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軍閥混戰,各省軍閥到哪兒籌集巨額軍費?原來這裡面貓膩不少

2021-01-13 常棣tandy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我這裡說一下民國時期地方割據政府財政收入來源:

一、來自田地的賦稅

1、田賦。

民國成立初期,田賦沿襲清代舊制稍加變更,其名目包括地丁、漕糧、借課、附加四大類,在西北各省,也有仍沿用舊制的,如差徭、墾務、雜賦等。由於稅目繁多,徵收制度不一,因而弊端百出,廣大農民莫不身受其害。田賦收入在地方軍閥的把持下,除了紙面上抵充各省代付國家支出的項目而外,餘數全被地方截留,中央無法過問,此項收入派作何用更是無從知曉。

2、田賦附加。

在此期間,人民的負擔除田賦正額之外,還有最苛擾的田賦附加,它包括中央和地方的許多苛捐雜稅。這是一種隨糧帶徵並進而成為田賦正稅以外的附加稅,因而它的稅額往往大於錢漕正稅。在北洋政府時期,凡是地方舉辦的事情,一般都是利用田賦附加來籌措經費的。

3、田賦預徵。

除田賦附加稅以外,還有田賦的預徵。預徵田賦是北洋軍閥在轄區內取得大宗收入的手段之一,如山東臨沂預徵田賦始於1922年,廣東俯縣1924年實行徵收雙糧,1926年又實行預徵錢糧,一般都是預徵幾年。

以上這些收人雖然為數甚巨,但並不能成為中央財政收入,大都是地方軍閥拿來充做內戰的經費,或填滿軍閥官僚的私囊,這給廣大農民帶來極其沉重的負擔。

二、兵差收入

兵差是戰爭時期,政府以軍事需要的名義臨時向農民徵發的力役和實物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力役徵收。它包括力役、實物和貨幣三種形式。

力役指強迫農民充當壯丁和民夫,運送糧草、彈藥,修道路,挖戰壕,當夥夫等;在戰事緊張時,則強制他們當兵,充當內戰的炮灰;對於沒有勞動力支差的農戶,則強迫他們繳納實物或貨幣,由政府代僱差役。這種賦役,在封建社會末期已逐漸演變成貨幣形態,但在軍閥連年混戰的形勢下得以死灰復燃,成為搜刮廣大農民最嚴重、最直接又最普遍的手段。

北洋軍閥各派系之間擁兵自重,封建割據,又不斷地彼此廝殺。從1916年到1924年間,軍閥混戰從未有一年休止,每年戰區平均達7省左右。這種為各自所代表的帝國主義列強和國內不同政治勢力利益之間爭奪的軍閥混戰,使軍費開支佔財政支出的比重不斷提高。

如中央政府的軍費開支由1916年(民國五年)的33.81%增長到1923年(民國十二年)的64%。各省政府的軍費開支僅在1923年(民國十二年),最低達41%,最高達94%。為滿足巨大的軍費開支,各系軍閥紛紛徵發兵差。

不僅打仗的區域有兵差,戰區的後方也有兵差,不僅備戰的區域有兵差,不備戰的區域也有兵差。

從本來意義上說,兵差主要是力役,在大兵所到之處,由地方提供人夫和車輛、性口、船隻等運輸工具,用以運送糧草和彈藥。沒有勞力支差,可以交錢或代僱。可是這些臨時性的措施漸漸成了一項經常性的徵收,不打仗時也要應差和交錢。

兵差雖有力役、實物、貨幣三種形式,但各地徵收也不盡相同,或只徵一種,或三種兼徵,但以力役和實物為最常見。

我們可以舉下列事實說明:1927年11月至1928年5月,山西雁北戰區各縣所出兵差,貨幣佔0.94%,實物佔99.06%。直隸雄縣「及十三年九月第二次直奉戰役起至十四年一月,共計用銀11426元整,除呈準由解庫款內抵扣銀4105元外,餘皆民間負擔。」

直隸房山縣「軍車軍草逾數百萬"。吳佩孚在山東拉夫抓車,更是封建式軍閥殘暴對待人民的寫照,他「飭令津浦路一帶德州、平原、禹城、思縣、肥城、齊河等縣共納車4000輛,每輛隨一人兩騾。並嚴令即時募集2000輛交付」。拉車的用途是先運子彈,再運柴草,必要時即列隊燃著車上柴草向前衝鋒探險以觸破地雷,鄉民聞此望風而逃。僅此數例,我們不僅略見北洋政府時期各地兵差種類之廣及數量之大,也看到了軍閥們徵發兵差的兇殘。

