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悲戚人,落寞伴黃昏|為大清謝幕的女人

2021-01-09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刀筆知識局 ,ID:DB_zsj】

導讀:她是一位身世悽涼的「亡國太后」,一生從未領受過光緒皇帝的恩愛。晚年雖為尊太后,大清國卻已走向末路。最後為時勢所迫籤署「退位詔書」,反倒使她青史留名。不過,令她做夢也沒想到的是,一生雖任人擺布,身後葬禮卻隆重有加,甚至出現了舉國哀悼的盛況……

1

桂公王府,一門兩世的正位中宮

1868年2月3日,還沒大全獨握的慈禧多了個侄女——娘家二弟葉赫那拉·桂祥生了個女兒,取名「靜芬」,小名「喜子」。

漸漸長大的靜芬在眾姐妹之中姿色平平,性格溫順而柔懦。但她非常懂事,深得桂祥夫婦的喜愛。慈禧聽說之後,對這個侄女也是刮目相看。甚至早早地就給桂祥留話了:喜子不要嫁給別人。

老謀深算的慈禧,自有盤算……

因此桂公府在民間有「鳳凰巢」的綽號

身為滿洲鑲黃旗人的靜芬無疑是幸運的,生就高貴的血統。然而,一切的不幸都在她被姑姑慈禧許配給光緒以後開始了。

她的不幸既來自於她的身世,也來自於她的性格,當然更來自於既給她富貴又給她無限傷痛的即將敗亡的王朝。

2

政治婚姻,活寡一生的開始

1889年,18歲的光緒帝親政在即。光緒親政,意味著慈禧歸政交權。

自從發動「甲申易樞」成功後,便開始獨掌大權至今已六年之久的慈禧,自然不肯完全放手。

為達到進一步控制皇權的目的,慈禧將已經21歲的靜芬指配給光緒為後。試圖通過皇后對光緒及其政務產生影響,並起到直接掌控光緒言行的作用。

就這樣,靜芬被慈禧強行安排做了皇后,光緒雖不喜歡,但也不得不接受這位比自己年長3歲的表姐。

命運的輪盤開始殘酷而無情的轉動。

就在帝後大婚慶典前42天的一個深夜,紫禁城突起大火,燒毀了太和殿前的太和門。

皇帝大婚,皇后的花轎必須經由五門——大清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的中門抬進宮。現在少了一個門怎麼辦,太監報給了慈禧。

慈禧一聽,什麼,門沒了!皇帝大婚,迎娶的是一國之母,婚期不能變,禮制不可廢,必須從太和門進宮!

最後下令用竹竿加彩紙、綢緞,搭建成一座紙糊的太和門。

▲ 故宮故宮建築群衛星圖

慈禧一聽,什麼,門沒了!皇帝大婚,迎娶的是一國之母,婚期不能變,禮制不可廢,必須從太和門進宮!

最後下令用竹竿加彩紙、綢緞,搭建成一座紙糊的太和門。

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1889年2月26日),靜芬在奉迎大臣的簇擁下,經過紙糊的太和門,進入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與此同時,有一對姐妹從神武門被迎入後宮——15歲的瑾嬪和13歲的珍嬪。

▲《大婚典禮全圖冊》光緒皇后鳳輿入宮圖七

大清王朝帝後的婚典,碰上太和門的大火和大英帝國送來的自鳴鐘,在街頭巷尾一時被傳為不祥之兆。

似乎,從一開始就註定了這場婚姻的不幸。

3

深宮悽涼,宮闈矛盾的犧牲品

新婚之夜,龍床上的雙喜被有沒有被踢落到地上,後人不得而知。但從光緒無嗣和婚後的遭遇來看,榮升皇后的靜芬並未得到光緒的恩寵和夫妻應有的纏綿。

美國傳教士赫德蘭在《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中這樣描述過靜芬皇后——她面容和善,常常一副很悲傷的樣子。

