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7日凌晨,翟天臨又上了熱搜。
這次的熱搜絕對不是買的,因為實時搜索微博「翟天臨」廣場,你可以看到無數人真情實感地……在罵他。
因為他們在寫論文。
畢業臨近,因為年初翟天臨學術造假事件,很多學校將論文通過的難度由easy提升到hard,查重率由以往普遍的30%降為20%、15%甚至10%……為了降重,這屆畢業生的擴句,倒裝、同義詞替換、句型轉換等能力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為了探索這個有趣的現象和背後的問題,我們爬取了翟天臨2月道歉微博下的30萬餘條評論。
▍事不關己時,吃瓜與控評齊飛在這30萬條評論中,有20多萬條集中在3月2日之前,在此階段,粉絲積極控評與吃瓜群眾的嘲諷佔大多數。
翟天臨的粉絲名叫「天使」,而粉絲對他的暱稱為「甜梨」,在初期粉絲的控評中,先用「挺你」「心疼」「善良」等詞彙試圖告訴路人,雖然他學術造假,但他是個善良的好演員啊!然後再說幾句「等你復出」「知錯就改」「挺過」「支持」來給自家哥哥東山再起的信心。
而不買帳的路人那時的罵聲還集中在對他學術不端,學歷不實的道德譴責。「翟博士」「學霸」成了嘲諷的黑稱,立下的「人設」也迎來了「裝*」的反噬,要求「封殺」與「退出娛樂圈」的聲音也並不罕見。
▍畢業季來臨,多角度開噴3月2日到5月26日,隨著查重標準的發布,開題、初稿等任務的進行,開始陸陸續續有學生來到他的微博下發洩怒火。
5月27日,隨著「翟天臨」熱搜詞條的出現和畢業論文壓力的增加,學生們都想起了這個「罪魁禍首」,從那天起,翟天臨微博評論迎來新一輪的激增。
這時的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改論文改到頭禿的畢業生們在崩潰和不理智的狀態下,會先來發洩一通,「恨」「殺」「死」「滾」等字眼持續出現在翟天臨的微博評論中,畢業生問天問地:又不是我一路水上博士,為什麼讓我連本科都畢不了業?
而稍微冷靜一點的畢業生們,可能會先來幾句「害慘」「畢業」「答辯」「坑」等出現頻率最高的詞闡述一下原因,然後再爆粗口;
也可能會來拿出自己學校低到令人髮指的查重率,用「查重」「降重」「%」等詞彙有理有據地控訴一番,然後再爆粗口。
最「冷靜」的是那些改論文到深夜的朋友,心力交瘁的他們在絕望中點開微博,給翟天臨留一句言:
「你睡得好嗎?我還在改論文。」
「你見過凌晨四點的太陽嗎,這是我見過的第二次了。」
「昨天熬夜到通宵,都是拜你所賜哦。」
有趣的是,一些還沒畢業的學生也想來湊個熱鬧,「先留個爪三年後寫論文時候再來罵你。」「轉發這個錦鯉翟天臨,不知道知網也能博士畢業。」
▍熬夜的在激情開麥,通宵的已心如死灰上述第二階段中的評論用戶,既不是來吃瓜的,也不是看到熱搜來湊熱鬧的,他們是真正被論文困擾而來宣洩怒火的。
因此我們爬取了他們在個人主頁中填寫的學校信息,發現以下學校的學生吐槽頻次較高,這些學校很有可能調整了查重率或者提高了其他通過標準。
我們隨機搜索了其中幾個大學,發現也確實有該學校的學生在吐槽論文難度升高。
學生們評論的整體時間分布,除了凌晨2點到6點的時間段,整體都比較均勻。
但評論「睡了嗎」的同學中,基本集中在半夜11點到凌晨3點的時間段,這時的同學經歷了漫長的改重洗禮,用殘存的力氣也要去問候翟天臨一句。而到了3點以後,怕是連問一句「睡了嗎」的心情都沒有了(因為他肯定睡了)。
▍是積極改革還是矯枉過正?經此一事,翟天臨如「範冰冰逃稅」「盧本偉開掛」一般,徹底成為了負面行為的代名詞。而對於學生鋪天蓋地的吐槽行為,網絡上也漸漸出現了兩種聲音。
一方認為,一邊唾棄翟天臨學術不端,一邊又因為自己的論文要求更嚴格化和規範化而去罵他,是畢業生的「雙標」。
以本科為例,大部分學校要求學生在大四的12月份進行選題和文獻綜述的準備。也就是說,在6月答辯之前,本科生至少有4—6個月的時間來寫論文。
但在《勞動報》「你會花多少時間寫畢業論文?」的調查中,超過90%的本科生用不足30天完成論文,有47%的學生甚至只用了不足10天。再給一個月,這90%的人也是「臨時抱佛腳」,產出一篇對於學術圈來講無用的「廢紙」。
因此,熬夜水論文、水答辯是常態,大部分沒有獨立完成本學科論文能力的本科生無法馬馬虎虎畢業,於是甩鍋給了翟天臨。
而另一方則認為,提高教育標準,寬進嚴出無可厚非,但很多學校一刀切的降低查重率行為,對很多專業的學科並不公平。因為根據知網等網站的規則,不少專有名詞、代碼、公式、實驗器材等不可更改的內容,在查重報告中都會被「標紅」,定義為抄襲。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學生只能為了降重不擇手段,要麼寫出一堆無用的廢話提高基數,要麼將精簡的詞句玩命擴寫成大白話。而翟天臨,只不過是學生怒氣的發洩口。
再者,一個查重率40%就能過關的翟天臨,反映的問題是背後採取的手段與相關人員審查的不規範,即便把查重率降到1%,也是治標不治本,依然無法杜絕這種不規範的行為,這是最大的不公與偷換概念,是在讓正常老老實實寫論文的學生買單。
論文的改革眾說紛紜,但我們期待翟天臨事件引發的一連串後續能夠為各高校敲響警鐘,逐漸發展出既能更加保證論文的質量,發揮出其應有的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作用,又不會讓學生白白浪費時間在擴句縮寫來降重上的合理制度。
畢竟,以後每年的6月,翟天臨都要上一次熱搜了。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凹凸數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