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報人群像略影

2021-01-10 人民網

摘 要:民國是我國近代一個特殊的階段,政軍環境恰如五代時的你方唱罷我方登場,民國報人就在這個軍閥割據、內憂外患、動蕩不安的舞臺上演繹著他們的精彩。對民國時期的報人群體進行研究通過查閱史料,以一部分民國報人為樣本,分析他們的生平和辦報歷程,進而探討這一群體產生的大背景、社會地位、生存狀態、文化年齡層次、性別情況等一系列總體特徵,以及這群報人的角色分類、辦報理念和對中國新聞事業乃至社會的意義和作用。

關鍵詞:民國;報人;群像;類別;理念

民國,一個風雲變幻、色彩斑斕、五味雜陳的時代。有喜歡談論政治的戲子,有喜歡唱戲的政客,有喜歡故作文人的軍人,也有喜歡紙上談兵的文人,還有一個更為複雜的群體——民國報人。張功臣曾云:「這些人要麼『偏黑』,要麼不黑不白,要麼灰濛濛一團,沒有幾個能夠見容於現行新聞史,可稱之為『白』的……如果用畫像來比喻,民國報人應是一幅灰白黑各色俱全的群像」[1]。暫不論其人物的黑白,姑且從歷史、社會、個人等多個方面對這個群像進行下粗略的分析。

民國時期中國總體大環境是複雜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封建軍閥革命軍的政治較量、民主與科學的頭腦風暴等等,這些也都給那個時期的報業帶來了諸多複雜性。近代中國的報業興起於19世紀中期,從早期的外國人辦報(多為宗教性報紙和商業性報紙)到後來國人自辦報(大多是政黨性的報紙),伴隨著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報業迎來了兩次高潮,民族報業隨之打破了外報的壟斷。民國成立,民主制度形式的確立,新聞自由政策的實施,報業愈加繁榮。而隨後袁世凱的掌權使之如曇花一現。袁時期政黨報刊蜂起,報刊言論卻不被看好,報業的發展在「倒帶」。好在五四的春風吹來了報業新的生機,此間不僅學生辦報成為一大特色,由於資產階級黨報名譽愈下,20年代黨派之外的民營報人日漸引人注目,民營報業逐漸成長。報業呈現出民主氣息,無產階級新聞事業也開始誕生。

一、地位攀升然性命堪憂的民國報人

(一)動蕩中愈見攀升的報人社會地位

民國報人的社會地位雖不能和當時西方所賦予的「無冕之王」相比,但較之「江浙文人無賴,以報館主筆為其末路[2]」自然是有所提升的。從游離於社會的「邊緣」走向了「中心」,雖因「言禁」再次走向「邊緣」,但不影響民國報人日漸明晰的群體意識和身份認同。

南京臨時政府內務部公布《中華民國暫行報律》後,中國報界俱進會上海事務所與《申報》、《新聞報》、《時報》等諸多上海報館聯名表示「萬難承認」,並一改以往的政見不一刊載章炳麟的評論文章——《卻還內務部所定報律議》。

最終迫使孫中山宣布取消《中華民國暫行報律》。這次報律風波充分體現了當時報人社會地位的提高。同時,興起的同業組織組建高潮,自貴州報界同仁宣告該省第一個報界團體組織「貴州報界同盟會」組織成立後,其他省份陸續效仿,如四川報界公會、湖南報界聯合會、天津報界聯合會等都從側面彰顯出這一時期報人地位急劇攀升。誠然,由於民國特有的動蕩性,封報館、捕報人的現象也時常發生,報人社會地位是不穩定的。

