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不能改變環境,就要學會去適應環境!
同樣,股票交易中,尊重市場、順應市場是所有交易者務必遵循的基本原則,因為沒有人可以打敗市場!股票交易,終歸是自己和市場之間的對話。在尊重市場,不斷提高對市場的理解和認知的同時,更多需要問道自己,在不斷嘗試——驗證——修正——推翻——再嘗試的過程中,讓自己的步調始終與市場保持一致。
尊重市場,順應市場,就務必做到審時度勢。顧名思義,就是觀察分析時勢,估計情況的變化,做到順應潮流!
股票交易中,自己給出的特定解釋有兩層意思:第一、是判斷市場大局所處的牛熊周期,並確定當下特定的時間周期內,市場行情的運行方向,以及在此方向上的節奏把握。第二、是時和勢,即時點和形勢,即時機、進場點和形態結構、趨勢方向。這就是自己技術分析的時點觀與形勢觀,也是自己交易系統的精髓部分。第一是大勢思維,第二是機會捕捉。具體交易機會的洞察與捕捉,都是在尊重市場趨勢的基礎上展開。交易中的形勢觀是指,通過觀察適合自己周期的K線形態結構,就能發現具體的走勢方向,因為「勢」通過「形」表現出來,「形」孕育著「勢」。交易中的時點觀是指,通過自己交易周期的時間要素,判斷具體進場點的時機。只有形勢觀和時點觀同時滿足,也就是時間和空間條件同時具備,行情才會應運而生,即行情的爆發點,啟動點,臨界點的來臨。而這一切,都必須緊跟市場盤面的最新變化,順應市場盤面的最新變化,而隨時做出各種不同的決定,因為有些條件走著走著就走散了,機會便不復存在,哪怕進場之後依然存在條件變得不再滿足行情持續下去的情況!
問道自己,就要緊追自己在分析判斷行情,以及進場交易應對上存在的問題不放。
其實就是自己的市場認知,交易認知的問題。
關於市場認知,由於認識事物的局限性,不可能看到事物的全貌和本源,只能通過長期思考,實戰領悟,不斷提高自己對市場的深刻理解與認識,進而做出更加貼近市場本身的判斷。關於交易的認知,由於交易者自身的世界觀、思維、知識水平、交易水平等的不同,對交易的認知參差不齊,甚至有的荒謬至極!不同的交易層次往往出現不同的交易認知!某些交易認知在你現在看來也許就像笑話,但當你不斷提高自己的交易層次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的自己是多麼的可笑!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勢必保持一顆謙虛學習的心態。就像今天發生的一件事情,在剛進場後,發現不符預期,不論盈虧,提示立即離場,有朋友就會認為這是在玩呢吧,如若非要等到市場證明你大錯特錯的時候,再去採取行動,那我只能說請便,多說無益,只能說懂的人自然懂!因為他不會去想為什麼採取這樣的舉動,更不會向自身求,只會怪罪市場與別人,用自以為是的思維去解釋一切!無論市場認知,還是交易認知,都要務必做到讓市場來證實自己,讓自己的步調與市場保持一致!
交易的提高,不只是技術水平與認知智慧的提高,還有包括交易者優秀品質(如謙虛、耐心、自信、魄力等等)等綜合素養的提高。只有不斷突破自己的局限,才會看到更加優秀的自己。
交易的成功,務必始終尊重市場!務必不斷問道自己!
