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上還是存在能力位於高山之巔、思想處於理智之谷的人。
他們也許表面看起來與常人無異,但是從談吐跟行為之中,大家就能發現對方與眾不同的地方。
這些東西全都能折射出對方的教養、接受的教育、社會地位與自己在社會當中所處的層次。
有些人表面藏得再深,在這些細節處也能看得出「非富即貴」。
不會對大場面咋咋呼呼
所謂雍容華貴、淡定從容,一定不是自然養成的,而是後天修煉而成。
哪怕一個人出生於富貴家庭,如果在貧窮的環境當中、由沒有接受過多少教育的人家撫養,成年之後也會面目全非,擁有一些屬於哪個層次的人註定不可免俗會擁有的一些三觀、認知與局限,不會有任何例外。
真正見過世面、非富即貴的人,他們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不會對大場面咋咋呼呼,表現得畏首畏尾、局促不安。
因為這樣的環境對他們而言,是一種相當正常、相當普遍且司空見慣的存在。因為熟悉、因為擁有多次參與跟面對的機會,因此他們知道自己該如何穿、如何說、如何做才最得體。
既不會被它嚇到,也不會因為不知所措而鬧出什麼笑話,自然神態安祥、舉止合宜且適度。
說話有氣度,不會顯得野蠻
眾所周知,金庸原名查良鏞,原籍浙江,是大名鼎鼎的書香世家:海寧查家的直系後代。以詩書傳家,系出名門的金庸文質彬彬,言談舉止之間全都透著教養。
但是同為文化圈當中的名人與才子,黃霑就完全是另外一個路數,即使自己憑藉才華成功躋身於上流社會,但從他的說話當中就能察覺他的出身。
據說黃霑的父親曾經管過苦力,每天早已習慣用各種粗言穢語跟髒話罵人,黃霑從小耳濡目染,也學到了個中精髓。他喜歡惹事,愛打架,打架的時候還髒話連篇,以增加震懾對手的作用。
當然,金庸跟黃霑都是擁有出眾才情的大才子,也都是社會名流。但從兩個人的個人特點來看,誰出自富貴之家、誰成長於草根,一目了然。
能讓人一眼瞅出「非富即貴」的人,他們說話有氣度,不會顯得野蠻。
這是家教使然,也是他們從小到大身處的環境、接觸的人群潛移默化之下對他們造成的影響。
非常注重生活品質,但不一定都很貴
近日,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大媽在參加一宴會之時,因為獨霸一個大肘子而引發跟她同桌的其他賓客的意見,還因為這件事情起了衝突。
看過笑過之後大家可能會想:「這是多久沒放肆吃肉了,才能幹出這麼丟臉又離譜的事情來。」
那麼看過這位大媽之後,你會認為她非富即貴嗎?肯定不會了,哪有什麼豪門大戶人家出來的人,會是這樣一種吃相?就算落魄了,再餓也能保持風度,這就是貴族精神。
因為從小到大養成的教養不允許他們做出一些丟祖宗顏面的事情來,這是父母教給他們的規矩。更不要說那些真正非富即貴的人,行事作風就更加不可能如此粗俗無禮了。
他們一般非常注重生活品質,但不一定都很貴。注重的性價比,跟使用它們的舒適性,而並非想藉助高價位的商品來炫耀自己的財富,這就是所謂「人穿衣服跟衣服穿人」的區別。
結語:
細節之處見真章,只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群,你就能非常明顯看出大家在教養、三觀、談吐、規矩方面的巨大差異來。
這種東西屬於從小到大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形成的一個整的系統,只要成年,就很難再有大的改變。
老人們為什麼對自己家庭當中的子嗣嫁娶之事那麼上心,為什麼會認為男婚女嫁需要講門當戶對,就是不願意不屬於自己層次的門影響自己的家風、影響自己好不容易才形成的一種良好、有序的文化傳承罷了。
非富即貴的人,哪怕表面不說,但是處處都能顯示出自己的不同尋常,也是因為家教與環境使然,這是一種天生的優勢,更是一種家庭有意的培養,一般人無法與之相比,主要是敗在資源、財富所構成的整體優勢之上,說到底也是一種無可奈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