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1.6萬元可支配收入嗎?我們不能拿外國農民收入和我們平均

2021-01-09 東北農業觀察

農民究竟有多少錢?或者說農民手裡有沒有錢?這一直具有爭議的話題。人均可支配收入1.6萬再次讓我們感受到了平均的威力,似乎平均出來的數據就是拿出來給大家添堵的一樣。這樣的平均究竟有什麼意義呢?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呢?我們又該如何去深究平均背後所帶來的問題呢?

東北農業觀察出品

6億人月均收入不足千元,為何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達1.6萬?

前些時候我們還在說月均收入不足以前的問題,現在突然又說農民人均可以支配收入有1.6萬了,這似乎有點矛盾啊?收入低可支配收入高這是一個什麼「梗」?

請原諒我讀書少看不懂這些高深的數據報告,但是我知道賺錢少你的可支配收入只會更少,平均也掩蓋不了這個事實。所以我認為這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值得質疑的。

北上廣的農民和真正的農民是兩回事,平均數據不能拿美國農民和中國農民平均。

有網友說馬雲要是和我平均一下我也是億萬富翁了,這話說得很有道理,但是這樣的數據就是笑話沒有任何意義。北上廣和一些發達地區農民的收入較高,甚至有些農民的一年的收入是我們普通農民一倍子都賺不來的,這樣的農民還算是農民嗎?如果有大量的這類農民收入被計算在平均值內,這個平均數據有什麼用呢?

不要拿美國農民的收入和我們國家的農民平均這是毫無意義的,一些典型的富豪農民和普通農民收益平均也是毫無意義的。所以我們的數據必須要真實且科學,這是對待事物所必須有的態度。

高的農民可支配收益和低的農民收入所反映出的問題更加嚴重

農民沒有錢也沒賺到多少錢,為什麼農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會這麼高呢?是不是因為貧富差距太大,還是貧富差距正在逐步的加大?這是我們必須要高度警惕的事情,一旦這種數據不對等的趨勢越來越嚴重,其實在現實社會中的映射會比數據顯示的問題還要殘酷很多。

所以我們必須要在數據異常的時候就提前做好準備,並且積極地去尋找問題的根源所在,儘快的找出解決辦法的方案。

無論數據屬實或是數據準確性較差,這個和絕大多數農民實際狀況不符合的數據都應該受到重視。

如果數據是準確的,那麼我們就該注意了因為問題已經發生了,而且還是比較嚴重的問題。如果數據不準確,我們更應該查找自己的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裡?這樣的數據失實對於決策層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旦決策失誤所造成的損失將是不可估量的。

建議農村相關數據信息一地一評

正如我們上文說所的,農村因為地域差異所以收入差異是以百倍計的,所以我們有必要實行地方性農村數據測評。這樣我們就可以很好的評測出不同地區農民的真實收入狀況,進而對這些地區的農民採取相對應的政策來改善他們的生活,這樣的信息準確性也更高一些,其價值比所謂的平均可支配收入準確的多。

在我們收集農村的各種數據的時候,城市裡的人沒有農村生活經驗,其所收集的數據都是不準確的。所以我們建議數據採集員可以聘用一些熟知農村生活現狀的農民。

如果我們的數據公布出來有很多人質疑,那麼這就說明我們的數據還是存在問題的,或者說數據不存在問題,問題的根源是在實際之中。所以我認為我們不能只重視數據從而忽視了農民對於數據的反應,因為人們對於數據的反應本身的價值就不低於數據本身。我希望有人能夠明白這句話,並且真正地運用到數據採集中,為農民造福。

好了我們就說這些吧!朋友們你有1.6萬可支配收入嗎?一起來評論吧!

