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於精細餵養有多可怕?孩子都四歲了還不會咀嚼食物

2020-11-26 騰訊網

我們這也有一個,生前聽專家培訓一個月,生了個兒子,這下不得了了,7個多月了沒下過樓,兩口子每天帶口罩,說不能跟生人接觸,家婆家公進她房間必須先噴消毒水才行,怕空氣會有病毒,兒子一直生病,那麼小一直上醫院,也不知道培訓那一個月專家傳授了些什麼。

我閨女和老婆一起睡,我睡另一個房間。。老婆老是覺得不熱不開空調,我天天25度。。。。前段時間閨女半夜開始哼哼我還以為發燒了,,到了晚上一點多閨女實在受不了,從床上跳起來哭著說我不要跟媽媽睡了!!熱死我了!!!媽媽以後夏天我就不跟你好了,我要跟爸爸好,要去爸爸屋裡睡

過於精細餵養有多可怕?

一個同事的孩子看到我女兒(十個月)用一次性杯子喝水,然後一小塊扁食皮沒搗爛直接吃,一直在教育我,孩子吃的東西不管什麼都要弄爛再蒸一下才可以吃。我點頭稱是,心想:這就是你孩子四歲了還不會自己咀嚼的原因吧[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我家孩子也是這樣。我和媳婦回老家。孩子跟其他小孩吃一樣的東西,肉有一點點味道。其他的沒事,就我家的得急性腸胃炎。還有就是老家的孩子,那奶瓶,都有明顯的汙垢了,還是陳年汙垢。人家活蹦亂跳的,也沒見有什麼問題。現在才知道。講究衛生別過分了。

