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實行種姓制度,那中國人到印度算什麼等級?你可能永遠不會信

2021-01-13 讀文增益

1912年,我國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大家都知道在封建時代是極其不平等的,男女不平等,地位不平等。

在封建社會將人分為三六九等,除皇家之外,讀書人是第一等,接下來是農民,工人,最後一等是商人。壓抑的男權社會,生來就有貧富貴賤,地主剝削農民,富人壓迫窮人,殘酷的制度壓制下人一出生就別無選擇,幾乎沒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只能在一雙無形的手地操縱下麻木的生活。

1949年解放後,我們努力消滅封建殘餘,漸漸推翻了一切壓抑人性的文化糟粕,才有了今天每一個人獨立的人格。但在我國不遠的一個國家還採用著落後的「種姓制度」,來評定一個人的高低貴賤,那個國家就是「印度」。

印度的種姓制度就像一個金字塔,從高到低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和達利特。這五種姓氏有著高低貴賤之分,低姓氏終身難以跨越階級,在高級種姓眼裡是低賤且沒有素質的一群人,他們沒有自由的婚姻,不能享受一樣的尊重,教育,醫療….生來就忍受著不公平的待遇。

不同的種姓從事不同的工作,最低種姓的人只能是「賤民」,他們不能跨越高種姓生活區,不能從事高貴的職業,在印度一般情況下,膚色越白意味種姓就越高。

第一等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義和祭神的資格,主要負責教育文化和和宗教有關的活動,他們的思想主宰著剎帝利

第二等剎帝利是軍事,行政貴族,擁有軍政的大權,可以徵收賦稅,是婆羅門的忠實受眾,負責生生世世守護婆羅門的高貴種姓。

第三等吠舍,他們是平民,大部分從事商業活動,社會等級不高,主要通過納稅和布施的手段來供養上面兩個種姓。「吠舍」十分瞧不起「首陀羅」這個種姓的人,他們認為自己可以都到高種姓的庇佑,但其實高種姓的貴族一個指令,就可以把他們打入「首陀羅」種姓。

第四等首陀羅,他們是不同種姓父母所生下的雜種姓,一般從事廚師,工匠和伺候別人的傭人,也非常低賤。

除此之外還有第五種姓,他們被認為是「不可接觸的」,他們在印度不算人民,被稱為「賤民」或者「達利特」,從事最低賤的職業。如果將四種「種姓」比喻成一個人的「眼睛」「手」,等不同部位,那麼達利特就在人體之外,可想而知在印度地位多麼卑賤。

大家是不是會好奇,如果國人去印度,會被區分成什麼「種姓」?大概會被分成第三等「吠舍」,這和黃種人的膚色有關,而膚色很白的歐美人去印度會被分成「剎帝利」貴族。

大家都知道印度這個國家是非常落後的,像這種「種姓制度」就跟原始人一樣愚昧無知,所以我們對此也是非常不屑的。1947年,印度脫離了殖民統治,獲得了獨立,但他們國民的精神仍是不獨立的,因此國家也進步得很慢。