(二)經濟條件尚可然危機四伏的生存狀況

北洋軍閥當時即便財政赤字到靠借債度日的地步,也不曾拖欠知識分子的工資,平均月工資大約有200到400塊大洋不等,就當時下館子吃一頓飯2、3塊大洋的標準,這樣的工資算高收入了。加之民國報人中不少是文人、學者等知識分子,可見民國報人的總體經濟狀況並不算差。雖在經濟方面還算寬裕,但隨時面臨著人身安全,被軍閥迫害的報人不在少數。一支筆抵過十萬兵的邵飄萍被張作霖殺害;與邵飄萍「萍水相逢」的林白水被張宗昌殺害;報業巨擘黃遠生被害殞命異鄉;與時俱進的《申報》報人史量才被暗殺;新聞巨子、國際專家羊棗被國民黨迫害致死;還有範鴻仙、朱惺公、駱何民、倉夷等不計其數的民國報人被迫害,生存環境危機四伏。

二、高學識報人的多元角色及理念

(一)高學識的履歷背景

民國報人幾乎全是知識階層。這群人大多有著舊式官宦、新式知識分子等的出身北京,年少時有讀書的機會,並在西學東漸、社會轉型的浪潮下成長,是脫離傳統士人階層的新式知識分子。此外,他們大多有海外留學經驗,且留美、日居多。黃遠生留美;邵飄萍被捕獲救流亡日本入法政大學讀書;林白水赴日求學;劉少少留學日本;胡政之自費留日;張季鸞官費留日等。或許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文化背景,他們才選擇在報業中追求理想吧。

(二)大相逕庭的報人角色

擁有如此學識涵養的民國報人,他們的身份各異,辦報角色也多元,甚至大相逕庭。有把報紙視為追求、維護本階級、本集團利益工具的黨化報人,如陳獨秀、瞿秋白、張聞天這些無產階級報人和以資產階級黨報理論為其職業準則的資產階級黨化報人。有將報紙當作商品,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民營報人,大多重管理,採用企業化管理制度,如史量才等。有崇尚自由主義新聞理論,擁有獨立地位和思想的自由報人,他們信奉言論自由、注重社會責任、追求文章報國、以報業作為畢生職業追求(最起碼是某一階段的唯一職業),如黃遠生等。有採編領域專業的報人,基本上是民國科學文化各領域的專業人士,懷抱實業救國、教育救國、文化救國等信念,希望通過辦報為祖國的獨立富強付一份力。還有可恥的投機報人,一些沒落文人、官僚、流氓等在權錢的誘惑下,趨炎附勢,辦報以圖升官發財。他們中也有些人以前是民族的鬥士,一時財迷心竅,背叛了民族,如:陳彬龢。民國報人群像的本質是人,人性的多變和複雜在這個群體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三)多元報人背後多元的辦報理念

無產階級黨報強調黨性、群眾性、戰鬥性和組織性;國民黨報業體系則推崇「以黨治報」、「黨化新聞界」理論。自由報人黃遠生主張「主持正論公理,以廓清腐穢,而養國家之元氣。」;邵飄萍強調報館是「社會公共機關」,記者是「國民輿論代表」,報章是「社會公器」;張季鸞在新記《大公報》的發刊詞中寫道:「報業天職,應絕對擁護國民公共之利益,隨時為國民貢獻正確實用之知識,以裨益國家。業言論者,宜不媚強梁,亦不阿群眾。」。商業報人比較追求「新聞自由」和「黃色報刊」理論,以及職業主義、商業主義等西方新聞思想。此外還有「文人論政」、「史家辦報」等思想以及日偽的「奴化報刊」思想。這些多元的辦報理念在當時的報業平臺上盡情地博弈,絢麗、多彩。

三、女報人的嶄露和業內流動性高

(一)女報人勢力開始嶄露頭角

這一群像下的報人大多都出生於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該世紀末登上歷史舞臺。那時知識分子政治活動正由邊緣轉向中心,並形成一定規模。他們是受到救國圖存的愛國激情影響的一代國人,從小接受社會變革的影響並擁有政治改革的熱情。「新聞事業在中國,有1200年左右的歷史。其中,前1100多年,是男人們的天下。婦女無由問津。直到上世紀末葉,才陸續有婦女參加」[3]。民國報人的性別比率雖還是男性佔主導,女性比重偏低,但女性參政運動的興起,帶動了女性報人的發展。一批精英知識女性還積極創辦大量報刊旨在爭取女性政治權利;一些商業女性報刊也崛起,與之相關的女性報人不斷增多;這些都是構成了民國女性報人群像的重要元素。