她稍微有點駝背,瘦骨嶙峋。臉很長,膚色灰黃,牙齒大多是蛀牙。

▲ 坤寧宮洞房內景

光緒大婚時行合巹禮的地方

婚後第4天,光緒藉口有病,竟把原定在太和殿宴請「國丈」及整個皇后家族、在京滿漢大員的筵宴禮給撤銷了。以此表示自己對政治婚姻的抗爭和不滿。

光緒和慈禧在政治上的分歧隔閡,更直接導致了帝後之間積怨日深。光緒將心中對太后的怨氣,以冷漠的方式發洩到皇后身上。因為光緒認為皇后並非賢妻,而是慈禧太后安插在自己身邊的耳目。

因此,儘管戴著令世人羨慕的皇后桂冠,但皇宮中的家庭生活卻極不幸福。

深宮悽涼,無奈的靜芬成為宮闈矛盾惡性循環的犧牲品。

有一次,光緒帶著一幫太監,咋咋呼呼地前往皇后住的儲秀宮,皇上突然降臨,皇后又驚又喜,趕緊梳妝打扮一番。沒想到皇上只是在大門口跺了幾下腳,就揚長而去,留下皇后空歡喜一場,繼續空閨夜長……

後宮裡的女人,拼的是手段和香豔。

▲ 光緒皇后,葉赫那拉·靜芬

光緒就這樣折磨著靜芬,而靜芬生性懦弱,不敢抱怨皇上,只能暗自垂淚。慈禧還怪自己的侄女沒出息,不會籠絡皇上,路都給你鋪好了,走下去還得靠自己。

光緒與皇后靜芬之間,事實上夫妻名份雖存,但情薄意寡。

倒是那個和她一同進宮的珍嬪,卻獨得光緒的歡心,夜夜承歡,殆無虛日。

▲ 光緒與珍妃

皇后靜芬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但有苦說不出,對姑姑慈禧又難以啟齒。

當慈禧發現光緒與皇后靜芬之間的微妙關係之後,也曾多次暗示光緒,光緒表面上諾諾稱是,但回去之後依舊如故。

沒有丈夫的寵愛,對靜芬來說已是極大不幸,更讓她心灰意冷的是想從姑姑那裡獲得親情也是望穿秋水。靜芬之所以能進宮,就是因為姑姑慈禧一手主導,但自靜芬進宮以來,慈禧似乎並不喜歡這個侄女,而更喜歡珍妃。

身為皇后既不得寵,在宮中也得不到慈禧太后的歡心,平日與諸命婦王妃見面時也不太有威信。兩頭受氣的隆裕,只得靠著自己微薄的例銀,在清宮裡小心翼翼的生活,終日也是鬱鬱寡歡。

正如她曾對自己弟弟所說:「很多人對我這個皇后位子心存嫉恨,恨不得我能早死。而我在這個宮裡還剩什麼啊?惟一能讓我堂堂正正維持自己尊嚴的就是這個位子了,可還是有人要打擊我,想把我從這個位子上趕下去。我現在的主要任務,也是每天主要的事情,就是想方設法保住我的位子,否則我就什麼都不是了。」

4

難中陪伴,終究是空夢一場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被幽禁中南海瀛臺,靜芬最終進入瀛臺陪伴光緒。