相關焦點

  • 想讓寶寶多吃長肉?這些寶寶餵養的坑可別踩!
    我們從來不鼓勵把孩子養的越胖越好,但是我們給孩子吃的東西必須得能滿足寶寶的生長發育需要。 下面就給大家捋一捋中國家庭普遍存在的餵養誤區,看看你家有沒踩坑。 2.沒有鍛鍊好咀嚼能力 有些媽媽,把寶寶「保護」的太好了,怕寶寶嚼不動、不消化,只餵糊糊,結果寶寶的咀嚼能力沒有得到鍛鍊。 等寶寶長大一些,別人家的孩子拿著勺子什麼都可以吃,而咀嚼能力不好的寶寶,稍微有點硬的東西都不吃,肉肉嚼幾口就吐出來,或者沒怎麼嚼就吞下去,吃什麼拉什麼。
  • 母乳餵養別鑽牛角尖
    母乳乾淨衛生、溫度適宜隨時可喂,所含營養也最適合嬰兒需求,並且隨嬰兒年齡自然調適,還含有一些免疫物質有利於提高嬰兒的抵抗力。此外,哺乳有利於聯絡母嬰感情、促進母親產後恢復、帶給嬰兒安全感,能母乳餵養是最好不過的。但凡事不能絕對,極端就不好。有些媽媽產後早期母乳不足,卻沒有及時補充奶粉,執著於「催奶」,這樣不僅容易產生焦慮心情,還會使新生兒由於早期餵養不足處於低血糖狀態,加重黃疸的風險。
  • 英國40歲女模,母乳餵養4歲女兒引爭議,稱母乳餵養讓她再次發育
    現在有特別多的營養學家提倡母親母乳餵養寶寶,因為母乳不僅能夠給嬰兒提供非常豐富的營養物質,還能夠提高寶寶的身體抵抗力,增強安全感,而且會使得母親產後更容易恢復.一般情況下,提倡寶寶吃六個月的母乳之後,適當的添加一些輔食。40歲女模特母乳餵養4歲女兒,稱讓女兒二次發育,網友:無法理解!
  • 1歲寶寶能吃「大人飯」嗎?世衛組織:未達三個標準,再饞也別餵
    對於蕭兒媽媽的這個擔心和疑惑,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寶媽都表示「感同身受」,因為她們的家裡都有「同款婆婆」「同款媽媽」,如果年輕父母好心進行勸告並阻止,老人家還會委屈和急眼。不少老人在帶娃的時候,認為養孩子不用那麼精細講究,吃得雜、吃得糙反而更壯實,所以在寶寶1歲甚至更早幾月齡的時候,就給寶寶吃和大人一樣的飯菜,有時候看到寶寶不適應的「怪相」,還樂呵呵地覺得有趣。
  • 1歲半前的寶寶,出現這13種異常行為要警惕!
    進食時不會咀嚼,還常常發生吞咽困難,每天還總是很老實的躺著,整天睡覺,從來不哭鬧,沒有吃和玩的要求。6、智力問題寶貝到了8-9個月時,還不會爬,坐著也不是特別穩,甚至也不能自己扶著東西獨立站著,雙手仍不能在胸前握在一起玩,也不會用手抓一些較小的東西。不會發出簡單的音節,每天總是躺著,不會拒絕動作,也沒有吃和玩的要求,就要考慮智力有問題。
  • 如何為1歲半到2歲的寶寶做輔食?
    一直都是我們每天都會面臨的問題,尤其是在寶寶的餵養過程中,小寶寶的成長,飲食是非常關鍵一環,自從寶寶已經可以吃輔食的時候,媽媽們都要不斷地給寶寶安排各種各樣的輔食搭配。寶寶吃得好,身體才能長得好。,因此媽媽們在給寶寶安排輔食的時候,食材的種類要儘量地豐富起來,多給寶寶接觸各種不同的食物,豐富孩子的營養食譜。
  • 「孩子出牙時亂摸會長不出牙齒」,老人嘴裡的經驗,寶媽們要注意
    一天,小資給寶寶洗澡,想要看看那蓄力待發的乳牙時,孩子的奶奶急忙上前阻止我「孩子長牙時亂摸,牙齒會長不出來的」,責怪孩子一直沒長牙就是我總是亂摸,別人家的孩子比他小三個月都已經長了四顆牙齒,看孩子現在都十個月了還沒長一顆牙。
  • 母乳餵養有哪些好處?堅持喝母乳的寶寶,會有這幾點特質
    根據研究表明,用母乳餵養的嬰兒身體素質會更好,同時免疫力和智力都有所提升,甚至能影響孩子將來。然而母乳餵養十分辛苦,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很多,如果寶媽們選擇堅持母乳餵養,建議做好充分的準備。母乳雖然對孩子的健康發育有很大的幫助,但走這條「母乳餵養之路」並不輕鬆,我們可能要因此付出一些「代價」。
  • 男子27歲仍滿口乳牙 做夢都想啃塊骨頭
