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3日,這一天,將會因為來自嵐縣的挑戰者楊拴明,向著自己心中的「世界第一」目標衝刺而變得意義非凡。
6月16日,從「助力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楊拴明(世界首位毛筆書寫一筆空心字800米巨作)挑戰金氏世界紀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3日當天,楊拴明將在長800米、寬1米的巨幅宣紙上,以毛筆書寫一筆空心字,一筆連貫抄錄《毛澤東詩詞》經典篇目,為全國第二屆青年運動會獻上一份獨特的禮物。
空心字難寫,一筆空心字更甚。挑戰前夕,筆者見到了積極備戰中的楊拴明,無論是從狀態還是精氣神上,筆者絲毫看不出「大戰」來臨前的緊張與忙亂。練空心字、鍛鍊身體、調整作息……楊拴明笑著說,現在真正緊張的是他身邊的親朋好友,大家會提醒他早睡,甚至還關注到了挑戰當天的天氣情況。「其實,如果你可以走入一筆空心字的世界裡,也一定能體會到胸有成竹的感受。練習一筆空心字,你將收穫的不僅僅是寫字的樂趣,還有創作的享受以及對人生的領悟。」
挑戰一筆空心字要成為「世界第一」
說到對空心字的認知,大多數人應該僅僅是停留在概念的層面上。但是,如果你親眼見過楊拴明寫一筆空心字,一定會刷新所有過往對於空心字的定義。身邊的人都知道,楊拴明愛寫字,尤其愛寫空心字,正楷、隸書、毛體……只要一有空,他就會手握毛筆,寫上那麼一段。
為何要選擇以一筆空心字的形式,挑戰金氏世界紀錄?楊拴明回答:「我喜歡寫字,尤其愛寫空心字。做一件事情,就要努力做到最好。所以,能夠得到金氏世界紀錄的認證,就是我目前想到的書寫空心字成為『第一』的最好證明。」楊拴明自幼就很喜歡寫字,小時候沒條件寫毛筆字,長大了跟著父親走南闖北去做木匠、蓋房子,包括自己創辦企業,忙於打拼的年代,只能是將愛好放在心底。「父親是我們家鄉遠近聞名的大木匠,他做活講究、細緻,經他手的活兒,小到風箱、農具,大到戲臺、屋舍,沒有不被人誇讚的。」楊拴明說,自己手裡的那些個功夫,都是得益於父親的言傳身教。「木匠有個『絕活』,就是眼力好。不用尺子丈量,我們都能很準確地看出來橫平豎直。尤其是對於結構的把控,既要結實耐用,還要美觀大方。」也許是木匠的功底賦予的靈感,等到楊拴明再度拿起筆的時候,已是不惑之年。不過,此時的他發現,下筆如有神,真的可以達到人筆合一、人字合一的境界。
2015年前後,一次在與書法界的朋友切磋交流時,現場有人書寫空心字,楊拴明的眼神至始至終都沒有離開過那筆、那紙。當夜凌晨三點,突然醒來的楊拴明腦海中閃現的,都是一個個立體、空靈的空心字,白天的景象像過電影一樣,清晰地回放著。再無睡意的他,立刻起身敲開了白天寫字的書館大門,興奮地抱回了那一沓空心字,立即開始研墨、鋪紙,照著臨摹起來。一晃天色大亮,楊拴明越寫越停不下來:這才真正是在「寫」字。他至今都記得當時心底裡按捺不住的欣喜與激動。
漢字被譽為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美在其間架結構,美在筆鋒之抑揚頓挫。楊拴明說,每一次寫空心字,都像是在經歷一次為實現目標而全力以赴的過程。「起筆平緩,中間曲折跌宕,你不光需要事先有統籌,還要完全集中注意力,應對過程中隨時可能出現的改變和 『難以預料』,直到最後,才能融會貫通,胸有成竹一氣呵成。」
三四年來,楊拴明寫空心字像是 「著了魔」——有時間、有條件就在宣紙上來上一段;沒時間、沒條件哪怕就是在自己的腿上、膝蓋上比劃著也要寫上幾個字。「每次寫、每次都有不同的收穫和感悟。但是,怎麼才能給自己設定一個實現『第一』的目標?」楊拴明說,他從來不會用含糊的「最好」來定義目標,「凡事只有實現了第一,才會變得有價值。」
