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打開方式:東郊迎氣祭,春神打春牛

2021-01-09 大洋網


立春,意味新一輪24節氣開啟

2月4日,農曆正月十一丁丑,下午17時3分12秒,正式踏入立春。此刻鬥柄指向寅方(東北方),太陽運行至黃經315度。「立,建始也」,「春,出也,萬物之所出也」。隨著立春的到來,意味著新一輪的二十四節氣已開啟,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唐代詩人元稹的《詠廿四氣詩·立春正月節》這樣寫道:

春冬移律呂,天地換星霜。

冰冸遊魚躍,和風待柳芳。

早梅迎雨水,殘雪怯斜陽。

萬物含新意,同歡聖日長。

清  《雍正耕織圖·耕》

古代的「春節」,是指立春

冬天走了,春天來了,十二律呂也從丑月的大呂之音變成寅月的太簇之音,天地間鬥轉星移,陰消陽長。冰雪漸漸融化,遊魚從水中躍出,和煦的東風吹開了柳樹的嫩綠芳華。早開的梅花迎來了春雨,殘雪連斜陽也害怕。此時此刻,萬物都飽含著清新、明亮的快意,仿佛在共同歡慶「三陽開泰」。

  我國的農曆是陰陽合曆,是兼顧太陽、太陰(月亮)與地球關係的一種曆法。在陰曆的基礎上,吸收陽曆二十四節氣作為補充,以朔望月(月相圓缺一次)定歷月,以二十四節氣表示「歲實」(一個回歸年)和四季寒暑,並通過「置閏法」調節陰陽曆之間的時間差。

正因為我國古代採用陰陽合曆,所以有兩個日子特別重要,一個是一年之始的正月初一,古稱「元旦」、「元日」、「端日」等;另一個是一歲之首的立春日,古稱「正月節」「立春節」「歲首」「歲旦」等。故古代的「春節」,是指立春。1912年後我國改用陽曆,才以1月1日為元旦,以農曆元旦為春節。

古代朝廷立春舉行祭祀活動

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國古代以農業立國,春耕播種是農業生產的基礎,關係到一年的收成好壞。而立春不僅是一歲之始,同時也是春季之始,更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為了迎接這一特殊日子,在古代,上至朝廷下至民間,都要舉行一系列祭祝祈年活動。

盛唐賢相張九齡有《立春日晨起對積雪》詩云:

忽對林亭雪,瑤華處處開。

今年迎氣始,昨夜伴春回。

玉潤窗前竹,花繁院裡梅。

東郊齋祭所,應見五神來。

這首詩是寫唐代的「立春東郊迎氣祭祀」活動。「迎氣」是迎春氣,「東郊」是指唐代京城長安的東郊,「五神」指東、南、西、北、中五方之神。這種活動源於上古,《呂氏春秋·孟春紀》云:「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齋。立春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

宋  馬麟  《道統五祖像·伏羲》 傳說我國文明始祖伏羲就是東方之帝太暤

古人認為春天屬木,故云「盛德在木」。因五行中的木與東方相對應,故這場由天子主祭的大型活動,所祭祀的司春之神是傳說中的東方之帝太暤及東方之神句芒。又因木為青色,故天子「乘鸞輅,駕蒼龍,載青旂,衣青衣,服青玉」,而群臣及參與者的服飾皆為青色。

傳說中的東方之神句芒

立春日的迎春祭祀活動,至漢代演變成「歌舞告祭」,場面更大、更隆重。據史籍記載,漢武帝時的「歌舞告祭」儀式,當讀完祭文及奠酒上香後,70名童男童女齊唱《青陽》之歌(作詞:司馬相如、鄒子樂等;作曲:李延年),64名舞蹈者(32男,32女)齊跳《雲翹》之舞,舞蹈隊列縱橫各8人,名為「八佾之舞」,是我國古代規格最高的祭祀舞蹈。

除了「歌舞告祭」春天之神,立春當日,古代天子還要表演一場「耕田秀」,名為「籍田禮」。籍田是古代天子、諸侯徵用民力耕種的田,按古代禮制,天子有籍田千畝,諸侯有籍田百畝。這場「耕田秀」的程序是:天子執耒耜在籍田上推三下,三公推五下,九卿及諸侯大夫推九下。禮畢,天子賞賜大臣,並頒布加強農業生產的政令。

