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育的好不好,家長自己也可以從平時寶寶的言行舉止觀察出來,就像下面這13種行為,如果對應月齡的寶寶有下面這些行為,就說明寶寶可能發育有問題,家長需要警惕了!
【新生兒寶寶】
1、小頭畸形
新生兒時期,如果寶貝的頭圍看起來明顯很小,要考慮是否存在著小頭畸形。
正常新生兒出生時,男嬰的頭圍為31.8-36.3釐米,女嬰的頭圍為30.9-36.1釐米;滿月時男嬰的頭圍為35.4-40.2釐米,女嬰的頭圍為34.7-39.5釐米。
2、心理行為障礙
寶貝出生後,整天昏昏欲睡,吸吮能力差;很少哭鬧,不容易被喚醒,不給別人添麻煩,對周圍環境沒有什麼反應,缺乏興趣,同時注意力、反應力都很差。
雖然這樣的寶貝會被家長誤以為很乖,但也有可能是心理行為障礙的一種表現,需要就醫確診。
【3個月寶寶】
3、運動發育落後
寶貝在3個月時,頸部還軟綿無力,3個月以後俯臥不能抬頭,雙手總是握拳狀,還伴有其他運動發育落後的表現。
不注意別人說話,不看周圍物品或對周圍聲音無反應,不敏感,見到親人不會笑,沒有什麼反應。
4、注視並反覆玩弄自己的雙手
出生3個月左右時,寶貝經常喜歡注視自己的雙手,並反覆玩弄,如果寶貝在6個月後,還持續這種動作,可能為不正常情況。
【6-12個月寶寶】
5、頸部軟弱無力、對周圍的人和物沒反應
寶貝6個月時,頸部仍然軟弱無力,雙眼總是看著自己的手,並對周圍的人和物沒有反應,對親人也缺乏興趣。
進食時不會咀嚼,還常常發生吞咽困難,每天還總是很老實的躺著,整天睡覺,從來不哭鬧,沒有吃和玩的要求。
6、智力問題
寶貝到了8-9個月時,還不會爬,坐著也不是特別穩,甚至也不能自己扶著東西獨立站著,雙手仍不能在胸前握在一起玩,也不會用手抓一些較小的東西。
不會發出簡單的音節,每天總是躺著,不會拒絕動作,也沒有吃和玩的要求,就要考慮智力有問題。
7、一歲還不會爬和坐、注意力不集中、煩躁
寶貝到了一歲還不會爬和坐,不會伸出手指,不會用食指指人和物,也不會做摳和挖的動作。
常常表現出無目的的多動,注意力不能集中,容易煩躁。
8、智力問題
在6-12個月這個階段,正常的寶貝總喜歡把東西放在嘴裡,但隨著寶貝長大一些後不會再這樣了,而智力有問題的寶貝,這種行為會持續存在到2歲以後。
【12-18個月】
9、目光遲滯、全身鬆軟、生活能力差
寶貝滿1歲以後,除了不會坐,不會爬以外,還不會站,並且目光遲滯,全身鬆軟,生活能力差,經常流口水,而正常的寶貝到了這個年齡就不會流口水了。
10、會走路後還經常摔倒
寶貝走路時,經常會因為雙腳互相碰撞而摔倒,正常寶貝在會走後不會再出現這種情況。
11、難以餵養,因不能咀嚼固體食物而吞咽困難
很晚才學會咀嚼食物,因此難以餵養,常常因不能咀嚼固體食物而出現吞咽困難,並由此引發吃東西時經常嘔吐的情況。
12、智力異常
1歲3個月至4個月的時候,正常的寶貝就不再故意把東西往地上扔,而智力異常的寶貝這種行為會持續很長時間。
13、對刺激無反應,哭聲無力或發直
對於刺激無反應,如需要反覆持續刺激後才能引起啼哭,並且表現為哭聲無力或發直,有時為尖叫,不像正常孩子的哭聲有音調變化。
不同月齡寶寶,家長如何幫助寶寶訓練?
建議家長應該根據寶寶的生長發育特點,幫助寶寶進行訓練,有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
大運動訓練:
0-3個月父母可以幫助孩子練習抬頭;
3-6個月練習側身、扶著寶寶站在懷裡跳躍;
7-9個月練習獨坐、爬行;
10個月練習扶欄杆站起、坐下和橫著走;
12-15個月就可以練習獨自走路了;
精細動作訓練:
5-6個月讓孩子練習伸出手抓面前的玩具;
6-9個月練習兩手傳遞玩具,拿2塊積木對敲;
10-12個月的孩子用手指捏豆子、小娃娃等小物品(注意安全);
1-2歲在家長陪同下練習搭積木、把豆子裝入瓶中。
PS:每個寶寶會有各自的發育特點,但只要寶寶自己能做,就可接受,但家長不要強迫寶寶去做一些訓練。
童芽:專注母嬰健康服務,包括24小時童芽電話醫生、《新生兒·嬰兒護理養育指南》、母嬰課堂等,喜歡文章的家長們請關注、點讚、分享,也歡迎留言分享您的經驗~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童芽育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