毫不誇張地說,這是這對夫妻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能夠長時間地單獨在一起。

人身自由都遭到剝奪的光緒,精神幾近崩潰,經常表現得非常煩躁,動輒就拿皇后出氣。

有一次,皇后實在被光緒罵急了,搶白了兩句。沒想到,一向瘦弱並且身帶重病的光緒一把將皇后推倒在地,揪著皇后的頭髮把頭往地上磕……

也是病身子的皇后也只有挨打的份,傷心的皇后不得不抱著鋪蓋搬到隔壁房間。

即使是家暴陰影中的陪伴,也是短暫而奢侈的。

1900年8月17日,持槍端炮的八國聯軍打到了天朝帝都,英軍攻進宣武門,美軍攻進廣渠門,日軍攻進朝陽門,俄軍攻進東直門,僅用了一天時間就佔領了全城。

在聯軍攻入紫禁城前夕,皇后隨著慈禧太后、光緒帝和其餘宮眷一同逃往西安。

▲ 慈禧與後宮女眷

左一為光緒瑾妃,右一為光緒皇后靜芬

慈禧太后離開宮中的時候,讓人把珍妃從冷宮中提出,命太監崔玉貴把她扔進附近的一個井裡。

次年,光緒回到紫禁城,面對沒有珍妃的紫禁城,他心如死灰徹底絕望,對剩下的一後一妃從此不聞不問。

隆裕為了緩和與光緒皇帝的關係,在自己生日之際,主動要求一切從簡,不要鋪張浪費,但也只是讓光緒高興了幾天。

5

兼祧母后,紫禁城裡的哭聲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的初冬,大清最重要的人物光緒和慈禧先後染病。

自知不起的慈禧下旨,令醇親王奕譞(慈禧的妹夫)之孫溥儀,過繼給同治帝載淳,兼祧光緒帝。由於同治皇帝的皇后殉情——被慈禧太后逼死,因此立光緒皇后靜芬為皇太后,宣統皇帝的父親載灃(光緒皇帝的親弟弟)為攝政王。

兩天後,慈禧發布了人生中最後一道諭旨,要攝政王載灃凡遇軍國大事必須向皇太后請示,這是隆裕後來順利成為太后的法寶。

皇后靜芬終於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升為大清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的監護人,但此時,大清帝國已經風雨飄搖。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2月2日,溥儀登基大典在太和殿舉行,宣布明年為宣統元年,尊靜芬皇太后為「兼祧母后」,上徽號「隆裕」,史稱「隆裕皇太后」。

▲ 隆裕畫像

隆裕終於從深宮之中走出,走上歷史的前臺,儘管成了太后,歷史還沒有需要她出場。

此時,古老的中國穿越千年塵埃,已經接近她的終點。她疲憊、衰老、風光不再,在現代文明前,她窘迫難堪,風雨欲來,大廈將傾,單靠孤兒寡母,又怎麼能夠支撐得住?

如果時代昇平,隆裕太后又足夠強,她未嘗沒有可能成為清王朝新一代的女主人。然而清朝日漸走向末路,隆裕儘管有一定的外援,卻在袁世凱被罷黜之後,一時難有作為。

小叔子載灃也對她經常問這問那頗有微詞,但迫於慈禧太后的遺命又不敢公然反駁。

有一次載灃擬命那桐為軍機大臣,請示隆裕,不想隆裕卻推薦袁世凱的拜把兄弟徐世昌當軍機大臣。這一下,載灃被惹火,雖然也答應讓二人同時當軍機大臣,但不無警告地提醒隆裕說:「只有朝廷重大事件,太后才能出面商議,具體政務,不必煩勞大駕。」

經此一遭,隆裕便很少直接出面幹涉載灃,對於幼帝溥儀只能盡「母親」的責任,對這個國家她已是有心無力。

末世運偏消。

宣統三年(1911年)春夏之交,大清王朝烏雲密布,先是攝政王載灃推出的「皇族內閣」,令立憲派感到失望,緊接著是郵傳部大臣盛宣懷強行的「鐵路國有」政策,讓四川民眾群情激憤組織請願「保路」,川督趙爾豐殘殺請願百姓,而至點燃辛亥革命的導火線。

