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劉備工於心計?關羽溫酒斬華雄的細節便是證明,難怪他能成就...

2021-01-15 騰訊網

電視劇版的《三國》是在原著《三國演義》的基礎之上改編,比起老版《三國演義》,新三國也有自己的特色。在新三國的改編中,應該以「關羽溫酒斬華雄」改編的最為成功。關羽之所以能在溫酒之際斬殺華雄,全是因為劉備所說的一句話,足以彰顯出劉備的用人之道和心計。

十八路諸侯相聚虎牢關,每個人都想著建功立業,可第一場戰就被猛將華雄挫敗。華雄用竹竿挑著長沙太守孫堅的旗幟,在寨外大罵眾諸侯挑戰。

群雄無奈之際,愈涉自告奮勇想去與華雄一戰,誰知俞涉才與華雄大戰了三個回合,就被華雄斬殺落下馬來。眾人見華雄如此英勇,都大驚失色,沉默了一會兒,韓馥推薦他手下的上將潘鳳去斬華雄。潘鳳自視天下無敵,雙手拿著開山大斧,出去了。誰知才過了一小會,哨騎來報,說潘鳳也被華雄斬於馬下。

這時,袁紹突然想起了自己的上將顏良文丑,還說只要顏良文丑有一個人在此,就不怕那華雄。關羽見眾人束手無策,心中豪氣暴漲,自告奮勇想去斬殺華雄。公孫瓚為關羽報了生平,袁術大怒,覺得關羽身份低微,派他去應戰只有損眾諸侯的臉面。

關羽見此,立下軍令狀,說自己如果他斬殺不了華雄,就請眾諸侯斬了他的頭。

這時劉備也站出來說了一句:如果我二弟不能斬殺華雄,眾諸侯就斬了我們三兄弟的頭顱吧。

眾諸侯這才允許關羽出戰,關羽剛出去了一會兒就提著華雄的頭顱走了進來,眾人都是大驚又喜,曹操為關羽端來還有餘溫的熱酒,關羽一飲而盡。

在新《三國》中,關羽之所以能「溫酒斬華雄」,劉備起了很大的作用。為何這麼說呢,有三個原因:

其一:激勵關羽。

劉備深知關羽最重義氣,也知道關羽的武功,但他見華雄也非等閒之輩,此一站,他要關羽全力以赴。他的話外之意就是提醒關羽:二弟呀,如果你不能勝華雄,我們兄弟三人都得死呀,所以此戰一定要勝。

其二:劉關張三兄弟情義。

天下人都知道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關羽請戰被人看不起,劉備作為大哥豈能視若無睹,那不是給「劉關張」還有「漢室後裔」丟臉嗎?於是劉備這才大著膽子站出來說了一句話。

其三:劉備為自己打廣告。

那時候天下英雄雲集,劉關張本是一體,天下人卻只知道豪氣蓋世的關羽。因此劉備主動為關羽做擔保,在十八路諸侯面前為自己打了個免費的大流量廣告,讓天下人都知道有劉備這麼一號人物存在。

可見,在關羽溫酒斬華雄之際,劉備野心已經暴露。劉備最後能三分天下,除了諸葛亮的幫助,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他的識人、用人之道、心機城府。

