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臘月二十七別忘了去趕大集 趕年集的日子像金子般發光

2021-01-09 魯中網

2月6日的淄川大集上有不少這樣的絹花,豔麗的顏色擺在家裡能增添節日的氣氛。

  文/圖 記者 王兵 李波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洗金漆(湖北年歌,指洗澡);二十八,貼花花(河南年歌,指貼對聯、窗花、年畫等);二十九,去打酒(東北年歌);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現在想一想,以前那些最有意思的事情,都發生在趕年集的時候。」2月9日,市民劉民先生跟記者說,趕年集很辛苦,最大的樂趣是尋找大集上那些有趣的東西。曾經有一年去趕集的時候,老母親第一次買了兩束塑料的花,回到家裡以後,頓時感到屋子裡因為這兩束假花的到來而充滿了溫馨的感覺。「父母都是鋼廠的工人,家裡桌椅板凳、爐子、暖氣包都黑漆漆、硬邦邦的,咱們窮人家正常哪有那個情調?但自從那一年之後,感覺真是不一樣了。雖然不能說一束假花改變了我的生活態度,但我開始注意到生活裡原來還有很多美的東西。」

  63歲的孫明義是淄川人,他經常各個區縣四處趕集。在他的印象裡,以前在博山趕集,新建二路有個年畫市場,有賣掛曆的、賣各種年畫的,還有賣鞭炮的。他常常從那裡買幾張年畫帶回家去。「年畫的題材各式各樣,我一直比較喜歡那種風光畫,俺那口子喜歡胖娃娃和明星美人。那個時候咱們沒什麼娛樂,所以一張畫子一定要挑半天,這到了除夕晚上掛起來,初一鄰居來家裡拜年,會一張一張仔細欣賞,還會對不錯的年畫品頭論足。」

  孫明義說,以前家裡來客人拜年,很重要的一個娛樂項目是看年畫。誰家的年畫,漂亮、稀罕,往往會傳遍左鄰右舍,引得大人小孩都來看,這時候主人臉上就會很有光彩。孫明義從博山城裡買的那些年畫,常常得到大家的誇讚。有時候還會有人託他捎幾張年畫回來。「這個活也不大好幹,重樣了不好,他家有,我家也有,就沒意思了。但要是他家的不如我家的好看,我家的不如他家的好看,也會感覺不得勁。」

  博山的畫市是有傳統的,1937年續修的博山縣誌上專門記載了博山大集(舊稱顏神集):「除夕前八日禹石門外無日不市,獨臘月廿六日開畫市於城內東街。」這也說明到了年集,臘月廿三之後天天都是集市,另外特別還在城內東街開闢了一個畫市。

  在記者的印象中,跟孫明義敘述的基本一致,也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的時候,在新建二路附近有較多賣年畫、寫對聯的攤子。大紅紙鋪開,在太陽地裡每個趕集人的臉都塗滿喜慶的紅色。只見一位先生持筆飽蘸了墨汁,在紅紙上寫下「國泰民安」「萬象更新」「吉祥如意」等字幅,有人專門捧了去,放在一邊晾曬。

  貼對聯、貼福字、懸掛年畫……都是重大時刻,年畫要在除夕晚飯之前掛上,父親站在椅子上先釘住年畫一個角,然後捏著另外一個角,上下擺弄,問下面的人,「畫子正不正?」看的人會說高了或是矮了,幾次糾正之後,將另一個角釘好,一幅新年畫就掛好了。舊的年畫掛了一年,雖然摘了下來,但還沒有完成它的歷史使命,還要拿來包新課本的書皮。過年看似樣樣換新,其實每一樣東西都會物盡其用。

  當然,那時候最大的快樂是放鞭炮。有好幾次過年,我被震得耳朵都聽不到聲音了。從除夕開始,耳朵裡面嗡嗡直響,還經常被鞭炮炸了手。當然,一般也沒有太大的鞭炮,最受孩子歡迎的是全紅、滿地紅、啄木鳥,還有那種很小的盒裝的「小麥秸梃」。孩子們放鞭炮,要把鞭炮拆成一個個的,各種花樣,點著了往天上扔,放到雪地裡炸,還有放到彩珠筒裡,用手拿著放的。

  不下雪,放鞭炮就會少了很多樂趣。當然,現在只能去城郊放鞭炮了。那個時候,大家只顧自己開心,不大關心放鞭炮是不是會引起別人反感。文明和教養的程度,也能反映出我們對鞭炮的一個態度。

