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曾響鈴
來源 | 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電視市場連續多年下行已成不爭的事實,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讓行業雪上加霜,「量額價三降」為行業又一次敲響警鐘。
電視行業急需創新這在多年前就是共識,「雷射電視」成為行業一致追逐的目標,這不剛步入2021年市場就有了新動態。1月11日,海信發布新款雷射電視,號稱將雷射電視帶入全色時代;僅隔一天1月12日堅果投影同樣發布新款雷射電視U2 Pro,謀定雷射電視就是未來。
從品牌動作來看,大家都在加速向雷射電視靠攏,而品牌著力則正讓電視行業進入全新時代。
逆時代上揚,雷射電視「乘風破浪」
這幾年電視市場的行情有多不好?看看銷量情況便能知一二。
據AVC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國內電視零售量為2089萬臺,同比下降9.1%;銷售額516億元同比下降22.2%;同時,產品均價也下跌到了2469元,同比下降14.4%。即便到了下半年市場依然沒有起色,同樣來自AVC數據顯示,第三季度中國彩電市場銷量990萬臺,同比下降6.4%,銷額261億元,同比下降7.4%。7-9月更是迎來連續三月的量額齊跌,市場陷入疫情後2020年第二輪下滑周期。
自2016年中國彩電市場規模突破5000萬的天花板之後,增速持續下跌成為常態,究其原因說法繁多,不過總結起來無非幾點。
其一,「客廳場景」這一原來家庭生活的重要場景越發邊緣化,在移動網際網路的衝擊下智慧型手機、電腦甚至連智能音箱都在竊取電視的家庭地位,原因在於功能同質化且單一性,除了作為視頻內容的輸出口,傳統電視的可替代性太多;
其二,在缺乏創新的基礎上,電視產品的更換周期相比其它產品如手機要長得多,缺乏功能上的突破讓人沒有消費欲望;
其三,基礎能力的提升也非常有限,所謂基礎能力是指電視畫質、音效等等,例如一些電視產品價格確實越來越低,但低價之下基本沒有畫質可言,可以看到電視再被越做越薄、越做越大,基礎能力上未能跟進,讓用戶對畫質的期待也就越來越少。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也就出現了雷射電視的「逆流而上」。雷射電視是這幾年為數不多正向增長的電視品類,即使在多災多難的2020年雷射電視也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電視品類且還佔據年度銷榜TOP10中的3席。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雷射電視增速達到驚人的80.3%,雙十一當天僅在蘇寧平臺雷射電視就實現了銷量同比增長680%。
雷射電視產品正成為行業重拾信心的「突破口」,同時雷射電視也在成為電視產品重回「客廳場景」的必殺技。像在此次堅果U2 Pro發布會上,堅果投影創始人兼CEO胡震宇就表示「雷射電視成為數字客廳的未來,擁有液晶電視和OLED電視不可比擬的優勢。」
現階段,除了海信、康佳、TCL等傳統電視品牌正徵戰其中外,像堅果投影、小米等後期之秀也在虎視眈眈,這還是只是國內品牌,國外像三星、LG也在2020年紛紛推出了旗下首款雷射電視產品,另據消息顯示接下來包括日本東芝、索尼,歐洲飛利浦等品牌也將在國內推出雷射電視產品,「孤注一擲」也好「大道同源」也罷,雷射電視的風頭確實是一時無兩。
當然,雷射電視最終能否成為整個行業的「救命稻草」現階段還無法下定論,但至少我們知道,一場多年未見且將影響深遠的電視行業變革已然來臨。
一場持續迭代的戰事仍在繼續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品牌方如何才能迅速的佔領高地?市場認為「產品力」或將成為第一要素。
1、由視聽入手打造最強的產品力
上面提到,基礎能力的薄弱或者說創新缺乏,是阻礙電視行業前行的大一要素,回到用戶對於電視產品的本質需求,無非是大屏、畫質、音效、體驗,在當下人工智慧時代可能還需要加上交互環節。
這也成為現階段品牌發力的主要方向,以剛剛發布的堅果U2 Pro三色雷射電視為例,BT.2020標準下色域達到了行業巔峰的114.3%,DCI-P3電影色彩標準的159%,超越一線院線影院50%,日本理光鏡頭的融入也在讓畫面更清晰;而海信發布的全色雷射電視,也是一樣的路子,通過RGB三基色全色光源架構滿足更高的畫質需求,這一點堅果投影與海信除了命名上的差異並無其他不同。
