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一個朋友聊天,聊到了她的童年經歷和她的家庭,我聽完之後最大的疑惑就是:「有個這樣混蛋的爹,她是怎麼長大的?怎麼活下來的?」
01
她的家裡是典型的重男輕女家庭,剛開始知道懷的是女孩時,她爸就想把她打掉,但因為當時奶奶病重,家裡經濟狀況特別差,根本拿不出那筆錢。
而且因為她爸是獨生子,爺爺過世多年,所以奶奶全靠她父母陪護,夫妻倆也是實在承受不起打胎後的恢復期。
結果她就是在就是在這種「機緣巧合」中「僥倖」生了下來。
可能是這一次的幸運,花光了她所有的好運,從她降生那天開始,就沒過過一天好日子。
因為小時候體質太弱,經常要去醫院,她爸本來就看不上這個女兒,現在又覺得她是「糟錢的貨」,就總是拖著不想治,只買很便宜的消炎藥糊弄。
她媽有心治,但家裡一方面是實在拿不出錢,一方面也是因為她媽當不了家。
「我真是命大,5歲就上過兩次搶救臺了,第二次家裡人都覺得不行了,但我愣是沒死了。」
02
電視劇《都挺好》裡面,蘇明玉小時候遭遇的種種「虐待」,在她看來都不值一提。
7歲那年,她因為一次給她爸沏茶倒開水時,不小心熱水濺到了她爸身上,被她爸掄圓了一個耳光打飛了幾米遠,撞到門框上,摔倒在地。
手裡提著大半壺滾燙的開水灑的滿身都是,燙傷了左腿的皮膚,和左手手背,留下了疤痕,致使她到現在都不敢穿裙子。
上學之後,她的成績一直都非常好。一門心思要考到外地去,走的遠遠的,這個「魔窟」一樣的家,她再也不回來了。
但這件事在她17歲時,差點就成為泡影。
中考那年,她以全市第4名的成績考上了本地最好的高中,但她爸覺得女孩上學就是「糟錢」,到了高中花得更多,就不想不讓她上學了,她媽雖然不同意,但在家裡說了不算也只好答應了。
不過她外公知道後,非常生氣,從老家坐長途汽車連夜趕過來,進屋先給她爸來了兩個耳光,拿拐棍指著她爸,說了一段拯救了她人生的話,她至今都記憶猶新:
「小王八犢子你給我記住,姑娘要是沒考上高中,我什麼話都不說,但她考的這麼好,你不讓他上,你想讓她一輩子在這個大山裡嗎?錢不夠,我給拿,要是還不夠,我老頭子T M就是上街要飯去,也得把姑娘供下來。今天我把話撂這,你要是還不讓她去上學,我就把這一腔子血濺你身上。」
說完,她外公從背包裡抽出一把短刀,摔在了地上,屋裡的所有人都嚇得一哆嗦。
外公是退伍軍人,脾氣特別爆,不依著他,老爺子真能說得出來幹得出來。她爸見實在抗不過,這才答應讓她繼續上學,而且此後對她的「暴行」也有所收斂。
03
高考後,她考上了一所很不錯的大學,結果大二那年,她爸因為開長途大貨車出意外,從高架橋上衝破護欄掉進了山澗裡,貨車起火爆炸,燒得就剩個車殼子,等救援隊趕來時,連屍首都沒找到。
真慘!
她和我說:「不怕你笑話,我爸死那天,我一滴眼淚都沒掉,我不恨他,因為他在我心裡,他早已經是一個和我毫無關係的陌生人。」
最後這句話,讓我無比震驚。
一個人到底要經歷過什麼,才能把這種血濃於水的親情打碎,將對方視為自己心裡不存在的存在?
我知道,這些過往只不過是她22年生活中的幾處剪影,真實的生活,要遠比這悽慘的多。
重男輕女是原罪,但這種對於生命的偏見和漠視,更是一種人性的扭曲與道德的缺失。
我不是她,我不是女生,我的童年也沒有在這樣的扭曲性別觀中生活過,無法感同身受。但我依然很痛心,生為人父,生而為人,怎麼對自己的骨肉,對一條生命,能做到如此冷漠無情?
我不想說「報應」這個詞,但是這樣的結局,我只能想到這個詞。
04
這段成長經歷也讓我看懂了一個真理:原來愛的反面,並不是恨,而是遺忘。
外國的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把三個蘋果放在一起,第一個每天不斷給它讚美和誇獎,第二個個被唾棄咒罵,第三個被完全忽視,根本不理不睬。
實驗的結果非常神奇,爛的最快的那個蘋果,並不是第二個被唾棄的,反而是第三個被忽視的蘋果,從芯裡開始爛。
放了三個蘋果,一個蘋果不斷給它讚美和誇獎,3個星期還紅潤可口;被唾棄的則慢慢黏掉;被冷漠忽視的,從芯裡爛得最快。
愛和恨,本質上都是一種「糾纏」,而「遺忘」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和解,也是對彼此最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