武昌的一聲炮響,使大清帝國陷入全面的危機。隨後天下風起雲湧,紛紛響應。

此時此刻,大清王朝的家天下已是要兵沒兵,要將沒將,急的隆裕太后抱著五歲的小皇帝日夜啼哭,頗像歷朝歷代王朝即將傾覆時的孤兒寡母。

當袁世凱告訴她,南方革命黨人要和她談判,要求廢除帝制之時,隆裕垂淚說:「汝看著如何辦,即如何辦。無論大局如何,我斷不怨汝。即皇上長大,有我在,亦不能怨汝。」

隆裕本來就不是一個會玩弄權術的人,且久居深宮,對於這樣一件關係國運的大事,只能聽憑袁世凱的擺布。

待到雙方談妥之後,袁世凱便反戈一擊,入宮勸隆裕同意清帝退位。為了說服隆裕,袁世凱一方面告訴隆裕法蘭西革命時,皇族的可悲下場,逼隆裕「以息兵禍而順民心」。

歷史的進程推進到這裡,隆裕出場的時間來了。她要為清政府的平安善後負起責任。

實際情況是,清王朝手中的牌,實在不多,而隆裕的政治手腕,又絕非袁世凱的對手。最終,袁世凱一番連哄帶恐嚇,竟逼得當朝太后,哭哭啼啼的表示:「我母子二人性命,都在爾等手中,務要保全我們母子二人性命!」

▲ 還沒有登基成為宣統帝的溥儀

在袁世凱應允之後,隆裕才最終答應清帝退位。為顧全大清皇室的顏面,她向袁世凱提出3個條件:

第一,保留「大清皇帝尊號相承不替」;

第二,不提「遜位」二字;

第三,宮禁和頤和園可以隨時居住。

2月12日,在紫禁城養心殿舉行了清王朝也是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次朝見儀式。這一天,文武官員像往常一樣,頭戴翎頂,來到乾清宮外侯駕。這一次,袁世凱照舊稱病不入朝,只是委派了外交大臣胡惟德作為自己的代表。

不多時,隆裕太后在兩名太監的引領下,牽著6歲的溥儀來到大殿,慢慢坐上寶座。

因為這一次是最後一次朝見,也就不按以前的規矩,隆裕太后沒有像往常一樣垂簾,大臣們也沒有像往常一樣行叩首之禮,而只是向太后和皇上三鞠躬,就算是給太后和皇上行大禮了。

緊接著,領班大臣胡惟德代表袁世凱向隆裕告假,隨後即由御前太監將早已準備好的《退位詔書》遞給隆裕太后。

隆裕太后看了詔書幾行,已是淚如雨下,顧不得太后的體面,由小聲嗚咽變成了嚎啕大哭,朝堂之上的一幹大臣被這悽涼的氣氛帶動,也不禁潸然淚下。

擔任大清史官的惲毓鼎,更是悲痛的表示「自來亡國,無如是之速者。」

隨即按照程序,由太后將詔書頒給胡惟德,由胡惟德宣讀《退位詔書》。念畢,清王朝的最後一次朝見儀式就結束了。在回宮的路上,過度悲傷的隆裕太后差點摔倒。

▲ 退位詔書

瞬間,一個王朝壽終正寢,曾經的榮光、曾經的爭鬥就此定格,一切俱往矣!

中國歷史上政權的更替往往伴隨著血腥殺戮,甚至斬草除根,清廷遜位的偉大意義在於和平實現政權的交替。退位詔書第一行是:朕欽奉隆裕太后懿旨。只此一句話,隆裕太后在中國歷史上青史留名。

就在滿清老臣人人心痛祖宗基業不保時,隆裕卻依然存著大清沒有亡的美好願望,並且在退位詔書下頒發後的第二天一早一如往常的上朝垂簾聽政。

然而,隆裕一直等到中午,卻沒有一個大臣前來。望著只有空無一人的朝堂,隆裕忍不住問身邊的太監說:「今天,不用上朝嗎?」

「袁大人說,往後都不用上朝了」。

冷冰冰的回答,擊碎了隆裕最後的幻想。那一天,隆裕不知是怎麼回到後宮的。身邊的太監,只看到隆裕一路上都在失魂落魄地念叨著「我是愛新覺羅的罪人!我把祖宗基業給斷送了!」

回宮後,隆裕幽居深宮,長期的憂鬱使得隆裕形銷骨立,一病不起。

哪知一些反對退位的宗室親貴,還一個接一個的進宮找隆裕理論,結果更是弄得隆裕愧疚不已,病情愈發嚴重。

背著結束了大清王朝的包袱,隆裕太后在抑鬱中度過了她生命中的最後一年。

6

女中堯舜,一生中最出彩的章節

1913年(民國二年)2月22日,這位生在亂世之中,夾在姑姑與丈夫之間難以自處的悲情太后在自責與愧疚中戚戚離世,享年46歲。

或許對於隆裕來說,太后的鳳冠太重,她勉強撐著實在辛苦。如今,她終於可以歇一歇了。

彌留之際,她將小皇帝溥儀拉到床前,艱難地說:「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國亡,而母故茫然不知也」。隨後,又對旁邊侍立的太保世續說,「孤兒寡母,千古傷心,睹宮宇之荒涼,不知魂歸何所」。悽涼之景令在場人無不悲傷落淚。