民間立春日打春牛

      立春日的重要活動,還有「鞭春」。「鞭春」即鞭春牛,又名打春牛。傳說此習俗源於周代,當天子率群臣在東郊迎春時,鞭春牛以示農耕,士民都出城圍觀。但所鞭春牛並非真牛,而是土牛。宋人高承的《事物紀原》說:「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

春牛圖

鞭春牛的儀式,是由身著青衣、戴青帽的「春官」送土牛於城外,並執鞭擊土牛。鞭春牛之後,眾人一擁而上,哄搶碎牛的散土。此舉名為「搶春」、「爭春」,人們認為,「土牛之肉宜蠶,兼闢瘟疫」。

唐宋以降,此風更盛。據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立春前一日,開封府進春牛入禁中鞭春。開封、祥符兩縣,置春牛於府前。至日絕早,府僚鞭春,如方州儀。」即立春前一日先在皇宮鞭春,次日各州、府、縣行鞭春儀。另外,為滿足民眾喜歡春牛的願望,彌補市民未搶到土牛的遺憾,一些能工巧匠專門製作了許多精美的小春牛,在州、府、縣衙出賣,人們爭相購買。

周泉 《立春》

後世的春牛,又換成紙牛。春牛身長三尺六寸五,象徵一年365天;牛尾長一尺二寸,象徵一年十二個月;牛4蹄象徵四季;鞭牛的柳條象徵春天;柳條鞭長二尺四寸,象徵二十四節氣。春牛裡面還裝滿了五穀,鞭春之後,紙牛被打爛,裡面的五穀流出來,象徵這一年五穀豐登。

鞭春背後的文化意蘊是什麼?古代社會以農為本,鞭春實際上是一種勸耕的行為藝術,通過打春牛,可喚醒人們一日不可忘耕的意識。春天到了,人容易犯春困,牛也會懶洋洋,揮鞭一打,象徵著把人和牛的懶惰都打走,意在鼓勵農耕,發展生產,以祈豐年。

圍繞著迎春、祭春、鞭春等主題活動,後世又演化出舞春(舞春牛)、畫春(畫春牛圖)、戴春(戴春勝)、送春(迎春帖子)、吃春(吃春卷、春餅)、咬春(嚼蘿蔔)等一系列活動,使立春的禱祝活動更更具娛樂性,更貼近生活。我國二十四節氣文化之絢麗多彩,由此可見一斑。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鍾葵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鍾葵翻拍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劉麗琴

