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漁論道
學過八字命理的人,眾所周知,祿命法在現在的「子平之法」之前,算命用的是納音五行術理法則,在現存的《唐書—呂才祿命書》中對納音五行算命方法敘述得很清楚,並且引用了六位帝王公侯的命造為例。同時也說明了祿命法是先流行於士大夫社會。那麼,為什麼此納音五行算命法則到了南宋以後,改為了河圖幹支五行——以《京房易》為主?
納音五行算命法則被幹支正五行所替代,並不是納音五行這套體系在法理上有什麼不妥,或者說在預測八字命理上測不準,而是在宋初,宋太祖趙匡胤死後,其弟宋太宗趙匡義繼位,因「燭影斧聲」之懸案,朝野議論不一。此時,算理師以命理學肆意評說趙匡義是否是真命天子。一時間,眾說紛紜,對趙匡義繼位的「正統性」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於是,趙匡義下令禁止算命,並將與命理有關的書籍進行了大量的銷毀。這一禁,時間長達一百多年。從此,流行於士大夫上層社會的命理學走向江湖,與擇日,卜筮合流,漸漸在坊間紮根。
大約在二百年後,河洛五行,卦納甲五行,刑衝合會幹支五行混為一體。在南宋至明朝中葉,納音五行法則雖不是主流,但在斷命上仍然有所應用,只是,其系統因政治浩劫,殘缺不整。南宋末年徐大升的《淵海子平》和明代萬育吾的《三命通會》等書籍中,都有納音五行論命法則的記載。直到明代正德年以後,支藏天幹,十神系統的八字論命法則的出現,才完全被「子平之法」所取代。納音五行論命這一系統的失傳,是命理學上的一大遺憾。請點擊關注「秋水源國學講堂」,觀看視頻內容,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