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性格測驗總能捕捉你的心理?掀開神秘面紗背後的心理現象

2020-11-30 騰訊網

近日,網際網路及社交平臺上以「神準/史上最準」自詡的性格測驗網頁風靡一時,只要你完成該網上測驗(如只輸入出生日期、回答一兩題簡單問題),繼而瀏覽自己的測驗報告時,你往往會因電腦「神機妙算」的分析而感到嘆為觀止,有一種「譁! 這就是我」的感覺,甚至乎轉發該測驗工具予身邊朋友。為何我們會對此類的心理分析工具趨之若鶩呢? 接下來,讓我們了解性格分析工具的作用與其限制。

如何評估性格?

近代心理學把性格分析方法分為五大類:

訪談法 :透過與受訪者進行對話,以了解對方的心理特性。例如,對方的嗜好、社交能力、甚至乎更深遠的世界觀 (如宿命論、陰謀論信念及宇宙觀);

觀察法:即透過現場 (或者視像) 觀察特定對象的表現,例如教師觀察課室每位學生的言行舉止,有需要的話便會訓導有問題學生;

行為記錄法:跟第二點相似,不過焦點放在量度特定時間內某行為出現的頻率,例如某學生於上課時擅自「出位」或「插嘴」的次數,以及心理治療師詢問求助者每天出現負面思想的次數;

評定量表 :讓特定對象作答一連串問題 (最常見的是就每項陳述給予1至5分數),然後計算分數分布以得出性格測驗結果,以及;

投射測驗:透過展示一些含糊不清的影像予測試者,然後從他們的作答內容 (如看見什麼物件) 及反應時間以分析其性格。例如,在連續多幅含糊影像裡,如有人答覆不斷圍繞著「性」的元素 (如男女的性器官),這表示該人可能有被性侵犯或其他性相關負面經歷。

性格分析工具的出現源於我們對未知數的畏懼

好奇心、畏懼未知數之心,人皆有之。我們對事物的好奇心 (特別是「人」),某程度上源自於我們恐懼事物的不確定性,故此傾向尋找一個能夠準確預測未來的「法寶」。人類是群體動物,須依賴互相的交流和合作才能生存。而人們性格變幻莫測,所以我們致力希望能把眾人分門別類為不同特性,從而「預測」各類人的行為習慣及模式。故此,我們才會發展出不同的性格分析工具,例如星座性格 、九型人格,而我們亦容易「戀上」這些工具。

性格分析工具「神準」的關鍵 巴納姆效應及確認偏誤

巴納姆效應

為何我們會信服這些性格分析工具至五體投地的地步呢? 其中一個著名心理現象是巴納姆效應,這所指的是人們傾向相信一個籠統、模稜兩可的性格描述,覺得特別符合自己的情況。

以星座性格分析做例子,以下是某網站對巨蟹座的人的描述節錄:「…記性非常好,有點情緒化,但是對自己喜歡的人非常體貼…。另外,如果巨蟹座的人沒有什麼特別事情,會寧願整天躲在被窩中。…」

大家不妨試想一下,如果我把上述句子的「巨蟹座」三字改為「處女座」,然後再給予處女座的人閱讀,他們會有什麼反應? 筆者相信有一部分人定會感到描述頗為吻合他們,這是由於在任何人的人生經歷中,總是會出現「記性」較平常好、或情緒較為波動、或躺臥在床而百無聊賴的時候。換句話說,這些的描述也稱不上具體和貼切。

確認偏誤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本身已經相信星座分析的效用,當我們閱讀這些描述句時,我們會傾向從生活中選取一些能符合星座描述句的事例(即使是非常個別),從而更加鞏固本身的信念,這便是確認偏誤。結果,周而復始,這種對星座性格分析的「迷信」便會更加牢不可破。

性格並非一個結果,而是開端

儘管經過科學化驗證的性格評估工具能產生相對確實和值得信賴的性格報告,筆者亦不鼓勵讀者完全相信評估報告的內容,這是因為:

性格並非一成不變,俗語「三歲定八十」無疑起參考作用,但你的性格會隨著人生經歷而作出某程度的改變;

世上所有的性格評估工具都不過是把人們分成若干類別,而我們的獨特性並不是單單評估工具所能反映出來,它只是一個概括的標籤;

更重要的是,性格評估是反映你行為習慣的其中一個指標,但不應成為你生命裡的制肘

例如出現「我是內向型,本性不喜歡交際,故此還是少交朋友好了」等的想法。滴水穿石,改變始於一念之間。我個人的建議是,把性格分析結果當成學校的一張成績表好了,這至少它不會綁定你的發展,而是告訴你,透過不斷的嘗試和學習,行為習慣和能力均可改變的。

最後,讓筆者給大家一個動動腦筋的機會。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對賈寶玉有這樣的記載::賈寶玉剛剛滿一周歲時,賈政想預測自己兒子未來的志向前途,就把那些筆墨紙硯、金元寶、書本等物,讓寶玉去抓。這個俗稱「抓周」。可是寶玉唯獨去抓胭脂粉釵之物,賈政大怒:「將來酒色之徒耳」。請問「抓周」是否一個可信賴的心理評估工具? 如否,那為什麼?

