個黑暗的時代。或許,重溫過苦難,才能真正理解他們的選擇,從心中種下對他們的深深敬意。

參考資料:王金香《北洋軍閥時期的鴉片泛濫》、巴志鵬《民國時期的農民負擔》、石璐璐,張春波《試述張作霖主政東北及東北的地方建設》、裴長洪《西原借款與寺內內閣的對華政策》、陳宇《西原借款問題新探》

相關焦點

  •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各路大帥的軍費給養是從哪來的
    軍閥混戰時期,各路軍閥爭鬥不休,為此都很注重擴充實力,導致軍費開支是一直居高不。而各路軍閥軍費來源也是五花八門,下面簡單說一下。一是控制了北洋政府的大軍閥,他們的來源主要是北洋政府的財政收入。在軍閥混戰時期,北洋政府的當家人也是幾次易主。
  • 民國軍閥混戰,各省軍閥到哪兒籌集巨額軍費?原來這裡面貓膩不少
    我這裡說一下民國時期地方割據政府財政收入來源:一、來自田地的賦稅1、田賦。民國成立初期,田賦沿襲清代舊制稍加變更,其名目包括地丁、漕糧、借課、附加四大類,在西北各省,也有仍沿用舊制的,如差徭、墾務、雜賦等。由於稅目繁多,徵收制度不一,因而弊端百出,廣大農民莫不身受其害。
  • 一個民國時期的「神棍頭子」是如何受到各路軍閥追捧的?
    清末明初是一個很特別的時期,因為腐敗的封建制度剛剛被廢除,而新思想都是來自西方的外來文化。在這個傳統文化思想與外來的全新思想交互摻雜在一起的年代裡面,出現了很多令人感到離譜事情;比如說國學大師胡適建議大力推行西方醫學,棄用傳統中醫。
  • 民國時期,有哪些軍閥勢力可位列前五?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什麼是軍閥。軍閥,其實是一個近代才提出的概念,而且是日本舶來品。不過,軍閥這種模式卻自古有之,東漢末年的群雄、唐代的藩鎮,乃至於近代民國時期的各路草莽英雄,都可稱之為軍閥。不過通常來說,軍閥一般是中央集權或中央政府衰落的產物,這些各據一地、把持了當地的政治、軍事、稅務等部門和官員任命的土皇帝們,不但不聽從中央的命令,甚至敢與中央分庭抗禮。
  • 民國最搞笑的軍閥,連當總統,都是靠花錢買的
    民國是一個有槍就是草頭王的時代,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大多數的軍閥都是是武夫、粗人,做事不管不顧,諸如好色、貪財、吃喝嫖賭、巧取豪奪等,他們都是公開做,毫不在乎民間的輿論。曹錕今天秀才就說一個非常搞笑的民國大軍閥,他連當大總統,都是靠花錢買的,被大家戲稱為賄選總統和豬仔總統。
  • 民國軍閥割據時期,哪個軍閥實力最為強悍?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說到民國軍閥,縱觀當時整個神州大地,實力最強悍、勢力最大的當屬奉系軍閥首領,號稱東北王的張作霖。全盛時期,張作霖控制著遼寧、吉林、黑龍江、熱河、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和上海等八省一市,統帥著一支擁有著完整的海陸空三軍建制的奉軍,佔據著北京的中央政府,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成為國家元首。張作霖到底有多強?看看東三省和奉軍的實力就知道。
  • 軍閥都是愛國者?為何民國時期沒有一個軍閥宣布獨立?
    說起民國時期的軍閥,很多人並不陌生,加上前段時間一些無腦網紅擺拍軍閥姨太太的醜劇,民國軍閥這個特殊群體再度成為後人討論的焦點。時至今日,在洗白翻案風越刮越猛的大環境下,軍閥這個曾經被萬眾唾棄的詞彙以「還原歷史」的名義再度走到前臺,瘋狂衝擊著世人的認知。
  • 為什麼民國的軍閥叫「北洋軍閥」?
    首先要糾正一點,民國軍閥並不僅僅指北洋軍閥,還有後來國民黨的新軍閥階段,只是北洋軍閥的勢力範圍偏向當時的政治中心,所以北洋軍閥廣為人知。北洋一詞來源已久,最早出現於宋朝,到了清朝時期,北洋泛指上海吳淞口以北、包括江蘇、山東、直隸等口岸的地區。
  •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大帥遍地都是,為何大家熟知的少帥卻僅有1人
    從清朝開始,尤其是太平天國時期隨著湘軍、淮軍崛起開始,「大帥」這個稱呼似乎就爛大街了。湘軍統帥曾國藩字滌生,部下都尊稱他為「滌帥」;其弟曾國荃排行老九,被稱為「九帥」,實際上這兩個稱呼即使到了人盡皆知的地步,二人也並未獲得元帥之職,曾國藩奉旨任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曾國荃則僅僅補授浙江按察使。
  • 民國時期叱吒風雲的十大地方軍閥,他們到底有多強?
    民國時期,中華大地軍閥割據,各自之間混戰不休,不僅有以北洋軍閥為代表的舊軍閥,還有以黃埔係為代表的新軍閥。很多軍閥割據一省乃至數省,兵力數萬乃至數十萬。這些軍閥中,實力最強大的主要有十位,本文小編帶大家盤點這些民國時期的梟雄,看看他們到底有多強?
