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製圖/盧浩
成都市與成都鐵路局牽手,路地雙方共同推動成都市域鐵路公交化
整個儀式不到10分鐘。
11月10日,一場簡短的籤約儀式在成都舉行,成都市牽手成都鐵路局,籤署《深化鐵路規劃、建設及運營合作框架協議》。
不過,一位成都市相關負責人感慨,「簡單的籤約儀式,卻承載了厚重的成都未來發展基礎。」
這是一份沉甸甸的合作協議:涵蓋了鐵路通道規劃、成都鐵路樞紐總圖修編、市域鐵路公交化改造及運營、深化鐵路物流合作等領域。《協議》的籤訂,使成都有望在2019年「縣縣通快鐵」,市民可刷天府通卡乘坐動車,而動車班次,也有望發車間隔不超過10分鐘,真正實現「公交化」。
成都鐵路發送量位居全國第五
據介紹,「十二五」以來,成都市境內先後啟動鐵路建設項目18個,總投資820億元,已完成投資610億元,成都東客站、成灌鐵路、成綿樂客專相繼建成,蓉歐快鐵按期開通,成渝客專、西成客專、成蘭鐵路、成昆鐵路和火車北站擴能改造、川藏鐵路、成蒲鐵路等一大批重大項目正加快建設,將於2019年前全部竣工投運。
截至目前,成都市境內已形成「二環七射」鐵路網絡,鐵路運營總裡程達672公裡,擁有火車北站、東站、西站——南站「兩主兩輔」4個客運站和青白江鐵路貨櫃、大灣、新興、新津4個貨運站。每日始發列車138對,到達列車139對,2014年旅客發送量4430萬人次,貨物發送量932萬噸,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國內城市排名第五。
一系列出川高鐵通道的規劃建設,將強化「成渝西崑」菱形經濟圈省會城市之間的聯繫,縮短與環渤海灣、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區和北部灣經濟區等沿海發達地區的時空距離,帶動川西北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建立與青海、新疆的快捷聯繫,穩固成都在中西部地區的高鐵戰略地位,進一步匯集發展動能,有力推動成都由「內陸向門戶、盆地向高地」轉變。
提升市域鐵路公交化運營服務能力
在不久前公布的《成都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15—2020年)》中,成都明確提出到2020年將形成以「雙核共興、一城多市」網絡城市群為特徵的大都市區城鎮形態格局,常住人口規模約1650萬人。
鐵路作為基礎交通,無疑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成都市政府與成都鐵路局在這次合作協議中,明確提出,將推動成都天府新區鐵路規劃和成都鐵路樞紐總圖修編,共同打造成都「雙核共興」戰略發展的鐵路格局。
而市民期待的「像趕公交車一樣趕火車」的日子也不遠了。雙方提出推進成都市域鐵路公交化運營改造,全面實現「縣縣通快鐵」目標。積極推動成都鐵路樞紐內環線、寶成鐵路、成昆鐵路等約130公裡既有鐵路公交化運營改造,與成灌鐵路及彭州支線、成蒲鐵路等約300公裡的市域快速鐵路網共同實現公交化運營。
同時多措並舉提升市域鐵路公交化運營服務能力和水平:根據運營需求適時增加市域鐵路公交化運營的發車頻次,確保2019年成都站擴能改造完成後,市域鐵路全面實現公交化運營組織保障公交化服務水平,實現成灌鐵路尖峰時段發車間隔不超過10分鐘。
蓉歐快鐵延伸至更多城市
「我們雙方將共同優化中歐班列(蓉歐快鐵)中亞班列等國際聯運通道。」成都鐵路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路地雙方將加快完善成都與國內省內城市鐵路互聯互通體系,構建便捷高效的國際國內鐵路物流集散網絡,目前成都以蓉歐快鐵為重點,構建起西向、南向的國際鐵路物流大通道。
下一步,成都鐵路局將支持蓉歐快鐵往返班列常態化運行,而成都市政府將支持成都鐵路局牽頭開行中亞國際鐵路貨運班列,雙方合作開通成都至國內沿海沿江、區域中心城市(深圳、武漢、廈門、昆明、寧波、欽州等)和省內主要城市(綿陽、瀘州等)的「蓉歐+」往返班列,實現其最大的輻射能力。
與此同時,雙方將共同合作進行青白江國際鐵路港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成都市支持成都鐵路局參與成都國際陸港營運有限公司營運管理,參與鐵路港園區鐵路專用線貨櫃堆場等平臺類功能性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開發運營。共同提升多式聯運服務水平,成都鐵路局牽頭開通成都至瀘州、宜賓、萬州等港口城市的鐵路貨運班列,並給予班列開行運價優惠,成都市政府給予班列開行運營支持。
□本報記者 羅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