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十三「楊公忌日」,忌出門訪友

2021-01-13 姚說

「世俗多畏楊公忌,通書亦多載之。謂其日不宜出行,舉事犯之不利。」——《四庫全書·欽定協紀辯方書》卷三十六

據說宋太宗趙光義中了遼國計策,前赴北國會談。楊家將在楊繼業率領下,七郎八虎闖幽州,前往保駕北徵,行兵到兩狼山前,楊繼業認為此次行兵犯了地名之忌,自己姓「楊」,「羊」遇兩「狼」難以取勝,告誡子弟官兵都要小心,結果在戰爭中遇到了埋伏,兵敗金沙灘,楊家將受到嚴重損傷。

大郎替了宋王死;二郎短壽一命亡;三郎馬踏肉泥漿;四郎流落在番邦,五郎怕死當和尚;七郎亂箭一命亡;李陵碑前碰死了楊老將;只剩一個楊六郎。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三日,人們為了紀念楊家保國忠良,就把正月十三定為「楊公忌」。

後民間流傳楊家將楊老令公一直打勝仗,可有幾天打了敗仗,後來總結出一年當中有十三日不能打仗。後流傳到民間,每月逢此一天凡事不可做,均皆不吉。有詩云:

《百事忌》

神仙留下十三日,舉動須防多損失。一切起造與興工,不遭火盜定遭兇。婚姻嫁娶亦非宜,不得到頭終不吉。人生出生遇此日,勞勞碌碌得還失。安葬若還逢此日,後代兒孫必氣食。上官赴任用此日,破賊多愁主革職。得知廣普傳與人,子孫昌盛皆陰鷙。

這十三天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

另外一個說法是:很久以前,有一位姓楊的老翁,人們稱他楊公。這位楊公有十三個兒子,十三個兒子如狼似虎,且又家資萬貫,可謂要人有人要財有財。楊公也就自然的有點飄忽。

一日,楊公高興之極,在那裡和人說起了滋話,道:「我這些兒子就是一個月沒一個,還能有一個和我過年的哩。」又說:「玉皇大帝也不過只有七個閨女,又沒有兒子,我可是有十三個兒子!」

神仙無處不在,但凡人說話不要太狂了。楊公的狂話恰被一個路過此地的神仙聽去,此神上天報告了玉帝,玉帝大怒,隨下令閻王爺,務必在一年之內,讓這姓楊的人兒子死光。

每月收他一個兒子。從正月十三開始,楊公的兒子每月都要走一個。每個月裡往前趕兩天,正月裡是十三,二月裡是十一,三月裡是初九,依次往下推。這年正好閏七月,所以,七月裡收了楊公兩個兒子。日子是七月初一和二十九,那麼這一年也就是十三個月了。楊公的十三個兒子自然是一個也沒剩下,到了年底,自然也就沒有一個和楊公過年的了。

