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測 空間站開建 2021中國航天大幕開啟

2021-01-09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新年伊始,我國多項重大航天工程公布了一系列新進展: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我國空間站工程空間站各艙段、飛船及其發射使用的運載火箭正按計劃開展各項總裝與測試工作。其中,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任務擬於今年春季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火星約830萬千米,預計2月10日左右實施近火制動。

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2021年與2022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將預計實施包括空間站核心艙、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在內的11次發射任務。

元旦節日期間,來自航天科技集團等單位的工程各系統參研參試人員依然忙碌在一線,全力保障工程項目順利完成,確保發射任務萬無一失。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負責空間站各艙段研製工作,空間站系統試驗隊員堅守崗位,全力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目前,空間站項目已經按照研製計劃,順利完成總體大綱規定的全部測試環節。

空間站系統研製工作有序推進

在飛船系統方面,神舟十二號飛船已完成回收著陸分系統的總裝工作。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團隊以載人航天最高研製標準開展工作,確保航天員首次從我國空間站安全返回,保證空間站工程任務順利實施。

研製人員正在進行神舟十二號飛船正樣飛行減速傘包傘關鍵工序收口繩安裝工作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負責長徵二號F、長徵七號、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研製工作。根據計劃,長徵二號F、長徵七號、長徵五號B三型運載火箭將分別承擔載人飛船、貨運飛船和空間站核心艙發射任務。目前,三型火箭總裝測試工作正在北京、天津兩地有序開展。

長徵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正在總裝廠房進行測試,測試團隊設立了「首席指揮」制度,統籌協調保障資源,確保工作緊密銜接、有序推進。該型火箭計劃於春節後完成總裝測試。

總裝測試團隊正在進行測試前的檢查工作

長徵七號遙三運載火箭正在進行總裝。型號團隊嚴格按照精細化總裝要求,確保各項操作及測試一次做對、做好。目前,火箭總裝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長徵七號運載火箭正在進行總裝

天津總裝測試廠房內,長徵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剛剛完成測試。型號團隊正在有條不紊地準備火箭出廠前各項工作,確保火箭按計劃運往發射場。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正在測試

在行星探測方面,截至1月3日6時,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約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離地球接近1.3億千米,距離火星約830萬千米。

「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獨立開展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的「繞、著、巡」,即火星環繞、火星著陸、火面巡視。

「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重約5噸,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著陸巡視器主要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目前,環繞器已完成第三次在軌自檢,各系統工作正常。

「天問一號」探測器示意圖

據了解,火星與地球間距離呈周期性變化,最近時約5000萬公裡,最遠時可達4億多公裡。當「天問一號」探測器抵達火星附近時,距離地球約1.9億公裡,總飛行裡程將達到4.7億公裡。

「天問一號」探測器深空「自拍」

按計劃,「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一個多月後(今年2月10日左右),在臨近火星後實施近火制動,俗稱「剎車」減速,被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成為火星的一顆衛星,為著陸火星作準備。

