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寫了一首警示詩,沈萬三滿不在乎,兄長沈萬二卻說:要命了

2021-01-09 美食的底蘊

沈萬三,字仲榮,本名沈富。他是橫亙於元末明初的巨商富豪,早在元朝末年,沈萬三家族憑藉著出色的經商頭腦在農墾、海貿兩業完成了資本積累,並逐漸成為了「資巨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富豪。

他的故事被記載在《智囊》這一本書當中,主人公分別是沈萬二以及沈萬三。雖然沈萬二和沈萬三都是非常富有的商人,但是他們兩人之間的財富還是有差距的。

沈萬三可以說是明朝首富,富可敵國,朱元璋滅掉元朝,建立明朝以後,沈萬三極力的去討好朱元璋,又是幫朱元璋修南京城,又是給軍中將士送黃金,結果百姓和將士都感激沈萬三去了,朱元璋的臉卻沒地方擱了。

朱元璋很聰明,這些富商雖然對國家有幫助,但確實是一大威脅,還不如借著殺沈萬三,一鍋端了。

但是沈萬三並不知道危險要來了,他眼裡只有錢,還美滋滋的覺得自己和皇上是鐵哥們兒呢。

有一天沈萬二,急匆匆的來找沈萬三,說道:"災禍快來了,咱們趕緊逃命去吧。"

為什麼這麼說呢?有一天,沈萬三去酒肆喝酒,偶然遇到了自己的老朋友。這個人是個商人,常年往來於京城與周莊之間。那時候人們打聽消息,大部分都是去問傷人的,因為他們去的地方多,關注的消息也多。

他的哥哥沈萬二說到最近的京城流傳著一首由皇上寫的詩。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貴人,日高五丈猶披被。

詩的內容大概講的就是皇上自己起的比文武百官都早,但是睡的卻比文武百官都晚。他雖然身為一國之君高高在上,但是卻還不如處在江南的富商生活的逍遙自在以及瀟灑。這很明顯就是針對他們了。

然而沈萬三並不是很在意,所以沈萬二拿他沒辦法,自己逃跑了,但是等到朱元璋開始明確表現自己不滿的時候,他也開始慌了。

於是就給朝廷捐獻了很多銀兩讓朱元璋去修城牆,一開始還是廣受好評,但隨後沈萬三想要趁熱打鐵就提出幫皇帝犒勞軍隊。

結果朱元璋大怒,認定其有不軌之心,本想要將其誅殺,還是在皇后的勸說下改為將其全家流放,沈萬三家族就此衰落。

對朱元璋而言,富商的財富取之於民,我殺了你們,將你們的財富充公,那是用之於民!如此一來,國庫充盈,萬民稱讚!名利雙收,一舉兩得!

沈萬二的故事,雖然短小,但智慧頗深。看看這樣的智慧故事,可以增長見識。

如此可見,《智囊全集》中的各種俗語與經驗,放到現在來說也是十分有用的。

這本書是明代文學大家馮夢龍編著的,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馮夢龍,但都知道杜十娘沉百寶箱的故事吧?就是他寫的,他還和曹雪芹施耐庵齊名!

被稱為晚清名臣的曾國藩也是靠著這本書走到了這個位置,他曾經把這本智囊全集,「置於案頭,夜闌人靜時,凝其思,品其味」,可以說是夜夜品讀,從中獲取智慧,從而成了「古今第一完人」。

在當代,萬達總裁王健林每年年初都會發表年度工作報告,每次在報告中他都會推薦一本書給員工,推薦過的書單裡便有這部《智囊全集》。它上起先秦,下迄明代,集合了歷代智慧故事共1238則,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

馮夢龍評價《智囊全集》說它:「天下無餘智」,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

而且裡面關於謀略,智慧的道理,不是用晦澀難懂的語句,反而,都是用非常好理解的「故事」講給你聽,裡面每一篇都短小精悍,不會枯燥乏味,而是讓你哈哈大笑還能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這個版本的還是白話文加注釋,不會讀不懂,每個故事短小精悍,學到的智慧能輕鬆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職場上。

