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金周刊》創刊 20萬果農齊趕「農業大集」

2020-11-30 水母網

 
《土生金周刊》創刊  YMG記者 申吉忠 攝
 
 
 
    昨日,為期3天的2015北方果樹苗木-生產資料交易會在體育公園開幕。476家國內外企業在本屆交易會上展出包括優質苗木、農藥、肥料、機械等在內的整個果樹產業鏈條所需生產資料。交易會還邀請蘋果、大櫻桃、植保、土肥等領域專家現場開展免費諮詢活動,為果農和參展商搭建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YMG記者 唐克 攝
 

    水母網11月20日訊(YMG記者 唐壽銳)昨天,由煙臺日報傳媒集團主辦,煙臺市農科院、煙臺市農技推廣中心協辦,煙臺晚報承辦的全市首張為「三農」服務的報紙《土生金周刊》正式創刊。在一年一度的北方(煙臺)果樹苗木·生產資料交易會現場,20萬份《土生金周刊》創刊號被蜂擁而來的果農一搶而空,成為今年苗交會一大盛事。

    昨天上午10時30分,《土生金周刊》主辦、協辦、承辦單位在果樹苗木交易會現場,舉行了簡樸而熱烈的創刊首發式,向所有參會農民、參展客商免費發放20萬份創刊號。

    《土生金周刊》是煙臺市第一張專門為農村、農民、農業服務的報紙,四開八版,單面彩色印刷,面向廣大農民公益贈閱。自今年5月6日試刊以來,《土生金周刊》在服務三農的市場上穩步前行,目前每期發行4.5萬份。《土生金周刊》也是煙臺唯一依託兩大權威農業科研、技術推廣機構,由專業化採編團隊運營的權威性「三農」服務周刊,它一誕生就受到了農業系統廣大幹部群眾、專家以及果農和涉農企業的廣泛支持。

    市農技推廣中心相關負責人在首發式上表示,《土生金周刊》以權威性、公信力為其辦報理念和基本遵循,為農業科技人員和我市廣大農民搭建了新的「三農」傳媒平臺。全市農技推廣戰線、農業科研領域的廣大科技工作者,藉助這個新平臺,將為廣大農民提供更多、更好的致富技術、生產技能和科技信息,為農民致富、農村發展、新農村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希望《土生金周刊》以服務「三農」為宗旨,樹立市場導向意識,把《土生金周刊》真正辦成一張實用性強、在省內具有影響力的報紙,既要有黨報的權威性,還要有生活報的趣味性、科技報的服務性、專業報的嚴謹性。要大力宣傳中央和省、市委發展現代農業的重大決策部署和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宣傳發展現代農業好經驗、好做法。

    首發式上,相關負責人為福山區張格莊鎮、棲霞「梧桐樹」電商物流平臺、德豐種苗(煙臺)有限責任公司、煙臺市家家悅超市有限公司等四家單位(企業)授牌,表彰他們為周刊贈閱發行做出的貢獻。

    20萬果農齊趕「農業大集」首日成交額達7000多萬元

    水母網訊(YMG記者 姜乾 尹琳)昨日,一年一度的北方(煙臺)果樹苗木·生產資料交易會在煙臺體育公園拉開帷幕,來自湖北、山東、吉林、新疆等地的476家銷售商參展,北方地區20萬果農參會。根據組委會統計,交易會首日成交額達7000多萬元,煙臺蘋果、煙臺大櫻桃等優質新品種受到果農青睞。

    參會果農創歷屆之最

    早上8時許,記者趕到煙臺體育公園時,停車場已停滿了來自各地的私家車,場地入口處人山人海,果農排著長龍向交易會現場慢慢「流動」。

    「人太多了!要知道如此,就從家裡早些出發了!」開著麵包車,捎帶4位鄰裡鄉親前來參會的棲霞西城鎮果農張連玉說,他一直盤算,趁著中午吃飯時間趕回家,結果來了才發現場內人滿為患,估計希望要落空。

    「我們年年都來參加展會,感覺今年最熱鬧。」專程從威海趕來的外地居民劉紅美說,儘管人數眾多,但是由於場地寬敞,各區域分布有序,並沒有特別擁擠的感覺,反而覺得比往年自由、流暢。