(二)愛業內跳槽的「不安分」報人

這一群像的流動性高,報人愛跳槽且大多在本行業內跳槽。金雄白一年半內三易其職,從《京報》(1929年春)到《中央日報》(1930年春),再到《時事新報》(1930年夏),像金雄白這樣或因鋒芒畢露的個性而跳槽的人在民國不乏其數。如龔柏德、馮英子等皆因性格使然而有相同的遭際。懷著熾熱的新聞夢想和浪漫不羈的個性,上海新聞界已頗有名氣的記者陸詒為堅守新聞理想被迫從《新聞報》跳槽至《大公報》;餘大雄暗抄信息資源賦予它報,故從《新聞報》跳槽至《神州日報》;張靜廬發現國聞社的這些潛規則之後,跳槽自辦《西湖晚報》去了;鄒韜奮不願將自己打造成英文廣告員,無奈跳槽轉至《生活》周刊工作等,都是些在自己鍾愛的新聞業界內頻頻跳槽的角兒。

民國報人是中國報業史上的一個重要群體,他們進一步衝破了封建「言禁」,認真守望著公共空間、監督著現實政治、啟迪國人思想、促進社會進步。商業報人探索了新的報業經營管理體制,專業報人努力創辦的副刊等刊物對近代科技文化發展和民眾思想的啟蒙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們不畏強權,用生命和良心堅守社會正義、言論自由。邵飄萍寧死不收「封口費」終被張作霖殺害;林白水喊出「新聞記者應該說人話,不說鬼話」,慷慨就義也不為軍閥唱讚歌;毅然叫板蔣介石,不幸遇難的史量才秉承「人有人格,報有報格」。

通過對民國報人群像的窺探,看到了「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的書生意氣,看到了亂世流離、多舛命運的血色悲壯,看到了「糞土當年萬戶侯」的人格魅力,這魅力不僅在民國閃爍,還照耀著後人,也告誡著身處物慾縱橫時代的當代媒體人,要堅守良知的底線,要堅持新聞專業主義的精神,要秉承民國報業先驅的情懷與擔當。

(作者簡介:吳希娟,女,江西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新聞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編輯出版研究。)

參考文獻:

張功臣.民國報人——新聞史上的隱秘一頁[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0.

姚公鶴.上海閒話[M].上海:上海商務書店,1925.

方漢奇.近代中國的女新聞工作者[J].中國記者,1987(6) .

