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矮星很難觀測,現在,天文學家們有新辦法觀察或者說發現這些孤獨...

2020-11-15 騰訊網

天文學家第一次用射電望遠鏡觀察了一個溫度很低的棕矮星,在棕矮星磁場中盤旋的電子產生了科學家們所看到的無線電發射信號。根據研究負責人Harish Vedantham(ASTRON荷蘭射電天文學研究所)的說法,無線電波是同步加速器輻射的一種低能量形式。天文學家們不是第一次觀察棕矮星了,但是在這次研究中,天文學家僅僅通過無線電信號就探測到了棕矮星。現在,低頻陣列LOFAR天空勘測系統僅基於強極化無線電波,在大力神星座中檢測到了被稱為BDR 1750 + 380的新棕矮星天體。

LOFAR是一個由100000多個簡單天線組成的國際網絡,其核心位於荷蘭。由於它能檢測到低頻,該陣列對棕矮星甚至可能是具有相對較小磁場的行星的無線電發射活動都很敏感。Vedantham和他的同事們在夏威夷的莫納克亞使用了雙子座北望遠鏡和美國宇航局的紅外望遠鏡設施,以確認他們看到的的無線電源是從棕矮星發射出來的,光譜類型為T 6.5,距離略超過200光年。它的磁場強度至少為25高斯,與行星級別的天體磁場相當。