到國民黨統治時,兵差較之北洋政府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表現為兵差種類增加、範圍擴大、數量上增加得更多。據1929一1930年報紙上所記載,此期的兵差(騾夫、挑夫、兵丁)及錢幣不計算外,其他所徵派的實物已經差不多有100種,包括與衣、食、住、行有關的多種用品,甚至包括棺木、化妝品、海洛因在內。

這兩年徵發兵差的縣全國達823個,其中黃河流域的省區負擔兵差最重,徵發兵差的地區達到全區的87.13%。國民黨在抗戰後發動全面內戰,兵差則成為國統區內最為普遍的負擔。

兵差是臨時性徵派,它無一定定額,一年有時有幾次攤派徵發,兵差數量之多令人驚駭。山東1928年度的兵差總數折合錢物竟相當于田賦正稅的274%。1929年,非戰區的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所負擔的兵差相當于田賦正稅的432%。戰區的兵差更數倍於非戰區,1930年4月至7月,河南商丘、陝縣、柘城3縣所負擔的兵差相當于田賦正稅的40倍。

三、其他收入來源

1、鹽稅與鹽稅附加

清代鹽稅原由地方徵收,凡產鹽或銷鹽均為入款大宗,對於該省地方財政收支關係巨大。以四川為例,清宣統三年(1911年),全省稅收共為1730餘萬兩,其中鹽稅630萬兩。民國初期,四川鹽稅年收800萬元上下,1920年以後則每年的鹽稅收入高達1000萬~1200萬元左右。

按北洋政府的解款制度,各省以收抵支,以其多餘上解中央。善後大借款成立後,鹽稅收歸中央,鹽餘全部交財政部支配,各省失去大宗收入。於是,地方另闢蹊徑,無視鹽稅條例規定,採取隨鹽附徵的辦法,向人民索取。1918年以前,僅有廣東、廣西、江西3省開始徵收。

3省合計附徵名目共17項,自1919年起,國內政局愈加混亂,中央政府控制力愈益減弱,地方附稅蔓延到全國。截至1927年,據18個省的不完全統計,各種名稱的隨鹽附徵共計108項,廣大人民群眾不堪重負。

2、捲菸稅

在北洋政府開徵紙菸捐兩年以後,各省又相繼開徵捲菸特稅。最先創辦特稅的是浙江省。1922年11月1日,設浙江省捲菸特稅籌備處,釐定章程,於1923年2月成立浙江省徵收捲菸特稅總局,並將全省劃分為8個區域,各成立一個分局,自1923年3月1日開始徵收。以後各省相繼仿行,有名之為捲菸營業特稅的,有名之為捲菸營業憑證稅的,有名之為特種菸酒用戶捐的,有名之為捲菸營業憑證稅的,名異實同。

3、洋酒販賣稅

洋酒販賣稅首創於江蘇,江蘇境內有多處通商口岸及租界,洋酒來源甚多,在其省內得以暢銷,本省產土酒所受影響也最明顯。為適當平衡洋酒與土酒稅負,江蘇省決定開徵洋酒販賣稅,1925年10月開始籌備,擬定《江蘇省洋酒稅暫行章程》及其稽徵規則,於1926年2月1日呈準公布實行。

河南也於1925年12月擬定徵收洋酒特種捐辦法。自江蘇、河南開徵洋酒販賣稅以後,各地華商因經營土酒日益困難,紛紛上書要求北洋政府設法維持華商生存。全國菸酒事務署於1926年8月3日呈準公布《徵收機製酒類販賣稅條例》,規定凡從外國運人及中外商人在華仿製的洋酒,均應徵收機製酒類販賣稅。北伐戰爭爆發後,北洋政府所能控制的地區日益縮小,已呈搖搖欲墜之勢,故許多省區未及實行。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

