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容易腹瀉,而且大便溏瀉,調理重在健脾固腸

2020-11-24 騰訊網

容易經常大便次數多的現象,尤其是飲食過後容易出現便急,或者大便溏瀉等症狀,一般是跟脾氣虛脾氣不固,或有溼阻胃腸,導致腸道不固的現象。脾胃虛弱,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響,水果精微不能正常的消化吸收,刺激腸道導致容易排便的現象,再加上脾氣不固,腸道的固攝功能下降,就容易形成大便溏瀉、大便急、容易飯後腹瀉的現象。

治療這類的症狀,主要運用兩個思路,一個是健脾,一個固腸,尤其是以白朮茯苓之類的藥物,健脾去溼利水為代表,可以在這基礎之上再配合石榴皮、訶子、肉豆蔻、五味子等藥物收斂固腸止瀉。

治療容易腹瀉的症狀,一般健脾和固腸的兩種思路尤其重要,當然可根據臨床表現,或配合疏肝,或溫陽燥溼,或清熱等具體的方法,靈活搭配用藥,能搭配健脾固腸使用。除此之外,一般不宜用生冷肥膩難消化的飲食,平常飲食不宜過急,細嚼慢咽,有助於幫助胃腸道消化吸收,有助於健脾和胃,緩解改善容易腹瀉的症狀。