後來每年這十三個日子,楊公都要祭奠自己的十三個兒子。人們把楊公兒子歸天的日子稱為楊公忌。

當然,「楊公忌日」只不過民間傳說罷了,大家也不必較真。

相關焦點

  • 正月十三楊公忌日百事不宜——作家一耕恭候新春
    正月十三是楊公忌日,又稱為「楊公十三忌」,世傳為唐代風水宗師楊筠松所訂定,這一天諸事不宜,百事皆兇。關於楊公忌日的傳說,眾說紛紜,各有不同,沒有對與錯之分,都是為了傳承傳統文化。我們這裡單表風水師公認的祖師爺「楊筠松」之傳說。
  • 民俗:楊公忌日出生的人命運好不好?
    風水命理劉老師/書楊公忌日,又稱「楊公忌」,是唐代著名陰陽大師、後世風水宗師楊筠松所訂立的兇日,因為一年之中有13個這種日子,所以又叫做「楊公十三忌」。在傳統擇日學中,一般認為楊公忌日大事不宜做,那麼在楊公忌日出生的人命運好不好呢?
  • 農村老人說正月十三是楊公忌日,不宜出門,為啥?不能走親戚麼?
    「忌」泛指「死亡之忌」,在過去家裡長輩去世都要貼上「忌中」兩個字,還要居喪三年,這裡的楊公忌也是這個道理,楊公說的就是宋朝堪輿術士(算命的)楊救貧,在民間解救百姓的過程中被算計十三次的時間,因為算命之術高超,所以每次都化險為夷,後人為了紀念他所以將他被害十三次的時間定為「楊公十三忌」又叫楊公忌,這十三天非別為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
  • 正月十三須注意,這天是「閻王忌」,一個讓閻王都害怕的日子
    又到正月十三,在春節之後,這天在民間來說是非常特殊的日子,俗稱「閻王忌」,也稱為「楊公忌」。所謂「正月十三閻王忌,屙屎尿尿都不利」;就是說在這天,連人類最基本的吃喝拉撒都會不那麼順利。而到了這一天,家中的長輩都會告誡,這一天是不能出門的;即使遇到了特別重大的事情,也必須等到太陽出來後才能做。
  • 你知道「正月十三閻王忌」的下一句嗎?為什麼這一天連閻王都忌諱
    而我們現在要說的一句俗語是「正月十三閻王忌」,他的下一句雖然有點粗俗,但確是很直觀地表達出了人們對神靈的敬畏和對美好生活的祈願,這句話就是「屙屎尿尿都不利」。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到了正月十三這一天會諸事不順,連最基本的吃喝拉撒都不會順利。家中的老人也會告訴你,這一天最好不要不要出門。那麼為什麼說正月十三這一天諸事不宜呢?
  • 馬未都:為何把正月十三說成是「閻王忌」?這日子究竟有何特別?
    馬未都:為何把正月十三說成是「閻王忌」?這日子究竟有何特別?我國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各種各樣的風俗也非常的多,有些是有根據的說法,有些卻是玄之又玄的傳說,比如今天這個日子「正月十三」,對於很多老人來說,就是一個非常不吉祥的日子,人們給這個日子起了個名字,叫做「閻王忌」,這個名字聽著有種陰氣森森的感覺,為何人們要這麼說呢?我們來看看馬未都是怎麼說的吧。
  • 「地標文化漫話」正月十三楊公忌,萊蕪人眼中最「瞎胞」的日子!
    昨天是正月十三,不方便多嘴多舌,今天正月十四,說一說正月十三楊公忌的話題。在萊蕪地區民俗文化中,做事很講究挑選「黃道吉日」,盡力避免不好的日子,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瞎胞」(瞎胞,指死胎)日子。在所謂的瞎胞日子中,楊公忌首當其衝,特別是正月十三是頭一個楊公忌,被認為是「最毒勁」的大兇之日,這一天本地人基本上都是不出門、不走親戚、不辦任何業務。關於楊公忌的來歷,其他地方說是與道士楊救貧有關,萊蕪地區的說法是:從前有一個土豪劣紳楊先生,人稱楊公,有十三個兒子,人多勢眾,無惡不作。
  • 農村老話「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是什麼意思?
    到後來有了一句「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的老話。其實農村還有句老話叫做「三六九,往外走」。這裡的「三」諧音「散」,「六」諧音「溜」,「九」諧音「久」。連起來的意思就是說,逢三、六、九出行很溜,順風順水,在外面經商或做官會很長久。農村人為什麼「逢七不出門」呢?由於各地的風俗不同,對這句話的解釋也有所不同。
  • 年俗的故事——正月十三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正月十三的習俗哦!燈頭生日在正月十三有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被稱為「燈頭生日」。民間在這一天要在廚灶下點燈,稱為「點灶燈」,其實是因為正月十五鬧花燈的日子臨近了,各家都試點制好的燈,才被說為「燈頭」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