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遺憾在半導體製造方面」,「(華為)只是做了晶片的設計,沒搞晶片的製造」,華為今年秋天將會上市搭載麒麟9000晶片的Mate40,「今年可能是我們最後一代華為麒麟高端晶片。」
8月7日,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表示,由於美國制裁,華為麒麟高端晶片在9月15日之後無法製造,將成為絕唱。
晶片一直處於缺貨狀態 美國制裁導致少賣6000萬臺手機
8月7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上表示,今年秋天將發布新一代旗艦機Mate 40,將搭載華為自己的麒麟晶片。
但是,餘承東也坦言:「由於第二輪制裁,晶片在9月15號之後,生產就截止了,可能是麒麟高端晶片的最後一代,絕版。現在國內的半導體工藝上還沒有趕上。」
他進一步表示:「(Mate40搭載的麒麟晶片)可能是華為自產的最後一代,很遺憾。華為在晶片領域開拓了十幾年,從嚴重落後、到有點落後、到趕上來、再到領先,有這巨大的研發投入,過程很艱難。但是在晶片製造這樣的重資產領域,華為並沒有參與,9月15日後旗艦晶片無法生產了,這是我們非常大的損失。」
他呼籲,半導體產業應該全面發展,突破包括EDA的設計,材料、生產製造、工藝、設計能力、製造、封裝封測等等。「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情,只有不夠大的決心和不夠大的投入。「
餘承東,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晶 攝(資料圖)
同時,華為正在產業鏈的多個領域層層發力,進行突圍。
比如,華為也在終端的器件上加大投入,餘承東表示:「現在我們從第二代半導體進入第三代半導體時代,希望在一個新的時代實現領先。在終端的多個器件上,華為都在投入。華為也帶動了一批中國企業公司的成長,包括射頻等等向高端製造業進行跨越。」
在核心的手機硬體之外,華為也在底層作業系統、軟體生態、以及IoT生態上強勁發力。
餘承東介紹道,鴻蒙作業系統已經可以打通各種設備,「今年華為的手錶、智慧屏都會搭載鴻蒙作業系統。南向接分布式設備,北向接大量應用,構建生態。」
餘承東表示,去年美國制裁後,華為少發貨了六千萬臺智慧型手機,但在今年上半年,華為消費者業務智慧型手機第二季度市場份額全球第一,在新一輪的制裁之下,華為的晶片一直處於缺貨狀態,他預測, 今年的發貨量數據也會比2.4億臺更少。
臺積電無法代工 華為怎麼辦?
今年5月15日,美國政府發布最新禁令,任何企業供貨含有美國技術的半導體產品給華為,必須先取得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該禁令公布後有120天的緩衝期,也就是將於9月15日生效。
今年7月17日,臺積電透露,受美國政府對華為公司禁令的影響,臺積電自5月15日起就未再接受過任何來自華為的訂單,而且如果美國政府對華為的制裁不變,公司將在9月14日之後停止對華為的供貨。
在美國第二輪的晶片制裁之下,華為的麒麟晶片無法再交由臺積電代工,而大陸的中芯國際晶片製程技術還有很遠的距離。
中國基金報報導稱,據國外爆料人最新發布的消息顯示,華為最快從Mate 40開始使用兩套處理器方案,其中國行仍然將搭載全新的麒麟晶片,而海外版則會從高通、聯發科甚至三星中優選。據相關消息人士透露,這主要是因為華為Mate 40系列預計的出貨量在上千萬部的級別,而臺積電由於大家所熟知的原因只能提供800萬套,未來可能更少,只能通過多條腿走路的方式來儘可能減少影響。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據媒體報導,華為不單與高通籤訂採購意向書,也和聯發科籤訂了合作意向書與採購大單,且訂單金額超過1.2億顆晶片數量。假若以華為近年內預估,單年手機出貨量約1.8億臺來計算,聯發科所分得到的市佔率超過三分之二,遠勝過高通。
對此,聯發科財務長兼發言人回應稱:「根據公司政策,我們不評論單一客戶相關訊息。」華為方面尚無回應。
聯發科目前在華為的供應鏈中主要供貨於低端產品,早在1月,聯發科推出的中端5G Soc天璣800晶片就獲得了華為大量訂單。Digitimes Research指出,自2020年第二季度以來,華為已增加了5G Soc天璣800晶片的購買,以生產其暢享和榮耀系列手機。截至目前,華為已成為聯發科天璣800系列5G晶片出貨量最高的手機廠商。
華為重磅出擊!啟動「南泥灣項目」
另外,為應對美國對華為的技術打壓,華為內部正在快速反應。
據證券時報報導,記者近日在華為心聲社區看到,華為「南泥灣項目」、「鴻蒙」正內部緊急招人中,其「急招開發和測試,預計招聘人數充足、審批快」的「挖人」信息廣泛發布於華為心聲社區各帖內。
「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即抗日戰爭時期,軍隊在南泥灣開展的大規模生產活動,目的在於克服經濟困難,實現生產自給,堅持持久抗戰。
報導援引知情人士話語稱,華為用「南泥灣」命名的這個項目,意思是「在困境期間,希望實現自給自足」。在這個過程中,筆電(筆記本電腦)、智慧屏和IoT家居智能產品此類「完全不受美國影響的產品,就被納入『南泥灣』項目。」
編輯:陳顯琳
核校:郭小花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