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名字刻到衛星上,向全宇宙發聲!看「小小太空人」精彩逐夢太空

2020-12-01 星辰在線

  

(4月27日,湖南首個航天科研體驗行活動「航天夢想家」第三季完美落幕。)

      星辰在線4月27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劉賓 通訊員 謝雁雄)「我的夢想是長大後乘坐宇宙飛船探索太空的奧秘」、「我希望以後能成為一名科研人員,為人類定居月球而努力。」4月27日,由金鷹955電臺聯合天儀研究院主辦、長沙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的湖南首個航天科研體驗行活動「航天夢想家第三季」完美落幕。50位選手化身「小小太空人」,通過主題演講、航天知識搶答等形式展開競技,一起逐夢太空。

(小選手進行「讓宇宙聽見我的聲音」主題演講。)

(穿上航天服,放飛太空夢。)

(獲獎選手合影留念。均由通訊員 供圖。)

  據了解,作為大型青少年航天公益科普活動,「航天夢想家」自2017年開啟第一季後,至今已連續舉辦了三季。它旨在通過前沿科學實踐,激發青少年對太空探索的興趣,鼓勵他們學習了解更多的航天科學知識,並在未來積極投身航天事業的發展。2019年舉辦的第三季航天夢想家活動,吸引了長沙市40餘所學校、累計4519名中小學選手報名參賽。

  4月27日當天舉辦的第三季「航天夢想家」決賽現場,50位優勝者分別進行了「讓宇宙聽見我的聲音」主題演講、航天知識搶答賽、航天知識終極PK賽三輪比賽,最終來自長沙市蓮湖小學的蔣瑞祺同學突破重重關卡,奪得總冠軍,贏得「一大一小」兩人實地觀看衛星發射之旅。

