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航天大年 除了火星探測 還有哪些重大發射任務?

2020-12-01 柳覽城市發展

2020年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我們經歷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新冠疫情,這段時間我們又飽受洪水的折磨。雖然今年波折比較多,但是也有不少值得我們高興的事情。昨天我國成功發射了我國自主研發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拉開了全球新一波「火星探測熱」,其實除此之外,我國在今年還有其它的重大航天發射任務,接下來我們就具體來看看。

北鬥系統 全球組網

今年6月23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完成了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收官之星的發射,這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衛星定位系統全球組網的國家,美國不再是唯一。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北鬥系統)是中國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

北鬥導航

隨著北鬥系統建設和服務能力的發展,相關產品已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水文監測、氣象預報、測繪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時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應急搜救等領域,逐步滲透到人類社會生產和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火星探測 一舉實現 繞落巡

7月23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天問一號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在火星表面開展區域巡視探測。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探測器將在2021年3月份到達並軟著陸火星,屆時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成功登陸火星的國家。

天問一號

除了我國以外,美國,阿聯等近期也將發射自己的火星探測器。

(PS也許有的朋友會說前蘇聯和俄羅斯也登陸火星了,前蘇聯和俄羅斯在30多年的時間內,一共發射了20顆火星探測器,均以失敗告終)

嫦娥五號 月球取樣返回

今年10月份左右,我國將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現探月三部曲「繞落回」的最後一步,取樣返回。這也將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外星取樣返回的國家。

嫦娥五號探測器,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的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其計劃在探月工程三期中完成月面取樣返回任務,是該工程中最關鍵的探測器,也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

嫦娥五號

嫦娥五號探測器全重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部分組成,將由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發射

天宮空間站 屆時世界唯一空間站

年底我們還將開始建設自己的空間站-天宮空間站,並開始發射任務。空間站將於2022年建成,到2024年,國際空間站將退役,天宮空間站將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在軌運行的空間站。

中國空間站是一個對外開放的空間平臺,中國圍繞中國空間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的第一批項目入選結果,共有來自17個國家、23個實體的9個項目成功入選。

這些項目來自瑞士、波蘭、德國、義大利、挪威、法國、西班牙、荷蘭、印度、俄羅斯、比利時、肯亞、日本、沙烏地阿拉伯、中國、墨西哥、秘魯等17個國家的23個機構,包括政府機構和私營實體等。項目涉及的領域包括空間天文學、微重力流體物理與燃燒科學、地球科學、應用新技術、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等。

2020年是中國航天大年,必將載入歷史。祝願我們的發射任務一切順利,祝願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人民越來越幸福。

相關焦點

  • 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獲批准立項 2020年前後發射探測器
    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介紹,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已正式立項,爭取在2020年發射探測和著陸巡視的火星探測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向全球組網邁進,2020年前後建成中國自己的空間站。  另外,對於「中國航天計劃可能隱藏軍事項目」的傳聞,中國航天的「SpaceX」什麼時候能夠出現等熱點問題也作了回應。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發射成功 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15秒,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施發射,在飛行2177秒後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字揭曉!網友:好聽又霸氣!
    2020年4月24日,我們迎來了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國家航天局正式對外宣布,今年我國將開展火星探測任務!據介紹,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並以「攬星九天」作為工程的圖形標識。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在文昌舉辦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國家航天局,以及航天戰線的各位同仁,感謝大家對中國航天事業、對中國深空探測工程的關心與支持。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5秒,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施發射,順利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和定向天線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火星探測器將在中午發射:除了水冰、地貌,還有哪些看點
    劃重點 17月23日,中國首個火星探測項目「天問一號」將正式發射,本次任務科學目標是實現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電離層、磁場等進行科學探測。
  • 「天問」問世,中國開啟火星探測,鍾南山:疫情擋不住航天豪情
    ,所以我國把每年的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今天是我國的第五個「中國航天日」,為此,中國太空計劃傳來新的消息。 據媒體報導:中國的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我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的行星探測任務將會依次編號,但是,我國在「中國航天日」宣布「天問系列」問世,又有什麼特殊意義呢?
  • 火星探測 空間站開建 2021中國航天大幕開啟
    新年伊始,我國多項重大航天工程公布了一系列新進展: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我國空間站工程空間站各艙段、飛船及其發射使用的運載火箭正按計劃開展各項總裝與測試工作。其中,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任務擬於今年春季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火星約830萬千米,預計2月10日左右實施近火制動。
  • 40次發射!2020年中國宇航任務計劃首度公開,硬核滿滿
    在1月1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空間瞭望智庫對外發布了《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以下簡稱《藍皮書》)。《藍皮書》中提到,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在102箭、492個太空飛行器的世界航天發射版圖中,中國航天以全年發射運載火箭34次的成績再次佔據榜首。而2020年,這一數字將有望突破40次,達到歷史新高。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是什麼
    4月24日,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和圖形標識正式發布。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為:「天問一號」(Tianwen-1)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為:  行星探測任務命名——「天問(Tianwen)系列」  「天問」出自《楚辭》,來源於中國偉大詩人屈原的長詩,作品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進行想像與發問,從宇宙之本源,到陰陽之俱化;從天地之構造,到星辰之往亙。
  • 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剛剛,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相關報導:踏上「天問」之旅 中國拉開火星探測序幕踏上「天問」之旅,中國人與火星的距離從未如此之近。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圖形及寓意
    4月24日,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和圖形標識正式發布。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為:「天問一號」(Tianwen-1)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為:  ➤微信搜索公眾號 北京本地寶 (ID:bdbbeijing),關注後在對話框回復【航天】即可獲取2020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直播入口、2020中國航天雲端分享大會直播入口,在線觀看航空航天博物館&
  • 「中科航天人才杯」 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等10件新聞入選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樣本艙回收成功」等10件新聞入選2020年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2020年,中國航天再一次開啟「超級模式」,成功實施了以嫦娥五號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部署完成並面向全球提供服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奔向火星為代表的航天任務,一系列航天重大事件有力推動航天強國建設,引發全球關注。
  • 連續三年蟬聯中國航天發射榜首
    新華社消息 「天問」「嫦五」出徵,「北鬥」「高分」收官,「長五B」「長八」首飛……2020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所屬西昌、文昌兩個發射場以18發的高密度發射次數,繼2018年、2019年後連續第3年位列中國航天發射榜首。
  • ...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專家解讀:成功升空技術特點和難點是什麼?
    央廣網北京7月23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朱永)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出發,趕赴一場火星之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2020年度科技大事件,中國探火,2021航天科技更精彩
    中國火星探測計劃是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計劃,中國國家航天局會與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合作共同探索火星。2011年11月8日,「螢火一號」與俄羅斯的採樣返回探測器一起發射升空。11月9日,俄方宣布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變軌失敗。
  • 國家航天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有關情況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自主實施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發射成功後,國家航天局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指揮王珏,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毛萬標介紹有關情況。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辦公室主任孟華主持發布會。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對於整個火星探測任務來說僅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
  • 原版英語閱讀: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
    攬星九天China plans to launch the Mars probe in 2020, aiming to complete orbiting, landing and roving in one mission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火星車搭載6種有效載荷 走得更穩更好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的火星探測器,近日將擇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昨天(22日),「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和火星車」正式對外發布。   在即將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中,火星車將承擔火星表面巡視探測的重要使命。我們現在在大屏上看到的就是中國第一臺火星車1:1的實物,它的高度是1米85,重量達到240公斤左右。這輛火星車將在火星上開展地表成分、物質類型分布、地質結構以及火星氣象環境等探測工作。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今天我國在海南島東北...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今天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今天,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今天,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