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時也,運也,命也?馮夢龍一首詩道破人生奮鬥的關鍵

2021-01-08 九月的小書屋

「時也,運也,命也」。

此為我中國人比較常說的一句話。當然,這句話往往出現在這兩類人身上:

一類為失魂落魄的人,另一類則是春風得意的人。

在我們得意的是,往往都會去告訴別人自己的開心事,就好像有的人,明明沒有什麼實力,卻走狗屎運一般的獲得了巨大的成就。

而那些不得志的人,卻會表達出一種:雖然自己沒有獲得那麼大的成就,不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行,僅僅是運氣差了一點,想多挽回一點面子。

好,明白了這個,我們就迎來了新問題:

為什麼在這個世界上,有的人運氣就那麼好,偏偏有的人運氣就那麼差?

也許,這個問題上,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但是我最信奉的是馮夢龍的一首詩,就很好的解釋了這一點 。

詩云:

前程暗淡本難知,秋月春花各有時。靜聽天公分付去,何須昏夜苦奔馳。

當一個人以為自己的前途很黑暗的時候,僅僅是一種感覺,就像春天的花會以為自己才是最鮮豔的,在深秋的月亮以為自己是最皎潔的一樣。

人也是如此,都需要一個特定的時期,而至於究竟是在春天還是在深秋,那就是上蒼的安排了。

所以,我們完全沒有必要非得撞破腦袋一般的去鑽研一件不屬於我們時代的事情。

可能也有人會說:這不就是宿命論嗎?

還真不是,不信你看下面這個故事:

在唐太宗時期,在山東聊城有一個男子,他從小父母雙亡,家裡也是一落萬丈。

在那個年代,本來就是一個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在加上家道中落,想要存活更是難上加難。

最後,沒有人幫助的情況下,一直活到了30歲,雖然當時沒有娶上媳婦。

當然他很喜歡讀書,很多的史書都熟讀過了,也因此練就了很多的謀略,在同齡人當中也算得上是出類拔萃的。

可惜,書讀的再多也沒啥用,因為換不來糧食

當然,風水輪流轉,有一年聊城當地來了一位新太守,這位新的太守聽過了這人的才能之後,即刻決定在當地的一所學校錄用他當助教。

可是誰知道的事情發生了,他可能是太興奮,當天喝了不少酒,把第二天要去給學生上課的事給忘記了。

之後,他也沒有安安穩穩的任教,而是成天就去學生家喝酒,喝醉了還得學生攙扶著才能回到自己家。

這件事最終讓太守知道了,把他訓斥了一頓。

可後來他還是不改,甚至每次被訓斥後,都會主動帶著禮物,自己主動上門去賠禮道歉。

最終,他還是受不了了。

要不是因為窮,還沒有根基,為了能找個可靠的靠山,用得著受這麼大的委屈嗎?

結果,一怒之下辭職了。

結果,他辭職了不要緊,大不了換個職業,於是,他誤打誤撞的去了京城,萬萬沒想到收到了唐太宗的賞識,一路飆升,官至吏部尚書,這一官職的權力相當於之前的宰相。

此人名叫馬周

這是馮夢龍「三言兩拍」裡的一個故事,但卻是歷史上的真人真事。

所以 ,為什麼叫「靜聽天公分付去」

這也不是什麼「宿命論」因為當你要成為某一方面的人的時候,就不要擔心自己的才華得不到施展,

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循環的,當我們所說的「運勢」到了需要你這方面的人才的時候,你想不發達都難。

換句話來說,就是:趕上風口浪尖,豬都能上天。

大家覺得是不是這樣?