死記「五個數字」:10、20、50、60、721
一、20%——最佳止盈點
20%,股票交易的最佳止盈點。在股市中沒有常勝的將軍,被套、虧損總是難免的,同時也要意識到也並不可能所有的股票都會不斷上漲。來自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目前70.8%股民都是一個「貪」字在作祟,由賺變虧,由小虧反倒變成了大虧。所以股票投資「貪」字要不得,建議投資者在買進股票時就要設定一個止盈點,股價上漲20%後堅決賣出股票,如今華爾街不少資深投資人還仍在堅持此比例。另外一個是止損點,低於買入價7%-8%堅決止損。
二、50%——持倉黃金比例
50%,即股票留50%的倉位,資金留50%的倉位,便於投資者根據自己的操作風格制定不同的倉位控制策略。所謂持倉比例,是持倉品種的市值佔整個資金總額的比例,不過此比例是動態的。打個比方,比如某投資者的初始資金為10萬元,將5萬元購買股票,此時持倉比例為50%;雖說隨著股價上漲,總資產和股票市值會不斷變動,比如,股價上漲20%,總資產就為11萬元,股票市值增至6萬元,此時的持倉比例就變成了54.5%,但是剛入市時50%的持倉黃金比例仍要記住。
三、60%——低價圈判斷
60%,低價圈一個判斷比例,是指股價相對前期高點,個股跌幅在60%以上的都可以視作為低價圈。當股價出現漲幅靠前、量比靠前情形,此時股價處於低價圈時,說明主力有意圖拉高股價,此時股民參與的風險較小。相反,此時若購買那些高價圈個股,那麼風險很大,陷阱較多。所以,股民可以參考此「60%,低價圈判斷」的比例,基本能避免盲目追漲個股而被套的慘劇,從而也能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
四、721——股市「魔咒」
721,就是常被投資者說起的股市魔咒「七虧二平一贏」,是股市盈利的概率,是說90%股民都是虧損的。股民要想打破此魔咒,理財師表示關鍵還是投資者要改變投資觀念,改變一夜暴富的錯誤觀念。股市不是賭場,而是一門大學問,關係到宏觀經濟學、政策敏感度、心理學、股市技術、綜合素質等。不是只靠運氣,卻沒有學習的態度。所以在入市之初要認識這點,注重合理配置資產,一方面可以參與一些年收益10%左右的宜盛月月盈等穩健類投資,能保障有穩定的收益來源;另一方面參與股票和期貨等高風險投資,能來獲得較高的回報,多元化投資,實現收益最大化。
五、10——股票不超過10隻
10,有風險承受的投資者購買股票最好不要超過10隻。因為據專家統計,股票超過10隻的組合,其最終收益並不可觀,投資者根本忙不過來,還不如配置上述提到的宜盛月月盈了。普通投資者如果對於自身高風險投資比例究竟多少合適,可以參考「100-自身年齡」的公式。當然,都需要看每個人和每個家庭的實際財務情況和風險偏好來做投資。
當然,這也不是萬能的,以上股市投資法則仍要因人而異,投資比例做出及時調整。另外,在平時的生活中,投資者還要多加注重相關專業投資理財知識的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投資理財技能,利用各種投資理財渠道和工具,讓自己的財富獲得保值增值。
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自己犯了錯,知錯卻不肯認錯就更加不可救藥。
「我年輕時人們稱我是投機客,賺了些錢後人們稱我是投資專家,再後敬我是銀行家,今天我被稱為慈善家。但這幾十年來,我從頭到尾做的是同樣的事。
在股市偶爾賺點錢很容易,困難在於怎樣不斷地從股市賺到錢。
炒股這行的特點是入行極其困難。有些一入股市便撈了幾個錢的人會認為炒股很容易,我要說這是錯覺。說白了這只是初始者的運氣,這些錢是股市暫時「借」給你的,遲早會收回去。
小偷的本事不在偷,而在於危急的時候怎麼逃。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解釋何以一般股民敗多勝少,那就是:人性使然!說的全面些,就是這些永遠不變的人性--討厭風險、急著發財、自以為是、趕潮跟風、因循守舊和耿於報復- -使股民難於避開股市的陷阱。說得簡單些,就是好貪小偏宜、吃不得小虧的心態使一般股民幾乎必然地成了輸家。人性討厭風險,所以小賺就跑,小賠時卻不忍割肉;人發財心太急,所以下注大,賠光也快;人好自以為是,所以執著於自己的分析,忽略了股票真實的走向。