不過,令這位末代太后沒有想到的是,她生前一直受人排擠,任人擺布,死後的葬禮卻隆重有加,規模盛大。

辭去皇位,於民有利,於國有功,加上其夫光緒皇帝為人所同情,以袁世凱為首的中華民國政府「以外國君主最優禮待遇,議定各官署一律下半旗二十七日,以誌哀悼」,並為隆裕太后舉行了隆重的「國民哀悼會」。袁世凱也親自戴上黑紗,前往弔唁。

▲ 靈堂上懸掛著「女中堯舜」的白色橫幅

4月3日早晨,在民國政府儀仗隊、軍樂隊及傳統的滿族執事引導下,隆裕的梓棺被送上火車,於當天下午運到河北易縣的清西陵行宮,與停放在此的光緒皇帝梓棺放在一處。這對生前受人擺布、不和睦的夫妻,終於又走到了一起,於同年12月被合葬於崇陵。

即使是革命黨人,對隆裕太后也有很高的評價,比如孫中山說:「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的諡號)讓出政權,以免生民糜爛,實為女中堯舜,民國當然有優待條件之酬報,永遠履行,與民國相始終。」

民國副總統黎元洪唁電稱隆裕太后「德至功高,女中堯舜」,可謂是對隆裕最高的評價。

當時的《中華時報》用63個字概括了這位末代皇太后的一生:

己丑年嫁光緒帝為嫡後,秉性柔懦,失西後歡,猶與光緒帝感情不洽,抑鬱深宮二十餘年。既無可譽,也無可譏。惟清廷退位,後力居多,將來共和史中亦不失有價值之人物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刀筆知識局 ,ID:DB_zsj】