文章作者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中醫幫你搞定腹瀉
    洩瀉又稱腹瀉。是指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為特徵的症狀。外感風寒溼熱疫毒之邪,或飲食所傷,情志失調,或久病脾腎陽氣虧虛等均可導致。臨床有暴瀉與久瀉之分。脾胃、大小腸、肝膽胰的病變常有洩瀉的症狀。  臨床若對導致洩瀉的病種尚不能確定時,可以洩瀉待查作為初步診斷,並進行辨證論治。
  • 小兒腹瀉 試試煮個蘋果吃|腹瀉|寶寶健康|嬰幼兒護理_網易親子
    腹瀉俗稱「拉肚子」,中醫稱為「洩瀉」,各種急慢性胃腸炎、乳糖不耐受、腸易激症候群均可導致。
  • 飯後半小時是養胃的最佳時期,牢記飯後「四不急」,教你幾個秘訣
    因為胃病它是引起胃痛嘔吐腹瀉等不良症狀的。誘因。胃病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病,病因非常非常多。記住這四件傷胃的事,飯後半小時不要做,胃會越來越好首先,避免飯後吃水果吃飯的後果是很多人的習慣。然而,當你飽餐一頓時,你的胃裡已經有了其他食物。如果吃完後馬上吃水果,水果會被之前吃的食物擋住,不能正常消化。時間長了會引起腹脹、腹瀉或便秘。
  • 小兒推拿楊曉:寶寶腹瀉拉肚子怎麼辦?不同類型腹瀉的小兒推拿方
    腹瀉的原因 1,由於在夏季飲食不當不衛生都容易引起寶寶出現腹瀉症狀的; 2,環境溫度變化或者是長時間在空調屋裡,這些也容易引起腹瀉症狀; 3,由於孩子的胃腸功能免疫力或者是神經系統對胃腸功能調節能力差等原因,加之飲食不當,所以,就會相對的增加腹瀉機率; 4,病原菌感染、對某些物質過敏、寄生蟲感染、抗生素的不良反應等等,也容易引起寶寶出現腹瀉症狀的。
  • 如何調理?醫生從5點論述原因並分型
    如何調理?腸道功能紊亂也叫腸易激症候群。看名稱就清楚了,腸道很容易被刺激到,同樣的飲食,腸易激的人就會出現各種不舒服,比如肚子痛、拉肚子等。這種情況其實還是體質的問題了。正常的胃腸對各種刺激都能夠適應,寒性體質的人,對寒性食物不適應;溼性體質的人對溼不適應;火性體質的人對火不適應。按中醫來看,出現腸道功能紊亂的原因大概有五個。
  • 畏寒怕冷的陽虛體質,該如何調理?
    陽虛質之人,不僅經常出現畏寒怕冷、手腳發涼、腹瀉、關節疼痛等症,此類人群還容易得感冒、咳喘、便秘、水腫、陽痿、痛經、不孕等病。陽虛質怎麼辨陽虛質人群,由於熱量不足,體內的「小太陽」不亮了,主要表現為以下5方面特徵。頭身 面白無光澤,肌肉鬆軟,畏寒怕冷,以胃脘、背部、腰膝多見,手足發涼,舌淡胖嫩;耐夏不耐冬,易感風、寒、溼邪。
  • 長期腹瀉怎麼辦?不同腹瀉症狀有不同食方
    原標題:長期腹瀉怎麼辦?不同腹瀉症狀有不同食方   腸胃不好是是很多現代人的通病,它對我們的身體造許多危害。尤其是在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都喜歡喝冰飲,這無疑又是「雪上加霜」。那麼,腹瀉應該如何緩解呢?日常飲食應該如何調理腸胃呢?
  • 肉豆蔻補骨脂止五更瀉
    北京市宣武中醫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 李豔如 □ 主治醫師 姜 楠每天黎明時肚臍周圍腹痛,緊跟著就是腹瀉,瀉後疼痛減輕。這種情況多見於體弱的中老年人群,被稱為「五更瀉」,即黎明時分腹瀉,常夾雜未消化的食物,還伴有倦怠乏力、四肢涼、腰膝酸軟等症狀。
  • 肥腸火鍋獨家配方性味,有甘平,有固腸、治瀉的作用
    肥腸又稱豬大腸,有實腸和腹瀉治療的作用。消耗的原材料:嗒嗒1500克500克,250克的兒子腸,魚頭,豬的喉嚨200克,150克的豬腰,酥肉150克,200克的鰻魚,豬血旺300克150克,150克新鮮蘑菇,大蒜螺栓、芹菜150克,100克歐芹,土豆150克、150克綠筍、豆腐150克,水發木耳150克,150克水的頭髮紅苕粉絲150克,250克水香菇、白菜。
  • 脾為後天之本:中醫:有這些表現,多半是脾虛了,要開始健脾
    脾虛,我們常說的:舌苔頭肥厚有齒痕、舌苔溼膩、便溏或者粘馬桶、流口水、肥胖.....這些都是脾陽虛的症狀。然而,臟腑都有陰陽,有脾陽虛就一定會有脾陰虛,脾陰虛的症狀:嘴唇乾燥、不思飲食、舌苔脫落地圖舌、身體偏瘦、大便幹或者前幹後稀。脾對人體至關重要,如果脾胃失調不僅容易引起消化問題,也容易出現水腫或者虛胖因此健康養生專家都會建議身體亞健康的人先調理脾胃。
  • 慢性腹瀉與腹瀉的區別,如何通過補益法治療!
    大便次數增多且稀薄的表現,稱為腹瀉。腹瀉病程在兩個月以上者為慢性腹瀉。中醫稱之為洩瀉。 慢性腹瀉中醫認為主要由脾胃虛弱、腎陽虛、肝脾不和、淤血等引起。
  • 溼氣重危害大,多吃這4種食物,可健脾祛溼,溫中益氣,補虛強身
    一般來說,體內溼氣過重的人,容易出現大便不成形、便溏,嘴巴幹苦、頭痛頭暈、皮膚油膩等現象。體內溼氣過重,人就更容易感覺疲乏。長期以往,也會影響身體的其他機能。那麼體內溼氣重怎麼辦?可以多吃這4種食物,堅持吃,健脾祛溼,溫中益氣,補虛強身,幫助趕走溼氣。1.冬瓜冬瓜,含有豐富的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以及礦質元素等營養成分,味甘、性寒,有消熱、利水、消腫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