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中國該怎麼辦?政協委員、人大代表有話說

2021-01-15 中國長安網

(兩會·戰疫)全球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中國該怎麼辦?

中新社北京5月22日電題:全球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中國該怎麼辦?

作者王慶凱賀劭清

新冠肺炎何時結束?儼然成為「世界之問」。世界衛生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近日表示,新冠病毒或許永遠不會消失,全世界要做好與之共存的思想準備。

與麥可·瑞安相似的觀點並不鮮見。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也表示,新冠肺炎有可能轉成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樣與人類共存。

新冠病毒長期存在,將對人類社會帶來諸多改變。中國應為此作何準備?正在此間參加全國兩會的政協委員、人大代表有話說。

謀布局:完善防控政策設計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是世界各國長期面臨的重大挑戰。此次疫情,中國經不懈努力有效控制疫情發展,為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做出貢獻。但不可否認,此次疫情也暴露出一些短板。

做好長期與新冠病毒共存的準備,首先應從政策設計層面著手,即完善公共衛生制度體系。

王辰給出三點建議:醫學教育方面,建立真正吸引優秀人才的機制;醫學研究方面,構建一個能夠統籌國家醫學研究大格局的國家級醫學研究機構;疫情防控方面,要建立醫防結合、醫防融合的疫情應對機制。

在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金臺律師事務所主任皮劍龍看來,健全的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須有法律支撐,因此需完善法制建設,強化公共衛生應急法治保障。

近年來,中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理念、機構設置等的調整較大,法制建設未及時修訂與調整,部分法律條款已顯滯後。皮劍龍認為,下一步應對現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法律規範進行更新、修訂,也可考慮以司法解釋形式引申到相應領域。

他還表示,應加快地方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立法工作,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推進地方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法律規範的制定。中央則應加強對地方立法的技術指導。

備糧草:充足醫療物資儲備

為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和自然災害,中國建立了醫療物資儲備制度體系,在歷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疫情前期,全國多地醫療防護物資告急,口罩、消殺用品等嚴重短缺,導致不法商販哄抬物價、非法經營,一定程度暴露出醫療物資儲備制度在應急管理中的不足。

湖北省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長於清明認為,當前,亟須科學規劃和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國家醫療物資儲備體系,建立全國疫情防控物資統一調度機制,統籌協調安排防控資源。

他建議,建立多層次醫療物資儲備體系,發展央儲、地儲、個性化儲備相結合的模式;結合經濟水平、人群活動等因素,增加中央和區域儲備預算;完善醫療物資供應鏈體系建設,實時監控儲備藥品、醫療器械和佔用資金等。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涉及大量採購應急物資。同樣來自湖北的全國人大代表何大春就此建議,應儘快建立全國統一的應急採購管理體系和採購管理制度,藉助信息化技術在國家層面構建統一電子化平臺,這對解決重大疫情災害發生時物資「緊急」與「短缺」問題極為重要。

心理戰:學會與疾病共存

史學家認為,大流行疾病通常存在醫學和社會學兩種意義上的「終結」。在當前世界各國加速研製應對病毒疫苗及特效藥物之際,幫助人類不再恐懼疾病同樣至關重要。

換言之,大流行結束很可能並非是我們徵服了疾病,而是厭倦了恐慌模式,學會與疾病共存。在此意義上,民眾對新冠肺炎的進一步認知和自身的心理建設便成為當務之急。

全國政協委員、成都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院長曾芳認為,通過前一階段疫情防控實踐,民眾也開始認識到,新冠肺炎是可防可治的。所以,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要正確看待病毒與人類長期共存的可能,進而做到「心安而不懼」。

人類不是第一次、也肯定不會是最後一次面對未知疾病。在曾芳看來,每經歷疫情都是對個體抵抗力的考驗。與病毒長期共存的可能下,最重要是增強自身體質,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適度運動、積極防護。

另一方面,疫情也是對社會組織能力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檢驗。世界範圍內疫情仍在蔓延,中國新冠肺炎的陰霾尚未散去,我們當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沉穩應對這場關乎人類共同命運的大考。(完)