    「小時候,看到別的小朋友在換牙了,還嘲笑他們是『缺牙巴』。」  20多年來,馮鋒吃不了硬東西,稀飯、湯水、流食成了常年主食。20多歲的小夥子,最大的心願居然是啃塊硬骨頭。  沒辦法,馮鋒只得四處求醫。在西南醫院口腔科就診後,醫生表示,馮鋒患上的是恆牙牙胚先天缺失。而且馮鋒的妹妹與他一樣,也是滿口乳牙至今未換。致病的原因,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 寶寶的牙齒發育,也離不開輔食的刺激,這時就要給寶寶吃硬食物了
    寶寶到了六個月的時候,寶媽就該考慮給寶寶添加輔食了,寶媽們對於輔食實在是很為難,因為沒有辦法每天都變著花樣做,並且做得寶寶還愛吃。現實中,往往都是寶媽花三個小時做的輔食,結果寶寶連三口都不會吃,這讓寶媽的自信心就大大受挫。
  • 孩子三歲依然不會說話,稍有不滿就尖叫
    老話說「吃啥補啥」,媽媽在妊娠期間普遍會進補一些營養豐富的食物,有喝大骨湯的,有吃當歸燉雞的,還有吃各種腦的……「以形補形」是老一輩人深信不疑的真理。這不,有一位小學員就被秉持這種傳統觀念的家庭耽誤了語言問題的矯正。
  • 三四歲孩子學用筷子正當時
    兒童保健專家建議,如果你的寶寶已經三四歲了,就應該讓他學習用筷子了。美國的一位家庭醫生最近把使用筷子作為孩子必須學會的21種技能之一,而日本,更是把8月4日定為筷子節。原來,他們認為使用筷子能幫助孩子提高協調性和精細動作能力,還可以鼓勵孩子去嘗試新食物。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用筷子夾取食物的動作,不僅是5個手指的活動,也是牽動著肩、肘、手腕、手指間等各部位的30多個大小關節和上臂、前臂、手掌、手指等處的50多條肌肉的運動,尤其做事以右手為主的人更是如此。管理和支配手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所佔的區域最為廣泛,尤其是大拇指。
  • 超四成人臉是歪的 受咀嚼習慣、關節疾病等影響
    可精細檢測後發現,雖然放寬了標準,也只有54%的人符合「對稱」標準,還有46%的人臉歪著,而且這就屬於「歪得比較明顯」的範疇了。  至於臉是向著哪邊歪,醫生們也做了統計。在「歪臉族」中,64%的人都是右邊臉大,右側面頰豐滿,屬於右側優勢;只有36%的人是左側比較豐滿。右邊臉大族以接近2:1優勢完勝。
  • 最佳年齡 | 牙齒矯正要等12歲後?拔智齒幾歲最佳
    「雙排牙」,就是乳牙還沒掉,恆牙卻冒了出來,讓寶寶張開嘴巴有兩層牙齒。 【圖片來源網絡】 而這種「雙排牙」的形成與父母平時的精細餵養有關,例如給寶寶吃比較多精製的糧食和柔軟的食物
  • 孩子換牙變「醜」了?這些問題90%家長都踩了雷
    當我們還是小寶寶的時候,頜骨窄小,容納不下恆牙,因此先長了同樣「小小」的乳牙,幫助寶寶進食較軟的食物。 隨著年齡漸大、頜骨發育,以及進食的食物也越來越繁複,牙冠短小硬度不夠的乳牙開始勝任不了咀嚼的工作,這個時候就會自覺空位,讓能更好咀嚼工作的恆牙上位。
  • 寶寶0-6歲可能遇到的牙齒問題,這裡都有了!(黑斑、蛀牙、磨牙...
    到了6歲左右,恆牙開始長出,有些小朋友是先長六齡齒,有些是從下頜的前牙開始替換乳牙。陸陸續續的換牙過程,差不多要持續到12~14歲左右,這時所有的恆牙都換好和萌出,28顆牙齒就位。現在有些小朋友5歲左右就開始換牙齒了,這跟他們的飲食和營養吸收都有關係,爸媽也不用過於擔心。02、為什麼1歲左右一定要見一下牙醫?
  • 家長養娃太嬌氣,讓牙醫拔牙到手軟:每天接診20個雙排牙孩子
    其實雙排牙的形成原因比較簡單,大家都知道寶寶在小的時候嘴裡是有乳牙的,隨著他們慢慢長大,就要開始長恆牙,恆牙會慢慢把乳牙頂掉,取代乳牙的位置,並且正常情況下不會輕易脫落。 雙排牙近些年來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家長們給孩子吃的東西都太過精細了,導致牙齒得不到鍛鍊,牙齦部位也得不到足夠的刺激
  • 「上牙埋土裡,下牙扔房頂」老一輩說辭有道理嗎?正確處置是這樣
    很多父母都忽略了第一步 一、幫助孩子消除內心的恐懼 孩子的年齡比較小,對牙齒脫落、換牙還未產生正確的認知,一旦發生掉牙的情況,孩子可能會陷入恐懼的情緒中而惴惴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