相關焦點

  • 心理測驗≠測謊
    (《南方日報》11月19日)眼看著評論的方向越來越偏離心理測驗的本意,筆者感覺有澄清的必要。  心理測驗顧名思義就是測驗人的心理狀態,已經被廣泛用於心理疾病診斷、個性特徵測試、職業心理評估等方面,而心理測評量表則是應用最多的工具之一。
  • 心理測驗不是「一測定終生」
    小趙最近很困擾:網上一個據稱「非常準確」的心理測驗結果表明,她和男朋友非常不適合,一旦結合就很可能「離婚收場」。雖然他們現在的關係很好,可小趙還是憂心忡忡。時下很多青少年熱衷於在網絡上或時尚雜誌上參加各種「權威」心理測驗,來測評自己的潛力、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水平,並把結果奉若神明。
  • 16格色彩心理測驗 看你的性格優缺點
    隨著時代的進步,「色彩學」的應用已經非常普及化了,色彩不但能影響視覺感官、情緒、藝術外我們也能從一個人喜歡的顏色中看出這個人的性格特質、優缺點。
  • 心理測驗:選一個鍊金術符號
    鍊金術中有各式各樣的符號來代表著眾多不同的元素,每個符號都有著不同的含意,也常常被許多人拿來做心理測驗,國外心理專家就設計了一個這樣的測驗。今天小編就要來邀請大家進入這個神秘的鍊金術世界啦!如果你選擇月亮,那麼你的心就是你的戰場,你內心的深處有一股強大的情緒,讓你夜不能寐,或者常讓你在深夜時醒來,這個秘密的情緒是什麼?建議:你的心靈需要和平,而最好方法是:把這些情緒暴露在陽光下,意指大方承認它們的存在,真心接受這些情緒才能幫助自己走出來。
  • 一套測驗就下心理問題診斷?心理測驗不是那樣用的,不是神乎其神
    關於心理領域的熱文,和測驗有關的也會佔據一席之地:因為涉及診斷,所以我只就心理學專業領域涉及診斷的這部分來回答你的問題。心理測驗有用,但不是決定性的作用在心理諮詢這個領域內,一個合格的諮詢師要具備諮詢技能、診斷技能、測量技能。所以心理測驗只是作為諮詢師了解來訪者的一個工具,而不是給來訪者扣帽子或是貼標籤的決定性手段。
  • 心理測試:找到圖片中的隱藏內容,揭開你的性格面紗
    當你試圖運用一些人格詞彙,來對自己進行定位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個很「模糊」的自己。因為你會發現自己是一個「矛盾體」,既開朗又不開朗,既活潑又不活潑,既聰明又不夠聰明。那麼,當個體對自己定義,產生矛盾的現象時,就需要你倚重工具進行自我分析了。最常見的自然是心理自評量表,可是你發現心理自評量表仍然讓你進行選擇,而你最難做的就是選擇。此時,心理投射測驗就可以很好地解決你的困擾。
  • 07年北大自考「心理測驗學」串講筆記(1)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心理測驗的歷史回顧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  孟子明確指出了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徵與物理現象一樣,具有可測量的特徵。
  • 巴納姆效應:「對號入座」背後的心理根源
    巴納姆效應:「對號入座」背後的心理根源心理學:如何成長自己,避免巴納姆效應帶來的暗示結果生活中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當有人用一些看似普通又帶有廣泛性和模糊性的語言來形容一個人時,他會很容易接受這些暗示,並認為這些話是在說自己——哪怕這些話其實與他毫無關係。這種「對號入座」式的行為,就是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
  • 心理測試:測驗你喜歡哪種吉他,以及你性格上的優缺點
    人生就是一種比較懶散的狀態,你很喜歡睡懶覺,只喜歡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而對其他的事情可能就沒興趣了。你們這種順其自然的生活態度,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和你們的性格密切相關。你們以為最終是你們自己的,不是你們自己的,即使爭搶也無濟於事。這樣你就會隨心所欲,你的生活就會變得與眾不同。b。你是個心眼很細的人,總能注意到許多旁人無法察覺的小細節。
  • 心理測試:從你喜歡的全息圖像中,推斷出你「性格」的特點
    從你喜歡的全息圖片中,了解你的「個性」!選你①…全息人格心理測驗。·對飛碟和神秘傳說感興趣的人。·雖然不太挑食,但沒吃過多少東西。●喜歡一種模糊的狀態。·一旦被人說出「有趣」,會感到非常自豪。·儘管有遵守規則的嚴肅性,卻很容易忘記慣例。·任何時候心中都會感到「總會有辦法」。
