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治水護水,共繪水韻三水美麗畫卷

2021-01-19 今日三水

每周一上午8時30分,樂平鎮源潭村書記、村委會主任禤廣二處理完當天工作後,都會拿上本子去做巡河記錄。他有時蹲在河邊,仔細查看有無垃圾漂浮,有時用手捧起河水,聞一聞看有無異味。他說:「現在大家的治水意識提高了,水質也慢慢變好了。」

為推動更多的市民像禤廣二一樣守護水環境,今年6月,三水區啟動「我是淼城河長」全民美河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陸續舉辦3場主題系列活動。以主題活動為契機,三水將河長制工作推向深入,全力營造全民治水新格局,繪就水韻三水的美麗畫卷。

營造「治水沒有旁觀者」氛圍

三水是三江匯流之地,是一座因水得名、由水而興的城市。區內河湧眾多,水網密布,探索水環境治理可持續發展路徑既是三水長效治水的重要課題,也是守護優越生態環境的必然選擇。

從古至今,水文化貫穿三水歷史,親水愛水的觀念早已融入三水人民的生活中。為了帶動全民參與治水,營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今年6月5日至6月11日,「美麗三水,我是行動者——淼城河長」線上H5推出,市民在互動遊戲與沉浸式體驗中,感受三水河湧的美麗蝶變。

此次活動聚焦廣佛跨界河流水環境治理,展示西南湧、蘆苞湧、大棉湧等河湧治理前後變化。市民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直觀了解三水的治水策略、治理措施及階段效果,進一步提升市民的環保意識和生態理念。

「這種雲上巡河的方式很有趣,我看到了三水一條條河湧的變化,了解到很多治水措施。今後我也想加入三水的護河隊伍,從不在河裡亂丟垃圾等事情做起,為維護水環境貢獻一份力量。」市民潘先生說,疫情防控期間,他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這條H5連結,很多外出打工的好友評論說,看到家鄉的河湧水質逐漸變好,內心十分欣喜。

近年來,三水通過開展宣講會、護河志願活動等,多形式強化市民的護水意識,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河湖保護。「水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保護水資源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市生態環境局三水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三水正有序推進重點水汙染整治工程建設,協調推進汙水廠配套管網建設,指導鎮街對重點支湧開展水質治理,不斷提升主幹河湧,尤其是廣佛跨界河湧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保障市民的生產生活用水安全。

多角度展現淼城水韻魅力

7月20日,「淼城河風採」攝影大賽正式啟動,比賽開展以來,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共收到《綠城泛舟》《鷺飛雲東海》《碧湖倒影映新城》等387幅攝影作品,從不同角度呈現了三水的城市風光與河湖韻味。

這些作品均取材於三水,圍繞「水生態」和「水動力」兩大主題,既有反映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治水人的艱辛與智慧、人民群眾護水意識的圖像,也有體現水的社會作用的場景,展示以水文化助力鄉村振興、以水帶動文旅產業的發展成果。

此次活動零門檻,鼓勵市民走到三水各處河流(江河、河湧、湖泊、水庫等)取景拍照,用心觀察與記錄河流之美。

徐海東是一名攝影愛好者,他的作品《荷香湖晨曦》榮獲三等獎。他說:「近幾年,我感受到三水的天一天比一天藍,水一天比一天綠。只要天氣晴好,我都會拿出手機拍下風起雲湧、藍天白雲與綠水新城,趕上有晚霞,還會扛上相機和腳架去到荷花湖邊,記錄這些美麗的瞬間。」

今年,三水不斷加強水環境綜合治理,32條黑臭水體通過整治驗收,全區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一幅水清岸綠的生態畫卷正在展開。如今,三水依託現有的水利工程建築、河湧線城鎮以及歷史文化村落等,開發水利科普教育基地,建設水文化景觀驛道和水利風光帶,推出綠色體驗遊,全方位展現桑基魚塘、小橋流水、漁鄉踏歌等嶺南水鄉特色景觀。

「水是三水城市的血脈和靈魂,三水有水的品質,也有水的精神。」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三水將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以「清四亂」作為水利行業加強監管的重要抓手,不斷推進萬裡碧道建設工作,營造人水相依、水景交融的自然景觀,打造「魚翔淺底、白鷺成群」的水韻三水名片,譜寫三水治水新篇章。

打造「淼城河湖衛士」治水品牌

對三水區公路事務中心工程師胡忠錄來說,12月5日是一個尋常的日子。這一天,他照常來到大棉湧邊,操控無人機鑽入涵洞,仔細查看水體狀況。

成為護河志願者的十幾年來,他堅持巡河不放鬆,每次巡河都要沿河岸走10~20公裡,三水所有河湧、湖泊及河心島基本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前不久,他當選了全國「民間河湖衛士」,也被評為「優秀淼城河湖衛士」,他用行動影響身邊每一個人。他說:「在三水,還有很多奮戰在護水一線的河湖衛士,如我所在的何小青志願服務隊,也發展到了1800人,遍布七個鎮街。」