    車輛無法入內,只要邁步前行。記者尾隨「長龍」,一小步一小步邁進,終於來到了苗木交易會現場。此時,場內早已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據初步統計,展會首日共有20萬果農前來參加,創下了新的歷史之最。「我們一共協調5個門做進出口,1萬個停車位做備用,現在來看,由於人數比往年翻了一倍多,還是感覺有些不太夠用。」在現場負責指揮調度的組委會秘書長楊盛傑介紹,交易會易址舉辦,由於宣傳到位,並未出現果農走錯的情況,並且由於組織到位,場內井然有序。

    苗交會成「風向標」

    龐大的人流,帶來的是巨額成交量。記者注意到,從會場走出的果農,或肩扛樹苗、或手提肥料,少有人空手而歸。

    「我一共買了120株蘋果苗,回去可栽種2畝地。」肩扛一大捆苗木,走出不遠便停下歇息的蓬萊市村裡集鎮果農張連友說,這幾年優質蘋果價格持續高漲、市場前景看好,他決定從鄉親手裡流轉幾畝農田,栽種上果樹,增加收入。

    「 從這幾年的銷量來看,果農更新品種的意識很強。」參展的萊陽潤生苗木公司董事長宮新乾介紹,該公司繁育的福星、福晨等大櫻桃新品種,在會上特別受果農青睞,許多人都是成十上百棵購買,回去更新紅燈等品種,「新品種不僅果個大、單果重,而且成熟期早、賣價更高,自然受市場歡迎。」

    據介紹,一天下來,成交額達7000多萬元。「一年一度的苗交會,是未來一年煙臺果業發展的風向標。」市農科院副院長、果樹研究院院長姜中武表示,會上果農購買的蘋果、大櫻桃等苗木,與市場行情息息相關,價格高的被搶購、價格低的無人問,這完全符合市場規律,也能夠積極推動果業健康發展。

    果業專家現場解疑答惑

    苗交會作為一年一度的盛會,除了直接供應優質苗木和生產資料外,還搭建起果農與果農、果農與專家直面交流的平臺。在現場,有不少展位設立諮詢專區,邀請果業專家坐診,為果農解疑答惑。

    「專家幫忙看下,這果樹是得了啥病?」在萊陽市優豐果樹新品種研究所展位前,海陽市小紀鎮果農孫富康從口袋掏出一截帶水漬狀的果枝,急切地詢問。

    「有點像腐爛病!你看樹體開始鬆軟,裡面還有黑色和褐色的斑點,這些都符合症狀。」認真地查看過後,高級農藝師郭銘孝說,可以試著增施土雜肥、有機肥觀察情況,再注意防止春旱和積水,使樹體含水量正常,實在不行的話,就要砍去重栽。

    參加一次會,明白幹一年。針對果農的需求,本次苗交會組委會還邀請了煙臺市農科院蘋果、大櫻桃、植保、土肥等方面專家,進行現場授課和技術講解,力促讓更多果農提高科技致富能力和水平。

    哈啤酒 吃蘋果 搶藍球 苗木會果農玩得快樂

    水母網訊(YMG記者 唐壽銳)苗木會是果農們選購苗木新品種、預訂農資新產品的盛會,也是忙碌了一年的果農們休閒的場所。在昨天開幕的苗木會上,棲霞市旭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的系列文藝表演和圍繞煙臺蘋果舉辦的系列趣味大賽,讓專程趕來參加苗木會的果農們玩了個痛痛快快。

    為了讓果農們玩得盡興,棲霞市旭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將「大篷車」開進了苗木會現場。上午9點,「大篷車」的大喇叭敞亮了起來,來自棲霞市呂劇團、福山區曲藝家協會、煙臺藍星藝術學校等藝術社團的精彩演出,迅速吸引了大量果農圍觀。「苗木會真有意思,不僅可以選購苗木和農資,沒想到還能看到唱戲的。」招遠果農趙元一說,演員們的演藝水平很高,在家裡很難看到。

    「大篷車」不僅有「唱戲」的,還可以玩遊戲,更有豐厚的獎品可以拿。「有沒有朋友喜歡喝啤酒,咱找十位果農朋友來比一比,看看誰喝得快,有獎品奉送。」主持人在臺上招呼道,臺下圍觀的果農隨即響應一片。工作人員將剛剛起開瓶蓋的瓶裝啤酒送到了臺上的十位果農手裡,主持人一聲令下,果農們一齊開始仰脖兒「吹瓶」。很快,一位小夥子率先完成任務,他獲得了價值1200元的一噸有機質化肥作為獎勵。

