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電視劇《上陽賦》,最近又在全網掀起了一波不小的追劇熱潮。幾位主角的演技以及十分考究的服化道,都讓看劇變成了一種享受。
不過網友在追劇時也產生了一個不小的疑惑:現在的小說作者、編劇們,怎麼都喜歡給主角們取生僻的名字。比如周一圍飾演的男主,非得叫蕭綦,要不是戲中反覆有人叫他的名字,咱還真不知道這個「綦」中是念「騎」的音。
男主名是這樣,女主也不例外,子怡飾演的上陽郡主阿嫵,大名叫:王儇。不少網友調侃:看電視真是長知識,看《甄嬛傳》時,好不容易學會了一個「嬛」字。明白了這個「嬛」字,其實是出自宋代大文人蔡伸《一剪梅》中的名句「嬛嬛一嫋楚宮腰」。
但現在的這個「儇」字,比「嬛」字還要生僻。它到底該怎麼念?為何作者非要給女主取這樣一個名字呢?這個字其實念「 xuān」,筆者為何說這個名字取得很絕呢?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從說文解字對它的解釋來看,這個字確實比起「淑」、「嬌」等名字來得更講究。「儇」本身是一個形聲字,左聲右形,左邊的單字也念「 xuān」。
一般來說,這個「儇」字指的是男子,而且是那種腦瓜子很好、很靈活的才子,這種人才我們叫做儇才。但同時這種人與傳統意義上的人才還不太一樣,他有些狡邪,特立獨行。如果我們在金庸先生的武俠角色裡找的話,這種人大概就是在楊過和韋小寶之間的一類人。
阿嫵在劇中的角色,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渴望自由戀愛的「奇女子」,用其它平平無奇的名字,無法突出她的個性。這個「儇」字能很好地突出她的個性特點,特別是後期的個性轉變。
第二個原因,這個「儇」字大有來頭。雖然這個字比較生僻,但事實上它在古典詩詞中是經常用到的,屬於很高級的一個古風詞。
近幾年在家長圈裡很流行的一個取名辦法:給女生取名用《詩經》,給男生取名用《楚辭》。很多很好聽的古風名字,都是出自這兩本經典。這個「儇」字,其實也是一樣。
在《詩經》中,有一首名叫《還》的作品,其中有一句是這樣的:
子之還兮,遭我乎峱之間兮。並驅從兩肩兮,揖我謂我儇兮。
這段話的意思是:我與你相遇在高谷間,我們倆並駕獵鹿,你向我行禮誇我夠「儇」。這裡的「儇」也是敏捷,身手好的意思。
從後面的劇情來看,男女主將同仇敵愾,為蒼生拼命,兩人也正好有一起獵鹿草原的情節。在這個過程中,男主被女主的儇勇吸引,兩人相愛相伴一生。這個名字正好是還原了這首《還》中的這一幕。能做到僅用一個名字就達到還原劇情及人物關係的水平,這個名字取得確實是夠絕!
通過以上兩點解釋,不知道大家對王儇的名字是否有更深的認識。目前筆者在很多影視劇 裡,都發現用《詩經》中的名句取名的情況,而且都取得很有水平。難怪網友都在說:現在沒點水平,還真看不懂電視劇了!
最後筆者再問大家一個問題,不知大家是否發現了一個現象:很多古代公主的名號中,都有一個「陽」字。比如王儇就叫上陽郡主,而歷史上也有平陽公主、高陽公主,這是為何呢?其實「陽」字在古代並不只是指與陰相對的,也不只是唐代的上陽宮那麼簡單,它還指的是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而在古代這是貴氣的象徵。大家平時還發現哪些有意思的名字呢?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