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賈 可編輯 / 張 南設計 / 趙昊然
Editor's notes編者按
這是2020年7月15日出版的汽車商業評論雜誌上的「賈可致讀者」文章《來日方長時不常》,只是它一直未發表在網際網路世界。汽車商業評論總編輯賈可博士提出,就用這篇年中發表的文章作為2021年元旦獻詞,他覺得非常貼切。
剛剛過去的這一年,汽車商業評論雜誌和大家一樣,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全球瘟疫大流行的考驗,但和全球抗疫的中國版本一樣,我們在最初的迷茫和恐懼之後,很快就以最勇敢最果斷也是最智慧的態度面對現實,並有了累累碩果。
2020年4月16日,賈可博士率領汽車商業評論和汽場兩大團隊展開了後來一共為期100天的「不負時光,不負初心——賈可行」,縱橫南北東西的中國汽車界,贏得了業界廣泛關注,而我們也收穫了對行業更深刻的認識。這篇代元旦獻詞就是這次行動結束後的一個總結,至今讀來令人感慨,相信也非常符合大家對過去這一年面對危機時的自我反思和認知,這種認識也將有益於新的一年,以及未來的許多年。
「賈可行」之後,汽車商業評論團隊除了正常出版雜誌和日常的汽車商業報導之外,我們在2020年8月率先在武漢召開了汽車界最為盛大的「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這甚至讓武漢的計程車司機都為之振奮,當然也讓我們自己感到驕傲。隨後,我們在11月又舉行了讓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同樣振奮的「中國汽車供應鏈峰會」和規模空前的鈴軒獎盛典。
最後在2020年12月,我們又在北京汽車博物館舉行了一年一度世界級的中國汽車產業年度貢獻獎——軒轅獎的第八次頒獎典禮。我們選出了兩大中國年度汽車,這個結果的得出經歷了艱難的挑戰,但同時也向世界證明了中國汽車已經處在了不斷向上挑戰世界的新的拐點上,這是「了不起的中國車」。
就在這次軒轅獎頒獎典禮上,以「穿越2020」為主題,作為軒轅大學導師,賈可博士發表了《我重新認識世界的十個看法》的跨年演講。
以成就新汽車人為宗旨的軒轅大學是賈可博士率領新的團隊在2020年3月開始的另外一場中國汽車產業的新的長徵和嘗試。在賈可和趙福全的2020-2021跨年對談中,趙教授說:「未來不是你用了多少資源,而是你能夠發現多少資源,組合多少資源,最後讓資源形成合力,產生化學反應。從這個角度來講,你辦了這麼一個大學,我認為就是在把社會上一些對產業發展有重大價值的資源組合起來,雖然可能沒有任何一個汽車學院,或者一個大學能擁有的全部資源。」
而賈可博士在《我重新認識世界的十個看法》的跨年演講中提出的看法,我們認為同樣可以作為汽車商業評論元旦獻詞的內容。這些看法高屋建瓴,最後落到汽車業的實處,屬於對2020年感悟的真知灼見。比如第二條:不惜一切代價實際是最小的代價。關鍵時刻小我確實要讓位於大我。這意味著奉獻;比如第五條:全球化不可阻擋,但不可能有徹徹底底的全球化。世界不是那麼平的。這意味著自立;比如第十條:習學相間,教學相長,洞見不偏見,跨界不越界,生態化反不閉門造車,這意味著開放。
以下就是這篇題為《來日方長時不常》的「賈可致讀者」,當時文章的副標題是:特殊時期的田野調查和領導人訪談,一份留給未來的備忘錄。你們看看用它代2021年汽車商業評論元旦獻詞是不是非常合適?
2020年7月14日晚上,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尤崢套用一首詩為終於結束的「賈可行」總結:「來日方長時不常,長江滾滾江中郎,葡萄美酒悲歡面,金戈鐵馬浮臉龐。」經歷過新冠疫情特別是在武漢經歷這樣災難的人們,難免不會被觸動心弦,然後真正思考我們該怎樣度過我們的人生?
