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聖經《但以理書》中有這樣的一段記載:
我舉目觀看,見有雙角的公綿羊站在河邊,兩角都高,這角高過那角,更高的是後長的。我見那公綿羊往西、往北、往南往南牴觸,首在它面前都站立不住,也沒有能救護脫離它手的,但它任意而行,自高自大。但以理書8:3—4節)
有人相信但以理書的內容是神透過六世紀的人物但以理,預言著三、四個世紀甚至更遠時期以後將發生的事;當然,也有人相信這卷書根本不是預言書,而是歷史書,作者是二世紀的人物,他以預言和異象的方式寫歷史,只是為了安慰當時代的猶太同胞。儘管有著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但我們依然還是可以將其內容與歷史結合起來學習,因我們深信人類歷史總是朝著上帝既定的方向走著。
根據史書以及但8:20節記,這公綿羊是指瑪代波斯的聯合國,那一高一矮的兩個角,是指這聯合國雙發勢力並不均等。而史書上記,主前559年波斯的居魯士王繼位,定都帕沙加地,其父是岡比西斯一世(主前600—559年)兼領帕書瑪什安山和帕爾薩之地;其母為瑪代國亞士他基王的公主曼丹尼。
此人雄才大略,智勇過人,能徵善戰,先徵服周圍各散族零邦,壯大波斯本土,主前550年又舉兵攻打瑪代,使其投誠,遂為波斯瑪代聯合帝國。之後,他又遠徵小亞細亞,迫使呂底亞王克利薩斯舉國歸降,緊接著又揮兵北上,將裏海和印度西北角之間的廣闊山區一併徵服,在此之後他不斷擴張領土,正像上述引文說的「那公綿羊往西、往北、往南牴觸,獸在它面前都站立不住,也沒有能救護脫離它手的」,而最終那「更高的、後長的角」更使波斯成為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帝國。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了解一點是,據史書記,波斯國原本以公綿羊作國獸,以公綿羊神為國神的,不論這是否是巧合,我們總歸還是可以了解到,但以理書以「公綿羊」來隱喻波斯帝國絕對不是沒有來由的。
這公綿羊是這樣強大,那在它之後,從西方而來的「公山羊」在武力方面似乎也毫不遜色,經上說:
我正思想的時候,見有一隻公山羊從西而來,遍行全地,腳不沾塵。這山羊兩眼當中有一非常的角。它往我所看見站在河邊有雙角的公綿羊那裡去,大發忿怒,向它直闖。我見公山羊就近公綿羊,向它發烈怒、牴觸它,折斷它的兩角。綿羊在它面前站立不住,它將綿羊觸到在地,用腳踐踏,沒有能就綿羊脫離它手的。這山羊及其自高自大,正強盛的時候,那大角折斷了,又在角根上向天的四方(「方」原文作「風」)長出四個非常的角來。但以理書8:5—8節
但以理書8:21節記神所差來的天使又指明這公山羊說:
那公山羊就是希臘王(」希臘「原文」雅完「。下同),兩眼當中的大角,就是頭一王。
另外,無獨有偶的是,希臘人曾以獨角山羊作為他們民族的標誌,不管人們承不承認,這又一次在證明聖經的記載確實是絕對真實可信的。
據史書記載,希臘在亞歷山大大帝的統治下成為繼波斯之後,又一個強大的帝國。其父馬其頓王腓力二世已是一代將才,他本人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曾受教於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斯多德門下。年僅20歲(主前336年)便繼承王位,野心勃勃,常想要一雪多年前波斯徵服希臘的前恥(有關此事,大家可以參看筆者所寫的另一篇文章兩約之間:波斯帝國的衰亡以及希臘的興起)。
這段兩羊大戰的異象,在歷史上有非比尋常的應驗,當時,亞歷山大剛過22歲便揮軍向波斯宣戰,且僅以3萬5000千精兵,以驚人的軍事天才,屢次以寡敵眾,大敗波斯軍隊。其最重要的三大戰役是:(一)主前334年格蘭尼古河畔之役(Granicus):此次打敗大利烏王;(二)主前333年伊蘇(Issus)平原(近安提阿)之役;(三)主前331年哥加米勒Gaugamela(Arebela)山麓(近尼尼微)殺敗波斯末代君王大利烏,就此全面徵服波斯帝國,前後用時僅三年,且還不到25歲。
亞歷山大實在是一位能徵善戰的帝王,自上任後,就經年南徵北戰,特別在戰勝波斯後,又繼續徵伐東方諸國,遠達印度(主前327年)。常年徵戰,最後弄得駿馬疲憊,不得已班師回國,途徑巴比倫時,因酒色過度,一代帝王因勞成疾,就此殞命,時年僅33歲(主前332年)。
他死後,由於沒有子嗣,王位無人承繼,其部下便展開王位爭奪戰,在經過了22年的內戰後,終達成四分帝國之勢,這便也就是經文中說的「在那折斷的大角處,長出的四個非常的角」。(關於這四角的解釋,筆者將在隨後的文章中加以介紹。)
不知道大家把在歷史中所發生的這些真實事件與聖經中的記載結合起來學習的時候有什麼感受,反正筆者自己感到又一次的震驚,除了那一位掌管宇宙的主外,有誰能做成這大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