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後大叔17年救下長江大橋403位輕生者,11080位對生活無望的人

2020-11-29 騰訊網

2003年9月19日,南京長江大橋多了一道風景,在川流不息的大橋上,人們總能看見他的身影。

頭戴安全帽,一身紅色運動服,一輛破舊的電瓶車,一大壺熱水,外加一個用來對準江邊護欄的望遠鏡。

他不是觀景的遊客,他是一位生命守護者。17年來,他救下了403位輕生者,幫助開導了11080位對生活無望的人。

他被人們譽為南京長江大橋的「生命守護者」,他叫陳思。

他說:「我不僅要守護一座橋,更要人們一起守住心。」

普通市民陳後軍

陳思原名陳後軍。出生於1968年的他,恰好與大橋同歲。

陳後軍是江蘇宿遷人,幼年喪母,父親身有殘疾,是年邁的奶奶一手把他拉扯大。在鄉下,陳後軍的奶奶是街坊鄰居中的「金牌調解員」。

農閒時,奶奶就會帶著年幼的陳後軍,去幫助鄰裡鄉親調解糾紛。

兒時的經歷、奶奶的熱心腸,都深深地影響了陳後軍,讓他養成了愛管閒事的習慣。

1990年,年僅22歲的陳後軍告別奶奶,跟著同鄉從宿遷一起來到南京打工。

經人介紹,他們在一處建築工地找到了活兒。從小不怕吃苦的陳後軍,賣力幹了2個月,沒成想,老闆卻捲鋪蓋跑路了。

辛苦勞作最終卻分文未見,從老家帶來的一百斤大米也即將見底。同鄉人尚有餘錢搭乘大巴回鄉,而身無分文的陳後軍,只能計劃沿途討飯,步行回家。

就在討飯時,他遇見了一個老鄉,老鄉對他說:「回家有什麼出息,在這兒,只要不懶,餓不死你。」

於是,外地人陳後軍就開始在南京駐紮下來,撿破爛、賣農產品、打工,年輕人憑藉著自己的勤勞,也漸漸地在南京站穩了腳跟。

歷經5年的打拼,手頭有了積蓄的陳後軍,於1995年開起了自己的小商店。

雖然賣的商品利潤不高,但好在薄利多銷。每個月也都能有近千元的收入,這讓來自農村的陳後軍深感滿足。

有瓦遮頭,有床可暖,有自己一席之地的陳後軍,隨後也如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娶妻生子。

每每提起那段日子,他總是喜笑顏開:「夢裡都能笑醒,感覺自己終於在城裡站住腳了!」

往後的生活越來越好,但在陳後軍心中,他卻始終記得,作為一個外地人,初到南京那幾年的不易與辛酸。

這種親身經歷,讓他在面對大橋上企圖自殺的外地人時,總是能夠更容易地體會到對方的心情,做到感同身受。

「生命守護者」陳思

陳思這名字,是陳後軍隨口說的。那是千禧年的事了。

那一年,還是小商人的陳後軍去進貨,途經長江大橋,在南堡西側,他看見一臉色焦黃的女孩正準備尋死。陳後軍火急火燎地找人幫忙,想把女孩救下來,沒想到卻只得到一句:「唉兄弟,這塊想死的人多勒。」

碰了一鼻子灰的陳後軍還是不忍心,愛管閒事的他只能獨自上場,拉了女孩一把。

他把女孩抱了下來,在開導中得知,女孩想到南京打工卻誤入了傳銷組織,從親戚借來的錢全都被騙走。她拼命逃出虎口,卻身無分文,感覺沒臉見父老鄉親,這才自尋短路。

好心的陳後軍給她買了麵包、水和回家的車票,直至目送她上了回家的車才安心離開。

這件事很快被媒體捕捉到,面對一湧而來媒體,陳後軍隨口就說自己叫陳思,頗有種好漢不留名的氣概。

那時的陳後軍不曾想到,陳思這名字,會在往後十數年光陰中,牢牢地和大橋綁在了一起,不僅改變了他自己的人生軌跡,也改變了數百戶家庭的命運,影響了上萬人的人生。

千禧年在大橋上救下女孩一事,讓陳思意識到,人是能救的。但距離他真正成為大橋上的勸生志願者,還有三年時間。

2003年9月10日,一男子跳橋自殺,摔死在橋下的花壇,那血肉模糊的畫面,衝擊著電視屏幕前的陳思。同年,一宿遷女孩,因失戀,加上沒找到合適的工作,留下遺書之後,也從橋上一躍而下。