相關焦點

  •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各路大帥的軍費給養是從哪來的
    軍閥混戰時期,各路軍閥爭鬥不休,為此都很注重擴充實力,導致軍費開支是一直居高不。而各路軍閥軍費來源也是五花八門,下面簡單說一下。一是控制了北洋政府的大軍閥,他們的來源主要是北洋政府的財政收入。在軍閥混戰時期,北洋政府的當家人也是幾次易主。
  • 民國時期各軍閥的軍費是怎麼來的?
    單是頂著「中央政府」旗號的北京北洋政府,1916年的軍費開支就達到一點五億元,到1919年更漲到二點一億元。以民國外交家曹汝霖《民初外交回憶錄》裡的估算,段祺瑞掌舵北洋政府期間,北洋政府每月就要虧損八百萬元。「中央政府」尚且如此,各地軍閥自然不用說,只要幹個仗,就是大把錢財往裡砸。
  • 民國最搞笑的軍閥,連當總統,都是靠花錢買的
    正是因為他的「傻」,讓袁世凱注意到了他。他不僅「傻」,還對袁世凱非常忠心,他對袁世凱的命令從不質疑,無論是逼迫清室退位,還是袁世凱當皇帝,曹錕都毫不猶豫地站出來支持袁世凱。正因為他的「傻」和「忠」,讓他的每一個上司都非常喜歡重用他。這就是他能從一個北洋小兵,爬到第三鎮統制官的高位。
  • 一個民國時期的「神棍頭子」是如何受到各路軍閥追捧的?
    在民國時期就有這麼樣一個奇人,他可以稱得上是民國時期最大的「神棍頭子」。可是就這麼一個看起來永遠上不了臺面的職業,卻讓這他弄得出神入化,甚至關乎一個省的軍事政治大事他都可以隨意擺弄。他的名字叫劉從雲,一個靠著謊言與欺騙走向人生巔峰的大能人。光緒九年的時候,在四川的威遠地區,一個嬰兒的呱呱墜地。他就是我們的男主人公——劉叢雲。
  • 民國有多少耕地被種上了鴉片
    民國軍閥強迫農民種植鴉片,若「種糧食一年,應完三年的稅」近年來,對「民國軍閥」的評價,有一種日益正面的趨勢。然不論軍閥本人之操守如何,其割據性存在,實是民國之巨害,乃毋庸置疑之事。試以鴉片之流毒為例,作一管窺。
  • 5本精彩絕倫的民國軍閥類小說,人物形象生動,戰爭激情澎湃!
    國士無雙不像一篇傳統意義上的網文,反倒像是一篇老派的現實主義小說,作者在這篇文章裡面寫了北京與上海的三教九流歷史風情,寫了從北洋到共和國建國的風雲浪潮。從一個土匪一個車夫成為了北洋軍閥,再成為了革命元老,最後卻又掉下雲端。可謂「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了。
  • 為什麼民國的軍閥叫「北洋軍閥」?
    首先要糾正一點,民國軍閥並不僅僅指北洋軍閥,還有後來國民黨的新軍閥階段,只是北洋軍閥的勢力範圍偏向當時的政治中心,所以北洋軍閥廣為人知。北洋一詞來源已久,最早出現於宋朝,到了清朝時期,北洋泛指上海吳淞口以北、包括江蘇、山東、直隸等口岸的地區。
  • 民國風小說:林家小姐林顧盼和軍閥江生輝的虐戀,結局甜到炸!
    01顧盼生寒民國時期,軍閥混戰,雲城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林家小姐林顧盼和軍閥江生輝的虐戀,在無數次誤會過後他們終於走到了一起。原來,相愛的兩個人是不會錯過的,愛是註定會在一起的。民國的愛情一直都在,江生輝最愛的林顧盼也一直都在。02曇花一現人生夢小說描寫的是明未清初安慶府桐城的梅家是一個科舉世家,祖上出過狀元、進士等,但曾幾何時,這個曾經紅極一時的科舉世家也日漸凋零。
  • 曹錕為民國直系軍閥的首領,為何在近代史上不算軍閥?
    民國軍閥是指20世紀初影響中國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名義上服從中央政府的統治,實際上卻建立自己的勢力,以軍隊作為主要政治資本的勢力。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中華民國成立的1949年,為害頗深。曹錕為不是四大軍閥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曹錕只是直系軍閥名義上的首領,實際上軍隊掌握在吳佩孚手中,兩次直奉戰爭的實際指揮者都是吳佩孚,也可以說起因也基本是由吳佩孚而起。
  • 軍閥都是愛國者?為何民國時期沒有一個軍閥宣布獨立?
    說起民國時期的軍閥,很多人並不陌生,加上前段時間一些無腦網紅擺拍軍閥姨太太的醜劇,民國軍閥這個特殊群體再度成為後人討論的焦點。時至今日,在洗白翻案風越刮越猛的大環境下,軍閥這個曾經被萬眾唾棄的詞彙以「還原歷史」的名義再度走到前臺,瘋狂衝擊著世人的認知。
  •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大帥遍地都是,為何大家熟知的少帥卻僅有1人