  • 民國時期,軍閥四起,他們幾人霸佔中國大部分領土,看看分別是誰
    導語:每個軍閥的首腦都說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但他們卻是各自為政,相互之間,為了爭奪地盤,手段用盡,有的甚至是為了私人利益,竟然出賣國家利益以傍上外國勢力,打著救國的名義,進行著賣國的交易。以現代來看,張作霖是自袁世凱之後,民國軍閥當中名氣最大的一個。
  • 曹錕為民國直系軍閥的首領,為何在近代史上不算軍閥?
    關於這個事情,我們得首先搞清楚什麼是「軍閥」。「軍閥」一詞作為具有指代意義的固定名詞,大約還是出現在近代(不是太過確切,但絕對不是自古就有),是具有一定的政治含義的。漢語詞語解釋(來自於百度百科),是指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的諸侯、太守、刺史、節度使等等的地方政權,因日久滋養軍事勢力且因政治、政策、種族或環境等因素考量而有所背棄中央政府,相當於近代所說的軍閥。
  • 5本精彩絕倫的民國軍閥類小說,人物形象生動,戰爭激情澎湃!
    二百七十萬字紙上風雲,起於軍閥混戰之時,終於文革暴亂之際,校長以截然不同的角度來重新敘寫那段蒼涼悽烈又大氣磅礴的動蕩年代。此書可以說是校長風格最濃鬱的一本,用網絡文學的格式來敘寫傳統的內涵,以主角陳子錕與各路名人打交道的歷程,來完成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解讀。底層生活描寫生動鮮活,歷史反映透徹,強烈推薦!第二本:《民國投機者》 作者:有時糊塗書評:民國軍閥類。
  • 民國時期的黃金十年,「黃金」在哪裡?是否名副其實?
    那麼,這段時間是不是真是中國民國時期發展的黃金10年呢?到底有多「黃金」呢?當然不是,所謂的黃金10年,其實不過是一個偽命題。我們先來看看1927年到1937年這10年時間。北伐勝利後,南京國民政府對於中國大部分地區確立了統治,一定程度上,國民政府統治下的政局比之軍閥混戰割據的局面確實略有好轉。
  • 民國時期報人群像略影
    摘 要:民國是我國近代一個特殊的階段,政軍環境恰如五代時的你方唱罷我方登場,民國報人就在這個軍閥割據、內憂外患、動蕩不安的舞臺上演繹著他們的精彩。張功臣曾云:「這些人要麼『偏黑』,要麼不黑不白,要麼灰濛濛一團,沒有幾個能夠見容於現行新聞史,可稱之為『白』的……如果用畫像來比喻,民國報人應是一幅灰白黑各色俱全的群像」[1]。暫不論其人物的黑白,姑且從歷史、社會、個人等多個方面對這個群像進行下粗略的分析。
  • 民國100萬銀元能建立多少軍隊?來看看北洋軍閥總數量,就知道了
    民國100萬銀元能建立多少軍隊?來看看北洋軍閥總數量,就知道了 民國,是很多人喜歡的時代,畢竟,在那個時代,有大師輩出的時代,也是商界大佬雲集時代。這兩天,我看到一個帖子,非常喜歡,給大家分享一下。 民國可以很浪漫。
  • 民國第一「變色龍」軍閥 先後背叛馮、閻、蔣、張、共
    摘自:劉繼興 《民國大腕
  • 民國混戰時期,五對是著名的將門虎子,是指哪五家?
    將門虎子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像大家比較熟悉的三國時期孫堅父子(孫策,孫權),曹操父子(曹丕,曹植),還有戰國時期的王剪父子(王賁)這些人都是屬於將門虎子,各個都是當時的豪傑。說到這些人,可能大家覺得時期比我們比較遙遠,然而,在民國混戰時期,也曾經出現了五對著名的將門虎子。而且這五對父子都是大家比較熟知的近代歷史上的人物。
  • 民國時期,文人和農民的年收入會差多少?讓魯迅的工資告訴你!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畜生本是人來做,人畜輪迴古到今。——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歷史8點半!民國時期文人和農民的工資差距會有多大?真的比你想像的要多,成為了一個文人相當於成為了一個富豪,絕對不是那種窮酸文人的樣子!文人和教授民國的正教授,月薪3百到4百大洋,普通教授月薪180到280大洋。
  • 民國梟雄閻錫山僅有山西一個省,為何能成為獨霸一方的大軍閥
    民國時期,群雄並起,互相舉兵徵伐,致使天下生靈塗太,百姓民不聊生。在亂世的民國時期,湧現出了很多稱霸一時的大軍閥,其中閻錫山就是典型代表。閻錫山是山西五臺縣人,在他的一生中,和各路軍閥都打過交道,他依靠的主要是山西一個省,但他能夠憑藉區區一省之力和東北軍,中央軍這樣實力強悍的軍閥對抗,那麼他靠的是什麼呢?閻錫山年輕的時候只是一個貨店的店員,在晚清末期,閻錫山受到革命思想的薰陶,加入了同盟會。1909年,閻錫山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