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法軍元帥艾倫賽曾經宣稱:困難必將橫在德國的將軍們面前,因為他們之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沒有一個人的軍銜達到過上尉以上,一旦大戰爆發,法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仍將依然戰無不勝。
艾倫賽單以軍銜來衡量戰爭指揮能力的高下,顯然是形上學的。一個指揮員的資歷和戰爭的指揮能力固然在一定程度上由軍銜反應,但在有些時候二者卻不能畫等號。
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不過是一個小班長的希特勒和他的將領們,僅花費一個半月,就打得法國措手不及。戰爭的歷史證明,較少戰爭經驗的後起之輩,往往更容易接受新的戰爭法則,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法軍將領剛好在這方面不及德軍後輩,就形成了畫地為牢的尷尬局面,盲目恪守「一戰」經驗,常常依靠單純的陣地防禦,用5年的苦心經營,並且耗費巨資,「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在阿爾卑斯山-色當一線構築,進行專線防禦。可是德國法西斯把空軍、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的機動性、快速性緊密結合,實行大規模的迂迴戰,從法軍毫無戒備的阿登山區突破,長驅直入法國境內,「馬奇諾防線」完全成了沒用的擺設。
德軍認識到,波蘭戰爭期間,英法沒有在西線進攻他們是最大的失策,「錯過了千載難逢的良機」,在之後的戰鬥中法軍毫無還手之力。
1940年6月14日,德軍攻佔巴黎。
6月21日,對法國人而言,那是一個充滿恥辱的夏日。在法國首都巴黎,法國投降了。在貢比涅森林中的一塊小小的空地上,舉行希特勒和法國的停戰談判。
這個地方是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帝國向法國及其盟軍投降的地方。希特勒將在這兒一洗前恥,因為他復仇的快感在這個地方本身也會增加。
艾倫賽元帥引以為榮的輝煌肩章被現實無情地嘲弄了!堂堂元帥羞得無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