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究竟有多少錢?或者說農民手裡有沒有錢?這一直具有爭議的話題。人均可支配收入1.6萬再次讓我們感受到了平均的威力,似乎平均出來的數據就是拿出來給大家添堵的一樣。這樣的平均究竟有什麼意義呢?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呢?我們又該如何去深究平均背後所帶來的問題呢?
東北農業觀察出品
6億人月均收入不足千元,為何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達1.6萬?
前些時候我們還在說月均收入不足以前的問題,現在突然又說農民人均可以支配收入有1.6萬了,這似乎有點矛盾啊?收入低可支配收入高這是一個什麼「梗」?
請原諒我讀書少看不懂這些高深的數據報告,但是我知道賺錢少你的可支配收入只會更少,平均也掩蓋不了這個事實。所以我認為這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值得質疑的。
北上廣的農民和真正的農民是兩回事,平均數據不能拿美國農民和中國農民平均。
有網友說馬雲要是和我平均一下我也是億萬富翁了,這話說得很有道理,但是這樣的數據就是笑話沒有任何意義。北上廣和一些發達地區農民的收入較高,甚至有些農民的一年的收入是我們普通農民一倍子都賺不來的,這樣的農民還算是農民嗎?如果有大量的這類農民收入被計算在平均值內,這個平均數據有什麼用呢?
不要拿美國農民的收入和我們國家的農民平均這是毫無意義的,一些典型的富豪農民和普通農民收益平均也是毫無意義的。所以我們的數據必須要真實且科學,這是對待事物所必須有的態度。
高的農民可支配收益和低的農民收入所反映出的問題更加嚴重
農民沒有錢也沒賺到多少錢,為什麼農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會這麼高呢?是不是因為貧富差距太大,還是貧富差距正在逐步的加大?這是我們必須要高度警惕的事情,一旦這種數據不對等的趨勢越來越嚴重,其實在現實社會中的映射會比數據顯示的問題還要殘酷很多。
所以我們必須要在數據異常的時候就提前做好準備,並且積極地去尋找問題的根源所在,儘快的找出解決辦法的方案。
無論數據屬實或是數據準確性較差,這個和絕大多數農民實際狀況不符合的數據都應該受到重視。
如果數據是準確的,那麼我們就該注意了因為問題已經發生了,而且還是比較嚴重的問題。如果數據不準確,我們更應該查找自己的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裡?這樣的數據失實對於決策層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旦決策失誤所造成的損失將是不可估量的。
建議農村相關數據信息一地一評
正如我們上文說所的,農村因為地域差異所以收入差異是以百倍計的,所以我們有必要實行地方性農村數據測評。這樣我們就可以很好的評測出不同地區農民的真實收入狀況,進而對這些地區的農民採取相對應的政策來改善他們的生活,這樣的信息準確性也更高一些,其價值比所謂的平均可支配收入準確的多。
在我們收集農村的各種數據的時候,城市裡的人沒有農村生活經驗,其所收集的數據都是不準確的。所以我們建議數據採集員可以聘用一些熟知農村生活現狀的農民。
如果我們的數據公布出來有很多人質疑,那麼這就說明我們的數據還是存在問題的,或者說數據不存在問題,問題的根源是在實際之中。所以我認為我們不能只重視數據從而忽視了農民對於數據的反應,因為人們對於數據的反應本身的價值就不低於數據本身。我希望有人能夠明白這句話,並且真正地運用到數據採集中,為農民造福。
好了我們就說這些吧!朋友們你有1.6萬可支配收入嗎?一起來評論吧!
我是農民,我為農民發聲。您的關注和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