【責任編輯:趙藝涵】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航天大年 除了火星探測 還有哪些重大發射任務?
    昨天我國成功發射了我國自主研發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拉開了全球新一波「火星探測熱」,其實除此之外,我國在今年還有其它的重大航天發射任務,接下來我們就具體來看看。火星探測 一舉實現 繞落巡7月23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天問一號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在火星表面開展區域巡視探測。
  • 「天問」問世,中國開啟火星探測,鍾南山:疫情擋不住航天豪情
    ,所以我國把每年的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今天是我國的第五個「中國航天日」,為此,中國太空計劃傳來新的消息。 據媒體報導:中國的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我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的行星探測任務將會依次編號,但是,我國在「中國航天日」宣布「天問系列」問世,又有什麼特殊意義呢?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發射成功 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15秒,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施發射,在飛行2177秒後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獲批准立項 2020年前後發射探測器
    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介紹,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已正式立項,爭取在2020年發射探測和著陸巡視的火星探測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向全球組網邁進,2020年前後建成中國自己的空間站。  另外,對於「中國航天計劃可能隱藏軍事項目」的傳聞,中國航天的「SpaceX」什麼時候能夠出現等熱點問題也作了回應。
  • 【地評線】南方網評:勇攀航天科技高峰 邁出向「火」而行新起點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這是中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 2020年度科技大事件,中國探火,2021航天科技更精彩
    中國火星探測計劃是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計劃,中國國家航天局會與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合作共同探索火星。2011年11月8日,「螢火一號」與俄羅斯的採樣返回探測器一起發射升空。11月9日,俄方宣布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變軌失敗。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圖形及寓意
    4月24日,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和圖形標識正式發布。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為:「天問一號」(Tianwen-1)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為:  中國行星探測工程圖形標識——「攬星九天」  太陽系八大行星依次排開,表達了宇宙的五彩繽紛,呈現了科學發現的豐富多彩。飽含動感、氣韻流動,開放的橢圓軌道整體傾斜向上,展示了獨特字母「C」的形象,代表了中國行星探測-China,體現著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標誌著深空探測進入太空能力-C3。
  • 「中科航天人才杯」 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2020年,中國航天再一次開啟「超級模式」,成功實施了以嫦娥五號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部署完成並面向全球提供服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奔向火星為代表的航天任務,一系列航天重大事件有力推動航天強國建設,引發全球關注。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是什麼
    4月24日,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和圖形標識正式發布。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為:「天問一號」(Tianwen-1)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為:  行星探測任務命名——「天問(Tianwen)系列」  「天問」出自《楚辭》,來源於中國偉大詩人屈原的長詩,作品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進行想像與發問,從宇宙之本源,到陰陽之俱化;從天地之構造,到星辰之往亙。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在文昌舉辦
    7月23日,國家航天局在文昌舉辦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介紹任務相關情況,並答記者問。發布會發布詞全文如下: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  下午好!很高興和我的同事們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字揭曉!網友:好聽又霸氣!
    2020年4月24日,我們迎來了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國家航天局正式對外宣布,今年我國將開展火星探測任務!據介紹,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並以「攬星九天」作為工程的圖形標識。
  • 2018年全球十大航天新聞、中國十大航天新聞評選揭曉
    2018年12月31日,由空間瞭望智庫、《國際太空》、《衛星應用》雜誌,以及「中國太空網」官方微信聯合組織的「天啟」2018年全球十大航天新聞和中國十大航天新聞評選揭曉。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中國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北鬥系統正式邁入全球時代」和「中國航天發射次數居世界首位」成為2018年的熱點,同時入選全球十大航天新聞和中國十大航天新聞。
  • 「火箭院杯」2018年中國航天、世界航天十大新聞評選揭曉
    2.人類首訪月球背面探測器嫦娥四號、世界首顆月背中繼星『鵲橋』成功發射  2018年12月8日,中國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四號探測器送上太空。這標誌著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任務正式開啟。
  • 中國航天有多「摳門」?十幾公裡地鐵上飛出了探月工程|2020航天盤點
    作為一個中國航天人,航天科技集團錢學森運載技術實驗室高級研究員李洪波對自己的2020年作出了總結。SpaceX公司龍飛船順利發射,這是自2011年後美國首次從美國本土將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商業載人航天的時代序幕正在開啟。
  • 石豪:送別2020,迎接中國航天的新一個50年
    在21世紀20年代大幕升起之時,我們來共同回顧一下,在這不平凡的2020年,中國航天都完成了那些壯舉。 2020·回望 2020年初,突如其來新冠肺炎對航天活動帶來了巨大壓力。但是,在這場深刻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災難中,中國航天依然排除萬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2021全球航天大事件一覽!登陸火星、阿瑟·c·克拉克的骨灰將...
    一些小型衛星發射公司也希望在未來一年進入軌道,包括螢火蟲航空航天公司、相對論火箭公司和維珍軌道公司。中國商業航天公司,星際榮耀,藍箭航天等。中國將在2021年發射天河空間站模塊,它將作為整個空間站的基礎元素,預計將在2025年完成。
  • 火星直播?一種可以給中國火星探測工程當雲監工的方法
    魚羊 假裝發自 火星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你知道,怎麼給中國火星探測工程當雲監工嗎?這不,前幾天,中國航天日上,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以屈原《天問》為名,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
  • 國家航天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有關情況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自主實施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發射成功後,國家航天局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指揮王珏,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毛萬標介紹有關情況。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辦公室主任孟華主持發布會。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對於整個火星探測任務來說僅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
  • 飛出最快速度 「胖五」開啟我國行星探測新時代
    「胖五」飛出最快速度 首次應用性發射亮點紛呈長徵五號火箭的抓總研製單位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相關專家告訴記者,此次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火星探測器,有很多「亮點」值得關注。亮點一:飛出我國運載火箭最快速度。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標識24日正式公開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玉兔二號」再次「復工」 探月旅程 走得更遠今年的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此次航天日的活動主題為「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活動當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將正式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