最後,向大家推薦一下,馮夢龍的這套「三言兩拍」。

很不錯的短篇小說集。

沒有讀過的朋友,不妨買來一讀。

相關焦點

  • 馮夢龍的一首詩,道出人生關鍵,什麼是「時來運轉、天命難違」?
    馮夢龍的一首詩,道出人生關鍵,什麼是「時來運轉、天命難違」?馮夢龍是明代的文學家和戲曲家,說名字大家應該不了解,但是說作品的話大家應該都有聽過,看過。《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就是出自馮夢龍之手,合成「三言」,這裡面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名言警句來提醒我們大家怎樣處世。除了「三言」,影響我們最深刻的應該就是被稱為「千古謀略第一書」《智囊》了吧。
  • 馮夢龍一首詩,教你一個「最有效」的方法
    馮夢龍一首詩,教你一個"最有效"的方法馮夢龍是明朝末年的大文豪,也是明朝著名的戲曲家、思想家。他最有名的作品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成「三言」,這些小說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的名言警句。除了「三言」,馮夢龍的《智囊》也影響著後世很多的人,被稱作是「千古謀略第一書」。
  • 唐代詩人的一首小詩,雖然只有寥寥28個字,卻是兩個成語的來源
    我國從古代開始,就是詩的國度。尤其到了唐代,唐詩發展到了頂峰,是後來任何一個朝代都無法比擬的。因此在唐代,也湧現出了很多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大師級的詩人就不用說了,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的是,唐代詩人孟郊寫的一首詩。
  •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中,運交華蓋是什麼意思?
    1932年,魯迅先生在白色恐怖下飽受壓迫,寫了一首七言律詩《自嘲》發洩心中憤懣: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其中,「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一句,可謂家喻戶曉。但「運交華蓋」,許多人都不解其意。
  • 一首詩開創兩個記錄,嗜酒如命的他,掀開了唐詩最偉大的一頁
    他便是以一首《野望》成就不朽之名的王績。隋煬帝大業元年(605),那年的王績只有21歲,就已經是品學兼優的學霸了,他被朝廷授予了秘書正字的官銜。進入官場後,王績一點點看清了隋煬帝的昏庸殘暴。再加上這個天性風一樣的男子,熱愛自由,不喜歡被束縛。最終,他向朝廷毅然決然地遞上一封辭職信: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 朱元璋寫了一首警示詩,沈萬三滿不在乎,兄長沈萬二卻說:要命了
    他的哥哥沈萬二說到最近的京城流傳著一首由皇上寫的詩。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貴人,日高五丈猶披被。詩的內容大概講的就是皇上自己起的比文武百官都早,但是睡的卻比文武百官都晚。他雖然身為一國之君高高在上,但是卻還不如處在江南的富商生活的逍遙自在以及瀟灑。這很明顯就是針對他們了。
  • 羅隱這首詩,借題發揮,針砭時弊,是一首很好的現實主義作品
    羅隱的詩歌與同時代其他詩人的詩歌有所不同,他並不怎麼注重詩文的文學性,而是更注重反映社會現實,人生哲理及人生的思考與感悟。所以他的詩歌總是能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認識與思考。他的那一首傳誦千古,膾炙人口的《蜂》: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釆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 魯迅古體詩《自嘲》,「運交華蓋」是何意思?很多人第一句都不懂
    其中有一首古體詩《自嘲》,很多人高中時估計都沒有讀懂,甚至第一句都看不懂。如今年近中年,再讀之感慨頗深,今天與大家分享出來,繼續品味。近代·魯迅·《自嘲》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要想讀懂這首詩,首先需要了解一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 古人也使小性子,蘇東坡一首抬槓的古詩,卻讓人們讀出了人生哲理