    吃蘋果大賽同樣有趣,臺上的參賽果農們比拼著誰吃蘋果最快,大家狼吞虎咽的滑稽樣子,讓臺下的觀眾們笑成一團。「我就是種蘋果的,這個季節基本天天吃蘋果,但這麼個吃法還是第一次,挺好玩的。」棲霞一位果農說道。搶籃球比賽則更有人氣,主持人將籃球拋向人群,凡是搶到籃球的果農都有禮品相送,不論是「煙富三」樹苗還是旭瑞生物的有機質化肥,都是果農們最為需要的農資品。

    新疆客商搶訂萬株富硒紅肉蘋果樹

    水母網11月20日訊(YMG記者 李泉江)昨日,來自國內湖北、山東、吉林、新疆等地的476家苗木和農資企業參加盛會,會上的珍奇苗木品種尤為引人注目。

    紅肉蘋果引來新疆客商

    「我還是第一次吃到果肉是紅色的蘋果,不僅色澤誘人,口感確實和普通蘋果不一樣,酸味和甜味都比普通蘋果要濃,還特別脆!」在苗木會現場,一位來自濟南的客商邊品嘗著紅肉蘋果邊感慨。

    這種特色蘋果是怎麼種出來的?湖北天門市特色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熊柏松說:「幾年前,我偶然聽到朋友說,英國有一種紅肉蘋果,果皮、果肉都是紅色的,而且口感好,深受當地人喜歡。外國有為啥中國不能有?經過再三考慮,我決定引進這個新品種。」

    如今,熊柏松培育的紅肉蘋果已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樹苗已經投入市場。「我們是在新疆阿克蘇特地來苗木會上見到這種紅肉蘋果的,之前我們已經預訂了1萬棵紅肉蘋果苗木,委託他們幫忙培育。今後,我們打算嫁接50萬棵紅肉蘋果苗木帶回新疆種植。」新疆阿克蘇商人說。

    「紅肉蘋果之所以與普通蘋果不同,不僅在於它的口感,還有它豐富的營養價值。切開後的蘋果,放置一個多小時,都絲毫不會被氧化而變色。」熊柏松介紹說,「紅肉蘋果中的『花青素』是純天然的抗衰老營養補充劑,具有美容、延緩衰老、增強心肺功能等作用,而且經得起長途運輸,耐儲存。」

    泰安農民連續六年來參展

    記者在現場看到,很多果農是奔著煙臺蘋果和櫻桃的新優系列來的。果樹俏銷,景觀樹也很受青睞。在泰安新泰市一家苗圃公司的攤位前,20多位消費者將攤位圍住,拿著宣傳冊競相挑選心儀樹種。「這香樟多少錢一棵?」「三釐米粗的30元一棵,五釐米粗的50元一棵,你要多少?」「價格合適的話,加上黃楊、女真樹苗,準備要1000棵左右。」

    聽出對方是潛在大客戶,苗圃公司負責人張海濱仔細向他推介產品:「我們年年都來賣樹苗,所有苗木包栽包活,抗病蟲害能力強。三年後,公司還回收成景樹,保底價格在200元。」經過討價還價,最終雙方達成五釐米粗的香樟每棵43元,一次購買700棵,另外加上400棵女貞和黃楊,交易總金額超4萬元。

    張海濱來自泰安新泰,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正是靠種植景觀樹苗發家致了富,100多畝苗圃孕育著國槐、櫻花、法桐、黃楊、女真等10多個品種的景觀樹,「我這已經是第六年來煙臺參加苗木會,三天展會差不多能頂上我平時一個月的銷量,以後每屆苗木會我都會來參加。」