相關焦點

  • 太空逐夢,學子追「星」 |上虞區職業教育中心舉行中科院老科學家...
    ,臺上站著的是一位特殊的老師,他精彩的報告不時贏得臺下近千名師生雷鳴般的掌聲。在本次報告中,孫老以《逐夢太空,航天強國》為主題,以人物故事、歷史圖片、新聞報導等形式,結合自己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工作中的親身經歷,為聽講學生勾勒出新中國航天事業從「兩彈一星」,到」載人飛船」,再到「探月工程」的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展現了我國航天事業取得的矚目成就,分享了輝煌背後那些感人故事。
  • 3位太空人永遠沉睡在太空,唯獨他飄到了冥王星,即將飛出太陽系
    就在1961年,東方一號飛船順利起航,載著千百年來人類的飛天之夢,終於,進入了太空,這是世界歷史上人類實現航天夢想的第一步。雖然太空之旅真正犧牲的太空人不多,但每一次犧牲都令人萬分痛心。有這麼三名太空人,在探索太空的過程中,不幸犧牲。 那是20世紀的慘案,當時所屬蘇聯的三名太空人,奉命執行任務,必須要進入空間站,一切本是順利的,只是在返回的時候突然出現了意外。
  • 18位太空人永遠沉睡在太空,而他已經飄到冥王星,即將飛出太陽系
    02:39:35 來源: 潤佳美食 舉報   1957年10月,前蘇聯國家將第一顆人造衛星送進了太空
  • 為何太空人從太空回來,要隔離一段時間?科學家:為大家考慮!
    人類的目標不僅僅要徵服地球,還要徵服星辰大海,目前人類的科技只能探索太陽系,想要成功走出太陽系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地球上空飄蕩大量人類衛星,除此之外太空人開始陸陸續續走進外太空,太空人這一份職業特別艱辛,雖然飽受國人敬仰,可誰也不知道他們在進入外太空後,能否順利回到自己的星球,我們只看到表面的光鮮亮麗
  • 弘揚「兩彈一星」精神,腳踏實地逐夢星辰
    在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和「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4月23日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回信,向他們致以誠摯的問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管條件如何變化,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志氣不能丟。
  • 18位永遠留在太空的太空人,而他已穿過冥王星,即將離開太陽系
    人類對於太空領域的探索是無比艱難的,在過去,無數的科學家為此嘔心瀝血,而太空人身上更是肩負了國家乃至全人類的希望,但是,進入到外太空就意味著人類必須面臨種種未知的危險。在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史中,最先開展太空探索的國家是蘇聯和美國,這兩個國家都分別衍生出了大量宇宙探索的偉人,包括成功登上太空的第一人尤裡·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以及首個到達月面的人類阿姆斯特朗等。而去往外太空的太空人不僅需要經過大量的訓練,以克服外太空的無重力環境,還需要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因為在歷史上,就曾有過18位太空人,為了人類的探索事業,而不幸在太空遇難了。
  • 3位太空人至今沉睡在太空,只有他飄出了冥王星,即將飛出太陽系
    而後來普朗特、愛因斯坦、薛丁格等人的出現,又進一步加快了人類在科技徵程上的速度。所以在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加加林作為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太空人在東方1號的運載下升空。  從拜科努爾發射場出發的加加林飛到了距離地面最高為301公裡的軌道上,在繞地球一圈之後,加加林回到了地球。這是人類開天闢地的第一回,距離今天已經59年了。
  • 從SpaceX「龍飛船」太空艙看地球是什麼體驗?NASA太空人拍下一段...
    從SpaceX「龍飛船」太空艙看地球是什麼體驗?NASA太空人拍下一段太空視頻!·格洛弗分享了來自太空的第一個視頻,他和其他三名太空人在飛往國際空間站的途中飛越了地球。這也是格洛弗的第一次太空之旅,他在視頻中分享了興奮激動之情——「這段視頻做得還不夠好。」格洛弗看著地球,眼睛睜得大大的,微笑著說。雖然這段在推特上分享的短視頻只有幾秒鐘長,但卻展示了我們生活的這顆藍色星球的曲線,令人驚嘆的藍天和在大氣中盤旋的白雲。格洛弗在推特上寫道:「透過龍飛船Resilience的窗戶看向地球。」
  • 3位太空人永遠因太空沉睡,唯有他飛到了冥王星,即將離開太陽系
    1971年6月6日上午8點,一艘名為「聯盟11號」的宇宙飛船在蘇聯拜科努爾航天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它的目標是載著飛船中的三名太空人進入太空軌道中,與空間站禮炮1號進行對接試驗。6月29日下午,聯盟11號成功與禮炮1號空間站分離並開始返航,一切進行得都十分順利,3名太空人在高興之餘都沒有穿太空衣,結果返回艙卻發生了失壓意外,3名太空人最終窒息而亡,等到返回艙回到地球時,3名太空人的身體已經失去了溫度,如同睡著了一樣。
  • 馬斯克尬舞開啟新一輪太空競賽,我們如何實現太空漫步?
    這不是黑暗森林中一次「I’m here(我在這裡)」的宣告,而是向全宇宙發布的「太空燈謎」。如果你通曉摩斯密碼,很快,答案便將揭曉——「HELLOEARTH(你好,地球)」,一個來自太空的問候。另一個問候自地球發出。
  • 「讓宇宙聽見我的聲音」 小小航天夢想家的心裡話即將上星