上下兩冊,只需要69元,點擊商品卡購買

相關焦點

  • 朱元璋指著豬蹄問沈萬三:這是什麼?沈萬三回答三個字保住性命!
    工農士商,在古代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沈萬三作為明朝的第一富豪,明朝剛剛建朝時,很多地方都要用到銀子,朱元璋沒銀子,這個時候有人提到沈萬三,於是,朱元璋就在一次宴席叫沈萬三參加,
  • 朱元璋為難沈萬三,問桌上豬蹄叫啥,沈萬三機智回答三字保命
    ——《入朝曲》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可以說是我國封建王朝裡最傑出的一位帝王,然而他的出身起點實在是低,可是卻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最佳典範之一,而這位皇帝的節儉更是達到了登峰造極,他節儉但是有權,而那時的江南首富沈萬三有錢卻又無權,他倆碰上了又會發生什麼事?確實權也財相撞就容易產生矛盾,朱元璋是十分討厭沈萬三的。
  • 朱元璋宴請沈萬三,指著一盤豬爪問:這是什麼菜?沈萬三回答絕了
    就這樣,旨意傳達到了沈萬三的家中,當時沈萬三明白此乃「鴻門宴」。但畢竟已是明朝天下,不得不去。便硬著頭皮來到了京都,朱元璋便與沈萬三一起用膳。然而這一頓飯卻是朱元璋事先研究好的套,下來我們看看是怎麼給沈萬三下套的。用膳前,朱元璋吩咐御廚特意做了一盤「豬爪」,所有人不懂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 朱元璋指著豬蹄問沈萬三:這是道啥菜?沈萬三說了3字,龍顏大悅
    而像是沈萬三這樣僅僅只是一個平民通過白手起家獲得豪富的,除了商聖範蠡就是沈萬三了。 一直到晚清時期,當有人誇讚一個人富有時,都會說他快富過沈萬三了。沈萬三,名富,字仲榮。在當時號稱江南第一家。其在家中排行第三,當時就稱他為萬三。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詔遷都南京。召見沈萬三。在這裡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 朱元璋想除掉沈萬三,便問桌上豬蹄叫什麼,沈萬三用3個字保住命
    而讓朱元璋注意到的便是一道豬蹄子,他到沈萬三家做客,沈萬三便要為他介紹這些菜,來了解選這些菜的緣由。 沈萬三原本講的好好的,但是到這道豬蹄子這裡就感覺到了不同尋常的氣息,似乎皇帝對於這道菜很是重視。
  • 明代巨富沈萬三:建設橋梁為國修城牆,最終卻死於非命
    可是作為巨富的沈萬三,到底有多麼有錢?人們是不知道的。從相關的歷史和野史的記載當中來看,沈萬三的財富,要比當時皇帝朱元璋的財富還要多,以至於被朱元璋嫉妒,想方設法的要他的錢,還索了他的命。出身貧寒元朝末年,隨父遷徙到周莊,以躬耕起家。幫助商人陸道源理財,取得巨資。全力開展貿易活動,迅速成為「資產巨大、田產逾吳下」的江南第一富豪。
  • 沈萬三真有一個聚寶盆!聚寶盆原來是這樣來的
    說到沈萬三大家都知道他是明朝歷史上有名的一位富商。甚至可以達到富可敵國的程度。和他同樣有名的就要數它的那個聚寶盆了。民間有許多沈萬三聚寶盆的來歷。這些來歷大多不同。不過有幾種說法流傳較廣。下面小鋒就給大家說一下吧。第一個說法就是。在朱元璋時期,沈家村有一個地主名叫沈萬三。家裡有十幾頃良田。家裡長工短工有數十人。有一年當地大旱,甚至樹木都快要枯死了。
  • 朱元璋大殺功臣,劉伯溫用一首詩保住性命,如今此詩幾乎人人會背
    四大案過後,當初與朱元璋打天下的「老兄弟」十不存一,湯和是憑藉與朱元璋幼年的交情以及適逢其會的「激流勇退」才得以倖存,而劉伯溫則是憑藉一首詩得以保住性命的!「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洞天福地出人傑!劉伯溫原名劉基,「伯溫」是他的「字」,1311年出生於浙江青田武陽村,從「風水」的角度來說,這可是一塊寶地,尤其是青田縣境內的南田山更有「南田福地」之稱!
  • 《聚寶盆》中的沈萬三是獨一無二的,值得學習
    每個人都有致富的夢想,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天可以富甲一方,每個人都想不勞而獲,每個人都不想每天為燃料油和鹽而努力工作,每個人都不想在老闆的責罵下徘徊,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的未來一團糟……我有很多話想寫下來和大家分享。
  • 皇帝牌打油詩:朱元璋聽到雞叫作詩一首,前2句爆笑,後2句霸氣
    清朝時,乾隆皇帝寫了4萬多首詩,但流傳下來的很少。其實皇帝也是人,也有搞笑的時候,尤其是皇帝的打油詩更有意思。如乾隆曾寫過一首《飛雪》:一塊有一塊,兩塊三塊四塊五塊,六塊七塊八九塊,飛進蘆花都不見。眾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1328年10月21日,朱元璋出生於安徽鳳陽。正是元末時期,天災人禍不斷。從很小的時候起,朱就不得不靠給地主放牛養活一家人。
  • 白居易夢見元稹寫了一首詩,元稹卻說我不想你,背後原因令人心酸
