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即將過去,朋友圈裡的感慨非常多,很多人急著告別,絲毫沒有留戀;很多人感慨這一年不堪回首;也有一些人說:「我會很懷念2020!」
懷念?為什麼要懷念?
提筆寫這篇新年獻詞的時候,我腦海裡反覆出現的是2020年年初的那些場景,2019年最後一天上午,第一財經在國內首發了武漢發生新冠疫情的報導,瞬間把全中國的目光引向武漢,但當時的人們怎麼也不會想到,未來的一年全世界會陷落到這麼一個境地,恐懼、混亂、撕裂、仇恨、隔絕、凋敝。截至2020年12月30日,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8200萬,死亡人數逾179萬人,新冠疫情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類遭遇的最大災難。
2020確實不堪回首,生命消逝,人群撕裂,信任消亡,交往隔絕。幾乎所有國家,幾乎所有家庭,幾乎所有企業,都受到了疫情直接衝擊。除了巨大的死亡數字,全球經濟也是哀鴻遍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絕大部分成員國2020年經濟增長率的預測值都有所下調,這在大蕭條以來九十年的時間裡還是第一次。根據IMF今年10月的最新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將萎縮到-4.4%,這是自二戰爆發後的最低增速;2020年,超過95%的國家人均收入都將出現負增長。
再富有想像力的編劇恐怕也編不出2020這部新冠大劇,更何況,這部大劇現在還沒有收尾的跡象。
所以,不堪有不堪的道理,儘快撕下2020年的最後一張日曆,應該是所有人的共同心願。
但是,懷念也有懷念的理由。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是什麼支撐著我們走過了無比艱難的2020?這個問題很大,也很難有完整而精確的答案,但在我的第一反應裡,卻是那麼一組組群像:逆行的白衣天使們、志願者、社區工作者、警察、邊檢、快遞小哥;也包括那些克服重重困難復工復產的企業和員工們;還有媒體人,為公眾及時準確地傳遞著或是最前線、或是最專業的聲音,就像第一財經的記者編輯們,不需要任何動員,在疫情最危急的時候幾乎天天通宵達旦,隨時發稿,我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團隊有著這麼巨大的責任心和戰鬥力。
當然,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力量,就是我們身邊的每一個普通民眾,能夠在危急時刻積極配合各種防控要求,疫情好轉之後又迅速投入生產和學習,無論為大家還是為小家,互相攙扶,互相勉勵,共同構築了我們身邊最堅實的抗疫長城。
前幾天,一位地方主政者給我的留言令我動容:「今年以來我市三次疫情,最深的體會就是感到城市百姓的善良和支持,所以,為大家做點事,真是值得!」
他還提到了上個周末和同事們完成了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就是在隔離病房內,幫助一位無症狀感染的女生順利完成了研究生考試;同時,他們在一個中風險隔離封控區內,幫助300多位考生完成了考試。
我問他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做?他說:「這麼艱巨的挑戰,做不到沒人會責備我們,但是我們各個部門上上下下一起商量,覺得我們能為後浪們擔當,就是一種精神,孩子們能體會到。未來如果面臨其他困難,想想今天,孩子們也會為他們的後浪擔當,這就是精神的傳承,生生不息,才能延續!」
我想,這些群像、這些故事,也就是2020年留給我們最值得懷念的所在。就像保羅·策蘭那句詩:「你是孤島,身上帶著煙雨濛濛的希望。」
而真正支撐我們度過這些艱難時刻的,其實是人類共同面對災難時的責任、感恩和愛!是我們堅信:生命無價,夢想無價!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未來的面孔依然模糊,依然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但是如果在心中,對於2020年還有所懷念,如果悲壯的2020年還能給我們前行的動力,那一定就是這種責任和感恩之心,這就是2021年最大的確定性。
信心有源,未來可期!
以此告別值得紀念的2020,迎接嶄新和未知的2021。
(作者為第一財經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