  趕年集除了吃穿日用,就是置辦各種稀罕的玩意,當然囊中羞澀的時候太多了,挑挑揀揀地選擇。所以很多捨不得買的大件,都是在春節置辦的,比如第一臺收音機、第一臺錄音機、第一臺電視機,每一次置辦這樣的物件都會將過年引入高潮。孫明義說,以前錄音機、電視這些東西是大集上沒有的,但是磁帶有段時間是大集上常見的東西,他買過一盒「成吉思汗」的磁帶,放到錄音機裡,當時感覺很有過年的氣氛。

  走在年集上,耳邊是「成成成吉思汗」的吼聲,那真是金子一般的時光。

 

  張店:中埠大集、黃家大集

  淄川:峨莊大集、口頭集

  博山:嶽莊大集

  臨淄:辛店大集、孫婁大集

  桓臺:唐山大集、陳莊大集

  高青:高城大集、青城大集

  沂源:土門大集、魯村大集、張家坡大集

  上述為農曆二、七日集

    如果您有好的新聞線索歡迎撥打魯中網新聞熱線0533-5355377,或關注魯中網小魯哥微信公眾平臺(lznewscn)發送。線索獎由矽元瓷器贊助,最低50元,上不封頂!矽元瓷器,「第一國窯」,走進中南海三十年!

