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自己諸事不順?馮夢龍一首詩,教你一個"最有效"的方法
馮夢龍是明朝末年的大文豪,也是明朝著名的戲曲家、思想家。他最有名的作品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成「三言」,這些小說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的名言警句。
除了「三言」,馮夢龍的《智囊》也影響著後世很多的人,被稱作是「千古謀略第一書」。
今天要講的這個故事,它能夠告訴我們,要是覺得自己諸事不順,馮夢龍一首詩,教你一個最有效的方法
這是《喻世明言》裡的一個故事。
話說北宋年間,四川省成都有個叫趙旭的書生,單有個表名叫「伯升」。
這一年,朝廷下旨,要開科取士。因而,趙旭便辭別了家人,道別了老友,帶了一隨身的傭人,向著那時的國都汴梁,晝夜兼程地跋山涉水。
說起趙旭這個人,自小知識淵博。成年人後更為是才名遠播,寫起文章內容來下筆千言,倚馬可待。
凡是肚子裡有才華的人,全是會有一種說不出的自信心。
趙旭就是那樣。
在他看來,自身這次赴考,榜首狀元郎肯定是十拿九穩,考個第二位榜眼,都算自身是才疏學淺。
1、那時的帝王是宋仁宗,也是個極有才華的人。
這一天,開科考試完畢,評委們也閱完了試卷。宋仁宗就問這次考試,前三名都是誰呢?
監考官趕忙把第1名的試卷呈上來。
並不是他人,果然就是趙旭。
宋仁宗看了,龍顏大悅,說:
「此卷做得極佳!只遺憾正中心位置有兩個字錯漏。」
想不到趙旭把「唯」字的「口」字旁,寫成了「麼」字旁。
監考官啞然,趕忙回奏說,這二字可以通用。宋仁宗聽了,面帶不快,命人把趙旭宣到殿上來,親自了解。
最後,趙旭也說可以通用。
宋仁宗臉部一下子掛不住了,便說:
「卿可暫退念書。」
不久,金榜貼了出去,不要說狀元郎了,上邊連趙旭的姓名都沒有。
本來肯定的狀元郎,就因為兩個字,最後變成名落孫山。
這類嚴厲打擊,是個人都吃不消。
趙旭也是同樣的,整天長籲短嘆,淚水也流了許多。回想起來自身那時離鄉時的場景,愈發覺得慚愧,因而挑選不回去了,就守在京都汴梁,3年後一定要學業有成。
2、只要是人到不如意的情況下,煩心事始終會連續不斷,就跟商議好了一樣。尤其是如果你還挑選,知難而上的情況下。
這並不,趙旭挑選留到京都,煩心事就找來啦。
最先是錢的難題。
本來,來的情況下是奔著榜首狀元郎來的,就沒多帶盤纏。最終現在要在京都住3年,這以後的生活日子怎麼過?他1個讀書人,去除讀書寫一寫文章,其他啥也做不來。
沒有辦法,只有到大街上去給人代寫信件。
就是這樣,將就捱到了秋季。
卻不知道這個時候,僅有的1個傭人,也由於吃不消苦,偷偷地跑回老家了。而他呢,氣溫愈來愈愈來愈冷,卻連件棉服都沒有。
更無助的是,自身住在旅社,卻始終付出不來居住錢。
說起來,還是那時的人,大部分比較包容質樸。
趙旭付出不來居住錢,店家竟然都不趕人。
1天,小二見趙旭窮成那樣,就善心勸他說道:
「為什麼不去步行街上茶樓酒店中吹笙?覓討些錢財,也可過日子。」
古時候讀書人,琴棋書畫這都是必修課,吹個竹笛當然更輕輕鬆鬆。可如此一來,自身不就成賣藝的了?那可是下九流才能的謀生。
因而,小二雖然是善心,可趙旭聽起卻倍感被辱,因此作詩一首:
旅店蕭蕭形影孤,時挑野菜作羹蔬。村夫不識調羹手,問道能吹笛也無?
我可以說是1個可以把山野菜,都製做成美味可口特色美食的烹調大師!你竟然讓我賣藝?
那麼總的來說,廚子難道就並不是賣藝嗎?
事實上這是一個暗喻,正所謂「調羹手」,就是指可以在皇上身邊,幫助皇上治理政務的人。
因而,這首詩的原意便是:
我可以說是個出將入相的人,你讓我要幹這種下九流的事!