「要是有人開導就好了。」接連聽到這樣的消息,陳思無不惋惜、感慨。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2003年9月19日,時年35歲的陳思,正式走上了大橋,成為大橋上第一個自殺救助志願者。

自那天起,每逢周末,在川流不息的大橋上,人們總能看見陳思的身影。他身穿一件印有「善待生命每一天」的紅色運動服,騎著一輛破舊的電瓶車,認真地在橋上來回巡視。

大橋全長6.7公裡,騎車往返,大概需要半個多小時。騎行途中,陳思常常要留意行人的神色,一看到不對勁的,或是隨即停下來溝通,或是伺機而動。

救人救多了,陳思的直覺變得十分敏銳。100米之內,只需一眼,他就能看出對方是否有輕生的念頭,其結果,也常常八九不離十。

自2003年至今,巡橋救人已經成為了陳思融入骨血裡的習慣。經他成功救助的輕生者,已達403位,心理諮詢11080位。

17載春秋,靜默無言的長江大橋,見證著陳思用自己的一腔熱血,溫暖和喚醒了一顆又一顆對人世冰冷絕望的心。那個厚實的身影,也成為了大橋上最特別的一道風景線。

曾經的普通市民陳後軍,也活成了民眾心中公認的——南京長江大橋的「生命守護者」陳思。

「大橋可以冷酷,但人不可以冷酷」

「從南堡數來第13個電線桿,自殺最多。」

「在我腦海印象當中,就這麼遠汪汪的這個地方,底下都是跳過人的地方。」

站在橋上的陳思,抬手指去,平靜的語氣裡仍透露著些許沉重。採訪的鏡頭順著其手指的方向搖過,只見行人三三兩兩。

這些年的步履不停,讓陳思對大橋的每一處,都熟悉得如同自家物件一般。與日俱增的,還有對人世辛酸二字的理解。

在那本被命名為《大橋日記》的本子中,陳思詳盡地記錄著每個輕生者的故事。

這其中,有發現丈夫出軌,希望其回心轉意而不得,導致自我抑鬱,趴在橋上沉默不言的家庭主婦;

有痛苦於無法與心愛的人相守,感覺活著沒意思,雨中獨自在橋頭徘徊的女研究生;

有接連遭遇投資失敗、生意失敗,傾家蕩產,一無所有的中年男子;

也有長期備受家暴煎熬的女人;兒女不孝、一身是病的耋耄老人;爹媽不理不顧、無依無靠的青少年……

不同的年齡,不同的階層,不一樣的人生困境,陳思的《大橋日記》,記錄了一個又一個飽受生活磨難的人間血淚故事。這些辛酸故事下,無一不是一顆顆千瘡百孔的心。

救人最難的,就是救心。

在早期,陳思會把救下來的人送到派出所,但隨後發現,很多人從派出所出來後,又輕生去了。他曾在早上救過一紅衣女子,交給警察後,吃完午飯再上橋時,還是看見女子又跳了下去。

想死的人,必定都有著一時半會難以解開的心結。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再次發生,陳思開始把救下來的人往家裡帶,卻因影響家庭生活,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

去外面租小旅館,又被老闆深鞠一躬送了出來。幾經周折,他終於在一老舊小區,以5000元每年的價格租了一處民房,作為救助善後根據地。陳思將其美名曰:心靈驛站。

那一年,正是2006年。陳思的小商店因拆遷關門,他只得去物流公司工作。

工作日就去上班,賺錢維繫生活。周末就去巡橋救人。每個月的工資4000元,一半上交妻子,一半用來維持驛站的運作。

儘管費用有限,驛站的條件也很簡陋。但陳思卻心思細膩,想了很多法子來幫助輕生者解開心結。

他買了很多啤酒白酒,用來打開對方的心扉;怕他們有任何過激的舉動,不敢放置任何打火機和刀,取而代之的,是墨汁宣紙,時不時還教其寫字助其靜心;在牆上,更是隨處可見「允許別人不要你,但自己不能放棄自己」等鼓勵的話語……