    蘇軾的詩風格大氣磅礴,一副大家氣派,其中涉獵之廣也是古今罕有。不過即使是蘇軾這樣的大詩人也偶爾會使些小性子,蘇東坡寫過一首抬槓詩,卻讓人們讀出了人生哲理,下面就讓我們欣賞一下蘇軾的這首《琴詩》: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 馮夢龍《醒世恆言》50句經典,讀懂了受益一生
    《醒世恆言》是明末馮夢龍纂輯的白話短篇小說集。題材或來自民間傳說,或來自史傳和唐宋小說,除少數宋元舊作外,絕大多數是明人作品,部分是馮夢龍擬作,創作成分較多。馮夢龍的《醒世恆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合成三言,與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並稱三言二拍。
  • 人到晚年才明白,兩個人同運不同命,關鍵在於兩個字
    但是為什麼面對同樣的苦難,最後不同的人,能活出不同的人生?同樣的運,能活出不同的命嗎?其實關鍵就在於兩個字,那就是態度。態度決定一切,決定你的人生和未來。01.態度不同,命運不同。古往今來,生活不順,經歷坎坷的人,比比皆是。唐朝就有這麼一對朋友,劉禹錫和柳宗元,兩個人都滿腹經綸,才華橫溢,但是同樣的,他們的仕途一直不順。
  • 人生時也命也: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長
    前言相傳,老年的孔子讀《易經》以後,就總結了四個字,「時也,命也」。我們現在很多人,由於被營銷廣告的影響,總覺得人可以勝天,人可以改變一切。其實呢,年少時輕狂一點倒沒事,但到了中年,咱們還是要明白,人生你還得遵守老天爺的安排。
  • 辟穀的充實是一首甜蜜的詩
    辟穀充實是一首甜蜜的詩 ——致胡耀中各闢谷同修
  • 李白很肉麻的一首詩,28字「吹捧」楊貴妃,開頭兩句成千古名句
    李白的一生中,創作了太多膾炙人口的佳作,而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李白寫過的一首很肉麻的詩。天寶元年,李白在他人的推薦下,獲得了唐玄宗的賞識,被任命為供奉翰林。一天,有人往皇宮中進貢了幾株牡丹,於是唐玄宗命人栽種在興慶池東沉香亭前。
  • 「命」與「運」的辯證關係(上)
    命運對於中國人來講,是一種難捨難分的人生情結。自古以來,無論是英雄豪傑、能人志士,還是黎民百姓、布衣白丁無一不感嘆命運之深奧奇妙,而後造化弄人。正如《破窯賦》有言「此乃時也、運也、命也,非吾之所能也」。時至今日,人們也無不對「命運」二字感慨萬千,對待命運的態度也是截然不同的。
  • 一首節婦吟,竟讓一個「大軍閥」感動,張籍這首詩究竟有何魅力?
    在接到李師道的示好以後,張籍考慮了一下,不願意投身於這位大軍閥的麾下,但是,他又不想明面上得罪他,所以便寫了一首詩,作為對李師道「盛情邀請」的答覆,這首詩便是下面這首著名的《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 馮至《南方的夜》:一首有生命的詩
    我覺得這是一首以生命為主題,大量運用擬人的手法,表達強烈感情的一首詩。詩人將許多事物賦予人的動作、感情,大量運用擬人手法,本身就體現了生命的主題,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燕子是詩中擬人手法的最好的體現。燕子本身不會講話,詩人卻說聽燕子講南方的夜,燕子唱出一種熱烈的歌聲,燕子說南方有一種奇珍的花朵,詩人將燕子賦予了人的動作——講、唱、說,讓燕子這個意象瞬間活了起來。
  • 孟郊最世俗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說出了男人的內心理想
    對於男人而言,多少生活失敗者渴望有一日一掃前恥,走上人生巔峰。今天男人的人生巔峰或許更多的是老婆、房子、車子、票子……古人與我們不同,他們認為人生有四喜: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 一首很俗的詩,卻寫出了崩不住的大歡喜,留下兩個成語,延用到今
    初衣解詩:古代說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是人生兩大喜事。當然我輩沒有經歷過科考,所以很難想像當時人們的心態。寫這首詩的孟郊,我們曾經學過一句話叫做「郊寒島瘦。」說的是什麼呢?說的是孟郊的詩,做的特別的輕寒悽冷,這是他詩的風格,比如我隨手拎出一句來「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厚冰無裂紋,短日有冷光。」看到都覺得冷颼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