只不過是,在趙旭來看,這個是羞辱。可以說是在店家,或者大量人的眼中,趙旭這就是眼高手低,典型的不務正業。
來看從古至今,要是是有自身的念頭,想做到點事兒來的人,都無可避免被別人異議。
3、就是這樣,1年多過去。
來說也是偶然。這天,宋仁宗帶上1個宦官,出宮來民間體恤民情。無意間在一家茶樓裡,看到趙旭衣著破衣爛衫,在街上給人代筆信件。
談起宋仁宗這個人,《宋史》對他的評價是:
「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
這個是引入《大學》裡的一段話,換句話說做為1個君王,在「推行仁政,施行仁義」這方面,宋仁宗是當之無愧的。
這不,看到趙旭由於一個字,搞得如此窮困潦倒,自身也心懷不忍。
因此回了宮之後,宋仁宗立刻就下了道諭旨,讓趙旭也無需等下一次科一條了,立即重返原籍四川去,成為制置使。
什麼叫制置使呢?
在北宋年間,在沿邊地域會設立制置使,掌管軍事和政務服務。因而四川制置使,並不是什麼小官,等同於如今的四川省長,另加四川軍區司令員。
這就是馮夢龍《喻世明言》裡的「赴伯升茶肆遇仁宗」。
構想一下子,當趙旭仍在汴梁城的街邊淪落時,會聯想到突然某一天,自身能成為這麼大的官嗎?因而,要是是合理性準確的目標,就算眼底下飽受艱難困苦,他人怎樣異議,自身都不應當搖擺不定,反倒更需堅持不懈加勤奮。
當有一日,老天爺都認為不幫助過意不去的情況下,想要做不成都難。
這就是《易經》中所講的:
「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老祖宗的話歷經千年依舊盛久不衰,是有道理的。裡面蘊含的都是對於人生經驗的總結和為人處世的大智慧,用來警示後人。
為此,明代鬼才馮夢龍收集了來自民間的各類俗語,涉及教育、生活、為人處世、家庭親情、經商等領域,組合成《智囊全集》,並做出詳細的白話文說明。
就是這本書,對於曾國藩的影響很大!
曾國藩之所以能從一個資質平平的普通人,一路官升10級做到武英殿大學士,靠的就是"智慧"二字。這並不是網絡爽文中的情節,而是真切切的歷史事實!
而他獲得智慧的方式也很奇怪,居然是日夜捧讀《智囊全集》。
曾國藩曾說:"每當夜深人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可見,曾國藩是非常喜歡《智囊全集》,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進行翻閱,慰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
《智囊全集》由明代大才子馮夢龍編著,書中內容上起先秦,下迄明代,集合曆代智慧故事1238則,全部出自正史和筆記、野史。
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
這本"奇書"到底有多厲害?
清代才子紀曉嵐不僅熟讀此書,更是到了"倒背如流"的地步。機智過人,妙語連珠。
王健林就將其列入書單,推薦給萬達高層,從古人智慧中學習職場用人訣竅,加強個人修養。
央視節目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在多次演講中提及,在他24歲時讀《智囊全集》這本書,他說道男人就應該跟曾國藩一樣讀《智囊全集》,不單單是是讀的人生經歷,更加是讀的人生智慧、人情世故。
可見,如果有一本書能讓你英明睿智,那麼智庫全集一定是你的最佳選擇。難怪有人評論這本書:十有八九向你學習,你就能安居樂業,趨利避害。
這本書記載了什麼?
《智囊全集》一書的目的在於"增智",圍繞"智慧"這一主題,以講故事的方法,從為官、理政、戰謀、女智、雜智五個大的方面進行了闡述,既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事例鮮活,觀點清晰,值得一讀。
直到今天,《智囊全集》上面的故事,仍然用在我們生活和工作中,不論是官場、職場還是生活中,其中的智慧,都可以借鑑。
這本《智囊全集》不僅僅記載了全文,更有詳細的解釋,不用擔心看不懂,簡單易懂。每天下班和睡覺前花點時間來閱讀《智囊全集》,然後再結合自己的實際,與古人智慧一結合。最完美的方案,自然就出來了。
這本書的上下兩冊價格才75元,卻能帶給你生活中問題的解決方法,讓你獲得古人的智慧和思維,受益終身,不管自己讀還是送朋友都是最好的選擇。
智囊全集上下珍藏版文白對照原文注釋譯文成功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