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疫情開始一年後,中國經濟正在傲視全球

2021-01-16 寧波匯金大通

     在首次實施防疫封鎖措施的近一年之後,中國經濟成長正在加速;成功控制住了Covid-19疫情,使其得以提高了在全球貿易和投資中的佔比。
  根據彭博對經濟學家的一項調查,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勢將於下周一公布2020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2.1%,是唯一一個避免了經濟收縮的主要經濟體。這應該能確保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佔有率以本世紀的最快速度成長。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球經濟產值下降了4.2%,因而按2010年美元價格計算,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佔有率升至14.5%,比預期時間早了兩年。
  這也不是什麼一旦其他大型經濟體隨著疫苗推出而開始復甦就會扭轉的軌跡。經濟學家們預期中國今年的GDP將成長8.2%,繼續跑贏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各個國家。
  布魯金斯學會全球經濟與發展計劃副主任Homi Kharas稱,中國現在有望在2028年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經濟體,比他先前的估計時間要早兩年。
  在抵禦唐納·川普總統的貿易戰之後,中國正在加深亞洲和歐洲之間的經濟聯繫,並尋求國內消費來推動其下一階段的增長。中方本周表示,「時間和局勢」在中國這邊。
  阿肯色大學亞洲研究主任 Ka Zeng 說,如果繼續在當地控制病毒方面取得成功,這種大流行將有助於中國「鞏固其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美國和歐洲的公司可能會更多地關注中國,因為「該國有可能成為大流行後世界上唯一的巨大增長來源。」
  中國在全球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創歷史新高,僅是去年中國經濟眾多裡程碑之一:
  經濟以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與美國匹敵。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2020年,中國的GDP佔美國的73%,比上年增長4.5%
  隨著與大流行有關的出口激增,全球貿易的份額增加了。根據官方數據,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國,到2020年的出口量增長了3.6%。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機構貿發會議的估計,世界貿易總額可能收縮5.6%
  中國很可能重新奪回了全球第一大外國投資目的地的稱號,2015年輸給了美國。到2020年11月,進入中國的外國投資超過1295億美元,略高於上一年。根據貿發會議的數據,到2020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量可能同比下降30-40%
  《財富》世界500強公司首次按收入排名,其中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大陸公司數量超過美國,分別為124家和121家
  全年電影票房收入首次超過美國
  主權債務被添加到FTSE羅素基準指數中,從而將該國納入了所有三個全球頂級債券指數
  中國在大流行後世界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增加了世界其他國家關於如何與北京接觸的辯論緊迫性。川普政府已徵收關稅並限制了對關鍵技術的使用,而其他國家則在尋求更緊密的貿易和投資關係。
  11月,包括中國在內的15個亞洲國家籤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誓言要減少該地區的貿易壁壘。去年12月,歐盟與中國達成了一項全面投資協議。
  TS Lombard的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說:「國家將不得不面對一個兩極世界而不是一個單極世界。」
  彭博社經濟學家說...
  「不僅中國的增長,而且其增長方式對全球經濟也至關重要。中國繼續努力增加對消費的依賴以實現增長。對於世界其他地區,除了長期以來扮演生產者角色之外,中國還將越來越成為消費者。」
  中國通常輕描淡寫經濟裡程碑,例如其2010年的經濟產出超過日本,是因為擔心會嚇到那些已經提防其上升的國家。然而,北京今年宣布,其目標是到2035年將GDP從2020年的水平翻一番,這一目標意味著要邁向第一。
  不過,我們無法保證會發生這種情況。但是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包括與美國的關係惡化,可能限制其獲得技術的機會,對債務融資投資的過度依賴以及人口的迅速老齡化也會構成問題。
  去年,中國通過口罩,醫療設備和家庭用品,從而增強了其作為全球工廠的地位。儘管法國領導人伊曼紐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等政黨領導人發誓要在大流行之後在自己國家製造更多產品,以呼應美國關於與中國「脫鉤」的言論,但由於涉及高成本,向多元化生產的任何轉變都是漸進的。
  跨國公司在中國堅持甚至增加投資還有另一個原因:快速增長的消費市場。在某些領域,中國的消費市場已經超過了美國和西歐。
  中國現在佔全球中產階級的四分之一,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產階級的定義是2011年每人每天消費11至110美元。布魯金斯學會的卡拉斯表示,如果Covid-19沒有發生,這個裡程碑「還需要兩年時間才能達到」。
  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Co .)和大眾汽車(Volkswagen AG)去年在中國的汽車銷量都超過了本土市場。星巴克(Starbucks Corp.)計劃今年新開約600家門店。耐克公司(Nike Inc.)公布,截至去年11月的財季,其在中國的銷售額首次達到20億美元。
  "我們看到疫情一波接一波地衝擊不同市場,"耐克財務長Matthew Friend在12月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表示。「實際上,我們看到的唯一一個在病毒管理方面持續發展的市場是中國。」

相關焦點

  • ...發達國家債務接近二戰後水平|全球疫情與經濟觀察(6月15日)
    隨著經濟活動恢復,美國疫情有二次蔓延趨勢,上周全美23個州新增病例呈現上升趨勢,其中18個州與前一周相比增幅超過10%。西歐主要國家疫情趨於緩和。英國新增病例已經連續六周減少,上周新增病例9721例,自三月下旬以來首次低於1萬例。14日英國財政大臣裡希·蘇納克表示,隨著疫情緩和,英國政府正在考慮放鬆防疫措施,以促進經濟儘快恢復,這些規定包括保持2米社交距離、入境旅客隔離14天等。
  • 「中國向世界打開大門!」圍觀這場超人氣盛會,外媒毫不吝嗇讚美之...
