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於阿里來說,似乎是本命年。
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都是挑戰,簡直就是糟心事一籮筐。
內部,阿里的高管年初一個好色、年末一個貪財,內部負面新聞讓阿里的口碑下滑了不少。
外部,阿里在業務上,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多。
原本因為今年的疫情關係,憑著阿里的物流和電商貢獻,一度讓阿里的股價漲到9000億美元(約5.9萬億人民幣)這個高位,差一點就能成為萬億市值的巨頭了。
只要螞蟻金服正式上市後,阿里系就能成為名副其實的金融巨無霸。
持有螞蟻股票的阿里員工,上市後可以說是一夜暴富,財富自由,酸死一眾打工人。
可這一切幻想,隨著馬雲的出格表現而煙消雲散。
相信大家都知道,馬雲在螞蟻金服籌備上市前夕,腦瓜子一熱,在上海「外灘金峰會」上發表了20分鐘激情四射的演講,大談金融創新和網際網路金融。
第二天隨即被四部委聯合約談,導致螞蟻集團上市計劃擱淺。
原本一夜實現財富自由的阿里內部的員工,就這樣跟機會擦肩而過,據說阿里內部群炸了...
不過這也能理解,這次螞蟻上市暫緩後,就不知什麼時候才有機會了。而且,再來一次也不知道估值能到哪去了...
最為全球最大的IPO,螞蟻被緊急叫停後,阿里的股價譁譁往下跌,從9000億美元跌到6900億美元(約52000億港元)...
原本領先老對手騰訊的優勢,瞬間消失不見,阿里回落到老二的位置。
當然,月月鳥沒有中籤螞蟻金服,不知道這件事對於各位中籤的股民受到多大的打擊。
螞蟻這事,就不深說了。
說回阿里的基本盤電商產業...
國內電商產業的三大巨頭,阿里,京東,以及後來崛起的黑馬拼多多。
雖然說,時至今日阿里的市場份額依然是吊打所有對手,從盈利能力上來說首屈一指,躺著也能賺錢。
但是近2年,作為電商第三極的拼多多,勢頭強勁得很,特別是2018年騰訊投資拼多多後。拼多多百億補貼整整燒了2年錢,簡直殺瘋了。
燒了這麼多錢,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在今年11月12日晚,拼多多發布了三季度財報,燒了這麼久的錢,居然突然宣布首個季度盈利。受到好消息刺激,拼多多股價蹭蹭往上升,現在的市值超過老二京東。
重要的是,跟騰訊合作後,除了有錢打仗以外,社交媒體屬性為拼多多帶來了巨大的流量,拼多多吃了不少福利。
之前拼多多那些砍單連結傳得這麼猛,要不是微信默許,早就像抖音那樣封掉了。
用戶一直是網際網路公司爭奪的核心資產,所以活躍用戶數是衡量一家公司成長是否健康、股價是否值得長期持有的一個重要指標。
2019年一季度拼多多跟阿里的月活人數還相差了4.3億,而到2020年了第三季度,差距僅為2.4億左右。拼多多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在阿里巴巴眼皮底下增長了近2億的用戶。
在百億補貼和騰訊流量池的加持下,拼多多的增長可謂恐怖。
據拼多多最新Q3財報顯示,年度活躍用戶已經達到7.31億人,與阿里相差無幾,單季度增長了近5000萬...
同樣做電商業務,一家平臺起來了,自然就會影響到另一個平臺的營收。
剛過去的雙十一狂歡節,今年淘寶公布的雙十一數據很雞賊。今年雙十一的成交金額是4982億元,但實際上是1-11日的總金額而不僅僅是11日單天的。
雙十一當天的實際交易額是1259億元,而2019年同期的金額是2684億元,成交金額是滑坡的。
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因為疫情原因,跟用戶消費力降低不無關係。
但是,從拼多多第三季度開始賺錢的財報看來,另一個原因,就是拼多多已經開始蠶食阿里淘系的份額了。
跟拼多多這一戰,就知道有騰訊社交基因的對手有多麻煩了,看著另一個電商平臺從默默無聞到發展起來平起平坐,你說阿里淘系能不方?