相關焦點

  • 保山龍陵:精品農業「土生金」
    原標題:龍陵:精品農業「土生金」   初冬時節,在龍陵農村採訪,聽到最多的話是「「不幹不知道,幹了才曉得精品農業『土生金』。」   龍陵縣在確保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變的前提下,積極引導土地向種養業大戶轉移,全縣共流轉土地8.01萬畝,其中:發展精品農業4萬餘畝(石斛2.02萬畝、褚橙1萬餘畝、反季蔬菜5000餘畝、熱帶幹水果5000餘畝),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出34戶,涉農專業合作社467個,實現了建制村農民專業合作社全覆蓋,基本形成「鄉鄉有園區(基地)、村村有產業、產業有龍頭、農戶有依靠」,龍頭企業既經營車間又經營田間的現代精品農業格局
  • 「故鄉往事」陰曆年前趕大集
    文|王有金陰曆年前,僅有的一個大集是臘月二十四坊子集,除老年人行動不便者外,幾乎所有的人都要去趕集,青壯,婦女,兒童,年長者,都結伴而去。趕集者目的不一。年長者主要是購買一些過年物品,如肉類,菜類,調料,上供用品,過年用具等。
  • 易經智慧:農村趕大集為何是5天一次?
    明代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一》記載:「 嶺南之市謂之虛…… 山 東人謂之集。每集則百貨俱陳,四遠競湊,大至騾、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鬥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謂之『趕集』。」小說《老殘遊記》第十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幾十裡的人都去趕集。」可見趕集交易的品類很全、周期穩定。就像現在超市賣場網店的定期促銷,農村集市的周期性更加明確。一般是五天一個集。
  • 產業調整正當時 千裡沃野土生金
    春回大地,農事漸起,當前正值春耕春種的關鍵時節,更是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黃金時期。行走在開陽縣的沃野上,隨處可見村民在田間勞作。中草藥、經果林、食用菌等高效經濟作物逐漸取代傳統作物,成為群眾的主流選擇;新興壩區的建設、生產更是如火如荼,一排排鋼架保溫大棚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現代設施農業開啟了這個農業大縣產業升級的新篇章。
  • 周刊特別策劃:《土生金》「小鮮肉」冰天雪地拍下煙臺最美雪景
    各地曬出雪景,美的不要不要的,身為「雪窩」的煙臺怎麼肯示弱,《土生金》周刊特別策劃,派出清一色的90後「小鮮肉」——「十路」記者(實習生)小分隊,兵分十路,分赴芝罘、萊山、福山、牟平,走進冰天雪地的煙臺各地,冒著嚴寒拍下咱大煙臺的雪景盛宴。大海邊,山腳下,城裡,鄉下……到處都是我們勇敢的《土生金》「小鮮肉」瀟灑、熱情的身影。看!這是他們拍下的不失稚嫩,卻真實、生動的雪中煙臺。
  • 「新農人」徐如松:返鄉創業土生金
    鄧美平攝(中經視覺)仲夏時節,在山東德州市夏津縣雙廟鎮清涼寺村,藍天白雲下,去年栽下的200畝、8000餘株桑葚樹苗已經長到1米高;樹苗間則是成千上萬條蚯蚓的生長溫床,地面上隨處可見蚯蚓掘洞的痕跡……頭戴草帽、皮膚黝黑的「新農人」徐如松,拿著小鐵鍬穿梭于田埂間。「這是我畢業回鄉創業9年的『作業本』。」今年32歲的徐如松說。
  • 以花為媒,無錫美麗鄉村「土生金」
    循著梅花、油菜花、梨花、桃花的芬芳,人們的腳步留連在無錫的眾多鄉村,日迎萬名賞花遊客、農副產品銷量猛增等熱鬧景象頻頻上演。「鄉村因此有意識地加強規劃和投入,從原先只注重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向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轉變。」市農口人士認為,由最初自發的賞花到鄉鎮主動引導帶動,「賞花經濟」最終帶動了農村農業的轉型。
  • 2019年重點強農惠農政策出爐,農機、農業股異動拉升
    農業農村部 財政部發布2019年重點強農惠農政策2019年,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1號文件和全國「兩會」精神,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家將繼續加大支農投入,強化項目統籌整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 ...案例展播⑦ | 普陀區大岙村:荒地變寶閒土生金 創新模式助農增收
    2020-12-22 20:26 |群島先鋒
  • 湖南大力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巧手點撥土生金
    21年來,全省累計完成農業綜合開發總投資226.5億元,其中財政投資106.3億元,共改造中低產田2435萬畝。    身處洞庭湖腹地的益陽市南縣是一個湖區農業大縣。    南縣農業綜合開發工程負責人彭晉安告訴記者:「新聯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區是2010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涉及4個行政村1.15萬畝耕地,共投入1356萬元,而其中80%的投入與『水』相關。灌排渠道修到了田頭,毛渠連通主渠,灌溉方便,今年大旱正好就派上了大用場。」