相關焦點

  • 印度可怕的「種姓等級」制度
    何為「種姓等級」?種姓制度是以血緣關係構成的一種基于氏族的血親劃分;也是通過職業,工種加固血親社群的職業隔離,它明確規定了人有高低貴賤之分的等級制度!印度雖然是和中國齊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其實它既不」文明「也不」古國「,它的種族制度造就了它的文明不可能像中國一樣成為一個大統一,它更像是一個一盤散沙的組合體。像上面所說的種群通過職業,工種加固血親社群的職業隔離,導致了它的統治階級所謂的精英層婆羅門大多數都是文盲,靠父子繼承去統治這個國家。
  • 印度種姓制度下,中國人到印度旅遊,屬於哪個等級?
    在這種制度之下,人們喘不過氣來,一生的命運幾乎都是已經被安排好了,改變命運的途徑顯得荒唐可笑。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大力推崇社會主義,努力與封建殘餘作鬥爭,對於遺留下來的文化,我們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讓我們有了一個不受約束的新時代。我國雖然解放了,但是距離我國不遠的印度,依舊實行著落後的封建文化來定位一個人的高低貴賤,這個制度就是「種姓制度」。
  • 印度等級嚴格,高種姓和低種姓的女性差距大,如何分辨高低種姓?
    印度有一種種姓制度,在每個印度人一出生的時候,他的命運就已經確定,之後能上什麼學校,能夠從事什麼職業,都存在著嚴格的要求。而這種局面的造成,就是因為種姓制度,那麼它到底從哪裡起源?又該如何區分低種姓和高種姓?
  • 印度種姓把人分為4個等級,為何很少人冒充高種姓?很容易穿幫
    ——《梨俱吠陀》這就是印度種姓最早的起源,可怕的就是這個早在公元1000年前所制定的制度,卻成為了印度控制人民的主要的制度,而這種種姓制度為很多印度人民的生活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前言說起印度的種姓制度在全世界那都是臭名昭著的,但是即便是這樣一個讓人們唾棄的制度卻在印度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
  • 印度社會等級如此嚴苛,低種姓為何不去冒充高種姓?看臉就露餡了
    在《大唐西域記》(卷二三國)中,詳細的介紹了印度社會制度。說:「印度種姓族類群分,而婆羅門特為清貴......婆羅門,淨行也。剎帝利,王種也。吠奢,商賈也。戌陀羅,農人也。」這裡提到印度的四個種姓,代表四個階層。印度種姓制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等級劃分制度之一。
  • 種姓制度嚴格的印度,火車服務也分等級,並非所有人都是「掛票」
    04除了我國人口較多之外,有著種姓制度劃分的印度的人口也是非常龐大的,而印度的客運總量在近幾年以來也是一直處於穩步上升的趨勢。由於印度的物價水平較低,所以印度的勞動人口較多,他們很多人都會選擇乘坐火車到達他們的工作地點。
  • 在「等級森嚴」的印度,低種姓在遭受侵犯時敢於頂撞高種姓嗎?
    提起印度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它也保留下了很多特有的文化。其中就包括種姓文化,印度是一個種姓制國家,不同的種姓之間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高種姓生而富貴,有著極高的社會地位,同時也佔有著大量的社會財富。
  • 印度有一套婚配等級制,「顏料女孩」和阿米爾汗會是什麼等級?
    其中印度還遵循按等級決定婚配的制度。 印度的種姓等級制度要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時雅利安人來到印度,為了凸顯自己的地位,他們建立了種姓等級制度。他們將人分為四等級,排在最末等的是首陀羅,第三是吠舍,第二名是剎帝利,最高則是婆羅門。雅利安人屬於白種人,所以這種制度也更為偏向白種人。
  • 印度人信仰的印度教才是印度文明無以為繼的根源
    印度教把印度人分成了不同等級,讓人心甘情願的接受現實的苦難,不思反抗,這是導致印度文明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1975年的印度是貧窮髒亂的,到處都是殘破的泥牆、飢餓的人和牲畜、還有遍地都是糞便。但是對於身在其中的印度人來說,這些外在的東西都不重要,因為他們有信仰和寄託,印度人心裡印度教是永恆的,哪怕它曾經被徵服和褻瀆,那印度教是怎樣的一種體系呢?第一個關鍵詞:種姓。它是古印度的一種世襲的社會等級制度,涵蓋印度社會絕大多數的群體,是傳統印度最重要的制度和規範。
  • 太師佛法八:「神」是什麼?印度種姓制度的來源