這些還只是簡單的,但凡遇到更複雜的,諸如家庭糾紛、兒女贍養、經濟困難之類的善後,陳思更是為其忙前忙後,四處奔波。

明明只是萍水相逢,救助也只是出於一片好心,但陳思所做的,已經不僅僅是盡力而為,無論是出錢出力,他都是竭盡所能,真誠地幫助對方,關心對方。

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這些輕生者:人世間並不總是充斥著磨難與絕望,始終有人在重視、在珍視他們,人間依舊值得。

陳思曾說過:「大橋可以冷酷,但人不可以冷酷。」他也確實做到了。他憑自己的一腔赤誠,重新點燃了多少輕生者心中的希望,他用愛與行動,拉回了一個個在鬼門關前踟躕的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關於生命的奇蹟。

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救人早期,陳思是孤獨的。這種孤獨,伴隨著不被理解、質疑,被打耳光、遭到謾罵更是家常便飯。

一開始,他本著「寧可誤會、絕不放過」的想法,一見到人在橋上徘徊就會上前搭訕,沒少被罵「神經病」,怒氣者,更是一巴掌扇在他臉上。

有一回,一對年輕夫妻在橋邊吵架,妻子用高跟鞋抽打著丈夫的臉,在一旁調解的陳思也不幸中招了。

高跟鞋打中了他的眼角,血噴湧而出,還是路人幫忙打的110,他才得以被送到醫院。

那一次,傷口離太陽穴只有1釐米,縫了18針,最後還是陳思自己付的醫藥費。

與受傷相比,更讓陳思感到難過的,是一個人的力量實在太有限了。

那一年,陳思在橋上發現一女子,因與丈夫吵架被趕出家門,正在橋上徘徊。在女子的旁邊,坐有一神色異常的男子,正在玩電腦。陳思拜託周圍的人幫忙看住男子,自己則帶著女子下橋。

等到他匆匆趕回來時,男子已經不見了,只留下背包和電腦。據警察說,電腦裡有男子的遺書。

陳思為這事難過了好多天,這也讓他深感一個人力量的單薄。

從03年到06年,大橋上的勸生志願者,只有陳思一個人。儘管又辛苦又孤獨,但他心裡,始終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喚起更多人的責任感和愛心,來關愛身邊的人。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隨著各路媒體的報導,越來越多人了解到陳思的事跡。從2006年開始,陸陸續續有志願者加入到他的行動中來。這其中,不乏有曾經被救助過的人。

在德國導演拍攝的陳思紀錄片《天使在南京》中,就有這樣一位中年男性志願者。

2006年,正處於事業起步階段的他,背負著巨大的外債壓力,一年級的女兒又得了白血病。內憂外患之下,男子打算自我了結。

正當他在橋上抽完最後一根煙,準備告別人世時,陳思出現了。連哄帶騙,把他騙下了橋。後來解開了心結的男子,自願加入了陳思的救助隊伍。

多年後,在面對鏡頭憶及往事時,男子依舊雙眼通紅,泛著淚花。一行人坐在飯桌前,觥籌交錯,談笑風生之際,他對著記者誠懇地說到:「我有什麼事情想法,我會跟他談,我不跟任何人談。」

陳思儼然已經成為了他人人生道路上的導師和引路人。

在救助志願團隊中,志願者親切地稱呼陳思為「師父」,他把自己多年來總結的救助經驗和流程,毫無保留地教授給徒弟。其團隊志願者最多時達到5700餘人,其中多數都是大學生。

雖然隨著學生畢業離開,去了不同的城市,目前團隊只剩下100來人,但陳思依舊樂觀,他希望,這些年輕人去了不同的城市,能把這份愛也帶到其他地方。

受到陳思感染的,不僅僅是通過新聞慕名而來的。還有很多,都是他身邊的普通民眾。

57歲的王體明,8年前通過朋友的牽線,認識了陳思。在了解了他的事跡後,王體明自願成為了救助隊伍中的駕駛員,專門負責護送救助下來的輕生者安全到家。

心靈驛站旁的餐館老闆娘,在陳思的影響下,也成為了志願者中的一員,提及陳思,她一臉堅定地表示:「需要我幫忙的,我肯定不會說什麼,肯定會幫他的。」

當年那個獨自一人在橋上救人的陳思,已經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和影響了一個又一個的身邊人,在愛心救助這條路上,他不再是孤軍作戰,他的身後,愛的種子正在萌發。