    元和十二年(即817年),白居易想念元稹,經常晚上做夢夢見他,於是就寫了一首《夢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白居易的這首詩將思念寫得十分巧妙,明明是自己做夢思念元稹了,卻不寫自己,反而說是因為元稹肯定是想自己了,才頻頻出現在夢中相見。
  • 李白最霸氣的一首詩,看過後讓人感嘆瀟灑至極卻殺死太重
    明明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卻寫過一首讓人不寒而慄充滿殺氣的詩,他就是被後人喻為「詩仙」的李白,那首詩被稱為「託身白刃裡,殺人紅塵中」。 在浩瀚的詩歌長河中,充滿殺氣的詩歌不在少數,但能寫出這種類型的詩的人內心肯定充滿野心。我們都熟知的有農民領袖黃巢《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 沈萬三到底多有錢?1個人要數600年才能數完,這麼多錢哪兒來的?
    相傳沈萬三有一個聚寶盆,放銀釵進去就會生出來無數的銀釵,放銀元寶進去就會生出無數的銀元寶,因此沈萬三迅速發家成為富可敵國的超級富豪。他富到什麼程度呢?大約在公元1364年前後,那時朱元璋已經接連攻破了陳友諒與張士誠的勢力,統一了江南地方,並且自稱為「吳王」,決定定都南京。但當時的南京城還比較小,於是他決定擴建南京,將它打造成一個符合皇家生活的大城市。
  • 朱元璋竟如此騙取聚寶盆
    名人軼事:「沈萬三與聚寶盆」明朝年間,沈家村有一個大財主叫沈萬三,這一年恰逢天氣大旱,草木都枯死了。有一天,沈萬三發現他的一個負責割草餵馬的傭人,每天都能割到一捆綠油油的青草。沈萬三很是奇怪,「這樣大旱的天氣,他是從哪裡割來的青草呢?」於是就悄悄的跟在這個傭人的後面,發現他來到後山的山嶺上,果然有一片圓形的草地,上面長滿了綠油油的嫩草。割了之後,隨後又長出來。
  • 朱元璋讓劉伯溫推算大明國運,劉伯溫寫下八個字,兩百多年後應驗
    石碑上刻著的一首詩寫道:修塔餘一龍,拆塔張獻忠,歲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紅,妖氣終川北,毒氣播川東,吹簫不用竹,一箭貫當胸。張獻忠雖然不解詩的含義,但也知道這並不是什麼好話。後來事情的發展,也正如石碑上的預言詩所寫。妖氣終川北,便是指張獻忠麾下的大西軍會在川北地區接連戰敗。毒氣播川東便是指,張獻忠麾下的部隊會在川東地區大肆屠殺百姓。
  • 一朝穿回九零年,勒索兵哥卻說:要錢沒有,要命一條!重生軍婚文
    一朝穿回九零年,勒索兵哥卻說:要錢沒有,要命一條!重生軍婚文哈嘍大家好!小編初來乍到,不知道你們喜歡看什麼樣的推文?期待一下,今天,小編推薦好看的年代文是一朝穿回九零年,勒索兵哥卻說: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 馮至《南方的夜》:一首有生命的詩
    我覺得這是一首以生命為主題,大量運用擬人的手法,表達強烈感情的一首詩。詩人將許多事物賦予人的動作、感情,大量運用擬人手法,本身就體現了生命的主題,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燕子是詩中擬人手法的最好的體現。燕子本身不會講話,詩人卻說聽燕子講南方的夜,燕子唱出一種熱烈的歌聲,燕子說南方有一種奇珍的花朵,詩人將燕子賦予了人的動作——講、唱、說,讓燕子這個意象瞬間活了起來。
  • 大臣衣服破了不換,朱元璋贊他是清官之首,劉伯溫卻說此人留不得
    崇禎就是錯信了這群嘴把式才飲恨煤山,不過犯這個錯誤的不止他一個人,還有他的先祖朱元璋。朱元璋起兵之初,元朝曾派戶部尚書張昶前來招安,結果計劃趕不上變化,中原戰場元軍節節敗退,朱元璋出於愛才之心,收留了張昶。
  • 朱元璋的老婆是個大腳,沒有她,重八當不上皇帝
    公元1352年,郭子興率領反元的紅巾軍佔領潦州(今安徽鳳陽)時,皇覺寺的和尚朱元璋前來投奔,開始只當了個「十夫長」,但朱元璋蹺勇善戰,屢立戰功,深受郭子興器重.便將義女馬秀英許配給朱元璋為妻。《明史)稱馬秀英善以「為妻之道」佐助丈夫朱元璋。
  • 一首詩寫盡舊友久別重逢的喜悅,杜甫《贈衛八處士》翻譯賞析
    詩寫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寫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見,格外親。然而暫聚忽別,卻又覺得世事渺茫,無限感慨。 詩的開頭四句,寫久別重逢,從離別說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句,從生離說到死別。透露了幹戈亂離、人命危淺的現實。從「焉知」 到「意長」十四句,寫與衛八處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熱情款待。表達詩人對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視。最後兩句寫重會又別之傷悲,低徊婉轉,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