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8日,農曆十月初五,達摩祖師、八思巴大師誕辰紀念日
一、禪宗初祖:達摩祖師
達摩祖師(?——528) 意譯道法,西天竺僧人,南朝宋末航海到達廣州,又往北魏,住嵩山少林寺。被認為是中國佛教禪宗的始祖,天竺禪宗第二十八祖。
菩提達摩(通稱達摩),是中國禪宗的初祖。他生於南印度,婆羅門族,出家後傾心大乘佛法。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說:南朝宋末),他自印度航海來到廣州,從這裡北行至魏,到處以禪法教人。據說他在洛陽看見永寧寺寶塔建築的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歲,歷遊各國都不曾見過,於是「口唱南無,合掌連日」。
達摩抵魏,遊嵩山少林寺,在那裡獨自修習禪定,時人稱他為壁觀婆羅門。有道育、慧可二沙門禮見達摩並親近和供養四、五年。達摩感覺他們真誠,傳授以衣法。又把四卷《楞伽經》授與慧可說:我看中國人的根器於此經最為相宜,你能依此而行,即能出離世間。
達摩晚年的事跡,各傳都未明確記載。後人傳說他遇毒而逝,葬於熊耳山(今河南宜陽縣),但又傳魏使宋雲自西域回國時遇達摩於蔥嶺。達摩手攜只履翩翩獨逝。所以又有「只履西歸」的傳說。
後世佛教徒以「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為達摩禪法的標誌,因它直以究明佛心為參禪的最後目的,所以又稱禪宗為「佛心宗」。又有人因達摩專以《楞伽經》授人以為參禪印證,因而稱它為「楞伽宗」。
二、大寶法王:八思巴大師
八思巴大師,生於1239年,圓寂於1280年,薩迦派第五代祖師。十五歲為元世祖忽必烈授戒,十九歲時以佛教觀點批判老子化胡經,論破道士。隨後入蒙,忽必烈崇為國師,統領總制院事,管理全國佛教及藏族地區事務。後受命創製蒙古文字,八思巴大師以西藏文字為基礎創造蒙古文字,即「八思巴文」,忽必烈賜以「大寶法王」之號。
八思巴大師曾為太子真金開講彰所知論二卷(漢譯現存)。至元十三年(1276)返藏,啟建曲彌法會,為薩迦寺第一代法王。著述凡三十餘種。
八思巴大師致力於促進內地與西藏之文化交流,將印刷術、戲劇藝術等傳至西藏,將藏族建築技巧、雕塑藝術等引入內地。自八思巴時代以後,元朝始與薩迦派建立密切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