相關焦點

  • 全球抗擊新冠政策大比拼:零新冠感染病例政策 Vs. 與新冠病毒共存...
    從各個國家的情況來看,截至5月5日,西班牙有4萬3,956名醫務人員感染了新冠病毒(佔全部感染人數的18%)。截止到4月26日,義大利共有1萬9,942名醫護人員被新冠病毒感染,150名醫師和35名護士死亡。國際護士理事會9月16日公布的信息推測,全球可能已有近300萬名醫護人員被新冠病毒感染 。
  • 星布斯納米生物抗新冠病毒口罩全球首推!
    近日,星布斯科技集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發的納米生物•抗新冠病毒口罩上市發布,為抗擊新一輪疫情做好了充分準備。  12月31日下午,星布斯科技集團納米生物•抗新冠病毒口罩全球首推暨慈善捐贈發布會在中國.贛州舉行。
  • 陳薇:3月16日,全世界第一針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在武漢注射
    陳薇院士來漢透露抗疫細節:除了研製疫苗,還對昆蟲做過病毒監測今天上午,在全國政協委員專題視察團視察情況交流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說,今年1月26日晚上她帶隊來到武漢時,根本看不到流動的車輛;而這次來武漢,看到夜間的武漢街頭,車水馬龍,已呈現完全不一樣的景象,「恢復了元氣兒。」
  • 白氏頭條:全國白氏政協委員名單匯總
    白水清第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文化藝術界)人物簡介1955年出生,香港普洱茶王、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會長、香港安溪同鄉會副會長。在香港普洱茶陳貨市場佔有60%以上的份額。由於他在普洱茶界的突出貢獻,曾當選第一屆「全球十大普洱茶傑出人物」,並於2003年6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銀質獎章」。現任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 美日韓全線崩潰,新冠變異病毒侵入中國
    作者/編輯:尋陽 全文872字,閱讀約需2分鐘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已近12個月,在其中中國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抗疫成果,美國仍然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而歐洲國家出現了第二波疫情。
  • 美日韓全部「失守」,新冠變異病毒進入中國,鍾南山作出重要判斷
    全球疫情更為嚴峻,英國出現變異病毒 自進入秋冬季節以後,歐洲等地的新冠疫情出現了嚴重的反彈,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甚至有超越第一波的跡象。在疫情影響下,各國均被籠罩上了一層陰霾。
  • 學術頭條: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結果,發現距地球最近的黑洞...
    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去年年底可能已全球傳播倫敦大學學者領銜的團隊分析了來自全球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超過7500個病毒基因組數據。研究人員確認了病毒基因組中198個曾重複發生的變異,從而探討病毒在人群中如何演變並逐步適應人類宿主。他們發現,這些新冠病毒共享的同一祖先來自2019年年底,這個時間段正好可能是新冠病毒跳躍到人類宿主的時間。
  • 星布斯為全球抗疫貢獻中國力量!
    2020年12月31日下午,星布斯科技集團納米生物•抗新冠病毒口罩全球首推暨慈善捐贈發布會在中國.贛州舉行。此次會議在贛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國大健康產業合作峰會組委會的指導下舉辦,由星布斯科技集團主辦,江西赫耐特實業、江西浣星谷科技和江西酷騎實業共同承辦,贛州市慈善總會、華商頻道和贛州市贛商聯合會協同舉辦。
  • 「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十六字方針的由來
    「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十六字方針,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堅持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長期共存」,反映的是中國共產黨對各民主黨派的基本態度。共產黨不應成了執政黨,就拋棄過去的合作者,或者取消其組織的獨立存在。「互相監督」,體現的是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 詳述新冠|突變是病毒的「天性」,這會成為疫苗「剋星」嗎?
    人類和新冠病毒(SARS-CoV-2)較量一年之後,全球重啟的「殺手鐧」——疫苗終於來了。但與此同時,英國率先報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B.1.1.7譜系(英國將其命名為「VOC 202012/01」)開始席捲歐洲,並向全球蔓延。這多少衝淡了疫苗帶來的喜悅。人們不禁擔憂:難道病毒再度快我們一步?
  • 俄醫生:新冠病毒幾乎同時出現在世界各地 病毒並非起源於中國