    紅網時刻4月28日訊(記者 劉璇 通訊員 夏娟)嫦娥探月、北鬥組網、火箭飛天、衛星遨遊……太空探索永無止境!探索浩瀚宇宙,不僅是航天家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也是很多青少年從小就埋在心裡的一顆夢想種子。4月27日上午,由金鷹955電臺聯合天儀研究院主辦、陽光城尚東灣獨家冠名的大型青少年航天公益科普活動「航天夢想家第三季」完美落幕。
  • 【地評線】紫金e評:弘揚「兩彈一星」精神,腳踏實地逐夢星辰
    在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和「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4月23日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回信,向他們致以誠摯的問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管條件如何變化,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志氣不能丟。
  • 太空鳥瞰地球:月平線上升起新月形地球
    人類已經向太空發射了無數的衛星和探測飛船,當這些探測器從太空中回眸地球時,它們看到的地球形象要麼是一顆小小的藍色彈珠,要麼是一彎新月,當然還有其他不同的地球形象,這都讓地球人真正認識自己所居住的家園。以下七幅圖就是由各類太空探測器或太空人在太空中回眸地球時所拍攝的精彩地球照片:1.地球城市燈光圖
  • 3位太空人在太空中長眠,只有他飛往了冥王星,即將離開太陽系
    一、長眠於太空的太空人毫無疑問,宇宙中是有許多未知的危險,一不小心就會丟掉性命,不過人們往往只記得誰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誰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卻往往忽視那些為了人類航空事業付出生命的無名英雄。他們也許是在飛行過程中死亡,也有可能是在返航時出現了意外,甚至有長眠在太空再也沒能返回地球的無名英雄。
  • 全球三位太空人沒回到地面,永遠沉睡太空,其中一個將飄出太陽系
    大家都知道作為人類的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面,在我們看來地球很大,足以容下近七十億的人口,但是其實地球很小,在宇宙裡小到完全看不見,在茫茫的星河那麼的耀眼星星裡最普通的一顆,地球具體是大還是小要看參照物是什麼,他對每一個思考者的意義都不一樣,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三位不幸的太空人,他們因為種種的意外沒有辦法返回地面,永遠沉睡在了太空,其中一位隊員還飄出了太陽系,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如果在太空中開一槍,子彈能打多遠?美國太空人曾做過實驗
    1957年10月4日,蘇聯將第一顆人造衛星送入太空,由此人類開啟了探索太空的時代。而人類第一次進入太空,是由1965年3月18日,蘇聯發射的「上升2號」飛船實現的。這次壯舉雖然有著劃時代的意義,背後卻隱藏了一段驚險的故事。
  • 衛星曾在51區附近,拍到刻在地上的文字符號照片,是什麼用途呢?
    從血腥的湖泊到神秘的古代地標,谷歌地球幫助我們發現了世界各地的秘密。世界上有許多奇蹟,但也有許多神秘之處。許多人利用衛星圖像試圖解開這些謎團。島嶼開始:讓我們的星球變得美麗的原因之一就是你不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菲律賓呂宋島就是這樣。在這個島上,還有一個小島嶼,位於火山湖上,也就是另一個被稱為火山島的島上。
  • 3位太空人永遠長眠在太空,只有他飄到冥王星,將飛出太陽系
    3位太空人永遠長眠在太空,只有他飄到了冥王星,即將飛出太陽系從古至今,人類永遠沒有停下對神秘的太空探索的腳步。那麼天到底是什麼樣的呢?中國古代人民雖然沒有探索過太空但也知道地球是圓的甚至在書籍中居然有著古代天文學家對火星的記載。自盤古開天地的神話後,古代人民構成了許多反映他們對宇宙奧秘追求的神話傳說,如牛郎織女、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
  • 如果太空人太空出艙時沒有抓緊,脫離了飛船會怎麼樣?
    1961年,前蘇聯太空人尤裡·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上升到距離地面300公裡的繞地軌道上,實現了繞地球一周的壯舉,成為世界歷史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1965年,前蘇聯航天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夫乘坐上升2號飛船順利升空,並成功進行太空行走,成為世界歷史上首位離開太空艙開展太空漫步的太空人。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航空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太空人被送入太空執行各種各樣的任務,那麼離開太空艙進行太空行走,也已經成為太空人們的「家常便飯」。
  • 太空人在太空遇難後,屍體為什麼不能運回地球?只能進行太空葬禮
    1961年,前蘇聯太空人尤裡·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在太空中踏出了飛船艙門,宇宙第一次留下了人類的腳印,太空人成為人類進軍宇宙領域的先鋒。  太空人英文為Astronaut,直譯為「宇宙」「船員」,如同海上劈浪斬荊徵服大海的船員一般,太空人意味著要對抗惡劣的宇宙環境,隨時會有生命危險。