    湘軍統帥曾國藩字滌生,部下都尊稱他為「滌帥」;其弟曾國荃排行老九,被稱為「九帥」,實際上這兩個稱呼即使到了人盡皆知的地步,二人也並未獲得元帥之職,曾國藩奉旨任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曾國荃則僅僅補授浙江按察使。
  • 民國混戰時期,五對是著名的將門虎子,是指哪五家?
    說到這些人,可能大家覺得時期比我們比較遙遠,然而,在民國混戰時期,也曾經出現了五對著名的將門虎子。而且這五對父子都是大家比較熟知的近代歷史上的人物。 第一對是袁家父子 說到袁家父子,可能了解近代歷史朋友都知道。這一家是指著名的袁世凱父子。袁世凱是民國時期一代梟雄人物,也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
  • 「有錢你去買前門樓子」,這句老北京話原來是有出處的
    在北京有這麼句老話兒,是專門用來懟這類人的,叫「你有錢怎麼不買前門樓子去」。前些年有個系列劇叫《人蟲》,李成儒先生在裡面扮演一個「古玩蟲」,挺富裕的,他就到處打聽要買前門樓子,具體細節忘記了,好像就是因為有人跟他說了這句話。
  • 民國時期,有哪些軍閥勢力可位列前五?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什麼是軍閥。軍閥,其實是一個近代才提出的概念,而且是日本舶來品。不過,軍閥這種模式卻自古有之,東漢末年的群雄、唐代的藩鎮,乃至於近代民國時期的各路草莽英雄,都可稱之為軍閥。不過通常來說,軍閥一般是中央集權或中央政府衰落的產物,這些各據一地、把持了當地的政治、軍事、稅務等部門和官員任命的土皇帝們,不但不聽從中央的命令,甚至敢與中央分庭抗禮。
  • 民國軍閥割據時期,哪個軍閥實力最為強悍?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說到民國軍閥,縱觀當時整個神州大地,實力最強悍、勢力最大的當屬奉系軍閥首領,號稱東北王的張作霖。全盛時期,張作霖控制著遼寧、吉林、黑龍江、熱河、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和上海等八省一市,統帥著一支擁有著完整的海陸空三軍建制的奉軍,佔據著北京的中央政府,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成為國家元首。張作霖到底有多強?看看東三省和奉軍的實力就知道。
  • 民國時期的黃金十年,「黃金」在哪裡?是否名副其實?
    民國黃金10年指的是1927年到1937年間,由常凱申領導的國民政府對於全國大部分地區統治的一段時間,中華民國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多領域有了不小的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因此,這段時間被稱之為民國黃金10年。
  • 1912年清帝退位以後,軍閥混戰的十餘年間,都爆發過哪些戰爭?
    1912年清帝退位後,中國大地曾長期處於軍閥混戰之中,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迫於外部壓力這才得以緩解,其中尤以1916年袁世凱去世至1928年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之間這段最為混亂,十二年間竟然更換了多達十五任國家元首。那麼,在此期間,一共爆發了多少場軍閥戰爭呢?
  • 民國電影院裡的「大令」
    它圖文並茂地介紹了清末到民國時期發生在戲院、電影院、舞場、妓院等娛樂場所的民俗風尚、傳聞逸事,對當時的娛樂消遣發展以及獨特的民俗文化進行了一次詳細的記敘。舊劇場裡的「彈壓席」舊時,戲園、影院是三教九流的聚集地,秩序非常混亂,鬧出人命的事兒也屢見不鮮。
  • 民國時期叱吒風雲的十大地方軍閥,他們到底有多強?
    民國時期,中華大地軍閥割據,各自之間混戰不休,不僅有以北洋軍閥為代表的舊軍閥,還有以黃埔係為代表的新軍閥。很多軍閥割據一省乃至數省,兵力數萬乃至數十萬。這些軍閥中,實力最強大的主要有十位,本文小編帶大家盤點這些民國時期的梟雄,看看他們到底有多強?
  • 昔日風光無限,晚景悽悽慘慘,民國軍閥們的生與死
    民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軍閥割據、戰亂頻繁、牆頭變幻大王旗,有兵便是草頭王的時代,大小軍閥你方唱罷我登場。雖然有一個名義上的「中央政府」,但各地方官員儼然就是當地的「土皇帝」,他們都有自己的地盤和勢力範圍。如果把民國這幾十年中所有的軍閥統計一下,足有上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