公式源碼如下:
短趨勢:((3*SMA((CLOSE-LLV(LOW,27))/(HHV(HIGH,27)-LLV(LOW,27))*100,5,1)-2*SMA(SMA((CLOSE-LLV(LOW,27))/(HHV(HIGH,27)-LLV(LOW,27))*100,5,1),3,1)-50)*1.032+50),COLORRED;
VAR2:=(2*CLOSE+HIGH+LOW+OPEN)/5;
VAR3:=LLV(LOW,34);
VAR4:=HHV(HIGH,34);
長趨勢:EMA((VAR2-VAR3)/(VAR4-VAR3)*100,13),COLOR00FF00;
判斷底:SQRT(SQRT(FLOOR(SQRT(MA(1/WINNER(CLOSE)*100,4)/10000))))*5;
VAR5:=CROSS(短趨勢,長趨勢)AND 長趨勢
底部:STICKLINE(短趨勢0,0,30,6,1);
STICKLINE(VAR5,0,50,8,0),COLORRED;
DRAWICON(VAR5 AND 判斷底>0,60,1);
DRAWTEXT(COUNT(短趨勢0,8) AND VAR5,50,'抄底');
DRAWTEXT(CROSS(短趨勢,長趨勢)AND 長趨勢>25 AND 長趨勢>REF(長趨勢,1),50,'快拉或短頂');
掙錢只有三個方法:用手,用腦,用錢。
「股票市場是有經驗的人獲得很多金錢,有金錢的人獲得很多經驗的地方。」
學股的過程就是克服「貪」等與生俱來的人性,養成「不貪」等後天的經驗的過程。
炒股的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止損。
你們可以選擇研究股票,也可以選擇教別人怎麼炒股票,想選擇自己炒股為生的話,要三思。
「沙丁魚是用來交易的,不是用來吃的」
股票的誕生依賴於其所代表的企業的資產。但股票一旦出生,脫離了母體,它就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再完全領帶母體了。
股票的迷惑性不在於股票所基於的價值,而在於它給炒股者提供的幻想。
在股市這恆久的賭局中,你每時每刻都面對著這些決定。更重要的是,在股市上的這些選擇,並不僅僅是腦子一轉,而是必須採取一定的行動才能控制你所投資金的命運。不採取行動,你的賭注永遠都在檯面上。
股市還有一致命的特點:它能使你虧掉較預期多得多的錢。因為你什麼都不做,也可能使虧損不斷增加。
要用較出場價更高的價位重新入場是多麼困難。股價一天比一天高,你只能做旁觀者。
一旦買進的股票跌了,股民便死皮賴臉不肯止損,想像出各種各樣的理由說服自己下跌只是暫的。其真正的原因只不過為了搏那25%可能全身而退的機會!
帶著「賺大錢」的心理入場,你的注會下得很大。如果不幸開始虧損,要接受「虧很多錢」 的現實是很困難的。隨著虧損的一天天增加,你的正常判斷力就慢慢消失了。直到有一天你終於無法承受過於巨大的損失,斷腕割肉。你經受了在正常情況下不會發生的大損失。
在炒股這行,傳統的對錯在這裡是不存在的或者說是沒有意義的。投資大眾及他們對未來的看法是影響股價的惟一力量。
不要太固執己見,不要對自己的分析抱太大信心。認真觀察股市,不對時就認錯。否則,你在這行生存的機會是不大的。
股市沒有即定的運行準則。要想達到盈利的目的,你必須建立自己的規則。
股票跌的時候通過有它跌的理由,常常下跌的股票會越跌越低。
對那些帶著只想在股市賺幾個零花錢的股友來說,股市在開始時或許很慷慨,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就會明白它向你討債時是何等兇惡。
除了你自己必勝的信念之外,其他的一切幾乎都反對你在股市成功,就算你的親朋好友,有多少人會鼓勵你靠炒股為生?