我是農民,我為農民發聲。您的關注和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內循環經濟時代來臨,你的可支配收入有多少?
    內循環經濟時代來臨,你的可支配收入有多少?隨著內循環經濟時代的來臨,內需經濟再次提上日程,相應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成為熱門話題。首先,要理解什麼是人均可支配收入。通常,人均可支配收入指的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2018年全國居民可支配人均收入28228元 可支配收入怎麼計算
    2018年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一、居民收入情況  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圖1 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數與中位數  按收入來源分,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5829元,比上年增長8.3%,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6.1%;人均經營淨收入4852元,增長
  • 黑龍江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萬元
    今年前三季度,黑龍江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9907元,同比增長6.3%,高於全國平均增速0.5%。 為促進農民收入增加,加強農民轉移就業,我省採取「點對點」「一站式」的方式,幫助務工農民跨省返崗復工。
  • 中國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接近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
    中國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接近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 2016年中國人均GDP為8123美元,接近於70年代末的美國、德國、法國、日本,80年代初的英國,90年代初的韓國。 根據我們的測算,2050年,我國的總撫養比將達到69.7%,老年撫養比將達到46.7%,全社會平均撫養負擔將是現在的1.9倍,老年人撫養負擔是現在的3.6倍。2007年後,原本的勞動力人口開始大量退出勞動力市場,而計劃生育政策導致勞動力市場新鮮血液不足,老年撫養比開始快速上升。
  • 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達這個數,九大省遠超平均線,你在什麼水平?
    近些年來,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而居民的收入也穩步增長,那麼,2019年,你的收入上漲了嗎?都達到怎樣的水平了呢?收入高低除了自我奮鬥之外,與當地的發展也息息相關,在我們的印象中,要問到哪裡的人最有錢,很多人的答案,無疑是四大一線城市,其次,就是江浙滬了。這些地區,給人的感覺就是經濟發達,因此,居民賺的錢相對來說,也就更多了。
  • 從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能看出啥問題?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共有9個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贏全國平均水平,依序分別為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天津省、江蘇省、廣東省、福建省、遼寧省和山東省;上海市居於全國首位,人均可支配收入近7萬元,北京市緊隨其後。此外,共有10個省份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
  • 人均月薪35年翻22倍,現在中國高收入月薪是這個數,你達標了嗎?
    前言伴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日漸提升,現在我國房價物價也連年飆升,對於大部分人而言,現在我們已經進入到一個收入不及支出的時代,為此有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生活的困苦和龐大壓力。據有關數據統計,在35年前中國剛啟動薪資改革後,那時一個工人的普通月收入大概在60~80元,而截止到2019年底,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就達到了7.1萬元左右。這也意味著,現在中國人的平均月收入達到了6000元,此外在2020年的4月8日一個招聘網站上發布的招聘報告中顯示,最低的行業薪酬都在7000元左右。
  • 201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萬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麼意思?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萬元,基本養老、醫療、低保等保障水平提高。城鎮保障房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學生生活補助人數增加近40%,高職院校擴招100萬人。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麼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實際生活中,常用來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嚴格來說這麼使用不夠準確。