「我之所以堅持這種風雨飄搖的燭光之力,就是希望世間能少一些遺憾」

常年在外行善救人,家庭全靠妻子一人打理,陳思對妻女一直心有愧疚。

女兒中考那年,陳思原本可以用自己的見義勇為獎,為她申請加分,後來卻因為顧著幫人處理善後事宜而忘了。女兒想報中考押題班,陳思卻因為剛交過驛站的房租而再拿不出錢。

儘管如此,他心心念念記著的,始終是驛站。出名後,陳思也斷斷續續接到一些社會援助,某基金會每個月給5000元作為驛站的經費,但依舊入不敷出。

面對媒體記者的採訪,陳思曾調侃地說,沒人來請自己拍廣告,「要是有人找我,我一定答應。」對於廣告費,他則明確地表示,這個錢不會用到自己家裡邊,「我用不著」。

相較於經費的短缺,從生活費裡摳一摳還能勉強撐下去,陳思心裡接受到的大量負面情緒,就不是那麼容易排解了。

自從上橋之後,隨著救助的人越來越多,陳思聽聞的各種悲慘人生故事,接收到的各方負面情緒也隨著增多。

早些年,遇到救不下來的人,看到他們的慘狀,陳思總會做噩夢,常在半夜裡驚醒。作為開導者,他常常為別人尋找出路,作為個體,他也迫切地需要為自己打開一個出口。

為了排解壓力,陳思會跑到寺廟裡,吃齋念佛,和僧人談心。

老和尚曾開導他:「沒有人可以救所有人,只有他自己可以救自己。你救他,不要覺得他們是包袱,也不要把全部的責任往自己身上攬。」

直到最近這幾年,面對救不下來的人,陳思才學會了背對那些慘狀,不再過分苛求自己。

現年52歲的陳思,身體已經大不如前了。常年累月的巡橋救人,讓他的整個背部都是太陽灼傷的痕跡。由於經常騎電動車,身子總往前傾,他的頸椎、胸椎和腰椎也都是病。更是要常年靠降壓藥來控制血壓。

2016年至2018年,長江大橋曾封橋維修,沒能巡橋時,陳思閒不住,改去巡沿江沿岸的碼頭,一天下來,還能跑6個巡查點。

但近兩年,年歲的增長,體力也漸漸跟不上。陳思常常感覺累得慌,卻依舊不敢怠慢。

志願團隊中,徒弟都在心疼他一把歲數了,還時常衝在前頭。但對陳思來說,退休沒有概念,他還想救到自己救不動為止。

那年剛開始救人時,陳思的妻子曾說他「做事只有三分鐘熱度」。沒想到,這卻成了他堅持最久的一件事。

自2003年以來,單電動車就換了9輛,皮鞋不到2個月就要換一雙,就連心靈驛站,都騰挪了5個落腳點。

這期間,陳思從默默無聞的普通市民,到媒體競相採訪的名人;從一個人的行動,變成了一群人的行動;從不被理解到被了解,從被質疑沽名釣譽到被接納,陳思也曾遇到很多難以為繼的時刻,也曾一度想要放棄。

但他最終還是克服了諸多困難,走到了今天。他曾經在《大橋日記》裡自我勉勵道:「要讓千千萬萬面臨絕望的人看到希望,陳思你一定不能倒!」

而今,這個年過半百的男人,兩鬢已經漸染白霜。他為自己力量單薄、出手緩慢而深感不安,但卻依舊義無反顧地堅守在大橋上。

他說:「我之所以堅持這種風雨飄搖的燭光之力,就是希望世間能少一些遺憾吧。」

. END.