相關焦點

  • 立春的打開方式:東郊迎氣 祭春神 打春牛
    為了迎接這一特殊日子,在古代,上至朝廷下至民間,都要舉行一系列祭祝祈年活動。  盛唐賢相張九齡有《立春日晨起對積雪》詩云:忽對林亭雪,瑤華處處開。今年迎氣始,昨夜伴春回。玉潤窗前竹,花繁院裡梅。東郊齋祭所,應見五神來。  這首詩是寫唐代的「立春東郊迎氣祭祀」活動。「迎氣」是迎春氣,「東郊」是指唐代京城長安的東郊,「五神」指東、南、西、北、中五方之神。
  • 立春的打開方式:東郊迎氣 祭春神 打春牛
    原標題:立春的打開方式:東郊迎氣 祭春神 打春牛   清 《雍正耕織圖·耕》 為了迎接這一特殊日子,在古代,上至朝廷下至民間,都要舉行一系列祭祝祈年活動。   盛唐賢相張九齡有《立春日晨起對積雪》詩雲:忽對林亭雪,瑤華處處開。今年迎氣始,昨夜伴春回。玉潤窗前竹,花繁院裡梅。東郊齋祭所,應見五神來。   這首詩是寫唐代的「立春東郊迎氣祭祀」活動。「迎氣」是迎春氣,「東郊」是指唐代京城長安的東郊,「五神」指東、南、西、北、中五方之神。
  • 立春是幾九打春是什麼意思?2020立春是雙立春嗎?打春詳細時刻
    「自慚白髮嘲吾老,不上譙門看打春。」宋晁衝之《立春》)「春日春風動,春江春水流。春人飲春酒,春官鞭春牛。」立春,民間也叫「打春」,有祭春神句芒和「打春牛」的活動。那麼2020年幾個立春呢?2020年立春是幾九呢?  舊時府縣官在立春前一天迎接用泥土做的春牛,放在衙門前,立春日用紅綠鞭抽打,因此俗稱立春為打春。
  • 一年之計在於春,今日立春,您吃春餅打春牛了嗎
    哈嘍,大家好,我是愛囉嗦的厲大叔, 今天是正月十一,也是今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立春又稱「立春節」,中國的幹支紀元以立春為歲首,立春意味著新的一輪節氣已經開啟,俗語:「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立春,意味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那麼立春這一天有什麼民俗及食俗呢?
  • 【高清組圖】南陽內鄉:「打春牛」迎「立春」
    祭祀 崔鵬 攝  人民網鄭州2月4日電(辛靜)2月3日是「立春」前一日,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內鄉縣衙內,群眾演員們正在表演大型實景民俗節目「打春牛」,以慶祝「立春」節氣的到來。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裡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春天的開始,民間俗稱「打春」。
  • 2018什麼時候打春幾點 打春有什麼含義打春傳統習俗
    2018具體立春時間 2018年2月4日立春後天氣還會冷嗎  2018年什麼時候打春啊  公曆(陽曆):2018年2月4日05時28分25秒  農曆(陰曆):2017年十二月十九,星期日  幹支:戊戍年甲寅月丁卯日  打春是立春的俗稱,是春回大地的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  立春是中國傳統節日。
  • 立春鞭春牛 富陽「立春祭」好有文化
    立春鞭春牛 富陽「立春祭」好有文化發布時間:2018-02-05 15:24:34 Mon  來源:杭州網 「立春祭」活動現場。「煙雨桐洲祭立春,七小俊才揚文化」,為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讓廣大人民群眾親近傳統文化,感知節氣之美,杭州市富陽區新桐鄉人民政府、杭州市富陽區富春第七小學開展「立春祭」活動。煙雨桐洲,人間仙境,美麗新桐,人傑地靈。「立春祭」活動於2月4日(周日)上午9時18分在新桐鄉桐洲島舉行。
  • 2018打春是什麼意思和立春是同一天嗎 打春時哪些事情不能做
    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     立春後天氣還會冷嗎?     立春後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立春節氣,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隆冬氣候已快要結束。
  • 春牛春杖迎春來 立春與舊時蜀地習俗
    貳蜀地迎春朝服東郊一跪三叩  舊時立春習俗眾多,如有迎春、行春的慶賀祭典活動;也有打春牛(春牛為立春日勸農春耕的象徵性的牛,用泥捏紙粘而成,也叫土牛)和咬春之習俗等。各地傳統不同,風俗不同,所以迎接立春的形式也不同,但都是為了慶祝新春的開始,寄予了人們新的希望。  舊時四川的立春習俗與其他處相較,也差別不大。
  • 2019年立春是幾時幾點幾分 今年什麼時候打春具體時間
    2019年立春是幾時幾點幾分?立春是我國一個重要的節氣時間點,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開始。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下2019年什麼時候打春的具體時間。  2019年立春幾點幾分具體時間:11:14:14,2019年2月4日,農曆2018年十二月(大)三十日,星期一  立春代表的是冬季結束,新一年春天開始,春回大地。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立春不僅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是一個時間點,也可以是一個時間段。