11月30日,「優秀淼城河湖衛士」榜單出爐。經過7天的公示,黎福球、陸耀時、駱世強、陳崧、周欣鴻、禤廣二、胡忠錄、餘景雄、劉永揚、何紹明10人正式獲此殊榮。「優秀淼城河湖衛士」的評選,讓更多人了解河長制湖長制,打造具有三水特色的「淼城河湖衛士」治水品牌,進一步弘揚治水精神。

自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以來,三水從政策發力,明確河長湖長責任,促進河長制從「有名」走向「有實」。今年6月,三水印發《佛山市三水區2020年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要點》,明確水汙染防治、水域岸線管理、水資源保護、水環境綜合整治、水生態保護修復和工作機制建設六大主任務24項具體工作內容,為水域保護劃清「責任田」,讓水環境整治有人管、有人問。

河長制是長效治水的良方。近年來,三水積極落實區、鎮、村三級河長體系,目前共有各級河長近200多名,他們是治水隊伍裡的中堅力量,為三水打贏治水攻堅戰獻計獻力。

樂平鎮範湖村黨委書記、範湖村委會主任駱世強說:「作為一名村級河長,維護良好的水生態環境是我的責任。今後會切實把河長制湖長制責任扛在肩上、落到實處,持續提升河道治理能力和管護成效,為營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生態環境作出貢獻。」