相關焦點

  • 臘月二十七的民俗是什麼?宰年雞趕大集風俗來源
    今天是臘月二十七,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家家戶戶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上店、集中採購。為什麼要在二十七殺雞?  這是因為諧音,「雞」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之意。  有習俗說二十七要宰公雞。為什麼一定是公雞呢,母雞難道就不行嗎?
  • 臘月二十七習俗風俗有哪些 二十七殺年雞趕大集有什麼講究
    臘月二十七已經悄悄到來,再過最後2天就是春節了!那麼二十七有哪些習俗呢?作為80、90後的你,真的知道嗎?本經驗就跟大家暢談一下:臘月二十七各地都有哪些特別有趣的風俗。  二十七殺年雞  -- 這是二十七最重要的習俗 --  眾所周知:進了二十三以後,每天都有各自的風俗。
  • 臘月二十七是什麼日子 農曆臘月二十七有什麼習俗風俗
    臘月二十七是什麼日子  農曆十二月【臘月】二十七過年的前夕的俗稱。是漢族春節傳統習俗,漢族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採購。與平日以購缺賣餘為主要目的的趕集相比,臘月二十七趕集主要是買賣年節,如鞭炮、春聯、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
  • 「故鄉往事」陰曆年前趕大集
    文|王有金陰曆年前,僅有的一個大集是臘月二十四坊子集,除老年人行動不便者外,幾乎所有的人都要去趕集,青壯,婦女,兒童,年長者,都結伴而去。趕集者目的不一。年長者主要是購買一些過年物品,如肉類,菜類,調料,上供用品,過年用具等。
  • 農曆臘月二十七,磨刀殺雞趕大集,除了這幾件事還要做什麼?
    小時候在農村,臨近過年了,總會看見家裡長輩掏個很舊很皺的本子出來,在上面記:瓜子、糖分別要買多少斤,雞蛋、肉又要買多少斤,一般從小年開始就會陸續籌備,到了臘月二十七這天,還有一個統一的大集。臘月二十七,長輩們照例會起個大早,第一件事還不是趕集,是去廚房裡把需要磨的刀具拿出來一一擺好,再去井邊挑一桶水,準備磨刀。
  • 易經智慧:農村趕大集為何是5天一次?
    明代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一》記載:「 嶺南之市謂之虛…… 山 東人謂之集。每集則百貨俱陳,四遠競湊,大至騾、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鬥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謂之『趕集』。」小說《老殘遊記》第十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幾十裡的人都去趕集。」可見趕集交易的品類很全、周期穩定。就像現在超市賣場網店的定期促銷,農村集市的周期性更加明確。一般是五天一個集。
  • 像趕公交車一樣趕火車的日子不遠了
    像趕公交車一樣趕火車的日子不遠了 本報製圖/盧浩     成都市與成都鐵路局牽手,路地雙方共同推動成都市域鐵路公交化    整個儀式不到
  • 招遠2018最火的「趕年貨大集」攻略來啦!請收藏……
    這也意味著招遠年集時間到! 全村人都在喊你 「有空回家趕集啦」 接下來的二十多天裡, 招遠的這些大集都將進入火爆期!
  • 最新濟南「近郊年貨大集」時間表來了!是時候去逛逛了
    接下來這幾周,濟南這些大集都會很熱鬧濟南市區、近郊可以趕的年集還沒去逛的小夥伴們,走起吧!每逢陰曆一、六尾數的日子是仲宮(大集)的集日,三、八則是小集。時間:每逢陰曆四、九尾數的日子是西營的集日。從2011年開始,丁家莊大集縮短了三分之二,僅從化纖廠路口擺到華龍路東頭,多的時候有上百個攤位。
  • 五一假期去哪裡?南昌羅家趕大集 品美味 看大戲
    青山湖區首屆羅家趕集民俗文化旅遊節主題為「揚南昌民俗 趕羅家大集」,由中共青山湖區委、青山湖區人民政府主辦,旨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策應「文化強省」、「旅遊強省」重大決策部署,充分挖掘羅家地區趕集民俗文化,打造青山湖區特色節慶品牌
  • 趕年集了!西海岸新區22個集市時間和乘車攻略送上
    原標題:趕年集!黃島22個大集攻略!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為助力西海岸新區集市經濟的復甦發展,給廣大市民提供便捷、直達的趕集出行服務,自12月25日起,真情巴士陸續恢復運行六條集市專線,同時梳理了新區主要集市的趕集時間和乘車攻略,供市民出行參考。
  • 是金子總會發光?首先你得是塊金子,然後還要有一點被發現的運氣
    其中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金子原料的來源,原本以為還是從礦山開採,卻沒曾想現在大部分已經是靠進口,那些靠採自然金的日子再也沒有了。有時候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潛移默化的,當事人會不自覺的對自我產生一些偏差,不管是不是真金子,都覺得自己是塊金子了,只是還沒到發光的時刻,卻忘了最重要的一點:成為發光的金子的前提是,原本就是塊金子。
  • 百年李村大集年後搬家 "天天市"搬遷陸續啟動
      空中俯瞰,李村大集熙熙攘攘。    1月11日是農曆臘月初二,也是進入臘月門兒的首個李村大集,集市上代表著喜慶祥和的大紅春聯和蠟燭成了趕集市民關注的熱點,整個大集被紅色的主色調包圍,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慶的笑容,讓人感到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
  • 《土生金周刊》創刊 20萬果農齊趕「農業大集」
    20萬果農齊趕「農業大集」首日成交額達7000多萬元    水母網訊(YMG記者 姜乾 尹琳)昨日,一年一度的北方(煙臺)果樹苗木·生產資料交易會在煙臺體育公園拉開帷幕,來自湖北、山東、吉林、新疆等地的476家銷售商參展,北方地區20萬果農參會。
  • 年俗| 春節年俗日曆一覽,很講究!
    年的腳步近了!「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掃除日……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宵」,這首春節民謠道出了「日子」裡的傳統年俗。這些年,年俗悄然變化,但年味兒裡面的思念和祝願從未走遠。看看老輩人的習俗,來計日迎新春吧!
  • 去酉陽吃「排家飯」到桃花源「過趕年」
    我們過的是土家「趕年」!吃的是苗家「排家飯」!  龍哥:那撒子叫做「過趕年」,撒子叫做「排家飯」嘛?  桃女郎:莫慌嘛!各人往下看!劉寧 攝  眼睛睜大點兒  桃女郎要劃重點了!  重點一:  耍互動小遊戲 獲免費去酉陽過「趕年」機會  全球百組「金豬家庭」酉陽迎新年主畫面。
  • 春節更是人情大交流的日子
    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二十八,打糕蒸饃貼春聯。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接著就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的大年除夕了。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它雖是農業文明的伴生物,兩千餘年所以長盛不衰,是由於其節俗活動根植於人們永恆的希求之中,擁有永久的生命力。它「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節日中各種除舊布新、辭舊迎新的活動,顯示著人們迎接新年、迎接春天的喜悅。
  • 立春趕在了除夕還是除夕趕在了立春?老農說:春比年大
    今年的立春趕在2019年2月4日,也就是農曆的臘月三十,正逢農曆年的最後一天除夕!立春在農村有一句古話——春比年大。意思就是說,以農曆曆法為基礎,立春與過年的先後順序是不固定的,但通常是先立春,再過年。
  • 過年大集理髮,一次僅需6元,很多人繞道走,為何?
    過年大集理髮,一次僅需6元,很多人繞道走,為何?還沒有出現市場的時候,農民朋友們最常去的地方叫大集,就是咱們口中常說的趕大集。雖說現在也有大集存在,但是去趕集的人卻是越來越少,集市上也沒有往日的熱鬧。因為過年的原因,集市上的人流比之前要多一些,但是很少能發現年輕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