  • 2018年立春是幾月幾號幾點 2018打春是什麼意思和立春是同一天嗎
    導語:立春和打春是同一天嗎?立春實際上就是打春的意思,只是打春叫起來不是很好聽,人們多稱為立春。一般民間都叫「打春」,那麼「打春」到底是什麼意思?「打春」一詞是怎麼來的呢?是不是每年都要「打春」,如果每年都要「打春」,2018年幾點立春打春?我們一起來了解關於「打春」的相關知識。
  • 2020立春時間是什麼時候打春幾點幾分 2020年什麼時間打春立春
    >2020打春立春時間為:17:03:12(2020年2月4日)打春是立春的俗稱,是春回大地的節氣。打春的風俗,最早來自皇宮,傳說立春這一天,皇宮內外都要把它當作節日一般,是要格外隆重地慶祝一番。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宮門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說,史書上記載「周公始制立春土牛。」那樣說的話,年頭幾乎和我們中華民族一樣的老。《京都風俗志》書中曾記載:宮前「東設芒神,西設春牛。」禮畢散場之後,「眾役打焚,故謂之『打春』。」
  • 立春的來歷由來立春是什麼意思 打春咬春傳統習俗介紹
    立春的由來  立春,俗稱打春,標誌著一年春季的開始,它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頭一個節氣。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從立春節氣當天,一直到立夏前這段期間,都被稱為春天。
  • 今天是立春,農村除了打春牛和咬春習俗,禁忌中今年還多了個禁足
    一、立春習俗1.打春牛與搶春以往農村就有「打春牛」的習俗,聽起來倒是挺有趣的,具體是怎樣呢?「打春牛」(也叫打春)其實就是在立春這天,用泥巴捏一隻很大的泥牛,這隻牛就叫「春牛」,母親們會抱著孩子繞著這隻春牛轉三圈,按照農村的說法就是,這樣可以祛除病痛。
  • 食春盤、打春牛……看看古代洛陽人立春都忙點啥?
    立春在古代是一個重要的節氣,歷代帝王對立春節氣都非常重視。立春前一天,皇帝要率領文武百官舉行隆重的迎春典禮。被祭祀的句芒亦稱芒神,是主管農事的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  立春在古代是一個重要的節氣,歷代帝王對立春節氣都非常重視。立春前一天,皇帝要率領文武百官舉行隆重的迎春典禮。被祭祀的句芒亦稱芒神,是主管農事的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
  • 「打春牛」慶立春 內鄉再現千年民俗(組圖)
    祭拜唱民謠打春牛慶豐收代御親耕  大河網訊 2月3日,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內鄉縣衙景區上演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民俗節目「打春牛」,寓意春天到來,開始農耕。  「打春牛」作為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據傳自西周時期興起。當時每逢立春前一日,知縣率眾官到先農壇祭祀由欽天監頒布製作的「春牛」和「芒神」(主管樹木的神)。祭祀完畢,知縣在附近田地裡親手扶犁耕地一壟,表示代御親耕,以迎春氣而兆豐年。  然後第二天立春日在縣衙大堂「鞭春」。
  • 2019年立春是幾月幾日幾時 2019年立春是哪一天
    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立春之日民間習俗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浙江地區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舉。立春前一日抬著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時又祭太歲。太歲為值歲之神,坐守當年,主管當年之休咎,因此民間也多祭之。
  • 「立春」到,打春牛、吃春卷,這些習俗不能忘!
    公曆2月4日,農曆正月十一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立春」。立春又叫「打春」,標誌一年春季的開始。立春後,氣溫開始回升,南方天氣開始日漸變暖,而在北方,立春後易出現大風降溫天氣,有「春寒料峭」之意。不過,這風吹上些後,樹木開始發芽,小草開始返青呦。那在民間,在立春這一天,有哪些習俗呢?
  • 2020年什麼時候打春?立春有何由來
    2020年哪一天立春,幾點開始算?2020年立春節氣是幾月幾日幾點幾分?2020年立春節氣時間是 公曆2020年2月4日17點3分,農曆庚子年一月十一號2020年的農曆中有2個立春,是雙春年。兩個立春日分別在農曆年初的2020年02月04日,農曆正月十一,和農曆年尾的2021年02月03日,農曆臘月廿二。
  • 立春詩詞15首
    《立春日晨起對積雪》唐·張九齡忽對林亭雪,瑤華處處開。今年迎氣始,昨夜伴春回。東郊齋祭所,應見五神來。賞析:這首詩寫了古人迎春的習俗,表達了詩人對春的喜悅之情。無論從春種秋收的勞動收穫的實用角度講,還是從春回大地、風光無限的審美角度說,春天都是值得歌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