股市這位巨人很笨重,作為獨立炒手的你很靈巧,一旦發現你的攻擊無效,你就必須逃開,防備巨人的報復。
華爾街有句名言,「好的交易者是沒有觀點的交易者」,意思是說,交易者在交易的時候不應事先假定市場的方向,而應該讓市場來告訴自己市場的方向。如果我們較少被多空觀點束縛,思想靈活,當行情發生變化時,就可以採取相應的措施,對自己的交易策略作出調整。如果我們一旦被多空觀點束縛,思想失去靈活性,就會陷入固執的陷阱,當行情發生變化時,就很難見機行事了。
在投資市場,我們常常能看見一個人堅持自己的判斷,即使行情的發展已經明顯地與預期不符,但交易者還是堅持下去,直至場面失去控制。而一位成熟的交易者大概會有嚴格的風險控制,相信不會犯讓虧損無限制發展下去的錯誤,並且能很好的了解「好的交易者是沒有觀點的交易者」這句話的含義,但實際操作中還是會或多或少帶有這樣那樣的觀點的,特別是當手中持有倉位時,放棄多空方向的偏愛就很困難。我們的大腦總是在尋找與自己持倉方向一致的觀點,而忽視與自己持倉方向相反的觀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從我們持有倉位的那一刻起,便會不自覺地帶上了有色眼鏡,很難再使自己的思想保持客觀。也許我們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對自己已經失去客觀這一事實保持清醒,充分認識到自己有陷入固執泥潭的可能。
交易大師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不對未來價格走勢進行預測」。交易大師只對價格變動做出反映。交易大師堅守自己的交易原則,系統怎麼說,交易大師就怎麼做。從交易心態上講,交易大師認為衡量交易心態是否良好的標準是:當持有頭寸後,如果心中強烈希望價格向著開倉方向運動時,則屬於心態不好的交易心理;當你持有頭寸後,如果不是期待價格向著你的開倉方向運動,而是做好了應對價格變動的各種措施,則是良好的交易心態。
交易要長期取得成功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要能夠認清市場的特性;
2、要能夠認清交易者自身的特性(貪婪恐懼);
3、能夠將市場特性與自身特性無縫連接(做到「知行合一」)。
這三個要件,成了交易大師一直以來不斷追求的目標,並努力把交易做得儘可能滿意。交易大師通過以下幾種方法達到上述三個條件:對於第一點,認清市場特性,由交易大師的交易系統去完成,目前交易大師的交易系統能夠勝任認清市場特性的艱巨任務;對於第二點和第三點則可通過相應的組織結構去完善,比如,由交易者去執行系統的交易信號。交易者不對信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負任何責任,評定交易者工作績效的標準就是看其是否有效執行發出的交易指令。如果系統發出了100次交易指令,則交易者應該執行100次交易,即使是100次交易中有80次交易是虧損的,該交易員所做的也是正確的,不應對交易結果負任何責任。通過相應的組織結構及制度約束可以使各部門協同作戰,確保交易計劃順利實施。
在交易時,交易者一定要按照交易系統給出的信號去進行交易。如果連續遭受挫折,也不應對系統的有效性產生任何懷疑,並且應繼續堅定不移地執行新的交易信號。例如:當交易者按照系統信號進行交易而連續兩次作錯,這時系統產生了第三次交易信號,由於交易者已經根據系統進行交易而連續錯了兩次,交易者開始對系統產生懷疑,因此沒有去執行第三次交易信號,但結果卻是此時產生了一輪轟轟烈烈的行情,由於交易者對系統的懷疑,使交易者錯失了行情。
交易大師曾經說過:任何系統都不是絕對完美的,交易大師不是神,交易大師交易系統不是神,沒有失敗交易的交易系統是不存在的,沒有任何噪音的交易系統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可以把剛才所說的前兩次錯誤交易看成是捕捉第三次大行情信號的成本和代價,這就不難理解了。交易大師認為在盤整時期出現虧損是情有可原的,但錯過行情卻是不可原諒的致命錯誤!
◆:注意想要參與視頻學習的朋友,可以聯繫客服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