恰逢二青盛會到來之際,讓傳統文化與體育的拼搏精神相結合,為二青盛會獻禮,也為運動驕子們喝彩,楊拴明將自己的目標鎖定為挑戰世界紀錄——他開始多次往返金氏世界紀錄公司,溝通、交涉,用一筆空心字創作作品申請一項獨屬於山西、獨屬於二青會、獨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的 「特殊禮物」。最終,世界首位用毛筆書寫一筆空心字,一筆連貫書寫長800米、寬1米巨作的申請,讓他擁有了挑戰金氏世界紀錄稱號 「最大的折頁書」的機會。如果挑戰成功,他將成為該項世界紀錄的毛筆書寫一筆空心字第一人。
800米一筆空心字難度究竟有多大
空心字,源於唐代,又叫雙鉤書法,即以筆單線勾勒寫出各類筆體的書法創作方式。據稱當時由於沒有印刷技術,人們為了能使名家書法作品得以流傳,就按作品的真跡,勾勒出空心字,然後再填上黑墨,以使觀者可以欣賞到最近似真跡的作品。
一筆空心字是在空心字的基礎上,要求在通篇作品的創作中筆畫相連、字字相通、一氣呵成。也就是說,楊拴明挑戰的長800米、寬1米的巨幅作品,填滿整個書卷的幾千字,必須是用一根完整的線條連貫完成。
那麼,要在800米長的宣紙上,寫滿一筆空心字,大約需要多長時間?在正式挑戰前,楊拴明預估這個時間會在15-18個小時之間。對於常人來說,寫數個空心字尚且不易,連續15小時以上,連續一筆書寫空心字,怎一個「難」字了得?!
挑戰之難,難在體力。楊拴明今年已經57歲,無法與盛年的體育健兒相提並論。更何況,任何一項體育競技項目都不曾達到10小時連續不斷。即使是被世界公認的挑戰難度最強的鐵人三項男子紀錄,也保持在1時48分24秒04的紀錄水平上。
挑戰之難,難在工具。要一筆不間斷書寫,中途不能停筆、不能蘸墨,楊拴明說,自己曾嘗試過蘸一次墨,書寫一百字的過程。但是,這次要挑戰的800米長卷,將一次書寫的是幾千字。所以,他採用的是專為挑戰而「特製」的毛筆。筆身裡會填滿墨,而且還能實現無限次地「空中補給」。不過,注滿墨的毛筆,會讓筆身重量增加,自然也會讓十餘小時的連續書寫加大難度。
挑戰之難,難在構思。一筆空心字不管是一句話還是一篇完整的文章,都只能一筆完成,筆畫之間沒有交叉點,所有的字必須是由一條封閉的曲線完整構成。日常所見十字、百字勾勒而成的,已經算得上是佳作;800米、數千字的巨作,也許只有「鴻篇巨製」,才對得起創作它背後隱藏的汗水與堅韌。
挑戰之難,難在心志。無論是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還是要保持15個小時以上的抬腕書寫姿勢,都無法用人體生理學的數據,給出科學的精準定義。楊拴明說,在之前的演練時,他有過非常深刻的感受:當寫到80米左右的時候,就會覺得臂重手沉,想換左手替代,或者暫時停下來,調整一下狀態。但是,此刻的心靈對話,傳遞的是堅持、再堅持一下,堅持到堅持不了……那再多10米、50米、100米,手臂、手腕的感覺,也與80米時並無二致。在楊拴明看來,練字即練志。想要挑戰成功,首先要解決的是思想難度。意志力能夠到達的地方,就是成功的最高點。
平日裡就算工作再忙,楊拴明都會絕對保證寫字的時間。在挑戰前,一次和朋友聊天的時候,他無意中透露了自己將挑戰金氏世界紀錄的訊息。驚嘆之餘,朋友回家後就把這個消息,當作勵志故事,講給了自己的孩子。「其實,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楊拴明坦言,挑戰,對於他來說,是一次自己與自己的較量過程,他並沒有想過要別人理解和接受。但是,當他接收到越來越多反饋回來的正能量信號時,他越來越感覺到,這次挑戰本身已經變得更加有意義了。
楊拴明經常和身邊的人交流「一流、最好和第一」的關係:「如果我們努力了,要做到最好,要成為某個領域中的一流,我只能說,你這是有目標的,但目標都不明確。只有『第一』,才是唯一、具象、明確,讓你心甘情願為之流血流汗的理由。當你站在萬山之巔時,滿滿的幸福,是用任何財富和榮譽換不來的獲得感。」
劉玲/文 姚晉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