文史一品堂·原創,如有見解,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關羽死時,道出八字,卻讓蜀漢損失70萬大軍,劉備差點小命不保
    關羽的一生經歷過無數的戰爭,從一開始的黃巾之亂到不負恩義的過五關斬六將,從放走曹操的華容道到大義凜然的單刀赴會,從水淹樊城到最後無奈敗走麥城。關羽見證經歷了三國的大部分時期,也在歷史中佔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關羽的一生無上榮耀但是又大起大落,在他死的時候說了八個字,這個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卻造成了極大的後果,小編就告訴大家這是哪八個字,並且帶大家了解一下這段歷史吧。
  • 為何關羽一定要「月下斬貂蟬」,因為他發現了貂蟬的一個秘密
    劉備賣草鞋,張飛開酒館,關羽賣棗子,這三個本來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聚在一起就爆發了驚人的威力,桃園三結義見證了他們三位有志之士,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的目標。
  • 關羽戰力舉世無雙,為何被一個老頭打的使出陰招,這個老頭是誰?
    但是千年以來,只有一位將軍,被封為「武聖」,甚至被我們敬之為神的,就是「關聖帝君」關羽。關羽,字雲長,是蜀國的五虎上將之首,立下了無數留名後世的輝煌戰績。溫酒斬華雄,震驚袁紹曹操;過五關斬六將,武力冠絕當世;單刀赴會,其膽量不可小覷;水淹七軍,一戰封神威蓋華夏;更有刮骨療毒,泰然自若而面不改色,其氣魄稱得上是拔山蓋世。
  • 關羽死後,劉備夢到他說了八個大字,然後張飛被殺,兵馬損失75萬
    關羽,是劉備的義弟,是三國時期蜀漢五虎上將排名第一的人物,早年間關羽因為殺豪強逃到了涿郡,後來遇到了劉備和張飛,三人惺惺相惜然後就在桃園義結金蘭,關羽曾因斬華雄、虎牢關前戰呂布而聞名於天下,後來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為蜀漢留下了汗馬功勞,可惜的是就這麼以為英雄,有一個人生汙點,就是大意失荊州
  • 正月十三說關帝爺,關羽最初被迫流落賣栆,是因為殺了誰?
    熟悉三國故事的人都知道,關羽的出場,是從他販賣紅棗開始的。在與劉備的結識中,就言明家在河東解良人(今山西運城市解縣),因在當地眼見豪強仗勢欺人,便打抱不平,氣憤不過把人殺了,才走上了販賣棗子的營生。這一事件,也算是把關羽逼上歷史舞臺的導火線,由此在河北涿州與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開始了匡扶漢室的歷史徵程……
  • 能讓三國都為其舉行葬禮的武將只有一個,義薄雲天的關雲長
    他之所以能夠名揚天下,不單單憑藉勇猛過人的武力,更靠著忠肝義膽的人品,也因此受到不少英雄的敬仰尊重,在他死後,魏蜀吳三國都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相信大家已經猜到是誰了吧?沒錯,今天小編就要和大家侃一侃三國名將關羽。關羽雖逝,永活心中。老百姓愛戴他,視他為可以斬妖除魔的「美髯公」。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這麼高,自然與關羽的英雄事跡分不開。
  • 星座英雄獅子座英雄介紹 關羽託爾放大招
    他還有倔強的韌性,對自己的想法堅信不疑,個性十足。獅子座不會掩飾自己的性格,他崇尚的是光明磊落,所以他們一點都不複雜,也不會隱藏什麼。他非常樂觀,總是積極向上,人生中小小的挫折不會影響他前進的腳步。他明白事理,注重道義,他喜歡用激烈的方式解決問題,和這樣的人相處你會不明白他那源源不斷的自信到底來自哪裡,但還是會被他那股說不出來的霸氣所徵服。
  • 劉備做了件大事,為何關羽張飛不滿,這則成語故事說明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主人公是劉備、關羽、張飛和諸葛亮。原文如下: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 關羽身高九尺,換算成現代長度單位,到底有多高?
