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雱
最近,武俠小說家金庸的《鹿鼎記》再度登陸央視八套電視平臺,劇中再現了韋小寶配合少年皇帝康熙擒拿權臣鰲拜的小說情節,而電視劇中一閃而過的一個鏡頭:康熙朝的太子少保、一等公鰲拜家大門上掛著的「鰲府」二字,再度引發了廣泛的關注。「鰲拜家大門到底應該寫什麼」,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一度衝上了網絡熱搜。
鰲拜家大門上到底應該寫什麼?這個簡單問題實際涉及清朝各種典章制度和故事。本期我們就來溯一溯這個很複雜的簡單問題。
猜想一
瓜府?
「瓜府」之說,源自鰲拜的出身——鰲拜出身清朝開國功臣費英東一族、滿族八大姓之一的瓜爾佳氏,「鰲拜」實際是他的名字。如果非要在大門上寫個姓氏,那麼鰲拜應該寫個「瓜爾佳」或者寫一個超大的「瓜」字,這個邏輯看起來似乎是成立的。
但這種可能性其實是極低的。因為清代滿族王公貴族在入關之後逐步推廣的是「稱名而不舉姓」,比如我們很熟悉的乾隆朝權臣和珅,他是鈕祜祿氏,和珅只是他的名字。但是在和珅當大學士的時候一般也沒有人稱他為「鈕祜祿中堂」,仍舊是按照漢俗,取和珅之名的第一個「和」字,稱其為「和中堂」。據此,太子少保鰲拜在當時很可能被人稱為鰲少保,而不是瓜少保。
猜想二
鰲府?
既然清人可能稱呼鰲拜為鰲大人,那麼鰲拜家能寫個「鰲府」嗎?這個可能性也是極低的,因為鰲拜家是不能公開用「府」這個字的。
清代《欽定大清會典》延續了明代對於王公貴族及官員的宅第命名的基本原則,規定只有清朝的親王、世子、郡王、貝勒、貝子以及鎮國公和輔國公這幾類人(這些人基本全部屬於皇家宗室成員),只有他們的家才夠資格可以公開稱為「府」。鰲拜雖然在康熙初年權傾朝野,做到了輔政大臣、太子少保,但是鰲拜並不是宗室成員,除非鰲少保當年跋扈到上頭了,要與清廷上下全員公開叫板,否則沒有必要非去搶奪皇家宗室專屬的這個「府」字。
最近開播的《鹿鼎記》中,鰲拜家掛了「鰲府」的牌匾
猜想三
鰲第?
按照《欽定大清會典》的規定,鰲拜這種公爵一級的官員,只能公開使用的字是「第」。這方面是有清代文獻記載可以比對的,比如在清朝乾隆年間成書的《宸垣識略》裡,就提到了權臣和珅的宅子被大家叫做「和第」。因此「鰲第」的稱呼有一定的可信性。
不過,就在這同一本書裡,還真的出現了鰲拜家的專屬名字,不過它卻不叫「鰲第」,而是叫做「一等超武公第」。鰲拜的封爵就是一等超武公,這才是歷史上的鰲拜家的正式名字。《宸垣識略》裡說,鰲拜家的這個「一等超武公第」就在東堂子胡同,這個胡同現在還在,位置大致在北京的王府井和建國門之間。
猜想四
「一等超武公第」?
根據上面的記錄,「一等超武公第」確實是鰲拜的家。但是,鰲拜家大門上卻不可能掛著「一等超武公第」這個名號。問題就出在鰲拜的這個封爵「一等超武公」上面——「一等超武公」不是鰲拜活著的時候獲得的,而是在康熙皇帝的兒子雍正繼位以後,才追封給已經死了差不多60年的鰲拜的。這時候繼承一等超武公爵位的,是鰲拜的孫子達福。
因此,鰲拜活著的時候他家大門上是不可能懸掛「一等超武公第」這個牌子的。《宸垣識略》中提到的東堂子胡同「一等超武公第」,實際是鰲拜孫子的家。而鰲拜活著的時候,清朝的封爵制度還不完善,還沒有發明「超武」這種花裡胡哨的名字,鰲拜當年權傾朝野的時候,獲得的封爵就是簡單的命名:「一等公」。
猜想五
「一等公第」?
理論上,「一等公第」確實最可能是鰲拜家大門上掛著的名字。綜合清人文獻的相關記錄,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要在大門上懸掛標榜主人身份的匾額,那麼一般是用「官職\封爵的簡稱」+「第」這樣的命名方式,比如「宮保第」「大學士第」等等。當然還有一種例外,那就是皇帝賞賜給某家的匾額,皇帝親筆就不一定遵守這樣的命名格式了,不管皇帝寫了什麼,受賞的人家都可能當成是一種榮耀,直接掛在大門上。
遊客參觀恭王府。圖/光明圖片
猜想六
「鰲拜之家」?
行文至此,我們已經大致推測了鰲拜家當年大門上可能的寫法。不過,其實還有一種更大的可能,我們現在才要談到。
這個可能就是:根本不會懸掛這類文字。這種情況,在清代也是比較常見的。清朝對官員宅第的規模、形制、色彩、布置等各種規定非常細,甚至大門的門釘數量多少都有嚴格規定,因此對於當時熟悉套路的人來說,要識別一個大門的主人是什麼地位,有很多其他途徑。所以,鰲拜家當年掛著一個「XXX第」這樣的門匾的可能性,其實也不是非常高。
但是,在影視作品中,這個「鰲府」或者「和府」的門匾掛在大門上,就非常必要了。其實,不止這一次翻拍的張一山主演的《鹿鼎記》,之前港臺版的《鹿鼎記》電視劇和電影(比如陳小春主演的TVB同名電視劇以及周星馳的同名電影)中,也多次出現了「鰲府」這個明顯錯誤的寫法。
周星馳版《鹿鼎記》中也出現了「鰲府」的牌匾
之所以影視劇製作者們前赴後繼地重複這樣的錯誤,就是因為帶有「鰲府」門匾的影視鏡頭,能夠形成有效的信息傳遞,讓觀眾一看就知道,「哦!我們現在的故事場景變成鰲拜他家了。」因此我們甚至可以說,影視劇中頻繁出現的「鰲府」,本質上就是要表達「鰲拜之家」的簡單意思,跟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有間客棧」屬於同類功能。
從這個角度來說,「鰲府」雖然可能在溯源的時候經不住推敲,但是它是有合理的存在意義的。
來源:「文化溯源」公眾號(作者:石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