  • 【回眸「十三五」】永昌縣:戈壁成為「聚寶盆」 閒地也能「土生金」
    【回眸「十三五」】永昌縣:戈壁成為「聚寶盆」 閒地也能「土生金」 2020-10-19 20: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人勤春來早 鄉村產業旺——榆次區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助推鄉村振興紀實
    」……    近年來,榆次區把「產業興旺」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支撐,以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為統領,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特色興農,因地制宜做強特色,產業融合創新業態,加快培育現代農業新產業、新業態、新功能,提升生產水平和產品質量,創造優勢產業和優質品牌,促進農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 踔厲奮發,來日方長——《垂釣》雜誌創刊20年
    是的,《垂釣》雜誌20歲了。思緒先倒回到《垂釣》雜誌創刊的2001年。那年,我們剛剛步入萬象更新的21世紀不久, 中國神舟二號無人飛船發射成功,中國申奧成功——北京贏得 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獲得2002韓日世界盃出線權……20年前的你,可能正值功成名就的壯年、宏圖大展的中年、意氣風發的青年、風華正茂的少年,甚至還是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孩……是的,這已經是20年前的事了。
  • 當天成交5萬盆一串紅!一畝田線上花市再獲新訂單
    1月17日,廣東白雲區年宵花電商培訓群中又傳來好消息,雲浮雲安區採購商與白雲區大觀之星公司成功取得對接,達成採購5萬盆一串紅的合作訂單。近日,該培訓群中捷報頻傳,不少花農在電商培訓群中曬出訂單,分享收穫訂單的喜悅。另有一花農表示,上線廣東農產品「保供穩價安心」數字平臺迎春網絡花市4天以來,共有來電、微信諮詢客戶23個,目前達成交易客戶8個,共售出大小羅漢松13顆,合計銷售金額達16.83萬。
  • 懷柔區河防口古關迎春大集雲端開集 315種商品線上展銷
    1月9日,懷柔區第七屆河防口古關迎春大集正式開集。區別於往年,今年的大集以 「雲大集」的方式呈現,市民可通過掃描二維碼登錄線上商城,在線逛大集、買年貨。活動將持續到二月底。今年的古關迎春「雲大集」依託農產品網上商城,搭建特色農特產品、對口扶貧農副產品、新潮年貨展示和交易平臺,包括懷北特產、幫扶特產、民宿旅遊五大類315種商品。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除「京北之果」紅肖梨、大水峪家鄉腸、板慄等12種懷柔特產農副產品,還有來自懷柔對口幫扶地區豐寧、科左後旗、懷安三個地區的33種特色扶貧助農商品在線展銷。
  • 明天臘月二十七別忘了去趕大集 趕年集的日子像金子般發光
    「現在想一想,以前那些最有意思的事情,都發生在趕年集的時候。」2月9日,市民劉民先生跟記者說,趕年集很辛苦,最大的樂趣是尋找大集上那些有趣的東西。曾經有一年去趕集的時候,老母親第一次買了兩束塑料的花,回到家裡以後,頓時感到屋子裡因為這兩束假花的到來而充滿了溫馨的感覺。
  • 讓世界震驚的日本農業商業模式,是如何玩轉品牌農業的?
    辣椒有10個、也有5個一盒的,全都整整齊齊地排列在貨架上。蘿蔔、甜瓜、草莓、櫻桃、番茄的漂亮外觀和鮮美口味,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日本農民以其自身的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大有可為,大有潛力可挖,關鍵在於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不斷提高農民的素質,努力提高農業的科技化、現代化、規模化和集約化水平。
  • 趕馬商城創始人王子清愛心助農榮登「學習強國」平臺
    原標題:趕馬商城創始人王子清愛心助農榮登「學習強國」平臺近日,趕馬商城創始人王子清帶領網紅團隊愛心助農,榮登「學習強國」平臺,引起熱烈反響!
  • 在零下20℃的長春,覓一處春暖花開!
    在零下20℃的長春,覓一處春暖花開!長春農博園位於吉林省長春市淨月高新區內,是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會的舉辦地,佔地面積約106萬平方米,其中展館區約27萬平方米,酒店及公寓配套區約10萬平方米,會展餐飲配套區約13.4萬平方米,累計投資超過20億人民帀。
  • 新農人王思聰的農業憂思
    貧困縣走出來的「新農人」  改革開放初期走出農村,至今仍舊在創業的王思聰,每周五,無論多忙多晚,都會從北京趕回老家,將整個周末都投入到自己心愛的農業之中  農業消費結構的變化和機遇  對於農業發展的趨勢,王思聰有著深刻地認識,對農產品(000061,股吧)消費結構的變化, 也有獨到見解。  在外闖蕩的這些年,王思聰系統考察了歐美等國的農業產業,他認為,農業要發展,從業者和組織形式要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