【文| 深夏晚晴天】

【編輯| 丹尼爾李】

【排版 | 毛毛雨】

相關焦點

  • 大橋勸生者17年救下403人:比救人更難的是給人希望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BOSS直聘,ID:bosszhipi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陳思,52歲,江蘇宿遷人,常居南京,南京長江大橋巡橋17年,累計走過10萬公裡,救下輕生者403人。2006年夏天的一個傍晚,天已經逐漸黑了下來,陳思像往常一樣騎車在南京長江大橋上巡視,他準備走完這一圈就回家。
  • 南京長江大橋上自殺守望者3年挽救99條生命(圖)
    撣撣衣服上的灰塵,啟動那輛貼著「大橋義工巡邏」字樣的摩託車,陳思一個人下了南京長江大橋。  3年,99條生命  2006年7月22日,南京長江大橋南堡下面的一個小飯館。  「喝點什麼?」女老闆問道。  稍稍遲疑了一下,陳思一邊入座一邊回答,「來點白的吧,今天累了!」
  • 「大冷天,湘潭一大橋有人輕生……」原因令人心疼
    「大冷天,湘潭一大橋有人輕生……」原因令人心疼 2020-11-24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鉤沉| 這些年,關於南京長江大橋要不要炸的「生死辯論」
    2013年,長江幹線貨運量達19.2億噸。這是自2006年首次躍居世界最大通航河流後,長江連續8年奪得世界內河貨運量第一位。        且不同的橋高配備的引橋和地面設施完全是兩個方案,兩種意見爭執不下。最後,國務院領導拍板:不要造那麼高,還是造24米。     重慶建議南京「炸橋」               10年後,重慶的一次發難,再次引發「炸橋之爭」。
  • 四川建設的一座長江大橋,主橋長1130米,預計2021年建成投入使用
    四川如今已有一些其它的長江大橋存在,它們在開通之後,至今都發揮出了很強的社會作用,也能通過這方面的建設和發展下看,它們所取得的經濟意義也會更大,這點是很不可缺少的,也對一個區域的發展起到很強的社會助推價值,以至於是讓人感到非常有能力崛起的基礎性交通。
  • 重慶在建設的長江大橋,全長為1178米,主塔為八字形門式框架結構
    ,它所得到的社會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也不可看低,這就非常有必要的認識一座重慶在建設的長江大橋,從這座長江大橋的打造進度上看,它所起到的作用也依然非常大。重慶由於是獨特的地形,所以在實際的地形發展下看,它自然是很容易實現比較強的長江大橋需求力度,這其實是一個地區在這方面發展上很突出的組成部分,而這座長江大橋工程從其建設進度上說,它所起到的能力作用也自然是難以被低估的了,很多城區對它的看重程度也都非常高。
  • 5年建成11座長江大橋 湖北建橋增幅全國第一
    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底,湖北已建成通車和在建的長江大橋數量達到40座,長江上平均每隔26.525公裡就有一座大橋,數量僅次於重慶市,在全國排名第二。「以耽誤不起的緊迫感,超前謀劃長江大橋建設,啃下一個個硬骨頭,為推動我省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交通硬支撐。」省交通運輸廳負責人說。
  • 城建|武漢新建一座長江大橋,10月開工
    「雙柳長江大橋何時開工?何時建成?走向如何?」有關雙柳長江大橋的話題網友們已在市網上群眾工作部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上熱議了3年時間近日,最新消息來了!記者通讀環評公示發現,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工程提供A、K兩種方案,兩種方案起點相同,起點與漢新公路(S111)相交,位於武漢新洲舉水河大橋以西約2.7km處,劉大房灣附近。
  • 60位名家聯袂上演17臺好戲
    本報訊(記者賈薇)長安大戲院前天宣布,為慶祝異地重張10周年,全國八大院團的60位京劇名家將聯袂上演17臺精彩好戲,其中八大流派鬚生專場和八大流派旦角專場乃是京劇舞臺上從未有過的演出,言派老生、黃派旦角等已經很少露面的流派將一展風採。  《龍鳳呈祥》這齣流派全又喜慶的劇目,安排在9月27日作為頭炮戲推出。該劇由北京京劇院主打,同時集合了全國8個京劇院團的精英。
  • 老照片:1973年南京長江大橋,鞍鋼研製「16錳」替代蘇聯鋼
    南京長江大橋是一座橫跨長江的鐵路、公路兩用特大雙層鋼桁梁橋,位於中國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下關和浦口區之間、長江口上遊345千米處。南京長江大橋建成於1968年,是繼武漢長江大橋和重慶白沙沱長江大橋之後第三座跨越長江幹流的大橋。
  • 在漢央企引進智能「鋼鐵巨人」,助推龍潭長江大橋高質量建設
    楚天都市報9月18日訊(記者李曉琴 通訊員塗成偉 姜洋)今日上午,龍潭長江大橋北錨碇地下連續牆最後一個槽段順利灌注完成,標誌著由在漢央企中鐵大橋局參建的龍潭長江大橋,即將由地連牆施工階段全面轉入錨碇明挖施工階段。
  • ...7月12日20時,長江武漢關水位達28.76米,排歷史最高第四位。長江...