    佛經裡可能也沒有詳說。那就簡單說一說四天王天和忉利天。娑婆世界的中間有須彌山,山頂住著帝釋天,帝釋天管的天界叫忉利天。忉利天的中間是帝釋天的天宮,周圍有三十二個區域,各有一個天王,就是三十二村婦,合成三十三天。看我們的銀河系,整個銀河系就是須彌山,中間的黑洞部分就是須彌山頂。我們認為銀河系像圓盤,其實是中間突出來的山型。
  • 古代中國人怎麼稱呼印度?
    玄奘講印度「舊雲身毒」,是因為張騫出使西域,到達今天阿富汗境內的一個國家,當時稱作「大夏」,張騫在那裡聽說,在大夏的東南,還有一個國家,稱作「身毒」,這個國家,離中國的西南邊境還不遠。歷史上這是一個很有名的故事,記載在司馬遷《史記》的《大宛列傳》以及《西南夷列傳》中。因為這個原因,當年的漢武帝,還一度試圖通過從西南方向打通到印度的通道。「身毒」因此成為中國人最早稱呼印度的名稱。
  • 張維為:如果讓我評價印度和中國的現狀差距多少年……
    印度從1947年獨立以來走過的路,大概可以這樣概括,政治方面實行了西方民主制度;經濟方面,從1947年到1990年,印度實行一種官僚控制的計劃經濟,我稱之為公平優先於效率的政策。但印度始終沒有放棄過私營經濟,所以印度今天仍然有很多老字號的私營企業,有些已經做得很大。總體來看,在這段時間裡,印度經濟增長速度比較緩慢。
  • 印度這瘋病,一時半會治不好
    再多說一句這個種姓制度,這玩意非常神奇。印度的低種姓跟美國的黑人似的,明面上是不歧視的,現實中卻處處是歧視。最過分的是,印度是個器官移植大國,外國人經常去印度移植器官,便宜而且專業。但是印度上層人為了不移植到低種姓人的器官,經常去美國移植,因為外國人在印度統一算剎帝利,第二等種姓。
  • 印度警察為什麼不用手槍,人手一支木棍?後勤:槍不要錢啊?
    可是,印度的警察卻都沒有配手槍,只是拿一根木棍而已,難道有什麼玄機嗎? 印度的警察數量非常多,這是因為印度國情所決定的,如果要給這些人都配一把槍的話,那得支出多少錢啊,印度根本就沒有這個財力,能夠正常發這些警察的工資就不錯了。
  • 印度「最美女孩」的美麗令人羨慕,知道她姓氏的人,都不敢亂想
    我們都知道,世界不同的國家,因為千百年來發展的歷史文化,導致各個國家都擁有著自己的風俗習慣,特別是在印度這個獨特的國家裡,有著一個讓現代人很難理解的風俗習慣,那就是「種姓制度」。
  • 印度總理和總統,到底誰才是印度的「老大」?
    說起我們的鄰國印度,長時間以來大家可能第一印象,想到的便是遍地的垃圾,牛車滿地跑,和高低貴賤之分的種姓制度。但事實上印度本國除了這些之外,它們的本國政治體制也和世界上其他國家有很大的差異。印度最高領導人分為總理和總統,那麼我們可能會問,到底誰才是印度的老大呢?事實上可能我們大部分人都搞錯了。
  • 第四章 印度文明的確立(至公元前500年)
    新種姓能夠圍繞新的職業而形成。在社會中找到新生計的流浪者和背井離鄉者受到周圍種姓習慣的約束,被迫一起吃住、相互通婚。  至於印度社會如何或何時根據這些原則被組織起來,仍不清楚。也許印度河流域文明本身就是建立在類似於種姓原則的某種制度的基礎之上。也可能雅利安入侵者與被他們徵服的黑皮膚民族之間的互相仇視為後來印度的種姓制度打下了基礎。
  • 印度各地張燈結彩過節,2億賤民群起抵制,只因莫迪滿嘴跑火車
    要知道,在印度等級森嚴的社會之中,達利特是印度種姓之中最低一等人,他們又被稱之為「不可接觸者」,在印度古代社會之中,他們不能接觸甚至直視高種姓人物。儘管印度現在已經廢除了種姓制度,但這項社會頑疾卻並沒有因為制度的廢除而消失,時至今日依然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印度人民的生活。
  • 為什麼印度買軍火從來不吝嗇?因為花的不是自己的錢
    在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眼裡,印度好像很窮,不管是經濟發展還是軍事實力都一般。可是印度真的是這樣嗎?印度在人口方面馬上就要超過我們。但是這裡的貧富差距,有明顯的兩極分化,因為這裡有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所以大多數民眾的生活非常貧困。
  • 印度為什麼會被中國甩開那麼多?
    但現實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最先學會騎馬的雅利安人吃著火鍋唱著歌,溜達的來到開伯爾山口,發現這裡的土著又黑又挫,戰鬥力為零,智商為零,組織能力也為零,忍不住進去把這些土著砍的七葷八素,然後就佔著地方不走了,舒舒服服的做起了印度的主人,後來還發明創造出一套種族鄙視鏈,也就是常說的種姓制度。靠著這套種姓制度,印度土著世世代代心甘情願的做著牲口,幻想著下輩子能做個上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