相關焦點

  • 哈勃望遠鏡發現英仙座星系團 證明暗物質存在/圖
    天文學家通過觀察暗物質對恆星、氣體、星際塵埃這類正常物質的引力影響來推論暗物質的存在。  此次哈勃望遠鏡獲得的圖像給出了暗物質存在的進一步證據:那些未受擾動的矮星系正是被籠罩在暗物質「軟墊」之中,保護了它們不受那些狂亂毗鄰星系的引力影響。
  • 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正在蠶食一個鄰近星系(圖)
    圖中紅色區域為大犬矮星系 新華網倫敦11月4日電(記者曹麗君)由法、意、英、澳4國天文學家組成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日前發現了迄今距離銀河系最近的一個星系。 天文學家將這個位於大犬星座方向上的星系命名為大犬矮星系。該星系距離太陽系約2.5萬光年,距銀河系中心4.2萬光年。而1994年發現的距離銀河系最近的人馬矮星系距銀河系中心5萬光年。因為大犬矮星系的質量僅相當於10億個太陽,所以質量約為3400億個太陽的銀河系「倚仗」自己塊頭大,在慢慢吞噬大犬矮星系中的星體,而且吞噬還將繼續。
  • 人馬座矮星系被銀河系吞噬(圖)
    人馬座矮星系被銀河系吞噬(圖)  人馬座矮星系一點一點地被拉長,直到整個被吞噬掉  我們銀河系的中心是怎麼樣的?  本報綜合報導 華盛頓當地時間24日,美國天文學家提供的記錄顯示,偌大的宇宙空間正在上演一幕「鬧劇」,人類所在的銀河系正在吞噬它最近的鄰居——人馬座矮星系。  天文學家們繪製出人馬座矮星系的軌跡圖,詳細記錄了人馬座的碎片是如何經過銀河系並被淹沒的。  據麻薩諸塞大學和維吉尼亞大學的科學家解釋說,人馬座矮星系體積約是銀河系的一萬倍。
  • 天文學家發現比可見光亮一萬億倍的宇宙大爆炸
    天文學家發現了比可見光亮一萬億倍的宇宙大爆炸,這可以說是我們首次捕捉到的宇宙燈光秀現場。帕森特·拉賓攝於2019年11月20日,歸於實驗、衛星、空間科學與恆星類巨大且超重的恆星註定將轟轟烈烈地暴亡。當一顆重恆星的燃料逐漸耗盡,它的核心就會向自身塌縮,從而產生巨大的熱量。隨著溫度升高,核心層發生內爆。
  • 宇宙間的錯誤搭配: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圍繞小行星旋轉的大型行星
    奇怪的雙星使行星形成標準受到挑戰一對不像雙星的巨大的氣態行星和微小的紅矮星使科學家關於行星如何形成進行了重新思考 — 是否有一個完整的大型行星圍繞小行星進行軌道運動的組群還有待發現。加泰隆尼亞空間研究所(IEEC)的一個天文學家隊伍罕見地觀測到一個巨大的類木行星圍繞一個主行星進行軌道運動,而主行星顯得異常的小。
  • Starlink讓天文學家頭疼!巨型衛星星座正從根本上改變天文觀測
    儘管很多人沉醉於一連串亮光划過夜空的美麗景色,但天文學家們卻無心欣賞,這些亮光會在天文望遠鏡所拍攝到的圖像中留下一道道長長的白色條帶,並遮擋住他們要去觀測的恆星和其它天體。 「對於天文學家來說,天空中布滿這種光帶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多納休。 其實,衛星 「搶鏡」 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 英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外最寒冷褐矮星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外最寒冷的褐矮星。
  • 天文學家最新觀測結果表明:宇宙有近138億年歷史
    天文學家最新觀測結果表明:宇宙有近138億年歷史2021-01-05 19:58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利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高處的一個天文望遠鏡,天文學家對宇宙中最古老的光線進行了新的觀察。
  • 筆尖上的行星,兩位天文學家,僅僅憑藉「算數」發現了新行星
    天王星的發現已經證明了太陽系可能存在著肉眼看不見的行星,有一就有二,我們不能排除太陽系還有其他行星的可能。(圖片說明:勒維耶)當時,有一個名叫奧本·勒維耶的人通過大量的計算,推測出了一顆行星的位置,並且興致勃勃地去柏林天文臺,請求那裡的科學家按照自己的計算結果尋找新行星。
  • 新發現「軌道逆行」行星 或顛覆行星形成理論
    其中左下角為首次觀測到的沿反向軌道公轉的系外行星WASP-17b,右下角行星作為比較之用,其擁有一個「正常」的軌道方向。(歐南天文臺供圖)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4月15日(北京時間)報導,天文學家新發現多個「軌道逆行」的系外行星,即該行星圍繞主恆星旋轉的方向與恆星旋轉方向相反,這項發現幾乎顛覆了主流行星形成理論。
  • 一顆比太陽亮250萬倍的巨型恆星突然消失了,科學家發現重大的宇宙...
    天文學家使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超大望遠鏡VLT,一直在觀察一個遙遠的矮星系——金門矮星系。 他們在早期的矮星系觀測中,目睹了這種大恆星的消失,恆星的特徵是存在的。
  • 2020年,天文學家發現了這10個巨大的黑洞,其中一個很詭異
    物理學家們目前正處於揭示黑洞新知識的黃金時代。自2015年以來,研究人員已經能夠使用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觀測臺(LIGO)直接從正在合併的黑洞中獲取信號,同時視界望遠鏡(EHT)等觀測站已經生成了第一張黑洞陰影的圖像。今年也如期望的一般,新收穫的令人興奮且獨特的研究、觀測結果在不斷擴展著我們看黑洞的視野。
  • 天文學家發現至少一百顆恆星無故消失,或與地外文明有關
    天文學家將當前的星空與過去的觀測記錄作比對,發現有至少一百顆恆星已無故消失不見。1950 年 3 月 16 日,美國海軍天文臺曾將望遠鏡對準豺狼座星域進行觀測,但今日的天文學家們在觀測同一區域,並與過去的觀測結果作比對時卻發現有的恆星已「消失」。圖丨新(右)舊(左)星空觀測圖比對,標出區域內的恆星已「無故消失」。(來源:Stockholm University/Villarroel et al.)
  • 天文學家看到星系開始死亡
    天文學家已經觀察到了遍布整個宇宙的大量此類死亡星系,但無法確切說明其發生的原因。 現在,天文學家已經對這種壯觀的事件有了清晰的認識,並希望它能闡明導致星系消失的過程。 觀測到的星系每年損失的天然氣價值約10,000太陽,這意味著它耗盡了製造新恆星的燃料。
  • 天文學家發現罕見的星系「死區」[圖]
    (來源:中國網)新華網華盛頓7月22日電(記者張忠霞)藉助美國宇航局的「斯皮策」紅外太空望遠鏡,天文學家發現遙遠的風車星系最外圈一個環帶中沒有任何有機物,存在生命形式的機率為零。這種「死區」在星系中極為罕見。
  • 天文學家發現新宇宙巨型結構,銀河系也屬於其中的一部分!
    在天文學家看來宇宙中的星系看似雜亂無章實則是受某種規則制約的,而且發現宇宙中的星系都在一張巨大的網絡中運行,同時這張巨大的星系網也圍繞著宇宙的中心進行環繞,對於宇宙的中心在哪裡以及中心是什麼目前還無法確定,目前天文學家通過對星系運行數據分析,可能發現了一個從未定義過的新宇宙結構體,這是一個由無數星系聚集出來的巨型星系團
  • 天文學家揭開數百年來天文謎團
    在2015年,一組天文學家認為CK Vulpeculae的出現是1670年兩顆正常恆星發生災難性碰撞的結果。僅僅三年之後,同一位天文學家進一步提出,其中一顆恆星實際上是一顆膨脹的紅巨星,這是因為他們在1670年爆炸現場附近發現了放射性鋁同位素。這使情況更加複雜化,另一組天文學家提出了不同的解釋。
  • 人馬座矮星系正在毀滅,它將融入銀河系,人類或能見證這奇妙一刻
    ,它顯然沒有任何的勝算,所以,人類或者正在見證它的消亡。說起來,在大約50億年前,它曾和銀河系的一場碰撞,或催生了太陽系的出現。人馬座矮星系離我們有多遠?1994年,天文學家在觀測的時候,發現距離地球7萬光年之外的地方,有一個距離我們最近的河外星系,它看起來更像是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就好像是月球和地球之間的關係一樣。
  • 新發現的行星在大小和溫度上都接近地球
    華盛頓 —美國宇航局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數據發現了一顆位於恆星宜居區域的地球大小的行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說,新發現的系外行星在克卜勒數據中發現的大小和溫度都與地球最接近。系外行星是我們太陽系以外的任何行星,可居住區是恆星周圍的區域,巖石行星可以在該區域支撐液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