    我們平時看一些史書或者古代文學作品對於人物形象的描述,那些成就越大的人物,往往身高也很高。比如說,春秋時期的孔子就是「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也就是說,孔子的身高達到了兩米三左右的高度。這讓周圍的人都感到無比驚訝,稱他為「長人」。
  • 談關羽
    他的兵器是與眾不同的: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八十二斤,便是那個倒拔垂楊柳、「兩臂膊有水牛大小氣力」的莽和尚魯智深,在打造他的那條渾鐵禪杖時,也不得不聽從鐵匠的建議,只造了一條六十二斤的。還有他的馬——赤兔,顯然也是與眾不同的:她不僅能日行千裡,而且還具有兩棲功能——她的老主人溫侯呂布便曾說她「渡水如平地」。
  • 三位劉表未發掘的荊州猛將,一個能斬夏侯淵,一個讓關羽數次慘敗
    都說劉表手下無大將,但其實,真正的劉表麾下就有不少名將,而其中最為著名的三人,兩人歸降了劉備,一人歸降曹魏。他們分別是誰呢?1.黃忠黃忠大家都知道,他臨陣斬殺夏侯淵,成就了他一世威名!真實的歷史上,黃忠曾經在劉表手下擔任中郎將。後來,劉琮降曹之後,他也投降,便成了長沙太守韓玄手下的一員猛將。
  • 劉備在關羽身陷險境時,為何不出手相救,最後讓他死於非命
    關羽這一生幾乎都在戰場上度過,他幫助劉備徵戰四方,最後他死在麥城的時候劉備又為什麼沒有去就關羽呢,蜀國的軍隊在戰爭中勝利成功的得到了荊州,關羽為了擴大戰果,增加領土面積,於是就決定去攻打襄樊,想要把襄樊也劃為蜀國的領土,那個時候襄樊是屬於曹操的領土,曹操的大軍正好駐紮在襄樊,關羽帶著自己的部隊去到襄樊的時候發現襄樊正好在發洪水
  • 諸葛亮料事如神,卻為何沒能幫助劉備一統天下?
    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從一開始實力薄弱的的隊伍,一點點發展壯大,而且還一次次以少勝多,取得了荊州、益州。漢中等地。可就是這樣一位大人物,卻為何沒能幫助劉備一統天下,光復漢室呢? 諸葛亮三路並進的策略本來是沒有問題的,可關羽卻大意失荊州,三路並進也以失敗告終。劉備為奪回荊州又率兵攻打荊州,卻也落得慘敗,導致蜀軍元氣大傷,也是蜀國走下坡路的開始。
  • 關羽為何說劉封是螟蛉之子?他只是幹了大哥想讓他幹的事
    關羽對劉備義子劉封,一開始就談不上有多喜歡。劉備收劉封為義子,並讓他參拜叔叔關羽和張飛。當時的關羽便對劉備道:兄長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後必有亂。劉備卻對關羽說道:我待他如親子,他必然會待我如生父,何亂之有?
  • 劉備對曹操屢戰屢敗,為何曹操還那麼重視他?一句話解釋!
    他們分別是曹操、劉備和孫策(畢竟孫策才是統一江東的人)。而拋開孫策不說,曹操和劉備就是兩個極具爭議的人物。曹操大家都知道,完全是憑著自己的能力統一北方的。而在他和劉備的戰鬥中,我們可以明確看出他們二者的差距。曹操身邊謀士如雲,武將如雨。而劉備只有關羽、張飛等猛將。兩人交手的時候不少,但幾乎都是曹操勝利,劉備失敗。但劉備卻比較特殊,他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 他是「孫武」後裔,斬華雄勝呂布,隨口一句還成了流傳千年的成語
    其實「孫權」之能絕不亞於其兄,這第一個原因就是帳下眾將,基本都是其兄舊部,孫權能以「空降君主」的身份保持東吳不亂,其實僅憑這一點已經足矣證明他的才智過人。第二點,江東並非想像中的富庶之地,在當時無論人口還是開發程度都遠遠比不上中原地區,甚至到了劉備伐吳之時,一直備戰的江東兵馬也不過數萬而已;直白點說,當時東吳的實力還沒蜀漢強,這就足以證明江東的貧瘠,這也是一直限制東吳進取中原的重要原因。當然,三國徵戰也沒想像的那麼簡單,三國之主時刻都在謀劃著如何吞併他國;在這種危機環境中,「孫權」能數十年保持不敗,其實這已是難能可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