  • 人均可支配收入「標準」出爐?你達標了嗎?和美國比是高還是低?
    接下來,我們就看一下究竟有哪幾座城市名列前茅。大家都知道,北上廣深作為一線城市,經濟一直都要比其他城市發達,所以GDP總量上肯定也要比其他城市高。據有關媒體報導,2019年全國GDP總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和天津。在前十名中,長三角城市群有3座城市入圍,京津翼、成渝城市、珠三角城市群分別有2座城市入圍。
  • 當下有百萬存款的家庭多嗎?看起來都很有錢的樣子,你覺得呢?
    當下有百萬存款的家庭多嗎?看起來都很有錢的樣子,你覺得呢?當下社會,每個人看起來都是那麼的光鮮亮麗,穿著珠光寶氣,高端大氣上檔次。出入豪車,出手闊綽,看起來就是有錢人。有人說,身邊的人和家庭都有著百八十萬的存款,個個都是百萬富翁,真的是這樣嗎?
  • 未解之謎:西安平均工資7871,到底是真的假的?
    被均值忽悠瘸了的你,看看這張圖就能了解,它的迷惑性有多大了。西安平均工資 究竟多少03那麼,大西安真實的薪資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呢?在網上刨根究底,我們能看到這樣一些數據。首先是由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提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821元,平均一個月,就是約3646.8元。
  • 2020年家裡總共存了8萬元,在國內屬於什麼水平?
    正常來講一個家庭主要收入來源都是靠夫妻兩個人,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733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如果夫妻兩人都是城鎮居民,那麼家庭一整年的可支配收入也就只有8.4萬左右,如果夫妻兩人都是農村居民,那麼家庭一整年的可支配收入也就只有3.2萬。
  • 湖南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3元 增幅十年來最高
    【權威數據】2002-2007年,長沙農民增收連續五年超過600元,歷史上前所未有,預計2007年,長沙農民人均純收入6548元左右,增長15.83%,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16元左右,增長16.15%左右;農民人均生活消費5500元左右,增長17.6%。
  • 中國14億人,月收入超5000元的有多少?幾組數據「透露」答案
    而每個月工資在3000元至4500元、4500元至6000元,分別佔到20.8%和19.7%。也就是說,如果你能拿到5000元的工資,那麼基本上可以超過50%的群體。而像經濟較為發達的深圳尚且如此,而其他經濟欠發達地區拿5000元以下工資的人,肯定比例還會低很多。
  • 行業收入差距有多大:2005年達到最高值4.88倍
    (兩會今日關注·收入分配改革)連結:行業收入差距有多大?  新華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徐博、嶽德亮)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我國行業間工資差距證明了此話不虛。但風水輪流轉,你能想到,1988年時,收入最高的行業是地質勘查、水利管理嗎?
  • 收入差距加大致國民「弱勢心理」蔓延
    儲永志攝(人民圖片)1.有車族、大學教授等紛紛自稱為「弱勢群體」——收入差距加大的被剝奪感,社會競爭中的不公平感,以及面對權力尋租的無助感,讓「弱勢心理」蔓延「你覺得自己屬於弱勢群體嗎?」記者問。「是的,我屬於。」
  • 統計局:1949-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6.1%
    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戰爭留下的滿目瘡痍,黨和政府帶領人民迅速恢復生產。到「一五」時期結束時,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49年的99.5元增加到1957年的254元,年均實際增長9.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44元增加到1957年的73元,年均實際增長3.5%。儘管受到特殊時期的幹擾,人民生活水平仍緩慢提升。
  • 一般家庭收入多少才能算小康?如今答案來了,「這個數」就行?
    那麼,現在真的人均小康了嗎?"有吃有喝,工作穩定",是很多老一輩人最大的心願,同時也是很多老一輩人心中的小康。今年上半年,交通天航發布一份報告,受疫情的影響,與以往相比,小康家庭收入下降5個百分點,創造歷史新低。甚至網上還流傳出一張"小康家庭收入表",一時間全網開始討論收入這個"敏感"問題,究竟到達什麼水平,才真正的算是小康家庭?什麼是小康!
  • 辭掉月收入三千的教師,做月收入三萬的殯儀館工作人員,行嗎?
    大家好,這裡是心靈之音的空間,關注我,我們一起學習和成長。說實話我真的沒想到殯儀館工作月收入可以上萬,我特意在網上查了查,我的天吶:殯儀館是按事業人員定級,也就是我們都知道的公務員,不是普通人想進就能進去的,而且工資真的是太高了而且穩定,不定期還會有死者家屬給你塞錢。
  • 你的月收入有5兩銀子嗎?
    你的月收入有5兩銀子嗎?喜歡看古裝劇的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一個普遍現象呢?就是古人在交易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喜歡用銀子支付,比如什麼銀元寶,小碎銀等等。在我們現代人看來古人們真的出手好闊綽,好有錢,那麼問題來了,古代5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你的月收入有5兩銀子嗎?可能是生活時代的不同,我們以現代的眼光去審視古人的衣食住行以及金錢交易方式,真的是與我們差異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