    外媒的稱讚還真是360度、全方位!特殊時刻,中國向世界打開大門。又逢深秋時節,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約而至,來自全球各國的新老朋友匯聚黃浦江畔,共赴這場「進博之約」。
  • 全球經濟重心正在東移:亞洲經濟強勢反彈,西方抗疫不力持續衰退
    現在,他們不再需要擔心自己的經濟復甦,只需要確保全球其它地方,尤其是西方國家越來越嚴重的疫情,不會危及到自身。當地時間11月16日,日本發布報告稱,今年三季度GDP環比上升5%,按年率計算,相當於為21.4%的增幅,這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有數據記錄以來,最快的發展速度,也使其成功擺脫了衰退。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
    但疫情的突然暴發使這一切成為泡影。全球經濟陷入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下滑,中國經濟也出現了罕見的季度負增長。面對突如其來的衝擊,中央積極部署措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復工復產逐月好轉,經濟增速逐季回升,有望成為唯一一個實現增長的經濟體。
  • 「一帶一路」為疫情中的全球經濟注入暖流
    逆勢上揚的數據彰顯了「一帶一路」的強勁韌性與活力,架起了抗擊疫情的「生命通道」、經濟復甦的「增長通道」與釋放潛力的「共贏之橋」,展現出中國的主動作為與大國擔當。在百年不遇之疫情下,逆勢上揚的數據充分彰顯了「一帶一路」的強勁韌性與活力,展現出中國的主動作為與大國擔當,為全球經濟「寒冬」注入了一股暖流。首先,「一帶一路」架起了抗擊疫情的「生命通道」。2020年,「一帶一路」合作夥伴在疫情中相互支持、團結抗疫、共同發展。中國積極發揮全球抗疫物資最大供應國作用,先後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280多批緊急抗疫物資援助。
  • 警惕全球疫情的尾部風險:新興市場動蕩對全球金融經濟的影響
    疫情1.0階段:海外零星病例(2月4日至2月19日) 在我國政府強力措施下,中國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海外疫情主要集中於東亞的日本和韓國。疫情引發了全球擔憂,但由於中國政府「抗疫」取得成功,避險情緒有所降溫。
  • 中國對世界經濟產生積極影響
    來源:品味觀天下外媒稱,衡量中國製造業和非製造業活動的指標分別攀升至3年和8年來的最高水平,標誌著在冠狀病毒開始傳播近一年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復甦跡象不斷擴大。報導稱,自今年第二季度以來,中國的工業部門引領了全國的經濟復甦,官方PMI自3月份以來一直高於50的關口,這是月度經濟活動擴張還是收縮的臨界點。現在,隨著冠狀病毒在中國境內基本上得到控制,人們的生活正在恢復正常,這幫助中國經濟的另外一個主要部門——服務業——迎頭趕上。 摩根資產管理公司駐上海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朱超平說:「許多餐館門口已經排起長隊。人們開始消費,工廠正在開足馬力生產。」
  • 國際媒體盤點中國成就:2020 中國這不平凡的一年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2020:中國這不平凡的一年(國際論道)2020年5月5日,乘坐動車到達江西南昌站的旅客有序出站。張學東攝(新華社發)歲末年初,世界各大媒體都開始了年終盤點。過去一年中,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遭受嚴重衝擊,國際多邊體系面臨嚴峻挑戰。過去一年中,中國的亮眼表現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 圍觀這場超人氣盛會 外媒毫不吝嗇讚美之詞
    「中國向世界打開大門!」圍觀這場超人氣盛會,外媒毫不吝嗇讚美之詞,誇!誇!誇!  外媒的稱讚還真是360度、全方位!  特殊時刻,中國向世界打開大門。  又逢深秋時節,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約而至,來自全球各國的新老朋友匯聚黃浦江畔,共赴這場「進博之約」。
  • 我國第二經濟體地位生變?外媒:中國10年後將超美國,成全球第一
    世界上有三大經濟體,分別是美國、中國和歐盟。僅三大經濟體的GDP總量就已經達到了大約全球的60%。但是也有不少人表示如果只是按照國家來算的話,世界上三大經濟體其實應該是美國、日本和中國,但其實論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的話,日本和中美兩國還是有不小的差別,因此三大經濟體其中之一還是歐盟。
  • 2020:中國這不平凡的一年(國際論道)