相關焦點

  • 大清律禁止兼祧兩房各為娶妻,為什麼還有人讓小妾與髮妻平起平坐
    大清律禁止兼祧兩房各為娶妻,為什麼還有人讓小妾與髮妻平起平坐民國時,有個大名鼎鼎的旦角梅蘭芳,他那同甘共苦的髮妻王明華的一對兒女得了天花都病故了,王明華卻不能再生育,而且還因兒女的離去傷心成疾。梅蘭芳就想納妾生子,可是他看上的美女小旦福芝芳不肯當妾,他就想出了一個方法,用兼祧兩房的名義娶兩個妻子,讓福芝芳不當妾,而是當妻子和王明華平起平坐。
  • 大清三百年,只有這一個女人享盡了榮華富貴,死後還留下了一縷青絲
    其內講述了後宮眾妃為爭寵而勾心鬥角、不擇手段,劇情扣人心弦、千轉百回,一度讓人深陷其中。 大清三百年,只有這個女人享盡了榮華富貴,死後還留下了一縷頭髮
  • 女人臉上有哪些痣,註定富貴伴一生,橫財從天降
    今天就來說說幾種臉上的痣相,如何能讓富貴伴一生?印堂痣在印堂的痣是富貴痣,這個地方長痣之人比較有魄力,做事很有耐心,目標遠大,比較固執,只要自己認定的事情只會鑽牛角尖,只認定一個道理不變,所以比較適合做研究工作,文化水平高,素質涵養高,工作很穩定,但是不善於與人相處,與領導關係不和睦,與同事不不合群,工作中可能會出現小人阻礙,日後富貴一定回來,年輕時候經歷過多段感情,一直不合心意,易晚婚,找不到自己比較滿意的另一半,感情觀比較消極
  • 20天後,為愛痴狂,碎了柔腸,3星座挽回舊愛,相濡以沫伴一生
    important}20天後,為愛痴狂,碎了柔腸,3星座挽回舊愛,相濡以沫伴一生,一起看看吧!20天後,為愛痴狂,碎了柔腸,天秤座挽回舊愛,相濡以沫伴一生。他們胸懷大志,不甘心平凡過一生,表面看似乎不聲不響,其實卻從未停止過努力,遲早能出人頭地。摩羯座的感情,總是很被動。儘管內心也期待能和兩情相悅的人朝夕相伴,但他們要麼沉迷於事業和夢想,要麼對感情太遲鈍,所以才不斷錯過自己的真愛。
  • 紅塵細語如姝,君心伴你千年。。。
    一痕山水的落寞,渲染著多愁的眼眸。綿薄的細雨,纏繞著紛飛的思緒。若可,願拿百世的修行,換這一生的眷戀。流年催生著落寞!如若你是我心中的那一朵白蓮,那麼今生讓我為你傾一世真情,一世眷戀!夢裡花開,你的清音悱惻纏綿,入我心扉,解我夢魘,輕舞飛揚,漣漪了前世今生的眷戀。盼望,夢裡花開!
  • 大清專職的補鍋匠,縫縫補補延續著大清的生命
    我想,如果沒有李鴻章,沒有張之洞等的努力,大清或許會早亡好多年。觀之李鴻章的一生,興辦洋務,促興實業,擴辦海軍每一筆都是在位清朝這位病入膏肓的老人輸入營養,但是最終卻沒能救回這個曾經的東方巨龍。在他逝世後的十一年,清朝最終是亡了。
  • 【我是警察】永不謝幕!一日為警,終生為民
    【我是警察】永不謝幕!一日為警,終生為民 2021-01-11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朝統治多少年 哪一年將國號封為大清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從公元1636年皇太極將國號確定為大清開始,截止到1912年溥儀退位為止,清朝在歷史上總共經歷了276年。1636年皇太極建立大清,1644年清軍入關,順治帝也成為了清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之後的第一任皇帝。此後清朝經歷了康熙乾隆締造的康乾盛世,有過百夷來附的強大和威風,也經歷過閉關鎖國,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清朝的覆滅,也經歷了社會階級矛盾的發展,主導階級的內部鬥爭和政府領導班子的逐步貪穢腐朽,直到它的領導階級和政權的骯髒無以復加,以至於不能統治下去,辛亥革命的起義,如同摧枯拉朽般迅即垮臺。
  • 大清國?大清帝國?
    中國,中華大清國,大清、大清國,大清帝國,中華,這幾個名字幾乎是串著用的。碑文上所著:大清國遣大臣與鄂羅斯國議定邊界之碑……凡山南一帶,流入黑龍江之溪河,盡屬中國……中國所有鄂羅斯之人,鄂羅斯所有中國之人,仍留不必遣還……由此可以看出,在最早的《尼布楚條約》中,「大清國」和「中國」是等同的,
  • 大清銅幣戶部丙午年