音效上堅果U2 Pro三色雷射電視聯手世界十大音響品牌之一的丹拿,引入了「懸浮聲場」通過兩個懸浮音響實現360度立體環繞聲,加上極具「未來感」的產品設計,基礎能力的重要性越發突出;海信方面則是採用屏幕發聲雷射電視走「音畫合一的路線。
對比兩家可以看到,現階段品牌都在回歸本質,只是玩法不同,堅果投影是採取錨定的方式,用國際一線大廠的元器件,調教出超強性能的效果,目的是突出自己的產品性能優勢,來錨定行業領先者地位,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一席之地;海信是借自己的品牌勢能,去開創新的品類詞,完成產品差異化。
但不管哪種模式,顯然都印證了只有從產品本質功能上出發,才能最終打動市場。
2、從單一產品到多維組合的藝術
除了在產品端的能力外,體驗場景也將決定產品走出的最終距離,現階段電視產品已經不再只是被當成一個「視頻的輸出口」,它更需要成為一個「家庭視聽娛樂中心」,說白了用戶體驗已經無法忽視。
這無疑對產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讓產品更加契合市場,像堅果投影採用的是智能化+用戶體驗的模式,比如堅果投影新品搭載的生物識別技術,通過隔空手勢交互的形式就可對電視發出「靜音、暫停、播放」的指令;堅果投影慧眼如果檢測到無人觀影,還會自動記錄觀看進度,當用戶回來時可輕鬆選擇是否回看。
搶佔智能化賽道,幾乎成為每一個電視品牌的必然路線,原因是在品牌方看來智能化或許能拯救「電視危機」,當然從單純的電視到智能家居也是一種革新,但這種革新到現在已是常態,電視的智能化早已確定。所以想搶佔家庭娛樂入口,搶佔大屏市場,單靠智能化還不夠,於是我們看到像堅果投影等品牌還在想方設法增強用戶體驗。
之外,據了解堅果投影目前正在積極投入線下體驗店的拓展,其目的就是想通過體驗店的方式將用戶進一步代入使用場景,通過直接的看、聽、觸,讓用戶更加直觀的了解雷射電視,了解為什麼說雷射電視會成為家庭娛樂入口,而不再一味只是「道聽途說」。
智能化+用戶體驗,正為雷射電視開啟更加廣闊的大道,在成為「家庭視聽娛樂中心」同時也將電視從一個單品升級到了一個多維組合的藝術品。
3、多重優勢才能找到更細的市場縫隙
最後,當下市場用戶早已開啟分層,這就要求品牌商擁有多重優勢去對分層市場進行各個擊破,找到自己的市場。即「產品力」的最終體現是「軟硬結合+生態一體化」。
例如與手機相比,傳統電視一大缺陷就是「生態不足」,除了觀看影視內容其它的基本都做不了,甚至還不如「智能音箱」,新時代的電視產品想要重回客廳補足這一短板勢在必行。
當然不同玩家策略不一,像堅果投影就堅持在擴大自己的朋友圈,除了有愛奇藝、優酷等資源重地外,還有遊戲商城、應用商店等海量資源。且彌補了傳統電視在當下IOT領域表現的差強人意,足夠大的大屏加上巨大信息交互吞吐量,讓雷射電視或許更適合成為家庭IOT的中心。
至於為什麼要分層佔領市場,原因在於當下的市場還處於早期培育階段,用戶市場存在幾個明顯特徵,分別是用戶分散、需求待激活、漣漪效應明顯。
具體而言,雷射電視還算是「新品類」,品牌方走出了從0到1,然而從1到10則需要靠市場「自我推動」,說白了現階段對雷射電視真正有需求的只是小部分用戶,搶先佔領了這部分人群,再通過他們以及KOL帶動「大部分」用戶才能最快實現從1到10。
從市場方面來看,像堅果投影就明顯這種玩法,他們所錨定的兩類核心用戶,一是追求時尚、新鮮的年輕用戶,一是具備一定購買力的高淨值用戶,這兩類人群對產品音畫質追求最為突出,對於品牌方的價值也特別大,將這兩類願意嘗鮮的用戶牢牢把握,相當於即擁有了現在市場的生力軍,也擁有了未來市場的主力軍。
無論如何,雷射電視這場持續迭代的戰事還在繼續,從產品到場景最後到用戶,誰能在前期抓住更多,誰才能更快的登頂高地。
「小眾」還是「大眾」?雷射電視憑實力說話
歷經多年發,不少人看來雷射電視仍是小眾化產品,但這或許也將成為過去式,2021年對於電視行業而言是一個全新的開始,雷射電視正全力開啟這個新時代。
1、市場教育仍在繼續,硬實力才能「背書」
如果單從滲透率上而言,雷射電視確實還是「小眾」,畢竟截止目前雷射電視的滲透率才6.6%,市場教育依舊任重道遠。
但是,不同於以往在雷射電視剛出來時,大多是走的營銷路線,包括海信、長虹等一批傳統電視品牌,那時網際網路品牌的營銷策略紅極一時,他們也在有樣學樣,今時不同往日市場教育光靠營銷也獨木難支。