「賈可行」可以說是汽車商業評論和汽場APP於2020年上半年完成的一件先前從來沒有預想過的事情。我把它稱為「田野調查」。學術的說法是,「田野調查」即指所有實地參與現場的調查研究工作,它是來自文化人類學、考古學的基本研究方法論,即「直接觀察法」的實踐與應用,也是研究工作開展之前,為了取得第一手原始資料的前置步驟。我的說法是,我想給未來的汽車史留下這個新冠疫情特殊時期中國汽車界的第一手資料,包括領導人的所思所想所為。這和我2006年啟動中國汽車口述歷史欄目的初衷一脈相承。當然,也能為我們判斷當下中國汽車產業的走向提供一份重要的依據。
汽車商業評論通過6月和7月的兩期雜誌記載了「賈可行」(可惜的是還有一些重要訪談因為篇幅等關係不刊登),那基本上是原汁原味的實錄,可以最大程度地給我們留下進一步研究的材料。這裡我想摘錄一些供大家在進一步閱讀前參考。
在長春,中國一汽董事長徐留平對於疫情的認識是,一家大型的企業,最終要的是防範好戰略風險,而戰略需要十年戰略,五年戰略,三年戰略進行規劃;其次,保證正確的道路也十分重要。對於在車市受到重挫但一直高歌猛進的紅旗品牌,他則說:「我覺得你們太小看紅旗了,取得這一點成績,小小的進步,你們就認為那個了,不值得吹,不值得喝一壺酒慶祝一下。」 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戰略定力。
同樣有這份定力的是吉利CEO安聰慧。他表示,疫情沒有讓他們原來已經制訂的戰略發生變化,只是在具體戰術方面以及管理方面做一些適應的調整,因為吉利對於2019年、2020年的形勢的判斷在2018年就已經有了。「吉利所有今天形成的東西不是今天考慮就做就決定的,根本的問題是解決真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開發出客戶需求的產品,能夠為客戶創造價值」。這個話聽起來好像是正確的廢話,但實際上有幾人能真正領會?這就想我們創辦成就新汽車人的軒轅大學,並非是疫情時期的突發奇想,只不過疫情讓我們加速了進程。
在合肥,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讓我們有重新的認識。這個最近兩年飽受輿論折磨的國企領導人顯示出了企業家的氣魄。他說:「你只能說江淮雖然企業不大,未必有名,還是很有遠見,真有實力的。這個風險我就敢擔,人家說不行我說一定行,我是源自於對我的一種自信。……,我們說,骨子裡,今天你發現安徽人,他們不是能搞大包幹,只會搞大包幹的,他們從骨子裡有一股勁,就敢為人先。所以你們誰都不收留李斌,我就願意跟他幹,誰都不收留李斌,合肥市收留。」
這種企業家的精神我們在上汽通用五菱看到了。5月底,「賈可行」來到柳州,與上汽通用五菱副總經理、技術中心主任練朝春面對面交流時,我們才真正知道五菱造口罩、造口罩機的過程有多曲折。「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絕不是一句輕鬆的口號,它背後是五菱人在疫情中爭分奪秒、千方百計,其中的艱難困苦此前從未對外披露。五菱製造的第一批口罩絕大多數人沒有見過,它是用衝壓工藝把兩邊的無紡布和中間的熔噴布壓在一起,口罩兩邊打孔,附帶棉繩,佩戴時需要自行把棉繩穿在兩邊的孔裡再繫上。這種急中生智的智慧,你不得不佩服。
所以在廣州,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說:「你要與天鬥,誰也鬥不過,還是與自己鬥,挑戰自己。有一些事情說它脆弱也不脆弱,疫情發生可以抵抗,可以研製疫苗,長期又戰勝疫情了。短期內的挫折不是脆弱的表現,這不是人類本身說了算,企業也是如此。但是人類的偉大之處是可以認識到問題,能夠復活。不是沒有遇到困難、沒有問題、不受打擊,那太理想化了,所以,還是人偉大。」
長安汽車副總裁葉沛也非常樂觀。他說:「疫情是個試金石,這個時候有一些企業會等、會看,我們千萬不能等、不能看。先動起來的就可以把銷量先拉動起來,並且能保持你後續的優勢。這時候你選擇等待的話要付出代價。」這幾句話可以說是字字珠璣,但當時能領會的人恐怕不多,顯然,長安汽車抓住了機會。
對此,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也明白,疫情考驗的更多的是企業而不是個人。他說:「從概率來說,疫情對企業的風險大,對個人的風險不大,企業是出現一個(風險)可能是要停工停產。對個人來說,這個概率很低,且(新冠病疫)死亡率也很低,我個人來說並不擔心。」
當然,在當下的時代,個人的命運是和企業的命運不大可能分割,特別是對於企業領導人來說,個人必須要考慮全局,所以在疫情重災區武漢,竺延風說:「 1月23號早上六點多我得到信息,說是10點封城。我本來想著最後再走,23號下午五點飛長春,24號過節。23號早上起來就往機場趕,但在路上有點猶豫,感覺不好。我在政府工作過,以前SARS也參與過(抗疫)。到了天河機場,飛機停了,買了一張長沙起飛的票,準備開車到長沙,從長沙回家,後來我和司機說,離開武漢之前,你停下來,讓我想一想。從機場回來往長沙走的時候,我說不行得回去。」
就這些點點滴滴,就這些小我大我,構成了「賈可行」的全部篇章,親愛的讀者諸君,如果您不想讓時間流走,請閱讀汽車商業評論雜誌上的每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