    張學東攝(新華社發)歲末年初,世界各大媒體都開始了年終盤點。過去一年中,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遭受嚴重衝擊,國際多邊體系面臨嚴峻挑戰。過去一年中,中國的亮眼表現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外媒紛紛讚嘆,2020年對中國來說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2020年,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戰疫成果;經濟穩步復甦,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包括航天在內的諸多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2020結束前世界經濟還會咋樣?到2025年疫情致全球損失35萬億美元
    就業增長有減速的風險,財政支持正在枯竭,經濟距離下一次崩盤,還有多遠?世界經濟從低谷中復甦的勢頭正在減弱,2020年可能充滿了不確定性。……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全球經濟顧問約阿希姆·費爾斯(Joachim Fels)表示:「我們已經觸及這輪上漲行情的頂峰,從現在開始,經濟復甦的勢頭會減弱。」
  • 2020年,全球在疫情中「彷徨迷失」中國在變革中「撥雲見日」
    2020年,人類歷史十大規模瘟疫之一的新冠疫情讓我們措不及防,等我們意識到我們的衛生系統和生物科技能力還相當落後的時候,新冠病毒已經快速佔領了全球。死亡、恐慌、失業,充斥著整個2020年,全球經濟毫無徵兆就按下了暫停鍵。這是人類失去的一年,對世界經濟格局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在這一領域,外媒對中國頻頻豎起大拇指
    科技發展讓中國更美好。(圖源:新華網)「中國正在迅速成為創新潮流引領者」「中國在科技領域已超西方,離開中國猶如回到過去」……近年來,「令人震撼」的中國科技不斷開花結果,引來外媒頻頻點讚。
  • 從全球範圍看疫情對中國有哪些影響,如何應對?
    我們從全球背景總結了疫情對中國帶來的影響,包括中國受到的直接影響與全球對中國的反向衝擊兩個方面。及時採取應對危機的有效舉措,對中國經濟恢復與穩定增長、對維護中國的全球利益、對加強中國在全球體系的地位與影響均具有重要意義。全球範圍看疫情對中國造成的影響1.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核心地位面臨新一輪的挑戰。
  • 全球周新增病例超400萬,歐元區PMI重回萎縮區間丨全球疫情與經濟...
    截至北京時間11月23日16點,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58666247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據)。上周(11月16日-11月22日)全球新增確診(4149454例)與死亡病例(68924例)分別出現了連續13周、6周的上升並創下新高。發達國家新增病例持續上升,上周新增病例達到了創紀錄的2334387例。
  • 滄海橫流顯本色:2020年中國經濟亮眼答卷的啟示
    文章所提到的,正是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前11個月,民間投資增長0.2%,前10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0.7%,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收增長0.3%……繼GDP、投資、外貿、消費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相繼轉正後,一個個新增「轉正」數據,印證中國經濟復甦基礎更牢、信心更足。有外媒評價:中國經濟持續復甦,這是給世界經濟的一份禮物。
  • 盤點外媒創造的中國特色詞彙
    很快,這個詞也開始被美國媒體採用。《華爾街日報》對「Chinawood」這一模式作出了這樣的評價:中國電影製片商已經找到了一套電影生產模式——配以高品質的作品、充滿異國風情的布景、眼花繚亂的動作和四海皆宜的主題,並生產出在波士頓和北京一樣暢銷的影片。
  • 外媒:中國現在的經濟是什麼樣?請看數字
    《歐洲時報》援引德國《時代周刊》的文章指出,中國現在的經濟是什麼樣?40多年前,鄧小平推行的「改革開放」政策讓中國農民可以為自己而耕種,讓外國投資者的資本可以從中國南方的自貿區進入中國;40年後的今天,數千萬農民脫離了貧困,村莊成為現代化的大城市,高科技列車在大都市之間來回奔波。
  • 扛住疫情經濟雙壓力,2020中國讓世界驚嘆的背後,原來是這四個字……
    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額726.2億美元,比上屆增長2.1%。在疫情和經濟的雙重壓力下,中國依舊如期舉行第三屆進博會。 為的就是向全世界提供一個全面的平臺,分享中國市場和中國經驗,從而促進全球經濟加快復甦。中國的這一舉措也得到了世界各國的積極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