文/佛山日報記者盧麗華

相關焦點

  • 江蘇姜堰:向水而為 繪就三水壯美畫卷
    這裡,因水而名,長江、淮河、黃海三水在此匯聚,故又稱「三水」。這裡,因水成趣,「白天皮包水(吃早茶),晚上水包皮(泡澡)」滋養出慢生活的閒適從容。這方土地和水有著道不盡的故事。如今,水,不僅是美麗姜堰的耀眼元素,更是三水大地的靈動之魂。在河長制的推動下,「秀水環城、麗水繞村」成為水韻姜堰的名片。向水而為,成為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創新發展、勇立時代潮頭的風帆。
  • 走讀三水 解讀千億三水的「水密碼」
    &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佛山11月14日電(楊傑利)三水去年GDP突破千億大關,城市升級也邁入新的發展階段。12-14日,本網深入走訪三水各鎮街和工業園區等,從產業、城市、生態、文化等層面深度解碼三水的區域價值、產業動力和城市格局,解讀三水的「水密碼」。
  • 三水新八景評選活動正式啟動!快來助力你心水的景點「出道」!
    三水曾於清朝時期評選過「縣治八景」,並在1984年評選過「三水縣新八景」。如今,距離上一次八景評選已過去三十多年,三水的人文和自然景觀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遷。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決勝之年,也是三水實施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的關鍵之年。三水正全面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進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 三水重量級文化叢書即將發售,內含福利→
    《遇見淼城·因水而生》找到來時之路,才能明辨何去何從。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三水設縣。叢書第一輯《遇見淼城·因水而生》主要回顧1656年之前的三水歷史,重點關注1526年三水建縣以前的歷史,包括銀洲貝丘遺址甚至更久遠以前的三水盆地,探尋三水的城市由來。
  • 海鹽念好「三字訣」向劣Ⅴ類水宣戰
    記者了解到,自全省打響劣Ⅴ類水剿滅戰以來,海鹽共在9個鎮(街道)以及縣城區排摸出152條(個)劣Ⅴ類小微水體。當前,全縣各治水主體正根據實際情況,以「制」為軌,拿「智」當翼,全力提升海鹽小微水體質量。  「制」為軌  機制護水顯成效  治水多年來,成效已漸顯,要想進一步剿滅劣Ⅴ類水,機制護水是關鍵。
  • 紫菜還分一水、二水和三水?原來挑選紫菜也有妙招!
    今晚17:50《第一家》:紫菜還分一水、二水和三水?原來挑選紫菜也有妙招! 紫菜還分一水、二水和三水?
  • 講真,從古到今,其實三水的一切都離不開一個字…
    因水得名、由水而興的三水坐擁大江大河、河網密布的自然生態,因水而美,因水而盛,因水而潤。在「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三水提出了「廣佛創智之城,嶺南水韻勝地」的全新發展定位,為三水做好「水文章」指明了方向與目標。進一步做強水經濟、提升水環境、美化水景觀、發揚水精神,也成為了三水人的共識。
  • 「三縱八橫」「12323」…@三水街坊,這些關鍵字與你有關
    加快推進三水北站片區、北江新區西拓、三達路北延片區等城市新功能板塊開發建設。加快推進三水新城醫院、博文小學、新汽車客運站綜合體、三水體育場(館)等項目建設。堅持水城共融理念,把三江匯流獨特自然稟賦融入城市整體風貌,彰顯提升「前江後湖、兩水繞城、一軸貫通」的城市特質。
  • 治水村被水給「治」住了
    哈爾濱市松北區利業街道治水村 村民 周春陽滿道都是水,院裡都是水了,這回就結冰了,這流著水譁譁淌,我這院8000多米。當時,水不斷往院裡湧,根本止不住,已經漫過路面,向四面擴散。順著水流的方向,周春陽發現水是從院子外面往裡流,牆的另一面積水已經近半米深。這裡原本是一處堤壩,湖表面雖然結了冰,但下面仍然有活水流動。
  • 肇慶四會名字由來,與三水有什麼關係,有個「小九寨溝」景區
    肇慶市代管的縣級市四會市因境內四水(西江、北江、綏江和古肆水)會流之地,故名「四會」。秦代始置四會縣,北宋割屬端。四會市東與佛山市三水區交界,「三水」與「四會」是否有內在的關係?原來名字的由來都是與江河有關。三水也是因西、北、綏三江匯流,取「三水合流」之意,定縣名為三水。
  • 關注三水旅遊文化周|圖說新八景③:雲水荷香
    三水新八景③名稱:雲水荷香景點:荷花世界三水荷花世界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佛山新八景」之一,佔地面積近千畝,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品種資源最豐富,集建築、雕塑、荷文化於一體的荷花生態專類園區,由荷花生態休閒區、荷花奇境水天地、魔法空間、商業步行街組成
  • 密雲「三水聯通」守護「水家底」
    「十四五」期間,密雲區將在城東建設生態廊道,並將通過農村通自來水保地下水、生態廊道蓄水、綠化優先用再生水等措施,「三水聯通」守護「水家底」。
  • 龍眉村:小村巨變繪就美麗新畫卷
    走進怒溪鎮龍眉村,白牆黑瓦、平坦的水泥路、古色古香的吊腳小木樓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房屋牆壁上,隨著可見獨特的民族特色手工筆繪畫;村委會前小廣場上,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的話劇《十謝共產黨》、《打魚洒家》和小品《邁上新時代》每晚7點準時上演,文化走廊、公共洗手間樣樣齊備...好一幅「產業興旺田園美、生態宜居村莊美、和諧淳樸人文美、勤耕善作日子美的」美麗畫卷。
  • 北京密雲:建設生態廊道,「三水聯通」守護「水家底」
    「十四五」期間,密雲區將在城東建設生態廊道,並將通過農村通自來水保地下水、生態廊道蓄水、綠化優先用再生水等措施,「三水聯通」守護「水家底」。密雲區水務局局長耿智慧說,「海綿城市」已成為新建小區的硬指標,老舊小區也將進行改造,改鋪透水磚,使降水就地入滲或者進入雨水管道,充分發揮建築、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對雨水進行回收利用和有序排放。經過四年的緊張施工及調試,密雲新城地表水廠在去年12月進入投產試運行,日供水規模可達5萬噸,有效降低了密雲地區地下水開採量。
  • 廣州已建成碧道513公裡,多重治水手段讓更多地方有水可賞
    廣州已建成碧道513公裡,多重治水手段讓更多地方有水可賞金羊網  作者:梁懌韜 梁喻  2020-12-24 廣州將以提升保持水質和提升涉水公共安全等兩項工作為抓手,持續將清澈的水打造成廣州名片。
  • 五音與106平水韻對應表
    五音與106平水韻對應表宮(撮口呼)【帶a、an、ang、ia、ian、iang、ua、uan、uāng、ié(部分入商)的音節,中性,表寬洪和穩重,氣勢比較恢弘,就像鐘聲,氣勢很大氣。】穿鼻之韻有,東冬、江陽、庚青蒸三部其字發音必從喉間反入,穿鼻而出作收韻,故謂之穿鼻展輔之韻,支微齊灰半、佳半灰半二部是也其字出口之後,必展兩輔如笑狀作收韻,故謂之展輔斂唇之韻,魚虞、蕭餚豪、尤三部是也,其字在口半啟半閉,斂其唇以作收韻,故謂之斂唇。
  • [荊彩-十二五成就巡禮]繪就美麗鄉村的幸福畫卷
    這五年,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跨越的五年,實現了重點縣小農水全覆蓋,提前啟動新一輪農網改,通村道路全面硬化黑化,集中供水覆蓋面高於全國水平,四成農戶用上清潔能源,農村D級危房改造基本完成。   這是一項發展工程、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水、電、路、氣、房、信息「六張網」建設攪活了新農村,為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目標添磚加瓦。
  • 2021辛丑年,俗語「二龍治水,九屠共豬,十一牛耕田」啥意思
    而在農村老人常說2021年是辛丑年,並且也是屬於「一日的辛,二龍治水,六人分餅,九屠共豬,十一牛耕田」。這是說的什麼意思?2021年有什麼美好願景?在我國古代不管是紀日、紀月、紀年都是使用幹支來進行記錄的。而用幹支記錄一年則稱為幹支紀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