相關焦點

  • 民國時期四公子與戰國時期四公子
    京劇名票(票友),別號紅豆館主,「民國四公子」之一,博學多才,藝兼文武,昆亂兼擅,他還曾任教於清華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北平藝術學院及北京美術學校,其弟子之多,可能要數以千計了。所以紅豆館主不唯是「票界大王」,也可稱為戲曲教育家、活動家。袁克文,字豹岑,號寒雲,河南項城人,生於朝鮮漢城(今韓國首爾),崑曲名家,民國四公子之一。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等於現在多少人民幣?今天算是長見識了
    電視劇中我們經常聽到,想要救誰 ,就拿幾百大洋來贖這樣的話,那麼民國時期的錢,一個大洋或者一文錢等於現在的多少錢呢?大家都知道,民國是一個十分動蕩不安的年代,所以很多時候在不同的年代不同地方物價都是不一樣的,但是都有一個大致的「平衡」。
  • 老照片:再現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民國時期的中國社會百態
    中華民國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簡稱民國。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月民國正式建立。1949年後因國共內戰失利,中華民國時期結束。本組老照片拍攝於民國時期1933年至1946年的中國。
  • 民國時期出現的一篇預言,至今不知作者是何許人也
    但是,在民國時出現了一篇為《武侯百年乩》的預言,也叫《諸葛武侯乩文》,據說此預言是民國時期的一位易學家,借諸葛亮之名所作,預言了從民國開始一百年後的國運。此預言沒有署名,至今不知為誰所作。天數茫茫不可知,鸞臺暫說各生知。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人民幣?
    我們管民國時期的大洋叫「袁大頭」,是非常值錢的硬通貨。現在有一些流落民間的大洋,很受收藏愛好者的歡迎。大家都很好奇: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人民幣呢?這可以根據民國時期人們的工資和吃穿用度來衡量。溫飽需要多少大洋?
  • 民國混戰時期,五對是著名的將門虎子,是指哪五家?
    將門虎子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像大家比較熟悉的三國時期孫堅父子(孫策,孫權),曹操父子(曹丕,曹植),還有戰國時期的王剪父子(王賁)這些人都是屬於將門虎子,各個都是當時的豪傑。說到這些人,可能大家覺得時期比我們比較遙遠,然而,在民國混戰時期,也曾經出現了五對著名的將門虎子。而且這五對父子都是大家比較熟知的近代歷史上的人物。
  • 為何民國的黃金十年會成為民國時期唯一的亮色?
    而民國就屬於這樣一個比較善良的時代。從1912年民國建立到1949年全面退出大陸,民國給我們最深的印象就是一個字:亂!除了亂,就是無窮的戰爭帶給我們民族深重的災難,實在是沒有什麼閃光點可言。我們知道在我國歷史上,幾乎每個王朝都有自己的盛世,那麼作為我國歷史上一個比較重要的過渡時代,民國也必須有它的閃光點,因此黃金十年的概念被提了出來。
  • 民國時期的袁大頭值多少錢?不妨來看看魯迅的收入
    1912年魯迅先生來到了南京,在教育部當部員,因為是公職,所以由國家負責吃穿,每月有30元的工資,後來隨著時局的變化,魯迅先生北上到了北平,在這裡他擔任民國教育部社會教育科的科長,月薪足足有200枚銀元,後來又增長到了300枚銀元,這300枚銀元的收入一直持續到1926年。
  • 看民國時期的牙粉包裝對現代設計的啟示
    「萬裡長城」紙盒牙粉包裝二、民國時期民族包裝的興起民國時期,源於國難當頭的特殊時期,國民個人日常消費行為也具有鮮明的政治色彩。日常用品的設計、生產和消費成為愛國和強國的一種集體化民族情感表達。礙於當時落後的經濟狀況,生產技術和工藝水平十分有限,不過,民國時期的牙粉包裝設計還是體現出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民族精神,成為我國民族傳統與現代時尚理念成功融合的案例典範。三、民國時期牙粉包裝設計的風格及合宜性體現無論任何時代,美好的、新奇的、先進的東西總是深受人們喜愛和追求。
  • 老照片:民國時期的婚禮,比起現在,結婚程序複雜多了
    民國時期,新郎騎著高頭大馬去迎娶新娘。 我國的婚禮流程從古至今都程序複雜,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我們現在的結婚流程一般是指婚禮當天的儀式,而民國時期的結婚過程則包括了從談婚、訂婚到結婚等過程的文書和禮儀形式。今天小編整理了民國時期的結婚流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民國時期的黃金十年,「黃金」在哪裡?是否名副其實?