  • 心理測驗讓我們更認識自我,還是步入對號入座的迷思
    生命並不聽從你的邏輯,它也不會麻煩你用自己的邏輯去思考它。心理測驗,卻可以供受試者自我反省,思考自己確實具備的本質,即是我意識。本文摘自《心理之書:和自己玩的心理遊戲》,[英]朱利安·羅森斯坦 著,姜圓圓 譯,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7年10月你祈求受到他人喜愛卻對自己吹毛求疵。雖然人格有些缺陷,大體而言你都有辦法彌補。
  • 神奇的四氧化三鐵,揭開奇異現象的神秘面紗
    雖然故事眾說紛紜、誇大離奇,充滿了恐怖色彩,但我們用科學揭開奇異故事的神秘面紗,真像不僅讓我們領略了科學的魅力,而且對我們的現代生在活也有積極意義。大家可能聽說過1992年故宮的靈異事件:那是一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下午,遊客們突然看到故宮的紅牆邊出現了行走的宮女,並用相機拍下了這靈異的一幕。
  • 心理測驗: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測出你內在的恐懼感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基礎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人際關係、社會關係、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影響行為。
  • 掀開「天津大麻花」神秘面紗:偷小孩、偷房本,到底是真是假?
    「天津大麻花」大家都聽過、見過,無論你在任何地方,或多或少都見過一輛裝滿大麻花的三輪車。他們的身影出現在經濟發達的城市、偏僻的鄉村、街頭小巷......毫不誇張的說,天津大麻花這一「勢力網」已經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仿佛已經被這一神秘組織包圍了。
  • 筆記|《心測》C7 心理與教育測驗的編制與實施 之一、編制心理與...
    C7 心理與教育測驗的編制與實施一、編制心理與教育測驗的基本程序編制測驗的基本程序(一)確定測驗目的1.明確測量對象:以年齡、性別、職業、受教育程度、經濟狀況、民族和文化背景等指標來區分測量對象。2.明確測量目標:明確測量什麼心理功能,是測能力、人格,還是測學業成就。還要進一步把目標具體化。
  • 僅這十點,教你全面掌握心理測驗的編制
    摘要:心理測驗的編制是心理學2016考研專業課重要知識點之一,本文將從十個小點出發對心理測驗的編制進行解讀,希望大家能輕鬆掌握。>心理測驗的編制是心理學2016考研專業課重要知識點之一,本文將從十個小點出發對心理測驗的編制進行解讀,希望大家能輕鬆掌握。
  • 測試狂背後的心理狀況堪憂
    測試狂背後的心理狀況堪憂 測試狂 2012-04-06 來源:網際網路 我要評論 我要提問
  • 經典心理測試:7張圖,看出你真正的性格是什麼
    主題統覺測驗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簡稱 TAT)屬於投射法個人測驗,是美國心理學家亨利·默瑞於1935年發明的。TAT通過素描圖像激發測試者投射出內心的幻想和精神活動,無意中成為呈現測試者內心和自我的X光片。下面這個測試就是利用 TAT 的原理進得內心 X 光測試,請憑第一感覺回答問題,並拿紙記下自己的選項。
  • 為什麼大家都愛玩心理測試?就這類問題,我採訪了一個心理專家!
    作為心理測量專家,姜主任也注意到,心理測試尤其是性格測試很流行、非常流行。我們從網絡上那鋪天蓋地的心理測試能感受到,人人都有了解自己的強烈欲望——給自己貼上標籤(比如是什麼型什麼型的),好將自己和別人區分開來(是個有個性的人),但又隸屬於某個群體(有安全感)。這過程中,如果還能根據這個標籤來解釋、預測自己或他人的行為,那就更完美了。
  • 《免費領取》青少年焦慮抑鬱人格測驗兒童智力評估AB型性格測試心理測量表格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對國民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心理健康教育推廣和普及是很大的需求, 各種心理教案、課件資料也日漸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