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注意到,我們的微信好友越來越多,朋友圈動態的點讚卻似乎越來越少。
有的時候你都快忘記自己列表裡還有這個人了,他突然又發了條朋友圈,向你宣告他的存在。尷尬的是,他卻從來沒給你點過一次贊,就像屏蔽了你的朋友圈似的。
點讚,是一種認可。
這幾年,網際網路社交強勢崛起,確實給公眾社交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尤其是進入「朋友圈時代」以來,我們能夠最大程度地看到朋友的生活細節,並能與之形成有效互動,呈現出社交的廣度與深度。比如,通過朋友展示的內容,進一步發現共同話題和共同興趣等,而具體的聯繫方式便是評論和點讚。朋友圈裡,你給我點讚,我也給你點讚,這也叫社交。
選擇什麼樣的人社交,是每個人的自由。我喜歡和你交朋友,自然就會給你點讚。
我很少給別人點讚,但看到好的文案、好的配圖或者熟悉的人發朋友圈,那我絕對會點讚。
點讚,是一種溫暖。
人都是感性的,或多或少都會尋求外界對自身的認可。
希望得到點讚,這不是矯情,也不是玻璃心,因為大多數人都會在意身邊人的看法。
作家劉同曾這樣形容凌晨的朋友圈:總在這時,朋友圈的朋友便逐一晾曬心事。許是月光涼薄,無害無傷,一夜清冷後,轉日又能笑臉迎人。
對成年人而言,凌晨的朋友圈,純屬發洩,寫完就刪。
如果你看到別人在凌晨發了朋友圈,不妨給點鼓勵或者溫暖呢。
有個女孩在凌晨1點11分,在朋友圈裡寫下「再見」兩個字。女孩的朋友覺得不對勁,便問她和誰再見女孩回答:「全世界」。朋友看到後果斷報警,而女孩這邊已經吞食了大量安眠藥。民警找到女孩時,她已經昏迷。慶幸的是,女孩被救了回來。醫生說,如果再晚一點,或許就沒希望了。
常去看公眾號推文的人就會注意到這樣的標題,點讚量高的句子、點讚過百的朋友圈句子、最受大家歡迎的朋友圈句子……發朋友圈,我希望我的每一條動態都能收穫很多點讚,所以我很樂意去看類似的文章。
點讚,是感情的延續。
畢業之後,我的大學的同學,現大多分散四地,各自的圈子不同,交流也越來越少,但聯繫的減少,不意味著感情的疏遠。
每每對方發個朋友圈,我們都會為彼此點讚或評論,偶爾還會趁機閒聊幾句。
這無非就是告訴對方:我仍在意你。
真正能長久的關係,反而是彼此獨立,互不打擾,又互相牽掛,有事挺身而出。
在我的高中同學群裡有個男同學,從來不參與話題聊天,卻很喜歡發各種連結來讓大家給他點讚。一開始,同學們也會儘量配合,但時間久了,回應他的人變得越來越少。就在昨天,他又發了一個集贊的消息,只是這次,群裡陷入了集體的沉默。大概在他看來,讓同學幫忙點個讚不過是舉手之勞,卻不會去想,同學之間的情誼也是需要用心維繫的。
所以,珍惜那些給你點讚的人,他們有些人一直關注著你,以這樣簡單的方式。
謝謝朋友圈裡還願意給我點讚的人。你點的每個贊,我都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