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姿勢——與牛有關的成語典故

2021-01-18 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

牛驥同槽(牛驥共牢):指牛與千裡馬同槽而食,比喻賢愚不分。牛和千裡馬當然不能同槽飼喂,現在大型肉牛場和奶牛場,根據牛的生理特點實行分階段飼養,採用分群管理飼喂,比如僅產奶牛就可分為六個組群飼餵不同的日糧。

飯牛屠狗:喻指從事低賤之事,亦指從事賤業者。說明古代從事養牛的人社會地位低下。現在雖然這種世俗偏見不明顯,但中國牛業的技術人員和工人依然缺乏,政府重視程度不夠,也是制約中國牛業的發展的重要因素。

牛餼退敵:餼(xì,活的牲口)。用贈送牛來退敵軍。形容人運用機智,擊退敵人。講述了春秋時期鄭國的商人弦高智退秦國偷襲軍隊的事情。兩千多年前的一個牛販子在自己的祖國面對危機的時候尚且如此愛國,並展現出超高的智慧,的確值得我們現代從事牛業的人好好去學習。

對牛彈琴: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得是什麼。比喻對蠢人談論高深的道理,白費口舌。也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其實,牛並非像成語「對牛彈琴」中所說的那麼笨,牛還能欣賞音樂哩。只是彈琴的人不懂得牛喜歡聽什麼音樂。現代化的牛場,無論是奶牛場或是肉牛場,給牛放音樂的情況現在已經很普遍。說起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這一層意思,聯想到個別專家們的講課,在給養殖戶講課的時候,拿著自己作學術報告的材料,講的是前沿性的技術研究,配上許多英文單詞甚至專業英文簡稱,看似技術含量很高,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不如使用通俗的語言多講些精簡化技術。

風馬牛不相及:《尚書—周書•費誓》:「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風」即指雌雄相互吸引,意思是牛馬因發情而相互追逐跑得遠遠的。馬或牛雌雄發情追逐,奔跑雖快且遠,也不會跑到對方境內。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犁牛之子:比喻父雖不善卻無損於其子的賢明。出處:《論語•雍也》:「犁牛之子騂且角」。古時祭祀山川神靈用的牛,必須是沒有雜毛的,犄角端正的。犁牛就是那種有雜毛的,長相不美的,只能犁地的牛。但即使是這樣的牛,只要它的兒子「騂且角」,長著一身紅通通的毛,端正的犄角,照樣可以用於祭祀。從側面說明牛的毛色和角型的遺傳性和變異性。同義的成語還有犁牛騂角、犁生騂角。

庖丁解牛成語中的主人公庖丁,對牛體解剖結構的熟悉程度,可以說是解剖學的鼻祖,分割牛的熟練程度,對進行現代化屠宰分割的技術專家來說,也是望塵莫及。

牛衣對泣:牛衣指用麻或草織的給牛保暖的護被,供牛禦寒用的披蓋物,如蓑衣之類。泛指用粗麻織成的衣服,形容衣服非常破爛,衣不蔽體。遂用牛衣對泣、牛衣夜哭、牛衣當被、牛衣病臥、牛衣歲月等謂夫妻共守貧窮,或形容寒士貧居困厄的悽涼之態。