    【專家:預計洪峰最早在14日凌晨抵達長江武漢江段】據人民網消息,7月12日20時,長江武漢關水位達28.76米,排歷史最高第四位。長江委水文專家分析,預計洪峰最早在14日凌晨抵達長江武漢江段,抵達武漢關後水位在29.00米左右,為該站有水文記錄以來歷史第三位。
  • 連接南京主城與新城的這座長江大橋於今日(本月24日)14時通車!
    南京長江五橋據《南京發布》發布的消息稱: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長江五橋)及上壩夾江大橋(浦儀公路西段),將於2020年12月24日14:00開通運行,這條過大江通道均為24小時免費通行!為此,南京市交通運輸局、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和南京市公安交管局於2020年12月22日發布了公告:「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省發展改革委相關批覆要求,南京市交通運輸局會同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實施完成了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長江五橋)、上壩夾江大橋(浦儀公路西段)工程建設,自2020年12月24日14:00起開通運行。
  • 今天|11月25日,33年前,中國長江科學考察漂流隊徵服長江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一代代人接續奮鬥的徵程上我們已走過千山萬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同步推出「歷史上的今天」欄目鉤沉那些已然過去的「今天」啟迪新時代的奮鬥者今天「仍需跋山涉水」在新徵程上再創榮光此次長江科考漂流主要進行了長江河源區幹流沿岸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和長江上遊生態環境及其保護利用等16個項目的考察研究。6月3日,由中科院四川分院、成都地理研究所、武警公安等單位聯合組建的中國長江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離開成都,踏上徵途。奔赴長江源頭各拉丹冬雪山的十三人小分隊,克服了嚴重缺氧和強烈的紫外線輻射,在姜古迪如冰川立下了「長江之源」的紀念碑。
  • 11月2日起 ,長江大橋、江漢橋法定節假日及雙休日不限單雙號
    &nbsp&nbsp&nbsp&nbsp武漢長江大橋資料圖。記者李子云 攝&nbsp&nbsp&nbsp&nbsp長江網10月31日訊(記者魏娜 通訊員焦宣)武漢市公安交管部門31日晚公布:11月2日起,長江大橋、江漢橋在工作日按機動車車牌尾號分單雙日通行,法定節假日(含雙休日)不限機動車車牌尾號單雙號通行。
  • 關於湖北省武穴長江公路大橋項目核准的批覆(發改基礎[2015]1214號)
    湖北省發展改革委:報來《關於申請核准武穴長江公路大橋項目的請示》(鄂發改交通[2014]349號)、《關於武穴長江公路大橋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的說明》(鄂發改交通[2014]389號)及有關補充材料均悉。
  • 宜賓學院一女學生突然消失,其手機在長江大橋被發現……
    1月3日晚,四川宜賓學院法學院大一新生嚴某敬(女)離校後失聯,其手機在宜賓長江大橋被發現,目前學校和警方正在尋找。 紅星新聞記者從宜賓學院老師處了解到,嚴某敬於2021年1月3日晚上7點05分左右,背著書包在宜賓學院江北校區北校門打車離開。
  • 125位武漢民警國慶節出生和祖國一起過生日
    我迅速將其人贓並獲,順利破了案。別看我年紀大,我身體很好,每天騎自行車往返20公裡上下班。今年國慶節也是我60歲生日,我站好最後一班崗,將接力棒交給年輕人。肖國慶 武漢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大橋大隊民警 在萬裡長江第一橋執勤見證武漢騰飛肖國慶在長江大橋執勤我叫肖國慶,1973年10月1日出生。
  • Alex大叔入選福布斯2018年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單
    2018年8月2日,福布斯中國正式公布2018年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單(簡稱福布斯中國30 Under 30)。本榜單首次涵蓋了20個不同領域各30位30歲以下精英,共有600位青年才俊入選。
  • 1月7日起菜園壩長江大橋等四座橋梁例行檢測 渝中警方發布交通提示...
    示意圖 警方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  今(6)日,渝中警方發布消息:為確保菜園壩長江大橋、嘉陵江大橋、黃花園大橋、長江大橋複線橋安全運行,將對橋梁全封閉進行例行檢測。有關信息如下:一、菜園壩長江大橋交通限制措施:於2020年1月7日至8日(每日0時至6時)封閉菜園壩長江大橋及進入該橋的各匝道口,禁止車輛通行。車輛改道信息:原經菜園壩長江大橋過往的車輛,請改道長江大橋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