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聞說心理,我是天聞老師。有一個女人找我做一對一諮詢,她非常的優秀。形象氣質都非常的好,能力也非常的強。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她剛剛離婚不到三個月。正處在非常抑鬱的情緒狀態當中。她和她的前夫都是名牌大學畢業,她又去歐洲留過學,海外畢業回來,在父母的撮合下認識了當時的男朋友。男朋友也非常的優秀,通過競賽被保送進入重點大學。可以說,這是一個學霸和另一個學霸結合在一起。
他們兩個人談戀愛不到一年就閃婚領證了。然而婚後第一年的生活並不像期待中的那樣幸福。兩個人經常產生矛盾,不斷的吵架和冷戰。用她的話來說,就是一個優秀的基因,碰到另一個優秀的基因,帶來的反而是一場災難。
在不幸的婚姻當中,特別是在她懷孕期間她和前夫一直處於分居狀態。當時雙方父母和朋友都紛紛勸她,說孩子的出現可能會是她們感情的轉機。可是產後她卻發現,孩子的出現並沒有給雙方的感情帶來期待中的轉機。再加上她聽到老公和其她女性的種種傳聞,巨大的失望與憤怒,使她產前和產後都處於抑鬱的狀態當中。
由於雙方矛盾越來越深,最終兩個人做出了離婚的決定。在梳理她情感經歷的過程當中,我發現她在情感關係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她在上大學期間是學校裡的學霸,但長得比較瘦小,所以在男同學面前並不顯眼。所以她在大學期間,並沒有被異性關注過。直到大四的時候,因為喜歡上了一個比她高一年級的師兄,她才開始關注外表打扮自己,開始敢於表達自己的喜歡和愛。
可當時這個師兄是有女朋友的,於是兩個人就開始了一段所謂的地下戀情。然而,這場沒有結果的戀愛,對她而言卻是刻骨銘心,是她心目中最美好的一段感情。所以後來她會對愛情存在很大的幻想。而在這個巨大的幻想當中,她卻不會主動的去經營自己的婚姻。所以她的核心問題,就是她在情感模式上,處於一種親密關係的缺失。在親密關係的經營上,她和前夫的經歷都是一片空白。而這片空白,也讓兩個人直接從相親認識到閃婚領證。雖然他們對自己的人生都有著十分明顯的規劃和追求。但是當她們結合到一起的時候,彼此情感的缺失,也使得雙方在情感上都不能給對方想要的幫助,從而產生了很深的隔閡,彼此給對方都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最後走上了離婚的道路。她們兩個人都缺乏經營親密關係的能力,情感都非常的理想化,卻沒有讓愛情在現實生活當中落地生根。
在她離婚前後,經常向大學時的師兄打電話傾訴。此時這個師兄剛剛留學回來,在上海一所大學當教授,正處於意氣風發的人生階段。在這期間,師兄給了她很多經濟資助和情感上的安慰。兩個人的關係變得非常密切。有一次師兄到北京開會,兩個人見面後就突破了原有的情感關係,在酒店裡發生了性關係,這樣的進展讓她感到無比的驚慌失措。雖然有過糾結和掙扎,但她很快讓自己變得很理性。首先她立刻與師兄劃清界限,拒絕了他後來的經濟資助,防止把這段以情愛為初中的關係變得更加複雜,隨後她尋求了心理諮詢師的支持,讓自己慢慢變得更加的平和堅定。重新回看曾經發生的一切,回顧自己的真實感受,開始去思考自己在這段關係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從而在情、愛、性這三方面進行調整,對她來說對師兄的情一直是比較克制的,愛的成分更多的是依賴、欣賞、理解和認同,對於性她一直都保守傳統,本身也從來沒有在性方面獲得愉悅和快感,性對她來說一直是被壓抑的。
而對於師兄來說,他們之間的情、愛和性都是非常糾纏的,他希望有一個彼此愛慕、互相喜歡、互相陪伴,同時又可以有安全穩定的性關係。所以在情、愛和性這三個方面,他們雙方的需求並不一致。在需求不一致的時候,不僅僅是看我滿足你,還是你滿足我,更重要的是雙方互相尋求到彼此都能接受的共同滿足點。她最終找到了情感依賴點,讓她和師兄的關係從有愛、有情、有性慢慢變成仍然有愛,慢慢少了很多的情,也慢慢完全的沒有了性。從而把對師兄的感情轉變成了良性、健康的愛。
我們常常談論道德和不道德,這只是社會層面上的。對於每個個體而言。情、愛和性這三樣才是我們更要去關注的。在我們傳統的道德文化裡面。性是被否定的是被壓抑的,更多的只是作為一種生殖繁衍後代的本能需求。在社會約束和道德壓力下,性很難被我們看作是一種愛的愉悅和表達。所以很難把它放在陽光下去談論,而這個找我諮詢的女人在談到性的時候,會感覺到好像是出賣自己,從而產生一種強烈的羞恥感。從她的成長經歷來看。她還是更擅長通過學習、工作、賺錢去達到自己的心願。在情感方面,她會把師兄當作親人一樣,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尋求他的愛、陪伴和支持。只是後來在二人交往越來越密切的時候,她才發現自己對他有了真實的性的需求,從而產生了自我封閉。
