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習慣站在現有的科技角度去衡量或猜想未來的樣子,就電視產業而言,近些年新興的顯示技術已經為我們勾勒出了未來電視技術發展的雛形,而2018年,將會是承上啟下的一年。今天的文章,就讓我們從技術本身出發,剖析未來電視技術發展的方向。
2018年電視產業趨勢解讀
·等離子是電視自發光的雛形
等離子和液晶可以算作是同一時代的產物,當時的等離子電視採用了大量排列在一起的等離子管構成屏幕,其工作的原理是在等離子管內注入氖、氙氣體,氣體通過電壓來激活顯示器上的紅綠藍三基色螢光粉,發出可見光後形成最終的畫面。通過其工作原理也不難看出,等離子技術是電視自發光的最早雛形。
等離子技術是電視自發光的最早雛形
不夠遺憾的是,等離子技術由於松下的技術封閉以及市場戰略的失敗,從2013年開始淡出主流市場,隨著2014年最後一家等離子電視廠商長虹也放棄該技術後,等離子電視徹底消失,最終也宣告了液晶的大獲全勝。這次的失敗也直接導致了松下電視業務的長期萎靡,直到今天仍然未從陰影中完全走出。
·電視為什麼要擺脫背光束縛?
繼等離子之後,目前最為成熟可靠的自發光技術非OLED莫屬,和松下的「自私」有所不同,LG Display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是「開放」,和眾多電視廠商一起促進這項技術的發展。現在55英寸和65英寸OLED面板良率已經達到了90%以上(液晶技術達到80%良品率用了整整10年時間,目前LCD良率在92%左右)。
得益於自發光的優勢,OLED電視結構非常簡單
電視自發光的意義絕對不僅僅是背光模式的變革,我們都知道液晶本身是不發光的,需要有背光模組的支持,所以漏光是不可避免的,無法顯示出真正的黑色,這樣就會帶來畫面拖影,色彩表現不佳等天然硬傷。同時由於無需背光系統支持,自發光電視結構非常簡單,在機身形態上也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極致超薄。
自發光對於電視畫面表現意義重大
背光燈的存在不僅僅影響電視的黑場(暗部細節)表現,而是從頭到尾都對畫面造成了負面影響,可以說液晶電視的背光系統是破壞畫質表現的真正元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