氣衝牛鬥:牛、鬥:指二十八宿中的牛宿和鬥宿。形容怒氣衝天或氣勢很盛。又稱氣沖斗牛,氣克鬥牛。



相關焦點

  • 漲知識!一起品讀這些成語背後唯美的文學典故
    漲知識!一起品讀這些成語背後唯美的文學典故 2020-07-20 14: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中國最「有故事'的人 32個成語典故全都與他有關
    原標題:中國最「有故事'的人 32個成語典故全都與他有關   原標題:中國最「有故事'的人 32個成語典故全都與他有關   韓信是漢初名將,為西漢的開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
  • 【蛋定人生】關於雞蛋的成語典故
    成語典故之呆若木雞這一成語與鬥雞有關,語出《莊子》和《列子》。據傳,周宣王愛好鬥雞,紀子是一個有名的鬥雞專家,被命去負責飼養鬥雞。10天後,宣王催問道「訓練成了嗎?」紀子說「還不行,它一看見別的雞,或聽到別的雞叫,就躍躍欲試。」
  • 大名成語典故——短見薄識
    《大名成語典故》由李文軍同志主編,2017年12月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有關大名縣的歷史文化研究專著,通過解析與大名縣有關的成語及成語背後的故事與人物,採取敘事寫人的表現形式,濃縮提煉了大名兩千年來的燦爛輝煌。李文軍,男,1969年9月出生,大名縣大名鎮人,大學文化,教育學學士。
  • 成語「入幕之賓」是啥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引人深思,漲知識了!
    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詞彙,但是有很多成語比較冷門,我們很少用到,但是背後的道理卻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的。想要學好成語,就應該讀懂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這樣才能更好的應用成語。今天我們給大家講解兩個成語,分別是入幕之賓和請君入甕,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讀懂背後的歷史典故,你就豁然開朗了!
  • 這5個成語典故,被誤傳了上千年,最後一個與諸葛亮有關
    幾千年來,中國古人不僅創造了許多曠世工程,如秦始皇陵、長城及故宮等,還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文化瑰寶,其中就包括那些家喻戶曉的成語典故。但是,由於一些原因,不少成語典故的意思被曲解,甚至與原本的意思截然相反。比如下面介紹的這5個成語典故,都被誤傳了上千年,最後一個與諸葛亮有關。
  • 臨淄:圖解成語典故——覆水難收
    悠久的歷史不僅造就了大批名人,形成了眾多名篇巨著,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存,也流傳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2009年,臨淄成語典故被山東省政府列入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臨淄成語典故作為濃縮的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在發生和傳承的過程中滋養了一代又一代臨淄人。
  • 大名成語典故——長安天子,魏府牙兵
    大名成語典故——長安天子,魏府牙兵 2019-05-27 1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2020-07-21 1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他才華出眾是人中龍鳳,歷史上,有關此人的成語典故,不下10個!
    這同時也是成語「擲果盈車」的由來。男主出身名門,少年時期,就以出眾的才華名重一時。在文學史上,他的才華,歷來的評價是,潘安的文筆,就像濤濤的江水一樣,不可遏制。在深得其父好友——揚州刺史大儒楊肇的賞識後,潘便和楊的大女兒楊蓉姬,定下婚約。潘安步入仕途,可不是因為自己長得好看,或者家庭的關係,而是他那篇著名的《藉田賦》。
  • 開封將成語典故元素融入旅遊景區 傳承歷史文化
    (之前曾有邯鄲市獲得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稱號)。說到建在大宋御河兩岸的開封成語典故苑中的成語典故刻石,和開封鐵塔附近翻開的石雕「大書」旁立著的成語開卷有益石碑,他說,過去知道鐵面無私、黃袍加身、杞人憂天這些成語典故發生在開封或與開封有關,看了立在這裡的刻石後才知道,開卷有益、南轅北轍、雪中送炭、庖丁解牛、五十步笑百步這些成語也與開封有著密切關係。
  • 大名成語典故——左顧右盼
    大名成語典故——左顧右盼 2020-05-06 16: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名成語典故——指東劃西
    大名成語典故——指東劃西 2020-05-15 1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五成群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明 餘繼登《典故紀聞》:「三五成群,高談嬉笑。」近義詞有:成群結隊,反義詞有:風流雲散、形單影隻,三五成群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狀語;用於人群的分散。三五成群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三五成群(sān wǔ chéng qún)成語釋義:三個一夥;五個一群;指幾個人在一起。成語出處:明 餘繼登《典故紀聞》:「三五成群,高談嬉笑。」
  • 邯鄲的成語典故,都在這處大型公園裡,是4A景區免費開放
    也許很多人都聽說過邯鄲,都是以一個成語典故開頭,其實這裡不僅有「邯鄲學步」,還有很多成語都是在這裡出現的,比如眾所周知的「負荊請罪」、「完璧歸趙」等等,在邯鄲,隨處都有巷子,也許就是歷史上發生重大事件的地方,漫步在這個有著3100多年歷史的古城,各種成語典故隨處可見。
  •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漲漲漲漲姿勢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漲漲漲漲姿勢時間:2020-10-14 17:33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食肉男什麼意思什麼梗?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漲漲漲漲姿勢 名稱:食肉男、食肉系男子 釋義:思想傾向大男子主義,性格豪爽大方,勇敢無畏,主動積極,男子氣概十足,遇見合胃口的女生就會立刻展開熱烈的追求,徵服欲強,性慾旺盛,喜歡美色,喜歡夜生活,喜歡   原標題:食肉男什麼意思什麼梗?
  • 舉辦成語典故大會 擦亮淮南金字招牌
    淮南網訊 12月7日,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決賽在淮師附小山南校區十四小舉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沈斌,副市長陸晞,市政協副主席楊天標到會觀賽並頒獎。我市自被授予「中國成語典故之城」以來,從成語典故+文化、+旅遊、+城市建設等方面持續用力,積極開展與成語典故相關的文化活動,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擦亮這一國家級「金字招牌」。本次大會,由市委宣傳部、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市教育體育局、市文化和旅遊局、淮南廣播電視臺和淮南成語典故研究院共同主辦,通過淮南發布客戶端淮南新媒體中心進行現場直播。
  • 出自莊子的成語有哪些 跟莊子有關的典故來自莊子的成語及解釋
    《莊子》中的成語典故  莊子(約前369-前286),姓莊名周,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漢族,宋國蒙人(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
  • 中華文化的精髓—成語!淺談那些因典故而形成的成語
    它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成語、諺語、歇後語。很多詞語不僅讀音有四種,還分別有幾個釋義,這也是令很多外國友人學漢語頭疼的原因。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中華文化的語言精髓—成語,淺析他們背後的歷史典故。1、買櫝還珠成語典故:相傳楚國有位珠寶商人,他手上有一顆價值名貴的珍珠,為了能讓珍珠賣個好價錢,特意命人專門做了一個名貴的盒子,盒子外面鑲嵌了各種華麗珠寶。有一天,一個鄭國人花高價錢買了這顆珍珠,可是第二天,他又把盒子裡面的珍珠還給了楚國人。他說他看中的是這個名貴的盒子,不是裡面的珍珠。
  • 大名成語典故——​依草附木
    大名成語典故——​依草附木 2020-02-27 13: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