雖然感情牽動人心,但我們仍然會不斷地去尋求自我的獨立和自我的認可。因此,我們要學會主動尋求自己愛自己的方式,這個女人在諮詢的過程當中,慢慢重建了自己的依戀關係。當他和師兄、前夫、孩子的關係變得正常之後,她開始審視自己和自己的關係。開始嘗試進行自我依戀。她先去了英國讀研究生,這段海外學習經歷也給了她更高的眼界和更好的機會。在新的工作中,她找到了更為穩定的情感依賴,也在現實生活中得到更好的經濟收入。隨後,他慢慢還了師兄以前給她的錢,這讓她重新獲得了平等心和自尊心。
我們可以看到她逐漸構建出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心理支持系統。在這個系統構建的過程當中,她先是重新梳理了自己和師兄的戀愛關係,然後慢慢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予陪伴和支持,對於前夫也給予了適當的理解和認可。她從當年的那種糾結、抑鬱的狀態當中慢慢地走了出來。隨後她開始將依賴從他人身上轉移到自己身上,通過在工作事業方面的發展來建立核心的自我依戀。
在我們的諮詢快要結束的時候,她基本上每三個月才來見我一次。每次主要談的都是自己工作的事情和事業上的發展,她得到上司的認可,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連續升職五次,成為整個集團在亞太地區最年輕的總經理助理,這在她們集團歷史上是非常少見的。當她把依戀關係中的每一條主線都梳理清楚,把每一個支持系統都建立起來,她也就逐漸獲得了更為完整的人格。後來,她也慢慢學會了如何去處理職場和情場的複雜問題,知道了什麼是職場中的爾虞我詐,什麼是情場中的真情假意。
她非常高興自己在自我成長方面得到非常大的提升。現在這個自立自信的女人,和當年那個在情感關係當中痛苦的女人叛若兩人,人與人之間會有很多種關係。關係裡面也會有不同的層面,情愛被人們賦予很多的溫暖和溫情。有時候情愛並不限於具體的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他是多重並存的。那我們就來看看他到底是利己的,還是利他的。雙方在關係裡是互相利用,還是互利共贏。我們相信,好的感情是以相互感到愉悅和獲得滋養為宗旨的。當我們感到難受,糾結的時候,就應該停下來問問自己,自己在這段感情當中尋求的到底是什麼?是單純的喜歡和佔有,還是更為複雜的精神寄託和情感證明。我們時常感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瞬息變化,感嘆親情、愛情、友情都靠不住。在內心想依賴而現實靠不住的矛盾當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情感缺失。
在這種缺失裡面,我們一直處於一種被動狀態,沒有主動去學習如何構建自己的親密關係。我們更多地是在情感缺失當中等待別人來填補自己的缺失。最終導致對自己和別人都感到失望。所以我們要嘗試去學習擁有親密關係的能力,主動滋養自己,也滋養對方。在互相滋養的過程當中,自己也更容易獲得來自對方的滋養。正如這個找我做諮詢的女人,當她主動調整和修復與師兄、前夫和孩子的關係之後,她也在他們身上獲得了支持和力量。當他主動在每一段關係當中注入更多的溫暖,她也在每一段關係當中得到更多的溫情。
我們每個人在尋求情感依戀的時候,常常會覺得更容易從他人身上獲得。其實在他人身上是最不容易獲得依賴和依戀的。我們都渴望永恆不變的愛和關係,可是只要是人,就會有變化,而我們所渴望的依賴對象恰恰又是人。我們在不同的人生時期。都有不同的親密關係,在關係當中有不同的依賴,依戀。在依戀當中有著不同的情感體驗。我們更容易獲得穩定的關係。是對工作事業的依戀,對興趣愛好的依戀,以及對具體物件事情的依戀。可是有時候,工作事業會受挫。興趣愛好會轉移。你深深依戀的寵物也會逐漸變老死去。這些會給你帶來創傷,都會讓人忍不住產生那種對於生命深層次的失控感。在這個巨大的時空裡,我們能做些什麼呢?我們可以將注意力關注到當下。想一想,花兒怎麼養?書怎麼閱讀?運動怎麼讓人身心變得更加輕盈通達?工作怎麼完成得更出色更有創造性。在這個變化萬千的世界當中,自己才是從生到死,最能夠持續永恆的愛自己的那個人。我們對外去探索,是為了更好地對內去觀照自己。我們學習知識和技能,理解世界運行背後的規律,懂得社會關係下的人性,都是為了讓自己更好地去理解自己和愛護自己,看得清楚,愛得明白,我們就能夠更好地活出屬於自己的快樂和人生的價值。
天聞情感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