其次,在電子支付方面,阿里也面臨挑戰。
原本在電子支付行業,是阿里和騰訊兩家網際網路巨頭的直接碰面戰場。
2020年一季度末,中國第三方支付平臺中支付寶佔有市場份額位居第一為48.44%,其次是微信支付佔33.59%。
雖然,從統計表來看支付寶處於領先地位,可是誰都知道支付寶就是壓不住微信啊。
畢竟微信支付是基於社交軟體微信的,微信用戶對於微信支付具有天然的粘合性,這也正正是阿里缺少的社交基因。
反正,在支付領域,騰訊的支付也是阿里一個無法阻止的對手。
然而,支付寶的對手,現在不止騰訊。上面說的是2020年Q1的數據罷了。
今年7月,美團為了完善生態,自己搗鼓了個美團月付的功能出來。美團月付和銀行卡支付佔據了結算優先位置,而微信支付和Apple pay還在支付選擇列表上,就只有支付寶從支付方式中去除了...
最近,就連自稱「不想太早提供金融服務」的拼多多也加入了這場盛宴。拼多多終於搞定支付牌照,開始入局支付領域,推出多多錢包這個功能。
收入和月活上升都算了,現在拼多多還要走到阿里的支付腹地。這年輕人會不會不講武德,搞個水電費的百億補貼,真是誰也不知道。
現在的阿里,可以說是四面都是敵人,主要是這群對手,全都是大體量的。
這一波攻勢,如果阿里一不小心出什麼情況,那麼一直引以為傲的支付市場,隨時會被進一步蠶食瓜分。
除了阿里的基本盤業務,阿里後來投資的業務,都頻頻遇阻。
外賣危機
大家都知道阿里旗下的餓了麼,與美團兩家獨大幾乎處於外賣壟斷地位。
雖然說是兩大巨頭,可是餓了麼在與美團外賣的競爭中是節節敗退的。根據最新行業數據顯示,在2020年一季度中,外賣平臺交易量佔比,美團以67.3%的份額,穩居國內第一名。而餓了麼的交易量佔比,僅為26.9%。
文娛領域
在長視頻平臺方面有愛奇藝,騰訊視頻和優酷、芒果TV和bilibili。愛奇藝、騰訊視頻活躍用戶規模佔整體的60%,芒果TV和B站佔12%。阿里投資的的優酷,雖然還能勉強跟上大部隊,可是跟騰訊視頻和愛奇藝的競賽中就顯得獨木難支了。
騰訊大力透支娛樂行業製作了大量極具市場效應的網絡綜藝,捧紅了大量的流量明星,騰訊在娛樂行業大規模布局,已經成為最大的網絡娛樂平臺,手上握有大量的資源。
騰訊在體育方面也是重金投資,接連拿到了英超聯賽和NBA的網絡獨家轉播權。
反觀阿里,除了蝦米音樂成為第一位倒下的戰士,阿里文娛最近也沒翻起浪花了。
誕生於PC網際網路時代阿里巴巴,是馬雲等阿里巴巴創始人團隊的前瞻性眼光,才鑄就了阿里過去20年的輝煌,撈到網際網路第一桶金。也為後面淘寶、天貓、支付寶的快速崛起打下了根基。
無論是電商、電子支付、統一菜鳥物流,還是技術自研,阿里的每一步棋都比別人走得早,還能走得通。
可是,隨著其布局的業務範圍越來越廣,隱藏的危機也越來越多。網際網路發展到下半場,大多數玩法基本已經固定,可是入場的選手越來越多。
阿里掌握的電商和金融基本盤很強,但是看起來卻盟友不多樹敵不少,阿里基本盤這一畝三分地是真不太好守。
在月月鳥看來,現在的阿里雖然未到窮途末路,卻已被一些新興的網際網路平臺擠壓走不少元氣。國際化的步伐放緩,營收增長乏力,都是擺在阿里巴巴面前的現實問題。
2020年,阿里似乎在經歷中年危機的考驗。
但願未來的阿里,真的能活102年,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