    亞歷山大·米亞斯尼科夫(俄新社)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日報導稱,俄羅斯醫生、電視主持人亞歷山大·米亞斯尼科夫在Telegram頻道上質疑有關新冠病毒起源於中國的說法,稱這根本是錯誤的。米亞斯尼科夫認為,新冠病毒並非起源於中國。有關「中國民眾食用了被蝙蝠糞便汙染的犰狳和食蟻獸」的說法很幼稚。病毒源自武漢的說法像是一種吸引注意力的舉動。
  • 佛山:政協委員能言敢言善言
    再加上近年來政協委員不切實際的「雷人雷語」淪為老百姓的笑料與談資,一些政協委員履職缺乏底氣。政協委員該怎樣履職?如何才能做到「敢諫」與「善言」?如何更好地代表老百姓的心聲,找準解決問題的「角度」,推動民生難點熱點問題的解決?廣東佛山政協對此進行了積極探索。
  • 內蒙古新增9例本土病例;世衛:新冠病毒最初分布在全球各地,武漢...
    全球累計確診病例數已突破六千萬。據世界衛生組織24日發布的全球疫情周報,11月16日至22日的一周裡,全球新增新冠確診病例超過400萬例,創疫情以來新高;新增死亡病例超過6.7萬例,與前幾周相比,持續增加。
  • 新冠肺炎可能與人長期共存?白巖松對話王辰
    摘要:14天過去了,武漢到底有多少病人?摸排出來了嗎?床位現在夠不夠?治療上是否有新的突破?針對武漢的疫情,王辰再次進行解答。在2月19日晚播出的《新聞1+1》節目中,白巖松時隔14天再次連線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
  • 政協大事記(1954——1958)
    以無記名方式投票選舉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和常務委員。1955年11月1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與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在北京聯席舉行。彭真副委員長作《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和政協全國委員會關於1955年秋收後視察工作的通知(草稿)》的說明。
  • 全球新冠疫苗接種的後顧之憂
    全球疫情告急,北美、歐洲、中東……新冠疫苗接種緊鑼密鼓。而在一批批的新冠疫苗接種背後,都藏著美國製藥巨頭輝瑞的身影。當地時間12月11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輝瑞-BioNTech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發稿,已有6國批准了該疫苗的緊急使用。
  • 「抗擊新冠病毒的中國方案」英文網站
    2020年3月,在中國疫情防控形勢得到有效控制之時,疫情開始在全球範圍蔓延,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定性為全球「大流行」,國際社會迫切希望了解中國的防控經驗。為助力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維護全球衛生安全,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家衛健委、科技部、國家藥監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單位的指導支持下,中國日報網3月18日上線推出「抗擊新冠病毒的中國方案」英文網站(以下簡稱「中國方案」網站),圍繞國際關切,權威、系統、及時、準確地向國際社會介紹中國有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做法,分享中國方案、中國經驗,講好中國抗擊疫情故事,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 世衛組織:新冠病毒最初分布在全球各地武漢只是發現地; 11月23日...
    世衛組織:新冠病毒最初分布在全球各地武漢只是發現地;11月23日,世衛組織在其官網上發布了當天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的視頻,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在發布會上表示,新冠病毒有可能在很早時候,就在世界不同的地點和時間感染了一批人。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瑞安在當天的發布會上指出,確定世界首例傳染病病例,是所有流行病學調查的一個重要方面。
  • 全球1個月至少現7種變異新冠病毒,已蔓延70個國家和地區
    這半個月,全球新冠疫情形勢持續惡化,數字觸目驚心。全球總確診數已超過9000萬例,其中光是新增確診病例,就超過1000萬例。從2020年12月中旬至今,疫情發展速度不減反增,和多國在一個月的時間內,相繼發現了傳播力比原病毒更強的變異新冠病毒,不無關係。目前,多國一共發現了多少種變異新冠病毒?它們都有什麼樣的特徵?
  • 陳志鴻易評:周易論證美國是新冠病毒的起源地
    新冠病毒其實就是蠱毒的衍生物。依周易卦象判斷:新冠病毒已經在美國人身上潛伏6年多了,美國是新冠病毒的起源地。新冠病毒是愛滋病的變體根據醫學研究表明,病毒會發生變異,新冠病毒是愛滋病的變體。新冠病毒與愛滋病症狀高度相似。愛滋病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能大量破壞淋巴細胞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