    大清銅幣大清銅幣,學名清代機制銅圓,錢面中央有「大清銅幣」四個漢字,內嵌一小字代表地名,上端是滿文「大清銅幣」字樣,兩側為年份。邊緣中間分別「戶部」二漢字,下端為「當制錢十文」。錢背中央為蟠龍,上端是「光緒(或宣統)年造」,下端英文「Tai-Ching Ti-Kuo Copper Coin」字樣(大清帝國銅幣)。各地鑄造比較統一。
  • 《牛天賜》謝幕,大林壯壯限定鬥嘴返場,延時半小時仍戀戀不捨
    標題:《牛天賜》謝幕,大林壯壯限定鬥嘴返場,延時半小時仍戀戀不捨12月20日,話劇《牛天賜》正式落幕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今年受疫情影響,本在計劃中的全國巡演並沒有如期進行,時隔一年《牛天賜》也只在北京再次致敬作家老舍先生。
  • 精品賞析「大清銅幣一組」
    現在被各大保藏家和博物館搜刮而去,唯有在高端商場上偶然能見到真品大清銅幣身影。「大清銅幣」因為極為稀疏,已經多年未見其蹤跡,現在有也只要祖傳四五代人愛惜撒播下來。1906年,政清俯下令停鑄「光緒元寶」,改鑄「大清銅幣」,並頒布統一的祖模,命各地仿鑄。故全國共二十個省局鑄造的「大清銅幣」,盡皆鐫鑄幹支年號,無一例外。
  • 圖說丙午戶部大清銅幣當十
    於是早在1905年,就選在天津設立了戶部直屬的造幣總廠,開始鑄造「大清銅幣」這種新式銅元,實驗了一年,一看差不多了,就在1906年發布命令,統一鑄造「大清銅幣」,同時就把各省造幣廠收歸戶部了。因此「大清銅幣」規制比較統一,且都標有幹支年號,因此按不同年號分,可以歸為乙巳(1905)、丙午(1906)、丁未(1907)、戊申(1908)、己酉(1909)、辛亥(1911)六種。
  • 調查顯示「黃昏戀」最重八字 超三成老人仍對性渴望
    近日,一項針對6萬餘名「黃昏戀」人群的調查報告顯示,老年人在尋找另一半時最重視對方的生辰八字和生肖屬相;而超過三成以上的受訪者坦言,對性的渴望是促使其尋找「黃昏戀」的主因。觀念改變更多子女支持父母一輩「黃昏戀」這一調查由國內婚戀網站世紀佳緣發起,選擇該網站54-63歲及63歲以上的年齡段的註冊會員作為調查對象,樣本量總計6萬3千餘人。
  • 丙午戶部「中」字大清銀幣
    ,為舒緩錢荒先行試造銅幣。然設廠之目的是整頓幣制,故命名為「總廠」,在簡明章程中清楚規定「所造三品之幣即文日大清金幣、大清銀幣、大清銅幣,通行天下以歸一律。丙午(1906年)光緒年造戶部大清銀幣「中」字壹兩銀質樣幣完全未使用,少見。
  • 一半繁華,一半落寞的星座,前半段繁華的很,後半段卻始終落寞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起起伏伏的,有些人在年輕的時候可能會過得風生水起,身邊圍繞著很多的人,各種各樣的朋友,各種各樣數不盡的物質層面的東西,但是後來在經歷了更多的事兒以後,卻發現身邊已經空無一人,以前的繁華全都變成了如今的落寞。
  • 甲午中日戰爭中,大清傷亡4萬人,日軍陣亡多少人,答案出人意料
    同時,日本還企圖驅逐大清在朝鮮的勢力,但被駐紮在朝鮮的袁世凱率兵將其擊敗,但日本還是通過《天津會議專條》和《濟物浦條約》,獲得了在朝鮮的駐軍權,這也導致大清和日本的矛盾不斷激化,為甲午中日戰爭的爆發埋下伏筆。1890年,日本國內出現了經濟危機,他們為了轉移危機,加強了對朝鮮的侵略,大清和日本展開談判。由於利益分歧太大,談判破裂。
  • 光緒年造的大清銅幣丁未當制錢十文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越漸提高,古錢幣的收藏也越來越活躍,一枚小小的銀元錢幣甚至價值上百萬,這也引起更多的人關注,那麼所謂的「大清銅幣」「大清銅幣」,正面都有「大清銅幣」四個字,背面是一條栩栩如生的神龍。
  • 女人一生最好的歸宿,是自己
    但同樣的問題,父母們的答案卻截然不同,很多人卻會把孩子放第一,把自己排在最後。一輩子忙忙碌碌,卻完全沒有自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別人身上,卻很少低頭關注自己。儘管這樣付出很偉大,但他們或許忘了,擁有自己的生活,過自己想要的人生,才是一個人真正的快樂。你,不是誰的附屬品很多人說,女人最好的歸宿,就是回歸家庭。
  • 《符文:諸神黃昏》公布預覽測試版宣傳片 - 符文:諸神黃昏
    《符文:諸神黃昏》公布預覽測試版宣傳片 - 符文:諸神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