從最新的堅果投影和海信的動作來看,他們不再一味「喊口號、造概念」,全色也好三色也好,都是基於RGB三基色來滿足用戶畫質提升需求;海信在產品中融入社交模塊、堅果投影開啟生物識別,都是在實打實的豐富雷射電視可用性;又比如海信的「音畫一體」、堅果投影的「懸浮聲場」,沒有實際技術做支撐,也走不到這一步。
「技術開道」儼然成為當下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消費者用戶心智早已不是從前,「不見兔子不撒鷹」不再是品牌方的專利,消費者也會,所以說「市場教育」還需回歸硬實力。
2、雷射電視就是未來?
關於雷射電視的未來,行業也有許多聲音,例如堅果投影創始人兼CEO胡震宇就認為「雷射電視就是未來」。
這一看法或許正被驗證,無論是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入其中也好,還是產品能力不斷提升,又或是雷射電視成為目前電視中唯一正增長的品類,都預示著雷射電視已經到達了爆發的臨界點。
像許多北上廣一線城市,高房價導致住宅都在100平米甚至不到,這些家庭也具備大屏需求,但傳統液晶電視根本無法滿足,運輸困難、裝配困難、牆面無法容納等等問題在雷射電視面前都將迎刃而解。
所以說,2021年-2022年雷射電視可能會和傳統液晶電視分庭抗禮,現在重力布局可謂時機正好。
3、其實是出發點決定目的地
雷射電視的更新與迭代已經持續多年,早期像暴風、神畫等一眾品牌也曾有過不俗的戰績,但最終都湮滅在了時間長河中,這些品牌有個共同特點即「唯賣貨論」,就是只關心銷量數據,顯然這一模式已被驗證走不通。
那雷射電視到底需要什麼模式?這也是行業現階段的一個重點問題。其實所謂「殊途同歸」,行業模式在其它領域都能借鑑,比如阿里如何從一個十幾人的小團隊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商平臺,這與馬雲的眼光有著決定性關係,目光有多遠企業才能走多遠。
可以看到,現在即便是海信這樣的巨頭玩家,在談論雷射電視產品時,也是在不斷強調「年輕化、實用化」、「改變產品定位」這些隱性特徵,而不只是一味去強調賣得有多好。
堅果投影在這方面還要更加堅決,他們擯棄「唯賣貨論」,「唯用戶論」及「唯技術論」成為他們的基本方針,無論是堅果U2 Pro秉持「未來感」的初衷還是在發布會上CEO胡震宇的發言「擁抱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創造未來」,都能明顯感受到行業眼界正在擴寬。
有著足夠的消費需求,行業發展也迎來爆點,再加上一批堅持不懈的企業,雷射電視走向「大眾化」已是眾望所歸。
總結
據奧維雲網的預到2022年,雷射電視在中國市場上的銷量將突破100萬臺,銷售額達到118億。別看現階段可能部分消費者會覺得產品價格偏高,但這或許只是一時,大量玩家的湧入加上技術成熟,最終都會集中在萬元級別的價格段競爭,彼時雷射電視註定將實現跨越。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此內容為【科技向令說】原創,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多家創投、科技網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嘯獎評委;
3作家:【移動網際網路+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4《中國經營報》《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報刊、雜誌特約評論員;
5鈦媒體、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聞等近80家專欄作者;
6「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7騰訊全媒派榮譽導師、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觀察頻道大咖本人,與牛牛網無關。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自行與作者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