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縣治,天下安」的高端思考
——七常委參加縣級民主生活會5點啟示
日前,七名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別前往各自聯繫點,出席指導縣(旗)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縣級專題民主生活會,是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頭戲。
七常委指導的7個縣(旗),專題民主生活會是怎麼開的,有哪些特點?七常委的講話有哪些含意?怎樣看待縣一級治理?改變基層作風,與全面深化改革有何關係?觀察和思考這些問題,又給我們哪些啟發?
「下級」當面批評「上級」
啟示1:動真格必須破「禁忌」
從形式上看,在七常委聯繫指導的7個縣(旗)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縣級常委班子對照檢查深入,批評與自我批評動真格,「下級」敢於當面批評「上級」,體現了講認真、動真格的擔當精神。
河南蘭考縣委副書記毛衛豐批評縣委書記王新軍,「你在聽工作匯報時,總認為自己當了10多年縣委書記,經歷廣、經驗多,對基本情況吃得透,摸得準,不讓同志匯報完就亮明自己的觀點。工作還沒給你說完,馬上就打斷了。這就導致有些工作匯報脫離了實際。第二點,你愛批評人,經常批評人,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長官意識太強。」
無獨有偶,吉林農安縣縣長王海英向縣委書記周賀「發炮」,「周賀同志,你當了一把手,脾氣也大漲,影響了班子民主。遙控指揮多,親力親為少」。此外,在雲南武定縣的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紀委書記當面質疑宣傳部長的「黨性」。
在這種正式的公開場合直接批評自己的「上級」和同僚,對於他們大多數人還是第一次,這與日常的地方工作特點非常不同。在以往,「下級」當面批評「上級」,極為少見,似成一種「禁忌」。
從內容上說,查擺的問題和批評的現象較具有普遍性,集中體現在「政績觀有偏差」、「長官意識強」、「對上對下不一致」,「特權思想嚴重」等方面。
「政績觀有偏差」具體表現在片面追求GDP,忽視生態環境保護;「長官意識強」體現在「一言堂」現象嚴重,民主不夠;「對上對下不一致」表現在「在乎上級領導高不高興,忽略了群眾的看法」;「特權現象嚴重」體現在公車使用和看病就醫等方面。這說明,「四風」問題確實是存在的,開展一次教育實踐活動極為必要。尤其對於許多出生於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縣委常委們,黨內生活歷練和經歷不多,這樣的民主生活會可以觸及靈魂,引其深思。
「官之至難者,令也」
啟示2:縣級治理極其重要
七常委分別聯繫一個縣(旗)參加指導民主生活會,這在中共黨史上是非常罕見的。這也從側面印證,縣級治理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分量十足,地位極其重要。
古人講「郡縣治,天下安」,同樣適於當代中國。習近平總書記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指出,「縣一級工作好壞,關係國家的興衰安危」。在他看來,縣一級承上啟下,縣一級治理在國家治理中居於重要地位。而且,縣委書記這個崗位非常重要,最能鍛鍊幹部,「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行伍」。
現在群眾反映強烈的許多問題,如強制拆遷、環境汙染、不作為亂作為等,不少是發生在縣一級。習近平總書記當過縣委書記,其他常委也有擔任縣級領導或其他基層領導的經歷,對中國基層的現實和實際非常熟悉。習近平在很多場合都說過這樣一句話,「基層幹部離群眾最近,群眾看我們黨,首先看基層幹部。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分析認為,縣級等基層政權直接承擔著地方公共服務的職能,與人民群眾的聯繫更直接,如果存在不作為、亂作為、作風惡劣、瀆職腐敗等行為,對基層群眾利益的侵害非常直接。現在中央提出「老虎蒼蠅一起打」,對於一部分人來說,覺得「打老虎」才過癮,但對於地方基層群眾來說,他們的切身感受是「老虎」離得太遠,但「蒼蠅」卻每天撲面。因此,在基層群眾中流行的一句話是「上面是好的,下面搞壞了」。而長期看,基層治理衰敗最終會影響到中央執政的權威,中央長期存有一份隱憂:擔心基層治理亂象會侵蝕黨執政的群眾基礎。
分析認為,這也是習近平為什麼多次強調 「執政重在基層」,「官之至難者,令也」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