    民國黃金10年指的是1927年到1937年間,由常凱申領導的國民政府對於全國大部分地區統治的一段時間,中華民國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多領域有了不小的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因此,這段時間被稱之為民國黃金10年。
  • 日本人拍攝的上世紀30年代的天津,民國時期的九國租界
    本組老照片拍攝於上世紀30年代民國時期的天津,照片上有日本文字,應該是那時天津租界的日本人拍的。圖為民國時期天津賣鐵製品的商鋪。圖為民國時期天津賣竹器蒸籠的商鋪。圖為民國時期天津賣鳥籠的店鋪。圖為民國時期天津的北寧公園。北寧公園建於1931年,坐落在天津北站東北側,其前身是1906年袁世凱委派周學熙闢建的種植園。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1914年,民國政府頒布《國幣條例》,正式將「銀本位制度」實行,同年12月,「圓銀幣」正式開始進行製造,在每一枚銀幣上面都刻上了袁世凱的頭像,所以後來大家習慣性的把圓銀幣叫做「袁大頭」。這樣一個「袁大頭」,看起來聽起來都不像是有很多的樣子,但是實際上,民國時期,買一頭大水牛需要花費的銀元是5個,買一袋大米需要花費一個銀元。當時1個銀元差不多是0.9左右的銀子,因為考慮到有所損耗,所以1個銀元就是1兩銀子。結合現在的物價來看,民國時期的1個銀元差不多就是現在的250元。當時,在北平吃一頓正宗的涮羊肉只要1個銀元就可以,在上海1個銀元就可吃兩套西餐。
  • 看一看民國時期的三大幫派,都有誰?
    眾所周知,民國有三多,軍閥多,土匪多,幫派多。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民國時期最有名的三大幫派組織,這是一支始終活躍在民國政治和軍事舞臺上的重要力量,幾乎所有的民國大事件都有這些幫派的身影。洪門素來以反清為業,滿清時期的農民起義大都由洪門的身影。清朝末年,洪門曾發動全球的力量,支援同盟會的反清革命,同盟會的十次大起義都是以洪門的會黨武裝為根基的。洪門子弟遍及天下,尤其是兩廣福建一帶,就連同盟會領袖孫中山也曾加入洪門致公堂,被封為幫會大哥級別的洪棍。
  • 江西瑞昌發現民國時期的居住證 7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
    2018年8月22日,江西省瑞昌市收藏愛好者曹先生近日公開了一張民國時期的居住證。該居住證上顯示的時間是「民國三十三年」,距今已有70多年,但居住證依然保存完好,證件上的照片、指紋及文字均清晰可見。該居住證為紙質長方形,有常見的香菸盒大小。居住證共2頁,單面對摺印製,整體白底黑字。
  • 鐵骨錚錚長達38年的民國時期,為何不能算作一個歷史朝代?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考慮過這一個問題,就是民國時期為什麼不能稱作為一個歷史朝代而存在,而是叫做民國時代呢?38年稱作一個朝代的時間段完全是可以的,像我們歷史上所熟知的隋朝就是非常的短暫,那麼民國時期在38年為什麼歷史上沒有人稱作民國朝代呢?
  • 民國時期北大校花,和魯迅是忘年交,魯迅日記中對其有53次描述
    民國是一個特殊的時期,這個時候我國人民的思想極其混亂,新舊思想交替,婦女的地位大大提升,因為時代的特殊性,也出現了不少著名的文學家,其中女性文豪就有不少,小編就很喜歡蕭紅。小編今天給大家講的,就是民國一位才女,被魯迅先生記載在了日記裡面,高達五十三次的記載,講述了這位美女從年輕到老的事跡,她叫做馬鈺,父母早年間留學日本相識,生了馬鈺之後就回到了祖國。
  • 民國時期排名前幾的大城市,看看和如今有什麼變化
    軍閥混戰的民國,正是中國城市發展最為畸形的時期。一方面,最廣大的農村地區,官僚、地主、土匪、地痞、軍閥部隊橫行,普通農民食不果腹,民不聊生。而另一方面,少數幾個大城市卻因為流民的湧入、列強的租界等種種原因,畸形的繁榮起來。
  • 民國時期,文人和農民的年收入會差多少?讓魯迅的工資告訴你!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畜生本是人來做,人畜輪迴古到今。——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歷史8點半!民國時期文人和農民的工資差距會有多大?真的比你想像的要多,成為了一個文人相當於成為了一個富豪,絕對不是那種窮酸文人的樣子!文人和教授民國的正教授,月薪3百到4百大洋,普通教授月薪180到280大洋。
  • 老照片再現上世紀20年代的甘肅,看民國時期的甘肅人是怎樣生活的
    本組老照片拍攝於上世紀20年代民國時期的甘肅。圖為當時的甘肅街景。圖為民國時期甘肅黃河上的渡船。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是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全長約5464公裡,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最後流入渤海。圖為黃河岸邊的景象,我看到了古老的城牆還有羊皮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